2013-02-06 23:53:32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101-1霧峰學期末報告:田野調查組─談我所知道的林鵬飛醫生 - 林錦屘先生專訪側記

霧峰學‧學霧峰

田野調查組 ── 談我所知道的林鵬飛醫生 - 林錦屘先生專訪側記

  

● 參與人員介紹 

指導老師


對芳玲老師的相處感想:芳玲老師真的是一位媽媽,感覺時常督促著我們。一剛開始我們也沒有收e-mail,很多事情都處在一個不知所措的狀態,她都給我們一些指引,讓我們原本沒有一種向心力的小組,變成一個大家都知道自己該做甚麼的小組。很多組員上的溝通,跟一些我們在訪談遇到的問題,老師都會協助我們。每個禮拜的討論,老師都會以一個嚴格的方式,來幫我們審理資料,以及督促我們應該要交的資料。這堂課對我來說,其實算是一個需要費工夫的課程,原本想放棄停修這堂課,但後來芳玲老師持續給我們方向,讓我們去堅持做完,也讓我們學習到很多東西,真的很感謝這位老師。

         

參與人員

大家好,我是社工1B的顏志穎,住在苗栗縣頭份鎮,家中有爸媽及兄妹。興趣是假日騎著鐵馬逛遍霧峰,目前參加系上的羽球隊,社團是ACG動漫社。喜歡虛擬歌手。淡定最強,假日很閒,對人和善,不亂動怒。來上霧峰學,是來看看地方如何去推動地方文化保存與發揚、學習社區文化是如何運作,也許未來也能應用在我的社區。

大家好,我是陳啟文,綽號是阿文,彰化人,興趣是打棒球、看小說。就讀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現在二年級,選擇社工系來進修,算是我的興趣之一,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受到過許多人的幫助,有了這些人的幫助,使我的內心變得更堅強,於是我對幫助人這區塊有了認同感,想這樣去思索探討下去,這是我選擇社工系的原因;進了社工系,我學習到了社工系的歷史以及它所創辦的用意,在課程中我認識到了,如何將我們所在課堂中習得得助人方法,靈活應用於實務工作中,雖然還有很多是我必須去研讀的,但我有種不小的成就感,希望我能在之後的社會上幫助到更多的人,讓每個人都能無憂無慮的度過每一天,謝謝大家。

我叫做陳振洋,來自好山好水的花蓮。興趣是打桌球、排球、跳舞。現在正在朝著社工的方向,尋找著自己。雖然還不太確定社工系是不是我未來的出路,但我願意挑戰看看,並從中發掘自我。上霧峰學的動機,是一剛開始跟著好朋友一起選修這些課程,還有聽說可以出去玩的消息,讓我對課程充滿了好奇與期待。進去之後,發覺霧峰這門課程跟其他課程的不同。它強調的是去室外(學習)的方式,而非在我們現在讀書時,那種紙上談兵的學習方法,令我印象深刻。也藉由一次接一次的課程,讓我從中學習到很多不同的經驗。

大家好我是蕭瑋翔,綽號巴隆,就讀社工系二年級,出生於彰化,興趣是任何運動項目與看電影。我是個樂觀的人,凡事只要努力就好,也是個愛家鄉的人,來自於彰化縣的純樸小鄉,之所以會選擇上霧峰學,一方面是因為霧峰學有不同的教課模式吸引著我,另一方面,也是我想從中得到能幫助故鄉的方法,譬如,整理老舊房子,鄉野調查,耆老訪談……等,而且到目前為止是真正有學習到東西,希望這堂課對我來講是個好的結果。

大家好,我是吳睿恩,就讀視傳系二年級,出生於美國,興趣是設計繪畫。在誤打誤撞的機緣下,修到了這門「霧峰學.學霧峰」,在課堂中我更深入瞭解自己現在所住的地方——霧峰,以不同的角度看見我平常沒有見識的世界,讓我體會當地的風俗民情、地理環境和文化傳承。我是個內向安靜的女生,在這堂課中,也藉由分組報告和採訪側記等方式,讓我獲得更多的學習與成長,也更加勇於冒險和嘗試。

大家好,我是林俊佑,就讀社工系2年B班,家住高雄,個性上屬於內向、害羞、保守,但上大學後認識了很多朋友,給了我很多鼓勵,也隨時叫我對自己要有信心點。與人相處和溝通也是我上大學學最多的一門課,漸漸的我也比較會適時表達自己的看法,也很謝謝朋友隨時隨地教我的事。

上大學,離開家裡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讀書,剛開始很不適應,不過後來認識了很多朋友,大學的讀書方式和過去求學有很大的轉變,不再有人會叫你讀書,也要學會時間的管理,而人際的互動更是一大學問;當初會來社工系,也是誤打誤撞,不清楚「社工」是什麼,不過,經過三個學期的薰陶,對於社工不再是那麼無知,也對未來自己從事社工有一定的期許與期待。

選擇霧峰學的動機,是和同學一起選的,後來經過這學期的學習,更讓我對於霧峰有更不一樣的認識。了解了將生活四年的地方,霧峰是個有豐富人文、景觀的地方,值得我未來好好認識她的美。跟著霧峰學的腳步,慢慢揭開她美麗的面紗。


                     


● 研究動機

_ 摘要

對一個地方的了解,是從小到大的;藉由一次難得的訪談希望從中能更了解霧峰。


_ 報告背景

從一間診所的醫師,在六股這個地方行醫,追溯到約50年前那段被遺忘的歷史。在日治末期,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帝國為了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在短短二年佔領了英法美荷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在中途島戰役後,日本轉攻為守。戰爭末期,日本處於劣勢,更多的台灣人與原住民被派往東南亞作戰與支援。到戰爭結束,這有一段空白的歷史,沒人知曉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一些人物的事件沒被正式記載且公諸於世,反而卻亡佚了。到了今日,後代子孫為了尋根,開始找尋前人的歷史,因而有了林醫師在日治末期到他逝世的史料,也剛好他的子女在國外看到本通識課的網站,寫信給淑娟老師,因而牽起了這段緣分。


林醫師的子女到亞洲大學分享他父親的生活,也感謝淑娟老師及其他人的辛勞,這次我們這組訪問林錦屘先生,就是他知道林醫師的事,及六股這地區發生的一些大事。這次訪談完,我們又得到一項珍貴的史料,這項史料會繼續保存,讓後人得知。


六股里介紹:

