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3 23:45:51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9902媽祖繞境十八庄霧峰區耆老訪談-以林慶泉先生為訪談對象

壹、指導老師簡介

社區老師-張芳玲簡介:     

 



圖片1.jpg

一 帶領亞大學生參與霧峰學基礎實作課程記錄:

 

1.『霧峰老街初探----人物專訪篇』

2.「霧峰文史初探之人物訪談篇---以百玄宮為訪談目標」

3.「阿罩霧媽祖廟『南天宮』口述歷史及正殿建築裝飾紀錄」

4.「萊園村福德宮﹝松竹亭﹞口述歷史記錄--以林慶泉先生為訪問對象」

 

二 社區紀錄:繹樂軒口述歷史採集

三 台中市樂成宮資深古蹟解說員

四 亞洲大學觀光人員培訓課程講師 等等

貳、學生自我簡介




大家好,我是陳育萱,台北人,現在是
幼教系一年級的學生,我的興趣是聽音     樂、看電影和郊遊,只有呼吸新鮮的空 氣,才會讓人感覺放鬆和舒坦,所以我 很喜歡享受大自然的感覺!當初也期待霧峰學這門課程有機這樣出去走走看看、接觸霧峰鄉村的美景。

 

大家好,我是幼教系一年A班的洪采琦,今年十九歲,台北艋舺人。興趣是唱歌、研究新事物。喜歡參加團康的活動;喜歡與人分享的感覺;喜歡陶醉在自己喜愛的流行音樂;喜歡吃芋園、豆花和尋找美食也喜歡到戶外走走接觸大自然。

 



參、摘要

這次的報告是為了瞭解霧峰媽祖繞境十八庄的活動,因此我們以霧峰區耆老-林慶泉先生為訪談對象,而進行口述歷史採集,希望透過訪問能夠對於霧峰媽祖繞境十八庄的歷史文化有更多的認識與瞭解,並能將這些書面資料好好記錄下來,將來可以當成有用的參考資料。

肆、報告背景、動機

為了深入瞭解媽祖繞境十八庄的歷史與習俗,以及地方上的文化傳承,所以我們跟隨著芳玲老師的腳步,一起踏入口述歷史採集的工作中。我們一起採訪了萊園村的老村長-林慶泉先生,他也很熱情的和我們分享了許多關於媽祖繞境十八庄的歷史文化,因此我們再做整理的動作,把訪談內容變成書面資料,我們也收集到許多相關照片和資料,也因為這項作業讓我們學習到很多我們從來不知道的知識,這份報告真是讓我們受益良多。

伍、方法過程

  這項作業我們為了記錄媽祖繞境十八庄的歷史,因此我們採訪了霧峰區耆老以林慶泉先生為訪談對象,而進行歷史口述採集。主要訪問者為張芳玲老師,育萱主要負責逐字稿的謄寫、週誌紀錄(一、三、四週)、期末書面報告、蒐集資料、資料整理;采琦主要蒐集資料、週誌紀錄(二、五週)、PPT製作、期末口頭報告,兩人彼此之間互相合作、幫忙,並和芳玲老師討論及修改,大家同心協力完成此份報告。

 

工作分配列於下表:

 

姓名

負責事項

張芳玲

老師

指導老師、主要訪問者

陳育萱

逐字稿的謄寫、週誌紀錄(一、三、四週)、期末書面報告、蒐集資料、資料整理、提供照片

洪采琦

蒐集資料、週誌紀錄(二、五週)、PPT製作、期末口頭報告、提供照片

陸、問題、目的

問題:

 

.媽祖遶境的習俗是因為什麼事情而形成的?

.我們媽祖繞境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想請問媽祖繞境十八庄有多少

  年的歷史?

.媽祖繞境十八庄經過這麼久的時間,從以前到現在有什麼不一 樣

  的地方?

.每年媽祖繞境十八庄的時間是否相同?

.媽祖繞境十八庄的範圍有多大?

.媽祖遶境前、中、後有甚麼禁忌?

.媽祖遶境有什麼特定習俗?

.整個媽祖遶境十八庄的活動時間總共維持多久?

 

目的:

 

想要藉由這次的田野調查深入瞭解媽祖繞境十八庄的歷史與習俗,以及地方上的文化傳承,也想學習採訪的技巧,把這些蒐集來的資料經過整理,經由書面資料好好記錄下來,希望將來可以當成有用的參考資料。

柒、「霧峰區」的簡介

 

台中市霧峰區區徽

霧峰區                                  

行政區管轄:臺中市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總面積:98.0779平方公里

人口:63,977(20112)

區長:林海清

區劃:20398

機關網站:霧峰區公所

毗鄰:烏日區大里區太平區南投縣草屯鎮國姓鄉彰化縣芬園鄉

 

歷史

霧峰舊稱「阿罩霧」,一說為出自平埔族貓羅社所居之地的原土著族Ataabu社之漢譯;另說則為此地東半部山區經常煙霧繚繞,因而得名。霧峰最有影響力的氏族屬林家,人稱霧峰林家。與板橋林家(無親屬關係)、鹿港辜家高雄陳家基隆顏家並列為台灣五大家族

 

