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9 19:44:24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95-2霧峰學,光復新村921災害記憶,給霧人子弟(1)

指導老師:孫崇傑  建築師

 

 

 

1.          1992年 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研究助理

2.          1993年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研究助理

3.          1998年 郭俊沛建築師事務所專案規劃師

4.          1999年 李乾朗古建築研究室專案工程師

5.          2000年 阿罩霧文化基金會執行秘書

6.          2001年 阿罩霧文化空間工作坊負責人

7.          2002年 『櫟』社區總體營造文化協會常務理事

8.          2003年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l          台中縣建築發展─民宅篇參與調查研究(199201

l          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聚落保存參與調查研究(199307

l          台中縣二級古蹟霧峰林宅修復保存規劃專案總執行(199401

l          桃園縣民居調查協同研究(199506

l          台北縣民居調查協同研究(199608

l          南投武德殿縣史館文化園區再利用規劃專案設計規劃(199707

l          文建會地方文史記錄片「古早戲台˙1999」紀錄片製作(199906

l          台中縣屯區社區公民大學霧峰課程阿罩霧文化基金會專案執行(200103

l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東勢客家圍屋大伙房重建記實」紀錄片(200109

l          雲林縣台西鄉光華村農村產業文化村規劃專案調查研究(200206

l          文建會文化產業開發工程「戀戀峰城、古藝新生」櫟協專案執行(200310

l          文建會重建區二區社造中心社區 專案輔導(200404

l          營建署生態社區專案輔導中心台北、苗栗、嘉義社區 專案輔導(200506

l          日本Paper Dome 台灣再生移築計畫 專案執行(200607

l          新故鄉社區見學中心專案執行(200603

 

 

參與同學介紹:

 

 

團體照↓(最左邊是帶我們的老師:孫崇傑老師)           

 

               

 

 

                   右一跟右二也是跟我們同一組的組員↓

 

  

 

 

組員介紹

 

劉士湘    ( 因照片格式無法上傳顯示 )

 

資訊傳播系二年A

擅長電腦方面的事情!

為人健談,個性開朗。

有小遲到的毛病還有健忘症,最討厭拍照!

 

組員介紹:蔡旻珊,心理系三年A班,這次擔任這組的小組長,很辛苦但還是盡力完成。喜歡逛街、到處亂亂走、喜歡跟朋友們在一起。

 

 

 

會選這一門課,是因為可以到外面去玩,而不是一昧的聽無聊的課跟考試,不過上完這課深深的體會,田野調查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而是要靠很多前置工作,跟收集資料,才有辦法完成一個完整的呈現。

 

組員介紹:張寓期,生活應用科學學系2A,興趣看書、打球、打電動和睡覺,ㄧ個開朗活潑的好奇寶寶,個性活潑外向喜歡交朋友。

 

 

 

 

組員介紹:連志誠(下圖),心理系二年A班,活潑開朗、熱心助人、一碰到報告就                  一面倒,但是上進的心是不會改變的。

 

  

  

組員介紹:徐輔成 (下面男的),心理系三年A班,職業:學生,學校:亞洲大學,興趣:亂晃、看布袋戲,性別:男

 

 

 

組員介紹:傅文瑞,社工系三年C班,平時喜歡上網、旅遊、釣魚等的活動,最討厭的事就是打報告、沒事情作,對於這次參與霧峰學課程的光復新村田野調查的課程,感覺田有調查其實還蠻好玩的,但是就是必須要事前,一定要做好功課,所以這次參加這個田野調查,也讓我知道小組的重要,因為必須要小組分工合作一份調查報告,才能完成的很好,能夠參與這次的調查,也讓我對於光復新村多了很多的認識,不會像以前一樣,認為光復新村是一個眷村了。

 

 

題目:921的記憶

 

摘要:

 

探討以前住在光復新村的居民對921的歷史記憶&地震→遷走的記憶。我們經由口述歷史的田野訪問、蒐集921歷史重要物件&照片、探查周圍相關的人事物,來幫助了解受災記憶的重現。因為921地震除了文物的搶救外,社區的重建、再造,則成為恢復災民生活機能的長期目標。災變過後,物件做為人維繫生命經驗的器具,與生活對話的重要依據。

 

所以重要的口述歷史,展現及代表另一種形式的追溯、回憶的歷史過程或記憶的製作過程。然而九二一地震博物館,對社區的衝擊與反應,與社區的發展成為一體。

 

此次的研究方向,可以分為五個部份:一、建築物的記憶,二、921震災記憶-坑口村長救災記憶,三、921當時人的記憶,四、地震博物館解說義工的記憶,五、坑口村居民的記憶,也希望就由不同面向的研究,能夠帶來更充實的研究內容。

 

研究背景、動機:

 

光復新村的舊地名俗稱「單冬仔」,意思是這裡的收穫一年一期,恰對比於南投草屯的雙冬。單冬仔行政轄區屬霧峰鄉坑口村,坑口村為傳統農村,土地大多數原屬於霧峰林家,以農作為主要用途,種植菸草、甘蔗等旱作;台灣光復後,成為台灣省政府的所屬宿舍,整區規劃如同中興新村式的花園城市,在台灣的閒置宿舍群中有特殊的歷史意味。

 

有台灣「戰備首都」之稱。民國45年中央政府著手進行「疏遷」計畫,將「台灣省政府」、「台灣省議會」與「故宮」遷移至霧峰,作為戰時的指揮中樞,於是在台中縣霧峰鄉興建了光復新村,這個社區即省政府廳舍建築群中的第一期工程,當年土地徵收作業趕不上中央疏遷的期限,隔年,才在南投的營盤口規劃出完整的省府新市鎮中興新村。