位於牛欄溪坑口以南,傳說清末有六個人合股,到此地投資經營製材(木材)工廠,因此以「六股」稱之。也有另一種說法是先民合資墾地,經劃分後,在獲得「第六股」的地方所形成的村莊,稱為「六股村」,現改為「六股里」。

             

  參考資料【http://content.edu.tw/local/taichun/yuan/h021/index.htm


● 問題探討與目的                                        

                                                      側記內容 

受訪人居住區域:霧峰六股山腳巷

受訪人年紀:大正14年,1925年生,約88歲

受訪人資歷:林老先生生於1925年,年少時,在霧峰公學校待了八年,壯年時,從事著務農的工作,不過做過最多的是山裡的種植,栽培過香蕉、柳丁、龍眼以及樹薯……等等,原本還跟親弟同住屋簷下,在他弟弟嫁女兒時就分家了。


內容:星期四時,我們田野調查組有幸的去訪問了霧峰地區,一位經歷相當年老的長者——林錦屘,林老先生;林老先生非常的風趣,且相當的健談,使我們當天獲益良多,林老先生真的是對霧峰地區大大小小的事相當的了解,包含對林鵬飛醫師那有如神仙般的景仰,使我感覺到林鵬飛醫師真的是對霧峰這地區,有非常重大的貢獻。


一到林老先生的家中,讓我有種回到家鄉老家的感覺,屋外附近的風景真的相當清幽,有股世外桃源的感覺;也種植了許多的蔬菜,使老先生家裡更添蓬勃生氣。林老先生和我們介紹了許多有關林鵬飛醫師的生平經歷,及對地方上的貢獻;林鵬飛醫師不只是個醫術相當高名的醫師,加上受到德籍教師的影響,會說些德文話,希望能藉此而幫助更多的人;林老先生記得最有印象的是有次他女兒打球受傷,當時去外面的大醫院看診時,覺得沒什麼要緊,但卻一直感到隱隱作痛,後來給林鵬飛醫師看診時,他要她去醫院照個X光,再拿回給他看,看完才發現是得了骨癌,於是醫師建議他到大醫院開刀動手術,截掉小腿,事後林老先生的妻子,覺得女兒只是打個球,受傷就要截肢,感覺很不妥,念了許久,後來女兒最後因為癌症擴散而過世,才慢慢釋懷;當初如果沒有聽林醫師的話,說不定老先生的女兒就無法多活這些時間。


在老先生眼裡,林醫師是霧峰地區的救星;在那時霧峰六股地區因缺乏醫療資源,林醫師的出現,為這地區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給了當地居民醫療保障;在當時盛行的瘧蚊,在林醫師的醫治,才得以控制病情。最後美軍來此噴灑DDT,瘧蚊才逐漸滅跡。醫術不只相當的高明,更是個全能醫生,再來難能可貴的是,鮮少使用到抗生素,他希望能以最低的藥量,來讓病患身體獲得健康,不想看到藥物對身體侵襲性。


問了許多有關林鵬飛醫師的事情後,我們詢問了老先生的生平紀事,對霧峰地區的看法及有所改變之處;林老先生出生後,幾經輾轉,即在霧峰六股山腳巷定居,一住就是七、八十年;老先生小時在萬斗六(萬豐)分教場讀了六年,之後到霧峰公學校又待上了兩年,對霧峰大大小小的昰相當的了解,因此我們問了有無聽說過在戰爭末期時,烏溪堤防邊的戰俘營的事情?老先生答說,當時日本人叫台灣人當戰俘營的監視員,戰俘都是在東南亞地區在新加坡作戰的英美聯軍,約有400人,這戰俘營原在新加坡,後來才遷到烏溪旁。


後來我們開始好奇,到底當時在六股地區,出入其他地區時,以什麼交通工具為主?統整後,大致上以火車為主,從六股火車站搭乘前往其他地方,主要道路則是霧峰區接近外面的那一條-陸軍路。林老先生感到最有趣的地方是,在霧峰市區外圍看到路上的黑頭車,當時都是國民政府高官坐的;最後林老先生拿出一個當時日本人發配給量米用的木盒,上面寫著「一升」。當時有一甲地稻米的收成,要交一千斤當稅。


訪問結束後,我們一起到老先生家外面合照了一張,老先生選擇了種植於庭院中的一棵桂花樹合影,桂花樹對老先生而言充滿了許多的回憶,老先生見到我們非常的開心,捨不得我們這麼早離去,說只要有空歡迎我們再次拜訪他,他應許我們,到時會把所有有關霧峰地區歷史講解給我們聽,期待我們下次再見面,這次訪談學習到了非常多的東西,也對霧峰地區有了更深的認知,謝謝大家。

         

● 文獻探討

神靖丸與林鵬飛醫師

神靖丸號的基本資料:

神靖丸號是1943-44年1CRS型戰時標準貨船之一,排水2,700噸(另一記載為2,880噸),是東京栗林商船公司擁有,昭和18年(1943年)在北海道函館船渠(造船廠)建造下水。(此段出自神靖丸http://shinseimaru.blogspot.tw


美軍對神靖丸號的看法:

因為只是貨船,被日本海軍征集,改做運兵船,所以並無軍艦式的攻防武裝,只有兩挺機槍作為防空之用,對美軍戰鬥機飛行員來說,這種船是無抵抗力的,碰上了他們轟炸得更起勁。


還有巡行太平洋的美方潛水艇也是一大威脅,神靖丸裝配的深水炸彈威力不明,大約只有嚇阻作用並無真正殺傷力。所以神靖丸和一般船隻相同,航行時需作之字型,不能直線,才能躲開魚雷襲擊。這樣航行時間拖延很久,就是這樣陰錯陽差的趕上1945年1月11日開始的美軍對中南半島地區日本船團大轟炸,稱為"Operation Gratitude"。(此段出自神靖丸【http://shinseimaru.blogspot.tw


當時候的神靖丸號:

台南醫師吳平城,在一九四四年九月被徵召到南洋。五十九個醫師、三個藥劑師、八十個醫務助手,在高雄港搭上了神靖丸,開往南洋前線。太平洋海面已經被美國的空軍控制,神靖丸以「之」字形曲折行駛,躲避轟炸。幾乎可以預料的,這是一艘地獄船。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二日,神靖丸在西貢外海被炸,船上的三百四十二名乘客死了兩百四十七名。