194512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改制為台中縣大屯區霧峰鄉。1950撤廢區署,改為台中縣霧峰鄉。1997以前為臺灣省議會所在地。

 

19999月21凌晨發生的九二一地震,由於引發地震的車籠埔斷層經過霧峰,全鄉災情慘重。位於斷層上的光復國中操場隆起成波浪狀,隨後改建成為為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201012月25隨著省轄台中市與台中縣合併,霧峰鄉也改制為霧峰區。

 

地理

 

霧峰區,位於台中盆地之東側和霧峰山地之交界處。盆地和坡地地形,約各佔一半。以車籠埔斷層為界,東側屬丘陵地形,以東南側為高,等高線多在200-500公尺之間;西側屬台中盆地的一部分,以沖積扇地形為主。[1]全鄉地勢呈東南高,西北低;其中則以東南山境為最高峰--北坑山海拔標高483公尺,屬霧峰山地,與大橫屏山山脈並行。

 

 氣候

 

霧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9.4,氣溫以5月至9月最高,平均氣溫攝氏20度以上,12月份平均溫度攝氏約1617度。雨量方面,降雨多集中於夏季,佔全年雨量75﹪以上,尤以颱風季節雨量更為驚人,可能單日即達100mm;冬季較為乾旱,因水田面積較廣,常受旱災影響。由於東半部地勢較高,丘陵綿延,所以山區雨量較多,西半部平原地勢較低,降雨較少,平均年雨量在1400mm1670mm之間,由於本鄉位於山麓地帶,河川支流眾多而水氣,午過後常有霧氣出現,山峰雲霧圍繞,而有霧峰之名。

 

行政區

 

丁台里四德里南柳里萬豐里六股里本堂里南勢里舊正里中正里本鄉里峰谷里五福里甲寅里桐林里北勢里吉峰里北柳里坑口裡錦榮里

 

經濟

 

精緻農業

  大致以台三線為界,東側丘陵以種植荔枝龍眼香蕉鳳梨等為主,鳳梨甜度高,口感佳。荔枝肉質細緻,近期並積極開發荔枝酒;西側盆地,以種植水稻為主,亦有菌菇類農作等的培養。"霧峰香米"益全香米發源地,曾獲全國總冠軍米及十大經典好米等殊榮。而菇類種類有金針菇、木耳、洋菇、柳松菇、長腳菇、鮑魚菇....等,尤以金針菇類之日產量為世界產量之首。而霧峰農會酒莊"初露"清酒,以益全香米釀造清酒,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台灣清酒。"初霧燒酎"曾獲得德國世界烈酒銀質獎。系列酒品包括:極品純米吟釀、吟釀、燒酎、本釀造、生清酒、濁酒..等。並有酒粕香皂、酒粕面膜、酒粕軟糖及白巧克力清酒軟糖等副產品。


區內相關農業機關 :

工業

根據民國八十二年(1993)所出版的《霧峰鄉志》,工商業中,以電子、金屬等製造業為主。 [4]

另有食品大廠味全公司台中廠區位於萬豐里及世界最大縫紉機大廠日商車樂美公司(日文連結)設廠於吉峰里。

霧峰的工業區 :

  • 霧峰工業區
  • 南勢工業區

商業

  霧峰市區以中正路商圈及樹仁路商圈向外拓展,商圈內店家林立商業活動熱絡。

  • 中正路商圈 — 民國八十三年(西元1994),市區段的中正路招牌廣告之齊一化及電纜地下化工程,使其成為全台灣第一條「無障礙景觀大道」,並帶動全國其他鄉鎮的招牌齊一化熱潮。
  • 樹仁路商圈 — 原為舊霧峰樹仁夜市,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店家為主的美食大道,台中縣市合併前被台中縣政府列為台中縣三大美食商圈之一。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C%A7%E5%B3%B0%E5%8D%80

 

 

捌、「媽祖繞境十八庄」歷史背景

以下資料來自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2/C0216400040/d_activity.htm#

 

「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的由來:

 

 歷史相當悠久,相傳在清朝道光初年,「大屯區」部分地區稻作,發生烏龜病蟲害,蔓延情形十分嚴重,當地農民深以為苦,遂前往樂成宮恭迎「旱溪媽」前往邊境,於農曆三月初一自鳥日下哩仔開始出巡,忽然烏雲密佈,天降滂沱大雨,烏龜蟲立即被掃滅殆盡,接著一庄又一庄均神到蟲除,農民重獲生機,咸認係媽祖威靈顯赫所致。由於十八庄民對旱溪媽感恩加上邊境的特殊宗教儀式,也因此台中地區一帶,有一句流傳俗諺:「旱溪媽祖蔭外庄」,寓意著不論是本庄或是外庄信徒,只要虔誠篤信旱溪媽祖,都能得到「旱溪媽」一視同仁的庇祐。


另有一則俗諺:旱溪媽祖大旗腳(台語)。這句話是說,因為媽祖出巡時都有「大旗」的陣頭,遠遠望去媽祖正好在大旗之下,所以有了這句話的說法。根據樂成宮董事陳文雨先生指出,當時邊境地區,都有大旗的團體謂之「彩旗鼓」,乃由六人所組成的鑼鼓陣,最前一人舉大旗,另揹鼓一人,打鼓一人,打鑼一人,打鈸二人。邊境隊伍有「大旗」百餘面,且陣頭有獅陣、騎布馬、公揹婆、採茶歌、牛犁仔陣….等參加,隊伍之龐大可想而知。

