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2 14:20:45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97-2霧峰學,種田趣&去種田

 

指導老師:孫崇傑老師

 

參與同學:

 

財金進三A:賴天保

國企二B:鄒易融

生科二B:林佳穎

 

參與同學介紹

 

 

賴天保,個性外向,常保持好奇心,名副其實的好奇寶寶,關於所有種田疑問,都是他去了解的喔!因為霧峰學.學霧峰,這個課程一起合作的夥伴,因為他的活潑個性,使我們每次都是開心的上課喔!所以我們都很喜歡這次課程喔!

 

 

林佳穎,一個喜歡到處玩,喜歡接觸大自然的人,剛開始會進入霧峰學,是聽同學的介紹說霧峰學很有趣,不會一直呆在教室裡,會到外面去學習別的東西,還真的是不錯呢!

 

 

鄒易融,我是一個喜歡學習的人,對於能夠引起興趣的一些事物,便會不顧一切的一頭栽進去,直到一種無法自拔的地步。

 

 

阿罩霧—益全香米

 

摘要:

 

來到霧峰,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大片的稻田!可是我們對於那片稻田的了解,真的很少。

 

報告背景、動機:

 

一開始是因為學校課程有安排通識,聽很多人說這門課,可以更加了解霧峰,了解他很多別人,不會特別去注意的東西,而且未來還要在學校呆上兩三年,對於要待上那麼久的地方,要對他多認識一點。

 

第一次上課我們都很興奮,迫不及待想要馬上,就出去外面田野調查,一開始廖淑娟老師安排了,很多位才華洋溢的老師們,來分享很多跟霧峰文化有關的人事物,讓我們從中學習到不少。

 

後來我們小組裡又分了三個小組,我們選了小毛老師所指導的種田組,老師帶我們到國道六號下面的田地去種田,跟我們介紹田地的主人洪世通洪伯伯,請他帶我們認識這塊田地。

 

 

問題、目的:

 

問題

 

1.      請問研究益全香米的動機從何而來?

2.      在研究益全香米當中有沒有遇過什麼挫折或困難?

 

目的:

 

我們想要從這門課程中,了解到對於我們生活中吃的米飯,有什麼不一樣,每一種不同的香米有什麼獨特的特性,對於從事農業的工作者來說,又有什麼最辛苦的。雖然吃飯在我們日常生活,已經跟呼吸一樣無法缺少,了解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供應的營養。

 

文獻探討:

 

踏踏阿罩霧

 

阿罩霧」為霧峰舊名,自平埔族社名譯音而來,相傳又因多霧而得名,清雍正十年(1732),曾、巫、何三姓漢人渡海來台,在丁台、柳樹湳一帶開墾,乾隆年間福建人林石率族人由大里移來,日據時期大正九年(民國九年)更為現名。狹義來說,指鄉內現有中正、錦榮、萊園、本鄉、甲寅、本堂、坑口、桐林、吉峰等村。

 

阿罩霧的望族以林家為首,林家原籍福建漳州平和縣,清乾隆十九年(1754)渡海而來,定居大里,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起義抗清,事敗後家族受到株連,林家遷居霧峰甲寅村,奠立林家家族規模,清咸豐年間,子孫林文察因平太平天國有功,官至福建陸路提督,其子林朝棟曾於光緒年間助劉銘傳大敗法軍,日據時代,林獻堂先生以一介文人力倡自治民主,更為後世景仰。

 

談談益全香米

 

沿革

 

『益全香米』的由來是在民國八十九年十月二十五日完成登記命名作業,依本所稻作育成品種傳統命名系統,命名為(台農七十一號);也為了紀念故郭益全博士領導育成本品種夙夜匪懈之貢獻,特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陳主任委員於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定名「益全香米」為其商業名稱,而其香米也是因當在烹煮時就會帶著淡淡的芋頭香氣,吃過的人都稱美味口感極佳。

 

烹飪方式介紹

 

香米顧名思義就是煮成熟飯後,會散發出獨特香味的米。其原產地據說是在印度,然後逐漸傳到亞洲各國;其中以巴基斯坦為香米主要輸出國。我國早在漢朝時代就有香米的種 植,只是面積有限,沒能引起注意,在本省也不知何時起,就由阿美族山胞引進種植,可惜面積零星而稀少,國人大多不曉得本省種有香米。

 