活下來的吳平城,被送到越南西貢,照顧日本傷兵。八月十五日,他在西貢軍醫院裡和其他三百個醫院的員工肅立在中庭,低頭聆聽天皇的宣布。身為台灣人,吳平城心中只有歡喜,心裡頭最克制不住的衝動,是馬上回到親愛的家人身邊了。軍醫長對吳平城――現在他還叫「山田」,說,「山田,從此你是中國人了,我們是日本人,以後有機會中國和日本合起來打美國吧!」(此段出自龍應台《大江大海1949》)


海外之音,關於江鳥飛林的林鵬飛醫生的故事:

一封從遙遠的美國波士頓寄來的信,寄信者是鄭宏銘醫師,他的父親是林醫師就讀醫學院的同學,在1945年坐上神靖丸號,在越南西貢聖雀岬港被美軍38特遣隊擊沉遇難。2008年鄭醫生來台灣,在台中找到了林醫師,也問及父親當時的情形,在此次回信也從部落格得知林醫師已過世。鄭醫師說在當時很多的台中醫生,被徵調到太平洋服役而犧牲,他們已經被遺忘,可能的話,林醫師的故事也許是故事的起點。


鄭醫師聽完神靖丸故事後的感想:

當時失去父親的鄭醫師,只擁有一只木盒子裡面裝的是父親的名牌和紙條,父親對他來說那是一段模糊的記憶。鄭醫師因緣際會下,在追尋這段歷史過程,無意間在網路搜尋,連結到了亞洲大學通識課「霧峰學」的網站,也得知當時事件中倖存者是霧峰當地有名的醫師林鵬飛醫師。也蒞臨亞大演講,關於那段空白的歷史。當然,這次鄭醫師的演講,算是突如其來的驚喜,也再次見證網路「天涯若比鄰」的時空拉進。


霧峰學不單只是地方文史的玩樂課程,負有教育及文化傳承的意義,能夠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感情上的連繫,更透過這門課走出教室,走進社區更要走進居民,讓彼此分享、互動,更讓社區活絡起來。


● 分析、討論與結論

這次訪問林錦屘先生,說「有更深刻的體會太老套」,不如說「對地方歷史有多一分了解」。雖然林醫師在前幾年就逝世,還好有向林老先生這樣的耆老能說林醫生的往事;連橫先生在《台灣通史序》說過:「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譚,事多不實;則考獻難。」在曾是921重災區的霧峰,江鳥飛林能不受損毀,實在有保佑啊!地方文化保存有賴地方居民出力相挺,做起來要持久,像社區工作一樣。在做的同時,也需要專業的來輔助在地居民,才會做得更好。


●心得

系級:社工系一年B班  學號:101040122  姓名:顏志穎

時間還在暑假末,我和一群都是準社工系的同學在互相討論要選修俗稱的「123345」的博雅通識。其他人選了一類以外的課程,就我選了人文類的這門課「霧峰學.學霧峰」。我選擇的原因,並沒有學長姐說這門課可以出去玩之類的,是我發自內心選擇,且有熱情要認真投入這門課程。選修這堂課後,上第一堂課,認識了霧峰舊名是「阿罩霧」,自平埔族社名譯音而來,相傳又因多霧而得名。這地方先後有霧峰林家、農試所、省諮議會等的遷入,這地方成為人文薈萃之地。


上這堂課,見過簡炯仁教授給我們歷史的震撼、孫崇傑(小毛老師)對江鳥飛林及那塊田地的期許、林錫銓老師對光復新村的想法,以「幸福椅子」當個代表、淑娟老師對我們學生有所期待把江鳥飛林改造一番,跟著芳玲老師探索林鵬飛醫師的史料……等等,所有不管是在地人或研究者,都在為這塊土地貢獻。


在1943年,一艘「地獄船」誕生了,1944年底載著上百名來自台灣的醫生、醫生助手、藥劑師,從高雄港出發,目的前往印尼婆羅洲的東部的油田區 Balikpapan這個地方。不幸地在越南西貢外海被美國第38特遣隊轟炸,最後傷亡無數。當年日本轉攻為守,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取得優勢,日本節節敗退,徵召大量的台灣日本兵與高砂義勇軍投入戰爭,最後依然戰敗。在裕仁天皇宣布投降到國民政府派陳儀出任行政長官公署長,二個月的時間,在南洋的台灣人正等著被遣送回台,這段歷史有些消失、有些殘缺,需要後人來補齊。


在霧峰這地方,也需要後人來補齊這地區戰後的歷史。「霧峰學」就是來找回歷史與活化地方文化。除了在地居民的力量,還加上來修這門課及有願幫忙的亞洲大學師生。我曾下田拔雜草、看過江鳥飛林的全貌。烈日下,下田很辛苦,江鳥飛林這棟曾是六股最好的一棟透天厝,現在是一棟空屋,被一棵樹纏繞著,現在要來再生它,就先從打掃開始,再來設計、評估、執行,最後在細部調整;說起來簡單,做,卻需要接力,才會完成。


訪問林錦屘老先生,住在山腳巷的長者,他如同自己的祖父、外祖父一樣慈祥,老伴很害羞,家中擺設簡單,有個黑板,上面還是照著日本曆法在寫,29日有一段日文,我猜是說:「學生來訪。」。養了一隻狗,牠很乖。最後合照時,夫婦倆站在一塊,與芳玲老師及我們組員一同合照,像極大家庭合照!錦屘伯伯的老伴有像我在台東的嬸婆,不只臉像,個性也像。


截至上完「霧峰學.學霧峰」到現在,感覺上東西並不多,或許是時間不夠,一週不到二小時,做不到太多事,需要長久的努力才能完成。對我來說:現在要完成這項大任務,慢慢來吧。


要再修這門課的話,我會先把其它「23345」給修完才來看看進度到哪了。


系級:社工系二年B班  學號:100040098  姓名:陳啓文

上完了「霧峰學.學霧峰」這堂課程,我覺得我學習到了非常多的東西。剛開始上這堂課時,心裡充滿許多的期待,聽許多人選過這堂課的學長姐,都說一定要去選選這堂霧峰學,霧峰學」,是亞洲大學獨一無二的課程,別的學校絕對沒有的,聽完了學長姐的建議,我當然毫無意見的選了下去;選了下去之後才知道,這堂課真的昰超級好玩的;首先老師是社工系的老師,這對我們真的昰賺到了,覺得我一定可以從老師身上學到許多的東西,及社工系專有的課程。