 


早期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之「豺旗」


 

早期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之「麒麟旗」




早期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之「樂成宮」大旗


農曆三月二十日,十八庄遶境完成,媽祖起駕回宮,當天旱溪當地居民均須備酒席,招待人數眾多的「大旗」成員及遠道而來的親友,早年庄民生活較為貧困經濟狀況較差者,負擔太重,甚至將棉被、農具拿去典當,再將所得準備飯食,招待「大旗」成員時,庄民手中夾著鴨肉請「大旗」成員時,口中卻說著:「人客棉被夾去配」(台語)聊以自我解嘲。直至近期農曆三月二十日宴請大旗陣頭的習俗,漸改至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的當日再擺桌宴請親友,遂有「旱溪媽祖吃尾餐(台語)的說法。

 



圖片11.jpg

現今下哩仔庄「慈聖宮」尚保存著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歲次辛未花月吉置的大旗,彌足珍貴。

 

「迎媽祖」的巡境活動

 

所謂的「迎媽祖」,是到外地去迎一尊本地居民普遍信仰或有淵源的媽祖來參與巡境的活動。不管自己村裡或是共同舉行迎媽祖的區域是否已有一尊「在庄媽」或「在地媽」,都可能會往外地去迎媽祖。通常是往地域層級高一點的地方去迎媽祖。

 

例如,台中縣霧峰、烏日與大里地區有一個「東保十八庄」迎媽祖的活動,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共有十八個村庄參與,這十八個村庄並沒有共有的廟,但卻有一尊共有的媽祖稱為「十八庄媽」。每年三月初一開始把附近的旱溪媽祖、南屯媽祖、台中媽祖、彰化媽祖通通請來,參與繞境,隊伍當中,「十八庄媽」在前領路,各庄依一定的順序,逐日在庄內迎神繞境並請客。

 

玖、耆老訪談內容

題目:媽祖繞境十八庄霧峰區耆老訪談--以林慶泉先生為訪談對象

日期:100.5.3

時間:19:00

地點:林慶泉先生家

被訪問者:林慶泉先生

訪問者:張芳玲老師

紀錄者:陳育萱

 



受訪人經歷簡介:

 

現年80歲,曾擔任霧峰鄉萊園村村長三十多年,曾獲內政部民政廳「三等內政獎章」、「造福閭里」獎牌等熱心服務的表彰。對於霧峰往年歷史知之甚詳,現任萊園村福德宮(松竹亭)管委會主任委員,對於霧峰地區宗教信仰非常熟悉!

 

以下為訪談內容:

 

老師:想要請問一下,現在旱溪媽來霧峰出巡,萊園是不是一開始就參加?

村長:有喔,這個旱溪媽來遊十八庄,出巡十八庄繞境從很早以前就有了,古時候就有了,過去從甲寅村、本鄉、中正、錦榮、萊園、本堂,六個村是共同參加的,現在我們公地,現在南天宮媽祖廟這個公地,以這六個村的公地,所以三月十三到我們這裡的時候,我們庄一定會很熱鬧。 

 

老師:我們村里的人都有出來嗎?

村長:這六村,過去是這六村而已,日後有吉峰、桐林和坑口,過去三村不在這六村範圍內,這三村的人說十三迎媽祖的時候,他們都沒出來的,過了十四就到南北柳去了,十五到六股萬豐那裡,所以他們這三村的人就合到我們這裡來了,合到我們六村的當時,起初早上去草湖接媽祖,所以很早就要到那請媽祖到我們霧峰這裡,到霧峰來去迎一迎,從甲寅村迎媽祖到本鄉、中正、本堂、萊園、錦榮,現在這個桐林和吉峰,還有我們坑口,當時請過來到甲寅村那裡,還沒進我們廟裡,直接把神明請到他們鄉里去繞境,像吉峰是大村,坑口也大村,桐林比較遠,所以他們本來就在本地,這時候就有個鄉民代表-洪萬安。

 

老師:洪萬安怎麼寫,洪三點水,千萬的萬?平安的安?

村長:還有一個王成金,這兩位代表出面不讓他們把神明請回去,就差點吵架起來,這兩位當過代表,地方算是有頭有臉的人,他們就不敢跟這兩個人怎麼樣,就不讓他請走。如果要請走你們是來依靠我們十三這一日的這六村,如果要請回去沒關係,現在要來進廟,進廟之後,你們從路過去的時候要給人拜,現在就去廟裡,你們南天宮朝拜,之後再把神明請走,繞你們的村,也不刁難你們,因為你們比較遠,我們那麼大村怕你們回去繞境到中午也繞不完,不然天暗了也拜不完,所以你們一定要入廟,如果沒有廟就不准你們請回去,這樣講很合理,媽祖是來我們本宮會親以後,拜完之後再回去繞他的村。

 

老師:原本是六村,後來又加三村,這什麼時候的事?