民國66年嘉義農業試驗分所開始做香米育種工作,由菲律賓稻米研究中心及日本引進香 米品種,與本省優良水稻品種進行雜交,已選育出許多梗稻(蓬萊型)及秈稻(在來型)香米品系。

 

目前市面上可購到小包裝香米有二種,梗稻香米適合煮粥,作壽司;秈稻香米適合炒飯。香米飯煮法是將米滔洗瀝乾水份,加1.1~1.2倍水,用電鍋或電子鍋煮熟再燜10分鐘,掀 開鍋蓋會飄出陣陣芳香,引人食慾,成為又香又Q又好吃的香米飯;做成各式米製餐點也將別具風味。

 

發現(成果展現):

 

(主文)

 

 

分辨稻草與稗草的差別

 

←稗草

 

 

水蔥仔

 

 

福壽螺卵

 

                                 

稻田一景      

 

心得分享

 

本新品種為本所由日本引入稻種"絹光"與本土品種"臺稉四號"雜交,歷約九年選拔及試驗後選出,於八十九年十月二十五日通過登記審查,命名為『臺農七十一號』;又為紀念其育成團隊主持人,已故郭益全博士的辛勞,特命名其商品名稱為『益全香米』。

 

賴天保

 

對於霧峰的了解真是少之又少,因為我是台中市人,對於鄉間的的農作物及農夫作息十分不了解,也因為這樣讓我覺得了解後,我才又學了更多更有用的知識。

 

也因為學校特定安排的通識課程,讓我們可以雙腳踏入田裡,享受那泥巴的奔放,而且我並不覺得噁心,而是新鮮又刺激的新體驗,看著平常自己所經過的稻田,根本很少有機會這麼這麼的接近它、認識它、觸摸它。

 

關於稻田裡的大小事,皆由洪大哥精心替我們解說,讓我們了解,有趣的是,每次見面時,洪大哥總是帶著酷酷的墨鏡,親切的替我們這些不是在鄉下長大的孩子,介紹及談談以前,他當農夫的趣事或者辛苦的過程,讓我聽的津津有味、收穫良多。

 

還記得第一次同學一起擠在貨車上,帶著一顆十分期待的心,去見這學期的老師-洪大哥,頂著大太陽體驗著農夫的生活,當我彎腰拔出雜草的動作,久而久之舉起身體感到一陣酸感,哇!農夫真的很辛苦,如果你沒體驗過,你真的會意想不到所謂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我們上課的時間皆在下午,就已經十分辛苦呢!更何況是日正中午的那一刻呢!?我們真的要珍惜身邊所擁有的每樣人事物,因為它是多麼得來不易啊!

 

林佳穎

 

會選霧峰學‧學霧峰,這門通識課是聽同學說這門課很有趣,不會一直呆在教室裡,老師會帶大家出校園到外面學習新的東西,深入的認識霧峰。剛開始分組時,一直很猶豫要加入哪一組,因為每一個都好想學喔!後來還是選了跟我科系最有關的種田。

學了之後才知道,原來種田是一門大學問,並非任何人都能種,要照顧一株植物就很難了,更何況是一大片,不懂的人應該不用多久就放棄了吧!田地的主人洪伯伯告訴了我們,很多有關稻米的一些東西,像是有分什麼品種的,幾天後要播種,插秧等等的,我學到了很多,也體驗到了在農田裡面,是什麼樣的感覺。

 

而洪伯伯也跟我們分享了,他以前在農耕隊裡的一些故事,真的很有趣,沒想到以前有農耕隊這樣特別的隊伍。種田,在平常是不會去碰的,我們都知道農夫辛苦,應該要好好的珍惜,我們所吃到的每一粒米,在自己親自下田過後,更能體會到農夫的辛苦,雖然我所做的只是小小的事-除雜草而已,但那就已經很累人了,尤其是田地又這麼大一片!

 

真的很謝謝小毛老師,還有洪伯伯給我們這樣的機會,讓我們體驗。

 

鄒易融

 

上了這學期的霧峰學˙學種田,就課程體材來說還蠻有趣的,由於小時候在奶奶家有機會下田插秧,所以選了這堂課,來回味一下小時候種田的感覺,從施肥,撿田螺,拔雜草,完全手工不灑農藥,有點辛苦,卻可以從中了解到,以前農夫的辛苦,雖然全部的過程沒有完整體驗到,但是從種田這堂課,也學到了很多關於種田這方面的知識,還有感受到鄉下人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