起先,我們主要的課程內容是,請外來的老師講解許多有關霧峰這地區的大大小小事,及霧峰的形成發展史,每位老師都是在霧峰這地區居住許久,並在霧峰此地找到歸屬感,對霧峰情有獨鍾,甚至把霧峰當成自己的孩子樣般的看待。我在每位老師講解時,都專心的聽講,做下筆記,每位老師真的昰都對霧峰相當的了解,這對初到霧峰的我,無疑是個好好學習的對象,我把握住每次課堂中寶貴的時間,勤奮的學習及理解,希望有朝一日能愛上霧峰這地方;在課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昰,期中舉辦的桐林半日遊,這次的活動主要是採取自由參加,活動目的主要是讓我們深入霧峰地區學習,也藉由體驗戶外的活動,親自去體會霧峰地區的美景;為了更加的認識霧峰,我參與了此次的活動,到了桐林社區,我們走了一小段路,沿途中看到了村民和樂融融的情景,感覺身體也跟著放鬆了起來,導遊沿路中,跟我們介紹了桐林這地區的特色,我們各個聽得津津有味,從中認知道了許多的東西;接著,我們到了彩繪風鈴的教室裡;桐林社區的主要特色之一,沿途中會看到許多懸掛風鈴的吊飾;我們參與了彩繪風鈴的活動,彩繪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一直反反覆覆的思考,究竟要如何才能完整的呈現,桐林這地區的特色,這時我腦中靈光一閃,突然一個想法掃過了我的腦海中,還記得社區老師說過,貓頭鷹是這地區的區鳥,我何不在風鈴上畫上一隻棲息於桐林地區上的貓頭鷹呢?於是我動手起筆畫出,完工後,出乎一料的很有感覺,感覺到我把社區的特色,靈活應用於事物藝術上,發覺到我此次意外的有所收獲,之後我們又到了利用桐林地區撿的枯枝落葉來裝飾藝術品,這次的活動告訴我們,任何覺得沒有用的材料,只要我們腦筋一轉,一定能變成一樣讓每個人都大為一驚的藝術品,重要的昰發揮自己的創意力,回收再利用,又環保。


期中過後,我們分組了,我被分配到田野調查組,主要任務是進行訪談的項目我們在這之中,有幸訪談到了-林錦屘先生,林老先生是位相當有趣的人,他對霧峰六股地區很明瞭,也對江鳥飛林的屋主-林鵬飛醫師很了解;我們從專訪老先生的過程中,又再次學習到了許多的東西,在這裡最主要感謝的昰社區老師-張芳玲老師,要不是老師對我們付出許多及賣力的指導我們,我們不太可能完成此次的專訪;最後想要說的是「霧峰學.學霧峰」課程真得是一門非常適合大家選的通識課程,可以學習到非常多的東西,鼓勵大家多多參與。


系級:社工系二年B班  學號:100040085  姓名:蕭瑋翔

「你們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樑,真好!真好!」一見到我們得林錦屘阿公,馬上就用如此澎湃的熱情來迎接我們,於是我開始想像等等的談話內容可能會很不錯,果然不出我所料,從頭到尾不冷場,林錦屘阿公真開朗。


聽著林錦屘阿公和老師的談話過程,才發現林錦屘阿公是個別於一般老人的老人,林錦屘阿公已經八十五歲了,不僅講話中氣十足,說到不懂時還會用國語解釋給我們聽,甚至是直接寫國字讓我們了解;而會講日文、寫日文的林錦屘阿公更讓我佩服佩服;林錦屘阿公也說了好多故事,不同類型又從古至今,豐富啊,而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當林錦屘阿公講到他女兒和林鵬飛醫師的關聯,它本是一段哀傷帶點惋惜的故事,但經過了歲月的洗刷,沖淡了憂傷,至少我從侃侃而談的林錦屘阿公臉上覺得並沒有痛苦,當然林錦屘阿公這麼年長了,本就應把這世上的一切慢慢放下了,雖然如此,我還是訝異,我忍不住試想著我以後也能這樣嗎?


當然這次的探訪是有目的的,然而也從談話中,意外挖掘到好多霧峰的老歷史,我想這就是田野調查的精髓所在吧!老師雖然已在先前列了好多問題,也讓這些問題有了強烈的連繫性,但就是會有插曲被放進來,增添了故事性,也讓我們這些第一次參與訪談的小毛頭聽得津津有味呢!


機車賣力的爬上小山坡,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視野,這一幕直接觸動我心底,這不是我心中一直幻想的家的樣子嗎?我喜歡綠綠的、靜靜的,能讓我在開心時更開心,失落時更平靜,也難怪林錦屘阿公能如此心平氣和,平易近人。


側訪完有一些體悟,想讓自己下次的機會裡就有能力擔任採訪者,而不只是在一旁喀擦喀擦拍著照片,我覺得我已經具備某些優點,可能只差問題的統整和臨場的突發狀況反應吧!另一個新的啟發是我上霧峰學到現在的感觸,尤其是側訪完,做完報告後,一個地方的建立是由小而大的。採訪了林錦屘阿公,我們同時獲得了霧峰好多資訊,靠著這些小資訊,是絕對能夠無限延伸的,也希望這些資訊在往後的課程能再更廣泛的利用,這樣我們會是驕傲的!


個人是還會想去找林錦屘阿公的,其實我對"阿公"這個名詞並不是非常的熟悉,但這次真正遇到了林錦屘阿公,聽了這麼多的故事,也看到林錦屘阿公臉上有好多喜悅,真的讓我好開心這次像是與長者聊天的訪問。時間將近時,林錦屘阿公依然雀躍的與我們分享著種種往事,直到老師做個總結後,林錦屘阿公仍然開心的臉但帶點意猶未盡的味道,好久沒人能和阿公如此盡興談到他以前的種種了吧我猜,也可能是阿公真的很開心我們這些大學生還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專程拜訪,是一件很難得的事,使林錦屘阿公很欣慰,然而不管是什麼原因,只要我有時間,有人可以載我,有跟阿公先約好,我必然會再回去拜訪阿公,重遊一次霧峰的老歷史。 


系級:社工系二年B班  學號:100040077  姓名:陳振洋

這次上了這門課程,對我來說是個很難忘的經驗。因為第一次覺得通識課程可以這麼得充實,不只讓我們學到ppt上或文書上的文物景觀介紹,更讓我們親身去體驗,而且把一個已經快沒落如同死寂的地方,重新賦予了生命性。