村長:這很久了!光復以後的事。

老師:光復以後的事?那時你有參與嗎?

村長:那時候我還小,都聽前輩說。

老師:這樣洪萬安和王成金是那時候

村長:他們是那時候民意代表?

老師:他們也是光復後的鄉民代表嗎?

村長:是

老師:所以現在有那麼多的庄在繞境嗎?

村長:對對對,所以現在目前這習俗,一定是桐林、吉峰、坑口,這三庄 

      的人都要請入我們的廟,拜後再請到村裡繞,再給人家奉拜。

 

老師:他們神尊沒入廟裡,但是神轎有來到廟前

村長:朝拜會親後再請回去遊街。

老師:媽祖來霧峰繞境這件事情就你所知多久了?

村長:喔,這很久了,這可能在日本時代前就有了喔。

老師:你所知道的在日本時候前就有了嗎?

村長:可能是那時候就有了喔,那時候怎樣你知道嗎?那可能是清朝時代不是日本時代,那時候沒農藥,農作物像稻子都得了病,烏龜蟲沒有農藥可治療,就是請媽祖大鑼掃角,稻穗被烏龜蟲吃掉了,所以到後來請媽祖來,以前媽祖出巡都是大鑼掃角匡匡匡,走到哪庄烏龜蟲就飛走了,歷史這樣來的,一直延續到現在,演變成十八庄迎媽祖就是這樣,十八庄媽祖就是我們入神宮旱溪媽祖出來迎的,其他村莊就歸其他村庄,每庄風俗都不一樣,媽祖生日就是正三月二十三,阿我們從三月初一就開始迎媽祖,二十三就要入廟。

 

老師:從以前固定都是三月十三到霧峰街上,像這個迎的方式跟請客儀式,現在跟小時候比有什麼差?

村長:差多了〜以前迎媽祖請客的時候差不多擺桌兩三桌,從我懂事時,我阿公差不多每年差不多要請三桌以上,不只十三號,二十三號也要再請兩三桌。

老師:繞境那天有請,二十三號媽祖生日有請

村長:二十三號請的時候和霧峰大圳裡的庄內是有請客,如果霧峰街面上二十三是沒請。

 

老師:霧峰大圳是不是謝主任家邊的水圳?

村長:是!

老師:你說大圳東邊有請,大圳西邊沒請嗎?

村長:東邊面的庄內有錦榮、萊園、本堂都有請,這三村媽祖生日都要請。

老師:十三全部都有請嗎?二十三只有東邊有請嗎?

村長:二十三只有那三村有請。

老師:為什麼只有他們?

村長:因為這三庄在媽祖廟旁,庄內有五媽會和北港媽會,北港媽會有南角中角北角,錦榮是北角,萊園是中角,本堂是南角,分成三個角頭,那時北港媽會總會員有百多担,現在也有九十幾担,所以延續到現在,他們二十三有請客。

老師:他們只有二三?

村長:二三只有這三村在請。

老師:現在還有再請嗎?

村長:現在都沒在請了,從九二一就請不到客人了,九二一地震後請人來都沒人來。

老師:為什麼?

村長:大家想說地震成這樣,災害還被請不好意思,就沒人來。

 

老師:沒人來這習俗被改掉,已經過十年了都沒人再約?

村長:都沒了,現在十八庄只有迎而已,拜拜而已,沒有再請客人。以前年輕時騎鐵馬去追,一村又一村,現在十幾的人約一約,現在去工作放伴,中午不休息,如果那庄有拜拜就提早休息,輪流到人家去作客,所以以前請客至少二、三桌才夠,算是光復之後。日本時代凡是米糧都是配給的,要買也買不到,一切都依配給制度,油米柴鹽都是配給的,你有錢也買不到。

老師:那個時候拜拜有請客嗎?

村長:日本時代是沒有

老師:配給時代應該沒有請客吧?

村長:日本時代第二次大戰時就沒有了,一直到光復以後才恢復迎媽祖又開始請客。

 

老師:村長請問在遶境之前、之後有沒有一些禁忌的注意事項?

村長:沒有,媽祖算大神大道,比較沒禁忌

老師:繞境算是這樣,向早上這樣請,繞境一次需要多少時間?

村長:要從早上一直到中午,差不多一大早要去草湖接回來,一直繞境到十一點半左右或十二點左右前後入廟。

老師:還要請教一下今年萊園村的爐主知道是誰嗎?

村長:每年都要擲杯,聽說今年要十幾杯?

老師:今年是擲明年的爐主嗎?

村長:對!今年就要擲出明年的爐主。

 

老師:你說今年擲十幾杯,是要做明年爐主的事情嗎?在還沒有擲之前負責今年遶境的爐主你知道是誰嗎?

村長:我好像記得今年好像是叔公或是堂兄弟,過去的爐主的工作就是要負責做戲,媽祖日的時候都要做大戲歌仔戲,古早時代就是演子弟戲,子弟戲就是北管。

老師:你說子弟戲是我們庄頭內子弟的戲班嗎?是繹樂軒還是外地找來的?你有看過嗎?

村長:對!是繹樂軒的樣子,以前常看,我小時候常看,我國民小學畢業以後我還看到我同學有人去拉,去學做子弟戲。

 

老師:現在大概沒人會啦!拉弦也少了,年紀大了沒再出來了。

村長:以前如果學戲的話都要跟他學做子弟戲。

老師:有常常在演嗎?

村長:要看一年幾節,向正月初九,天公生;正月十五元宵節;三月二十三媽祖生;十月半平安戲,這些節日都有在演!

老師:他們都在哪裡演呢?

村長:都在廟口演啦!搭戲台子來演。

老師:他們有進景薰樓演過嗎?

村長:景薰樓沒有戲台

老師:戲台不都是搭的嗎?

村長:不是,只有在媽祖廟前才是搭的。如果有戲台的是宮保第那邊有戲台,是大花廳那個以前子弟戲演趙子良救阿斗,很會演啦!

 

老師:誰演的?

村長:都是一些老輩的,現在大概都往生啦!

老師:現在最老輩是不是剩標師啦?

村長:許爐標。

老師:有吧兩年前去訪問時就已經92歲

村長:我記得差不多人都不在,只剩他啦!還有陳武雄他父親,春金師,都是六一仙在教,春金師跟他學,學到都會了,現在大概只剩武雄可能會。

 

老師:你也知道六一仙他們喔?

村長:以前十八庄在迎媽祖時都有一個傳說:土城黑、草湖雨、阿罩霧爛糊糊、柳仔湳鋪石頭路。

老師:為什麼?

村長:因為土城來到我們這十三號,土城十一號,舊曆土城三月十一日黑天暗地,像要下雨,草湖就會下雨,牛埔頭就下很大雨,到柳仔南沒有鋪柏油,也沒水泥路,都灑石頭路。

老師:不然就不能走路

村長:表示那時候都會下雨!以前下雨都照節氣走,如果到媽祖生日時,到霧峰時都沒風也沒雨

 

老師:我看到很多次都沒雨,今年他們兩個也有跟一陣子,跟到學校有課時才回去。除了這個以外還有沒有比較有趣味的傳說與說法?

村長:沒有啦,我只知道這些而已

老師:像我們坐到萊園那裡甲寅村公地夜市那裡,還是本堂福德宮那些點心是頭家爐主準備,還是百姓自己準備?

村長:是哪些附近居民準備的。

老師:有固定誰準備嗎?

村長:像我們萊園就有,萊園九鄰那邊有兩個福德宮,一個是萊園福德宮,另一邊是烘爐崎福德宮,兩邊照輪流,今年準備吃的是烘爐崎福德宮,明年換我們這邊,像本堂就沒有輪了,就由當地居民拿出來給人吃,像甲寅村人也是一樣。

 

老師:比如說今年輪烘爐崎福德宮,遶境的隊伍就要走到那裡去?

村長:繞境一定會經過,不管有沒輪到都要備點心。

老師:輪流就對了,今年是烘爐崎還是哪裡

村長:烘爐崎,明年就換這邊的。我做這邊主任委員自成立至今

 

老師:他們迎神的隊伍來到這裡時,我記得兩、三年前隊伍來廟裡致意,有個穿黃衣的人來做回禮,請問是福德祀的人?

村長:對!他是法師。

老師:是個老老的歐吉桑,請問他大名?

村長:我沒看到我也不知道,不過他是法師穿黃袍

 

老師:以前遶境時,是否家家戶戶都擺香案祭拜?

村長:現在很多是外地搬來,也有基督徒

老師:像每次遶境時,爐主、頭家是否會放送訊息要大家擺香案拜拜?

村長:有!宣傳車會沿路放送

 

老師:是爐主的工作嗎?

村長:是廟裡會做

老師:南天宮嗎?

村長:有廣告車會做宣傳,會預告明天大約幾點媽祖到,我們這邊大約九點四十分左右。

 

老師:經過家門口?

村長:陣頭都經過民生路-林家

老師:像我們霧峰從以前到現在是不是都用走的?

村長:都用走的,以前都不用車都用人扛的,現在有車都用車載,因為要走長路。

老師:好,謝謝!

拾貳、結論

因為霧峰學課程的關係,使我們有機會更進一步瞭解媽祖繞境十八庄的文化,也清楚的瞭解其中的歷史演進關係。像是從以前就有參與繞境的鄉里就包括甲寅村、本鄉、中正、錦榮、萊園、本堂,日後還有吉峰、桐林和坑口的加入;以及媽祖繞境的由來是因為稻作發生烏龜病蟲害,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當地農民遂前往樂成宮迎「旱溪媽」前往邊境,此時下了場大雨,烏龜蟲立即被掃滅殆盡,所以大家都覺得是媽祖威靈顯赫所致,以致於演變成日後的媽祖繞境的文化。

 

老村長在訪問時有提到,現在的媽祖繞境十八庄沒有以前的盛大,信眾也不像從前這麼多,就像我們繞境的當天看到許多家家戶戶都只是擺供桌在家門口,而沒有跟著隊伍一起繞境,顯示出昔日遶境的風光也已不在,但是我相信還是會有一群人默默的為媽祖繞境出一份心力,因為這是對於信仰的敬重和虔誠,而現代的社會中,不僅僅缺乏虔誠的信仰,也缺乏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互動。從繞境那天拍回來的照片中,我們發現有張照片緊緊撼動我們的心,那位阿嬤年紀大了、背也駝了,但她手裡拿著香,嘴裡不斷念念有詞,我想她是在祈求媽祖的庇佑,這種虔誠的景象令人感到些許的感動。