第一次出去戶外上課,是去江鳥飛林做了兩個體驗。拔草,在田埂中央,把一些稻田中一起滋養的雜草連根拔起,濃濃的土厚味,讓我想起小時候在爺爺奶奶家旁邊種植的蔬果;從小就看著我的阿嬤拿著鐮刀,砍著和阿嬤種的蔬果所競爭的雜草們,而且都會在特別的時節,就看我的阿嬤一綑一綑的包住雜草。小時候的我就在旁也觀察著這些雜草,聞聞他的氣味,有一種特殊的自然香氣,濃濃的家鄉味,濃濃辛勤的台灣人的味道。這份味道,變成了我的回憶,當我進入稻田後,手上拔的草,是體會當時阿嬤捍衛著他所種植的蔬果,所拼鬥的努力。破舊的房屋,都有著它的歷史與故事性;那棟再江鳥飛林的建築物,真的讓我印象深刻,它訴說的當時林鵬飛醫師在這棟房子的歷史。如今我們再將它挖掘出來,使它變成一個會說話的建築,告示後人有這段故事。我們學校的人也經常去參觀他,看看這棟老人家,時常找人去拜訪,介紹他。


之後的一次上課,各個小組開始找不同的社區,開始著手做椅子。椅子對我來說是一個習以為常的東西,不外乎就是休息腳痠的時候,一個很好的靠山。然而怎麼樣做椅子,我可是第一次看到,也第一次下手坐椅子。拿著不同尺寸的木頭,開始丈量著幾公分。接下來難度高的來了,鋸刀真的是一個有點難使用的工具,要把木頭鋸開很容易,然而要把木頭沿著線,直線切下去這門功夫,真的是不容易的事情。我們這組就切外了好幾個木頭,後來在當地居民的幫助和指教下,木頭從歪的變成直的了。這讓我學到了耐心的功課,身上都充滿了許多木頭的味道。


我們這組做訪談的作業,經過許多資料的收集後,開始去訪問林錦屘先生。他家附近的景色,真的是鳥語花香、綠草如茵,也算是我來大學後,第一次覺得不用去望高寮,來到這樸實的地方,遠離喧囂,也是可以欣賞不同的風景。後來開始與林錦屘先生的訪談,阿公很熱情的招待了我們,他也很樂意跟我們分享。然而在這一次的訪談內容中,因為我不太會台語,所以訪談的時候,對我來說真的是聽不太懂他所說的,然而我在裡頭是個攝影師,之後經由小組員們得一些翻譯,我才了解阿公說的是什麼。這也是我第一次觀察怎麼樣參與訪談,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經驗。


這門課真的讓我學習到了許多不同的事,以及以往沒有做過的事情。也讓我覺得這門課非常的辛苦,但也非常的好玩又充實。我們這一組剛好也是訪談組,所以許多事前的資料收集,都需要花時間去分析尋找的。還有也讓我有想要學習台語的衝動,因為台語在台灣算是蠻重要的一個語言,包括我的爺爺奶奶都是說台語的,小時候還會講一些,現在長大有時候真的會忘記怎麼說了。現在想回老家,好好的向我爺爺奶奶學習。


系級:視傳系二年A班  學號:100008009  姓名:吳睿恩

因緣際會選到了這門課,原本也不知道課程會學習到什麼,於是抱持著一種新鮮感和想多了解霧峰的心態,開始了認識霧峰的一段旅程。


因為身體關係不能曬太陽,我無法到戶外親自體驗霧峰地區的美麗,也沒能真的接觸到霧峰野外的體驗。我沒有機會去到江鳥飛林……等等。實際的到那裡上戶外課,一開始我有想過放棄這堂通識課,怕自己身體的不便帶來大家的困擾。


在與老師的溝通後,淑娟老師很體諒我,讓我分到訪問林錦屘先生這組。我在這組學到很多關於分工合作,也知道了很多關於霧峰更多不為人知的一面,發現這塊土地富有很豐富的歷史文化的資產,也充滿了人情的溫暖。


帶領我們的老師是張芳玲老師,老師不僅帶領我們訪問林老先生,教導我們如何在她訪問時,做完整的側記和訪問完之後,也告訴我們怎樣去做報告的整裡,老師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督促我們更加積極的去完成這次分組的作業。我們訪談時,來到林老先生的家,他很熱情很熱絡的招待我們,也把所有他能替我們解答的答案告訴我們,很豐富的還原回憶裡的情景,讓我們清楚的感受他所說的歲月裡的歷史及發生的事情。我們有了很愉快的一段談話,讓我們都更加認識霧峰這個地方的歷史和故事。


之後的幾個禮拜,我們開始做採訪後的整理和討論,每個禮拜四我們都在教室裡,一起和老師討論怎麼呈現報告,也開始分工合作,芳玲老師也在過程中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與支持,修正我們所有的錯誤,導正我們做事的態度,也鼓勵我們更加努力,在這堂課我學到的不只是霧峰在地的歷史文化、地方特色,不只深入了解霧峰的人事物而已,我還發現我們在團隊裡頭一起去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過程中所學到的是更加珍貴的——與同學之間的同心合作,還有老師對我們的認真和教導。


在遇到困難時,在整裡資料的過程時,在溝通產生誤會時,在趕不出進度時,我們都一一去面對,解決所有的問題。在這些過程中,我們一起學習也一起成長,我覺得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不僅此對於知識的增長,對事情的負責,與組員的溝通信賴和相互幫助,對於老師的敬重和認真的態度的相處之道,每一個小事情都讓我們更加成長,更加進步。


很謝謝淑娟老師和芳玲老師,給我這樣的機會,去學習嘗試新的東西,也增加自我的成長。這個學期下來,我更認識霧峰,沒有白白浪費這堂課所給我們知識和珍貴的分組經驗。雖然過程中總有辛苦的地方,也要付出很多力氣,花很多時間去解決很多事情,但是我覺得這些都很值得也很快樂,也總是期待在課程中學到更多。希望還有更多機會能夠修到這樣的課程,讓我更多的成長,發現更多自我的潛力。


系級:社工系二年B班  學號:100040079  姓名:林俊佑

霧峰學是亞洲大學獨特的課程,透過廖老師和社區老師的努力一年比一年精彩,有意義!一年級的時候,就覺得這是一門有趣的課程。剛好這學期同學邀我一起選修這門課,當然二話不說的和同學一起來上課。霧峰學會是怎樣的一堂課呢?對於這堂課我抱著很大的期待,好想趕快認識這堂課喔!


這學期上完霧峰學後,從中學到了好多,從一開始的廖老師講解霧峰的美到社區老師介紹的,對從外地來讀書的我來說,這正是可以讓我好好認識霧峰的時候了,霧峰可說是人文和自然結合的一塊寶玉!每週來介紹的社區老師,從他們身上散發出的是對霧峰的愛與那份執著;對於霧峰那份情感就是「愛」,以愛來形成動力那就是「執著」。跟著老師們的腳步,我也要一步一步的跟著老師愛上霧峰。上課時,聽著老師對於霧峰說的大大小小故事,更讓我漸漸對於霧峰產生那份執著。我要向老師們學習那份愛與執著。希望有朝一日,我也愛上霧峰。


「下田樂趣多,多趣樂下田」,這是我對到江鳥飛林下田拔草的心得,在冰冰涼涼的泥濘中,我的腳,他告訴我他好快樂喔!在泥濘中自由自在的有如一隻好快樂的魚兒,游來游去。拔起雜草的那一瞬間著的好有趣,我拔起來了耶!雖然看過好多好多的稻田,但這樣也是第一次下田真的是好有趣。在課程中,還有一次的桐林社區半日遊,那次的走出教室,更真實的看到霧峰真的好美。沿途的風景,真是心曠神怡,心情放鬆了好多,還有沿途聽著老師說著當時發生的故事,還有村民也熱情的和我們打招呼。當我們到彩繪老師的家中,有好多的小動物,烏龜、貓頭鷹、豬、雞。彩繪風鈴的過程,我在風鈴上畫上一隻貓頭鷹,貓頭鷹是桐林社區的守護神。我們也運用當地一些材料,枯枝、樹葉和種子來製作藝術品,當時我做了一個遊子,背著行囊回到故鄉,要用在外所學的,為自己的故鄉盡一份心力。這次的活動的參與,我很開心的看見一個社區的美,還有大家對於自己生活的環境共同把社區變得很不一樣。


期中考之後,我被分到耆老訪談組,起初我還不太清楚為何被分到這一組,不過經過多次的認識之後,我覺得老師把我們分到這組是有他的用意的。跟著芳玲老師到林老先生家拜訪的時候,我們一到,他們就很熱情的迎接我們的到來,隨後我們跟著老師訪談。雖然這次有點不太一樣,我們學到的是側記的方式,在旁觀察和聆聽訪談的過程,讓我有不一樣的想法。訪談過程中,我看見了原來訪談就像聊天一樣,不用刻意的去問問題,這是我和我原先的想法不一樣的地方,這次的側訪我學到好多,難怪老師要把我們分到這組。


●週誌 

                                   「霧峰學‧學霧峰」小組週誌

 101年度第1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本週撰寫同學之

 社區分組指導老師:張芳玲                 班級:社工1B

 組別:田野調查組                                  學號:101040122

 組員:顏志穎、陳振洋、林俊佑、蕭瑋翔、       姓名:顏志穎

    陳啓文、吳睿恩                                                  繳交日期:11/15

                                    第次週誌

內容:

上了三個月的霧峰學,前一個月半都是坐在教室聽理論。小毛老師分享他的理念、被簡教授「好好教育」一番、淑娟老師的期許。後一個月半,總算開始「霧峰學」的重頭戲。之前有先跟著小淑娟老師到霧峰學租用的稻田拔雜草,我拔得相當起勁,一些不敢下田的同學也在田埂旁幫忙把一把把的雜草堆在馬路旁。第一次下田,覺得並不糟,反而從中學習;果然是不灑農藥的稻田,雜草一株比一株壯!


看過「江鳥飛林」的內部後,覺得說它是當年的「豪宅」也不為過;衣櫃還保留著沒有嚴重損壞,衣櫃裡有英文版的非洲地圖、世界地圖、百貨公司的衣架,看得出這戶人家當時是「好野人」!屋子有顆外攀附而生的樹,它應該被保留,時代久了,跟著這房子成為共同體,砍了它,這房子或許就會結構損壞,為慎重起見,一定要保留!


當我得知被分配到「耆老訪談組」,心中滿是期待,但拉到現實就被澆熄了。一芥學生要去拜訪不熟識的長者,總是需要一個媒介,不然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說不清。這週的作業是找「林鵬飛醫師」的資料,關於他本人的介紹少之又少,除非他的子女提供。在這時代的洪流,這一群醫生的歷史,是不易被考證的;只能憑藉他們留下的記錄及後代口述,剛好上上屆就幸運地收到來自旅居海外子女的來信。這屆的我們就要吸收前人的經驗,賦予新的故事!


                                   「霧峰學‧學霧峰」小組週誌

 101年度第1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本週撰寫同學之

 社區分組指導老師:張芳玲                 班級:社工2B

 組別:田野調查組                                  學號:100040079

 組員:顏志穎、陳振洋、林俊佑、蕭瑋翔、       姓名:林俊佑

    陳啓文、吳睿恩                                                  繳交日期:11/22

                                    第次週誌

內容:
今天我們起了一個大早,因為我們要去參加一場盛大的結婚典禮;有五位美麗的新娘要嫁出去了,在這之前我們和社區的大家共同為她們畫上美美的妝,並穿上各具特色的婚紗,在這過程,大家一同參與是開心的、是期待的,期待嫁出去的日子到來,而今天就是大喜之日,她們真的要嫁出去了!