 

人的存在需要有一份心靈寄託,然而可以從傳統信仰中找到那份慰藉,堅持自己的信仰,就像是文化傳承一樣,一代傳一代,不同的文化之間會產生新的火花。

 

拾參、成員心得分享

l          陳育萱 - 心得分享

 

在修這門課以前,我以為「霧峰學」上課就只是介紹霧峰一些好吃、好玩的地方,或者是講解霧峰這個地區的歷史和民俗風情,可能偶爾還會在外頭上課,沒想到第一次上課,廖老師就說了4月份有媽祖繞境十八庄的活動,大家一定要參加,使我的心情既複雜也既期待,根本沒看過通識課還有這麼特別的活動,然而期中考後的分組上課也十分特殊,讓每一組都有機會深入學習不同的主題內容。

 

「媽祖探源」是我們這組的主題,也因此我們得深入瞭解媽祖繞境十八庄的文化。從第一週的瞭解製作大綱和方向,第二週的採訪耆老,第三週的修改逐字稿,第四週的修改書面報告內容,第五週修改ppt內容,這五週我們一步一腳印,投入了很多心血在裡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謄寫逐字稿,因為採訪時老村長和芳玲老師都是用閩南語對話,這對都市小孩的我來說真是一大挑戰,而且訪問時說話的速度很快,所以要一直重複、重複、不厭其煩地聽錄音,才能寫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才知道原來逐字稿沒有想像中的簡單;還有製作書面報告時也遇到許多小小瓶頸,使的我有幾個晚上躺在床上輾轉難眠,很擔心書面報告不能如期的產生,但慶幸的是最後我把這些困難一一克服了!

 

謝謝我們的社區老師-張芳玲老師的指導,和老師的相處過程很融洽,一點也沒有拘謹的感覺,老師教導了我們很多東西的細節和步驟,不管是書面資料、ppt或是採訪時的注意事項,因此誠心地認為我受益良多,學到的不只是課業上的問題,還有生活上的知識等;也謝謝廖老師和助教這五個禮拜到處奔波看大家,給大家加油、打氣;最後謝謝我的夥伴采琦,雖然我們這組只有兩個人,但我們互助合作、同心協力終究完成了這份報告,那種心情很難言喻,但就是感動十足!   

                              


 l          洪采琦 - 心得分享

 

「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這個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道光三年,傳說在那個時候現今的台中、大里、霧峰、烏日、太平一帶地區普遍發生烏龜蟲害使民眾的稻作嚴重受損,而村民供請媽祖遶境並庇佑大家,沒想到竟然相當顯靈。從此以後,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一就開始了。以上是我剛開始在參與「媽祖探源」田野調查這個課程之前對「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的初步了解。而開頭的"道光三年"是在我參與這次田野調查之後才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媽祖探源」,這個題目剛開始讓我聯想到的是在社區老師的陪伴下到一間當地有聲望的廟裡訪問廟公有關於媽祖遶境的問題,而且還是用我破爛的台語和廟宮對話。每當想起這件事情,就會不自覺的"噗滋"的笑了出來!第一週的田野調查,我們和「媽祖探源」的社區老師張芳玲老師第一次見面,老師和我們訴說了這個主題的主旨及接下來幾周的行程,在與老師討論的過程中才發現,原來張老師並沒有像「媽祖探源」這個主題那麼令人嚴肅的樣子,張老師的上課方式讓我感覺很輕鬆(或許是因為學生只有兩位),好像老師就是我們的朋友一樣,不會有壓力。第二週則是到當地耆老的家訪問關於「媽祖遶境」的歷史及相關問題。接下來的幾週都是書面報告及PPT的製作。

 

經過短短幾週的田野調查課程,我從張老師那裡得到許多有關「媽祖遶境」的資訊,除此之外張老師也將她所學的所知的東西毫不保留的告訴我們,我想這也是一種文化傳承,老師交給我們,我們交給我們的下一代。就像是「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此習俗從可追溯的道光三年,一直流傳到現在,將近一百九十年的歷史,而今日的大家依舊盛大的舉行遶境活動,雖然現在的信眾已沒有像以前那樣虔誠,而昔日遶境的風光也已不在。但是還是有一群人仍然熱衷於遶境活動、支持遶境活動,還是有許多人不在乎回報多少且默默的為媽祖遶境出一份心、一份力,不論是頭家、爐主或是扛轎子,甚至只是在自家門前擺香案,都是讓遶境活動繼續下去的動力。

 

最後,我將不免俗的要說,我真的很開心可以參與「媽祖探源」這個主題,因為參與這個主題讓我學到很多東西,不論是訪問的技巧、書面報告的流暢度還有最重要的歷史與文化傳承。謝謝張老師的指導,讓我學習到許多東西;謝謝我的夥伴育萱和我,一起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最後謝謝「霧峰學‧學霧峰」的廖老師和助教安排這樣的課程,讓我提升不少文化素養及內涵。在未來,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再次探討這樣類型的歷史文化。          