這次的活動是一個很特別且很有意義的,透過「嫁」椅子來讓更多人認識不一樣的霧峰。一開始我還是不清楚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認識霧峰,對於來自高雄的我來說,這次認識霧峰的方式好特別,跟著迎娶車隊,一站一站的嫁女兒,從大街到小巷,認識了在地霧峰人文風情與故事。在到達各個迎娶點時,當地的居民熱情的歡迎與合影,儀式下收下大餅,我的女兒就交給你們了。林老師向我們介紹霧峰在地文化和說明「轉型試驗」文化特色,透過創意的方式讓社區動起來,社區居民和我們學生的參與,一同讓大家看見不一樣的霧峰。在製作椅子的過程中,社區的長者有些負責把木頭分段,有些則分工黏木板,我們在釘椅子的時候,他們也教我們要怎麼釘、怎麼切,好有趣喔!很高興能參與這次的活動,除了我們可以認識霧峰外,社區也動了起來。


                                   「霧峰學‧學霧峰」小組週誌

 101年度第1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本週撰寫同學之

 社區分組指導老師:張芳玲                 班級:社工2B

 組別:田野調查組                                  學號:100040098

 組員:顏志穎、陳振洋、林俊佑、蕭瑋翔、       姓名:陳啓文

    陳啓文、吳睿恩                                                  繳交日期:11/24

                                   第三之1次週誌

內容:
星期六早上,霧峰學舉辦了一個盛大的活動——「嫁」椅子的宴會。一早我們前往了霧峰區公所,場面真是相當的熱鬧;一開始,簡單的儀式把我們帶入了這堂課程中,我們各個滿心期待;首先第一站林家花園,第二站農業試驗所,第三站九二一地震博物館,第四站光復新村,第五站省諮議會,我們全程參與了整個的嫁娶儀式。沿途中,我們各自騎著車跟著車隊行進,感覺異常的新鮮,雖然途中下起了毛毛雨,卻減少不了我們想要完成活動的喜悅感。

參加過了這種嫁娶活動,使我們感到非常的新奇,我們都是第一次參與到這種活動,嫁娶儀式整個過程讓我們理解,霧峰真的是聚集了許多人文薈萃的地方,居民的參與程度真的是相當的高,加上我們當天跟著車隊的行進中,許多的群眾都為我們加油打氣,使我們能更拚命的完成此活動;每個人都對這地區產生了認同感,我們都希望能藉由這項活動,來把霧峰的特色景點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霧峰這地區是多麼的充滿人情味及多麼的美好。


                                   「霧峰學‧學霧峰」小組週誌

 101年度第1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本週撰寫同學之

 社區分組指導老師:張芳玲                 班級:社工1B

 組別:田野調查組                                  學號:100040085

 組員:顏志穎、陳振洋、林俊佑、蕭瑋翔、       姓名:蕭瑋翔

    陳啓文、吳睿恩                                                  繳交日期:11/24

                                    第三之2次週誌

內容:
這禮拜六參加了霧峰鎮公所舉辦的「婚禮」,我們一起嫁出去女兒;女兒總共有五個,花了一整個早上,總算一個一個的順利嫁出,但很高興也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就繞了霧峰一大圈。

我選擇利用四年的時間,來了解甚至是深入探討我住了四年的地方,到目前為止這個小小的志向仍然持續燃燒,不過上了霧峰學這麼多節課了,也體悟到原來要為一個地方,做出貢獻是需要一天一點慢慢累積的,並且是需要來自各方面的資源協助的,像這次的活動也是動員了很多單位的人,連警察先生都來辛苦的幫我們的忙呢!

也很剛好我們這一小組的朋友,相約那天下午要爬山,最後一個「女孩」在省諮議會的大門口嫁出。我們也就在午餐吃飽喝足後前往省諮議會的後山,又一次深入霧峰了解,分享一下我們觀察到一件令人興奮的是,有一種鳥,學名翠鳥,捕魚為生,是台灣特有亞種,為何要提到牠呢?因為牠只生活在有魚的溪流,有魚就代表水在流動;水在流動表示很清澈,也就顯示霧峰不只是最早的人文、政治匯集地,也是個能同時保有優美自然生態的好地方。


                                   「霧峰學‧學霧峰」小組週誌

 101年度第1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本週撰寫同學之

 社區分組指導老師:張芳玲                 班級:視傳2A

 組別:田野調查組                                  學號:100008009

 組員:顏志穎、陳振洋、林俊佑、蕭瑋翔、       姓名:吳睿恩

    陳啓文、吳睿恩                                                  繳交日期:11/29

                                    第三之3次週誌

內容:
2012年11月29號,我們一組與老師共七個人,一起來到霧峰六股山腳巷,訪談年約88歲的林錦屘老先生。來到林老先生的家,受到阿公熱情的招呼與問候,雖然房屋的外表已有歲月的痕跡,但是溫暖的人情味卻沒有減少。我們進到林老先生家裡頭,坐在客廳準備訪問,發現客廳裡還保留一股古早的風味,而旁邊的書桌上也放著林老先生的書籍與資料,牆上更是掛滿了與家人的合照,十分溫馨。這時,客廳裡被我們坐得熱鬧擁擠,老師也開始著手訪問起來,於是我們拿起紙筆與相機開始認真記錄。

我們準備了十一題問答題訪問了錦屘老先生。林老先生不會說國語,全程用流利的閩南語給我們很完整的答覆。我們認識了林老先生年少時,在六股分教場待了六年,壯年時從事務農,做過最多的是山裡的種植,林老先生出生後即在霧峰六股山腳巷定居,一住就八十多年,對霧峰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歷程瞭若指掌。我們更是訪問了林老先生對於林飛鵬醫師的認識;林老先生說,在他的眼裡阿飛仙(林鵬飛醫師)是六股地區裡的救星。

林飛鵬醫生志願在六股此地服務大眾,林醫師希望能藉由他的醫術幫助更多的村民。我們也談到林醫師為這個缺乏醫療設備的六股地區,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的出現給了當地的居民有了醫療的保障,不只診斷技術相當厲害,還是一個全能的醫生,更重要的是從來不會輕易使用到抗生素,嚴重的就請病患到大醫院照X光,再把報告拿給他看。他不希望帶給病人身體上更大的負擔,只求每個人都能身體健康。而當時林醫師對瘧疾更是給予很大的醫療幫助,而判斷方法就是:「手按壓腸胃的左下部,如此部位硬硬的情形就是罹患瘧疾。」後來美軍來此噴灑DDT瘧蚊才逐漸滅跡。林老先生回憶到:「他的女兒在打球時受了傷去外面的大醫院看診,回到家後原本感覺不以為意,但始終感覺到稍稍疼痛。於是給了林醫生診斷,最後接受林醫生建議去大醫院照X光,得以發現罹患骨癌,並且即時去醫院手術開刀,讓他女兒生命可以再延續多年。」

我們也知道了以前他們的年代出入時,主要是搭乘小火車,從六股火車站搭乘前往台中或其他地方,主要道路則是霧峰區接近外面的那一條陸軍路。林老先生感到有趣的地方是:「在霧峰市區外圍看到路上的黑頭車,當時都是國民政府高官在坐的。」我們也問林老先生有無以前的舊照片可以讓資料佐以參閱,但林老先生很遺憾一些當時的稅單照片文件都被白蟻吃了,但是有一個當時日本人發配給量米用的木盒,上面寫著「一升」。當時有一甲地稻米的收成,要交一千斤當稅。