 拾肆、分組社區老師評語與回饋

「媽祖遶境十八庄」霧峰區人物訪談以林慶泉先生為專訪對象

 

從“心”開始

 

今年,我與霧峰學有另一層的互動。往年,我總放心不下學生的田調作業,但是,今年采琦與育萱卻讓我驚豔,她們按部就班一步步完成作業,上課時也同我一起聊天,感覺上已超乎了師生間,彷彿在跟親戚的孩子討論功課一般的自然,這過程令人愉快,感謝她們帶來這樣的氣氛。

 

此次的作業純以忠實的呈現訪談內容為主,感謝正光老師幫忙推介受訪者,因若無受訪者,此篇作業將無法成立。感謝育萱的父親,在假日時陪伴她,花了好幾個小時聽取採訪的錄音,順利完成文字稿,若無育萱父親的幫忙,我想,育萱應該會有點傷腦筋,畢竟翻譯訪談稿需要時間與耐心。

 

感謝林慶泉老村長接受學生們的訪談,林老村長總是能提供我們不少關於霧峰過往的事務,每次的訪問總有精彩的內容,謝謝。最後一堂社區課時,采琦提到這次的上課讓她學到不少,尤其是採訪此事,她要在幼教系相關訪問中運用此技巧,很高興學生們在短短的幾次社區課中,可以學到新的事情,不管是知識或是工作技巧。

 

美不斷變換其形,隨著形狀改變而潛藏在各種物體中。稱為美的東西是唯一的,美絕對不會變成兩種,但是發揮美的方式卻是非常多樣的--伊東忠太 明治25(1892)畢業論文《建築哲學》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段話,“美”的呈現非常多樣,霧峰學正是呈現人與人之間,人與土地之間等等的一種“美”,希望這樣的狀況可以一直不斷地繼續下去。

 

熱愛古蹟的女士  張芳玲



附件:週誌

99年度第2學期「霧峰學‧學霧峰」田野分組週誌

授課教師:廖淑娟    社區:媽祖探源組,指導老師:張芳玲老師    

撰寫同學:陳育萱    班級:幼教系一年A班/學號:99043004

上課時間:428 

本週主題:田野調查前的預習

當週出席同學:陳育萱、洪采琦


內容包含:

 

1.     學習內容:

 

老師講解這五週我們要完成的進度,以及工作分配,例如采琦負責製作PPT和口頭報告,育萱負責資料查詢和書面報告。然後我們拿出媽祖繞境當天所拍的照片,和老師一起討論、選取可以放在書面報告裡的照片分享。然後下禮拜二晚上,我們要外出訪問耆老,要先把題目E-mail給老師,老師還交代要列印霧峰和萊園村地圖,採訪當天要準備錄音設備、相機、題目、筆記本,採訪回來要打成逐字稿,一字一句都要打清楚,不能只挑自己覺得是重點的才打。

 

2.分享:

 

第一次上課是在討論之後上課的細節和工作的分配,我們和老師討論的很熱烈,並適時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一起討論媽祖繞境的照片不懂的儀式和人物,這是好的開始!

 

3.個人反思:

 

這是分組上課的第一週,我們這組只有兩個人,和老師這麼近距離接觸,好像小班教學一樣,感覺很緊張,但也因此能增進我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和老師討論事情的時候,能很自然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種上課方式很特別,能學習到很多不同層面的事情,希望經過這五週我們能順利完成期末報告。

 


 

 

99年度第2學期「霧峰學‧學霧峰」田野分組週誌

 

授課教師:廖淑娟    社區:媽組探源組,指導老師:張芳玲老師    

撰寫同學:洪采琦    班級:幼教系一年A班/學號:99043077

上課時間:五月三號  本週主題:田野調查

當週出席同學:洪采琦、陳育萱


1.      學習內容:

 

 本周預計的行程為採訪萊園村的耆老。村長提供我們很多有關媽祖遶境十八庄的歷史資訊,讓我們發現原來這個習俗在日據時代以前就已經有了!而且村長也和我們分享他小時候參加媽祖遶境的熱血事蹟,還從村長那裡得到許多網路上找不到的小故事,那時的人對於媽祖遶境的熱情與現在實在差很多,因為有許多人都是外地搬來的,不了解這裡的習俗,所以繞境時祭拜的人越來越少。這次參訪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媽祖遶境的歷史。

 

2.      分享:

 

剛開始到村長家就感受到濃厚的人情味,村長的兒子熱情的招待我們喝飲料、果汁,而村長也毫不吝嗇的將他所知的一切詳細資訊都一一向我們訴說。村長在訴說他小時候參加媽祖遶境時的瘋狂往事,看到村長臉上流露出充滿回憶的表情,讓我覺得村長好像很懷念當時的時光,我想那些回憶一定是村長心中最寶貴的寶藏!真得很開心能參訪到村長!

 

3.      個人反思:

 

經過這一次的田野課程,讓我學到另一種搜集資料的方法,就是可以尋找對於探討議題有許多經驗的人做口頭參訪,這可以得到許多網路上蒐尋不到的資料,像是以前發生過得趣事或口耳相傳的詩謠,同時這也是難得可貴的經驗喔!

 

今天的田野課程是訪問耆老,由於村長以台語對話為主,所以發問者都是老師的幫忙,看到老師與村長得對話我們也學到許多詢問對答的技巧,這才讓我們知道我們該加加油嘍!

 



 

99年度第2學期「霧峰學‧學霧峰」田野分組週誌

 

授課教師:廖淑娟    社區:媽祖探源組      指導老師:張芳玲    

撰寫同學:陳育萱    班級:幼教系一年A班/學號:99043004

上課時間:512  本週主題:修改逐字稿

當週出席同學:洪采琦、陳育萱、

 


內容包含:

 

1.學習內容:

 

今天的上課內容是在修改訪問後的逐字稿,因為耆老和老師全程是用閩南語來訪問,所以並不是那麼容易懂,只好花了很長的時間跟著老師一步一步的來做修改、訂正的動作。這堂課我們也訂好標題和內容的形式,所以期末報告似乎漸漸有了點雛型。

 

2.   分享:

 

這節課主要就是修改逐字稿這部分,我想這次學到的就是耐心吧,逐字稿是要慢慢聽,慢慢修正的,也很謝謝老師幫我們一一修改,其中我們聽不懂的內容,老師還和我們解釋其中的含意,真的很感謝。

 

3.個人反思:

 

這份逐字稿是我和爸爸花了很久時間一起打出來的!原本以為逐字稿很簡單就是聽一聽,然後把它輕鬆地打出來就好了,但其實不盡然,尤其受訪者又是講閩南語,這對都市小孩的我來說真是一大挑戰,而且訪問時說話的速度很快,所以要一直重複、重複、不厭其煩地聽,才能寫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有種感覺因為這份作業,和爸爸的距離好像拉近許多,一起完成一個目標,這是長大後很少、很少的機會。我想因為努力過,所以相信看到成果一定會有相當大的感動。      

 



圖片15.jpg






圖片16.jpg

        

99年度第2學期「霧峰學‧學霧峰」田野分組週誌

授課教師:廖淑娟    社區媽祖探源組,指導老師:張芳玲    

撰寫同學:陳育萱    班級:幼教系一年A班/學號:99043004

上課時間:526  本週主題:修改書面資料 

當週出席同學:陳育萱、洪采琦


內容包含:

 

1.學習內容:

 

這一次上課已經接近尾聲,書面資料已經有個雛形,而我們也趁著最後一次討論的機會,決定出每一個單元的標題名稱、資料排版順序,以及刪減或增加其中資料的內容,老師也告訴我們許多詳細的注意事項,使得書面報告越來越有樣子,越來越有挑戰性。

 

2.分享:

 

因為這一次上課我們連上了四堂課(補課),老師怕我們肚子餓,準備了好多東西請我們吃,提振我們的精神,真的是太感謝老師了,我們吃的津津有味呢!希望在期末報告那天,老師能來參予我們的期末報告,一起分享從無到有的那份感動!

 

3.個人反思

 

分組上課接近尾聲,但我負責的書面報告只出現了雛型,還沒有接近完工,讓我覺得有點著急,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能如期完工,因為老師後來發了格式的表單,和我們原本做得有點不太相同,少了很多東西,所以我要努力把它打出來。另外就是週記的部分,因為接近期末,各科的報告有如雨後春筍的出現,我沒有把時間分配妥當,所以導致週記遲遲未交,謝謝老師和助教的包容,下次我會更注意及改進。

 



圖片17.jpg






圖片18.jpg


99年度第2學期「霧峰學‧學霧峰」田野分組週誌

 

授課教師:廖淑娟    社區媽組探源組,指導老師:張芳玲    

撰寫同學:洪采琦    班級:幼教系一年A班/學號:99043077

上課時間:五月二十六號  本週主題:製作PPT 

當週出席同學:陳育萱、洪采琦


內容包含:

 

1.學習內容:

 

本週為最後一週的田野調查,書面報告的工作即將告一個段落,而製作PPT的工作也開工到一半,在製作的中多虧有社區老師的指導,讓我們學到許多製作PPT的技巧,而社區老師也給了我們許多製作PPT的建議,讓我們的PPT更加的精美。

2.分享:

今天是最後一次的田野調查課程,所有的工作都接近了尾聲,我們都很珍惜這短短五次的田野調查,每一次的上課都是我們寶貴的一課,社區老師將他所知道的東西都告訴我們,就像是文化傳承一樣的交給我們,而我們的使命就是交給我們的下一代。社區老師也很用心的買了一些小點心說要和我們一起慶祝這個報告即將完美的劃下句點。

 

3.個人反思:

 

經過短短五週的田野調查課程,社區老師教導我們很多東西,不論是採訪、書面報告、PPT,每一個步驟、細節老師都教導我們該如何做可以做到好的成果,例如:採訪過程中應該要準備錄音設備,可以省下許多筆記時間也不會漏掉一字一句。或著是整個田野調查的步驟該如何進行會比較順暢。這些都是我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都是因為這次的田野調查課程才學到的東西。真的非常感謝張老師的教導,也謝謝張老師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