最後我們與林老先生在家門前的庭院一起合照,結束了很愉快的談話訪問,讓我們對於以前的霧峰文化歷史更加深入的了解,透過他清楚的回憶與解釋,讓我們可以從林老先生的字裡行間裡頭,了解當時種種人文風情與歷史背景,這是一場很有趣也冒險的時光穿梭旅程;我們搭乘了林老先生的時光機,與他一起經歷、看見,在他的時代裡他所看見的霧峰。


                                   「霧峰學‧學霧峰」小組週誌

 101年度第1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本週撰寫同學之

 社區分組指導老師:張芳玲                 班級:社工2B

 組別:田野調查組                                  學號:100040098

 組員:顏志穎、陳振洋、林俊佑、蕭瑋翔、       姓名:陳啓文

    陳啓文、吳睿恩                                                  繳交日期:12/6

                                    第四次週誌

內容:
今天我們在I109教室裡,展開討論的會議;會議的內容是期末報告的分配及先前遇到的問題都可以提出來,老師會適時的給予解答。我們這組期末報告的主題是上週前往住在霧峰山腳下的林錦屘先生,訪問了林老先生許多關於霧峰六股地區上大大小小的事情,以及有關林鵬飛醫師的生平紀事。訪問了林老先生,讓我們了解到非常多有關霧峰六股地區的歷史發展。

一開始討論,我們依照上次挑選的工作項目,進行了一些簡單的工作分配,大家也各自的提出自己從學習霧峰學以來,所面臨難以解決的問題。瑋翔同學負責製作PPT及上台報告,他詢問了老師一些製作的方法,及上台時如何能表達得較流暢?老師把整個製作的過程一五一十的傳達給他,包含封面、簡短的自我介紹、報告的主題、參考資料及我們日常所寫的週記……等等。這些都是要在期末上台報告時,必要呈現的重點;上台時不要緊張,講稿盡量準備長一些,重點著重於前面,以便於時間如果緊湊時,能讓台下觀眾一下就記得我們組所要傳達的訊息。

俊佑同學負責製作海報,為了能使我們的期末成果發表會,吸引更多的人對我們這組產生興趣,並一眼就會覺得我們這組很有特色,所以製作海報就更顯得它的重要性,海報必須要能凸顯出我們在訪談時,那特有的特色;老師說海報上適合貼上大量的圖片,來吸引多數觀眾的目光,且要具有我們組該有的特色,較能打動人心,才能對我們抱持著期待,想聽我們的報告。

志穎同學負責輔佐瑋翔同學,兩人一同同心協力討論如何製作及後製,來讓報告的內容看得更加的具豐富性和趣味性。振洋同學負責影片的錄影和剪接;當天訪問時,我們全程錄下了與林老先生的會談,這段影片錄製了我們與林老先生的對談與互動,深深的表達了我們內心對林老先生尊敬之感,能從與他的對話中,瞭解到許多霧峰地區的歷史知識,真的昰我們的榮幸,所以當天報告時,我們也會放入一些簡短的影片,來增加我們報告的精采度。

最後我和睿恩同學負責訪談側錄的整理,這部分是相當重要的,是報告的核心,也是我們所要講解的主題,把我們那天所訪談的內容,及所觀察到的所見所物皆記錄下來,以完成側錄內容,接著就等到報告當天,做出完美的詮釋。

心得:
學期將至,總算到了學期的尾聲。從霧峰學的課程中,我學習到了如何完成一份報告,還有必須按照一定的格式,及書寫的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如標點符號的應用……等等。最後的期末報告對於我來說真的是一大挑戰,不只考驗我的書寫能力,還測驗了我們團隊合作精神,大家各司其職,一起共同完成一份作業,相信著到時完成報告時,不管中間的過程有多艱辛,果實絕對是甜美的。


                                   「霧峰學‧學霧峰」小組週誌

 101年度第1學期 授課教師:廖淑娟         本週撰寫同學之

 社區分組指導老師:張芳玲                 班級:社工2B

 組別:田野調查組                                  學號:100040077

 組員:顏志穎、陳振洋、林俊佑、蕭瑋翔、       姓名:陳振洋

    陳啓文、吳睿恩                                                  繳交日期:12/13

                                    第五次週誌

內容:
這禮拜四我們談論了許多有關林錦屘先生的訪談,因為我們是屬於多人記錄的方式,有的以手寫紙本做紀錄,有的是以錄音方式,有的則是以拍攝做影像聲音的處理,有的是以拍照記錄著我們訪談的一些點滴。然而由於用手寫紀錄的方式的居多,許多人聽的版本不同,從中我們又加以用影像聲音的方式去查證。我們也藉由討論,更釐清出一些事實。

這一次的討論,也讓我們深深瞭解到了時間的急迫性;可能不知道時間的緊迫性,還有團體裡面的溝通和協調,沒有做完善的溝通,導致大家可能都擱置沒處理,各自要處理的部分,就沒有積極的去做。這次也更多的了解我們要做什麼,以及怎麼樣的完成才是最好的方式。包含了ppt、書面報告、海報、影片剪輯、側記修正……等等。這幾層相互連結,ppt跟影片的處理就要做出溝通,ppt需要用什麼樣的影片方式呈現,會成為最好的方式。過程中因為錄影者的台語並不是說很好,所以需要其他人的協助,進行翻譯跟討論,以及要學習剪輯的技巧,是一大的課題。還有海報要如何呈現,需要什麼照片或文字等等,擬了一些草稿跟想法出來。書面的部分則是廣納的收集個別寫的側記去做彙整,還有可能需要用到的一些影片電子檔跟照片檔。

在這一次的討論中,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事情;很多事情可以提早完成的就先提早完成,更重要的是時間管理。有時候自己沒有排出進度計畫表,真的會亂了方寸,這次讓我學習到了。還有我覺得我的台語可能還要再多多努力,只能聽得懂一點,還需要更多的機會,去學習這個語言,畢竟台語還是台灣的一個主流語言,而且在跟人對談時,用他們合適的語言是很重要的。

●工作分配

俊佑:製作海報
志穎、瑋翔:討論製作及後製
振洋:影片的錄影和剪接
啓文、睿恩:訪談側錄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