 

民國87年「台灣政政府」虛級化之後,「光復新村」分屬中央各部主管,管理權屬的分散,以及眷舍政策的保守性,使得管理與再利用均不易推動;光復新村受到精省和九二一大地震影響,400多戶的光復新村,剩下有人居住的房子不到一半,均是退休的老年人。民國88年,921大地震重創社區以及鄰近的光復國中,惟光復國中遺址成為國家級「921地震教育園區」。

 

研究目的:

 

光復新村到現在已經五十週年了,為了要了解在這五十年間,光復新村裡發生了什麼事,讓大家更了解光復新村的發展歷程,所以有了此次的研究,對我們來說是很重大的,光復新村是一個很大的社區,所以我們必須要從小範圍的目標,去做到整個大範圍的調查,挑選比較有特別性、重點性的議題的探索,集中主題作深入調查,使得大家更容易融入此次的研究,而921地震對大家而言,是比較近期發生的事件,也是比較容易找到,還存在資料的一個標題,所以我們會從921地震開始,來探討光復新村的演變,藉由921地震的探討,來發堀光復新村的改變。

 

研究方法、過程:

 

準備工作:

 

(1)訂出主題:光復新村921災害的記憶

(2)設計:列出欲達成目標會經過的過程(包含倫理的考量和一些相關的問題)

 

田野調查進行中:

 

(3)訪談:尋找對象針對主題進行訪談

(4)撰寫:建立訪談資料的文字敘述部份

(5)分析:分析蒐集到的資料對主題的相關意義

 

考證工作:

 

(6)確證:檢查資料的的可性度和有效度

 

田野調查最後:

 

(7)報告:和同學分享整理好的內容

 

成果展現: 921震災の憶-你以前住過信義路25號嗎?

 

姓名:徐輔成

職業:學生

學校:亞洲大學

系所:心理系三A

指導老師:孫崇傑

 

為了了解921大地震在霧峰光復新村發生時的居民記憶,利用當時做為籌備處的信義路25號,來訪問當時曾經在這裡的工作人員,曾在當地的發生過的歷史,在進一步詢問整個籌備處的過程,有什麼大計畫或者是行動,曾遭受的困難或者是印象深刻的事件,來更了解921大地震在光復新村的意義,以及光復新村與地震教育園區的設立所帶來的衝擊。

 

  

  

吳延晃先生的一篇文章

 

指導我們的孫老師,一開始就給了同學們幾篇文章閱讀,其中一篇是在談有關九二一地震後,物件博物館化的故事,作者是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吳延晃先生的文章。

 

 

文章中談到關於九二一地震,一連串的搶救行動中,我們搶救的是「誰的記憶」?也因此我開始注意到,是不是可以搜尋一段記憶,一段強烈的記憶,一段可能逐漸被遺忘的記憶….…

 

在光復新村中慢走漫遊的一個星期一的下午,孫老師與我們一起在好奇中挖掘。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隱存在著某些故事,只是它們沒有語言,無法直接表達。光復新村的大街上,眼前一段仿畫梵谷畫風的圍牆,吸引大夥的目光,門牌上的地址霧峰鄉信義路25號,它一定也有段故事,值得也等待我們的發覺。  接下來我在光復新村的田野訪談中,陸續問出了一些眉目,也持續追蹤。

 

訪問教育園區義工對信義路25號的歷史記憶

 

吳宗評先生,我的訪問對象,曾為省政府的公務人員,在退休之後剛好經歷921的事件,所以身為當地的居民,於是他想為自己家鄉貢獻力量,所以參加了義工的培訓,進而成為地震教育園區的第一批義工。

 

宗評先生回憶,信義路25號這地點,曾經是科博館工作小組的工作站,不是地震教育園區籌備處,為儲藏處,放置設館前的紀念物的地方,替代役住的住所。

 

在馮定國搬家後,政府收回,做來給地震園區光復新村的工作站,以及儲物的地方,現今還有紀念物在裡面。而宗評先生曾在斷層館的對聯寫上「百里斷層車籠埔地脈靈山鋤明月,一夕塵灰阿罩霧震央殘夢九二一」,此文在斷層館的外頭還可以看見。

 

光復新村信義路25號的記憶

 

這裡曾經為立法委員馮定國老家,因省政府要作為戰備首都的因故,馮父身為省府教育廳的職員,所以搬家到光復新村,當時馮定國國小2年級,就舉家搬來此處,在高中時才搬回台北建中讀書,後來馮父去世之後,因為想到沒有人要用這間房子所以就歸還眷舍給國家。

 

馮定國委員現職為親民黨立法委員,出生於1950924的台北市,原籍安徽省懷寧縣人。曾任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加拿大分公司分析師,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應用資訊系主任,中央大學、工技大學、輔仁大學、中原大學等校講師、副教授、系主任,中國文化大學資訊科學系主任,中央標準局資訊類專刊審查委員、國家標準起草委員,曾當選全國優秀青年

 

 

1970年創立台灣第一個大專羅浮童軍團。19851988年任第五屆台北市議員,19881992年當選第六屆台北市議員,並兼任教育小組召集人。1989年因違紀參選增額立法委員(未果)遭停止黨權1年處分。199112月當選第二屆國大代表,並任國大主席團主席。1992年底以國民黨籍身份自行參選第二屆立法委員未果。19951998年蟬聯第三、四屆區域立法委員,曾任新黨立法院黨團副召集人、立法院內政及科技委員會召集人。

 

19991月任新黨立法院黨團代理召集人。200112月當選第五屆區域立法委員200412月當選第6屆區域立法委員迄今。馮委員的妻子苑倚曼,是一位農業經濟學博士,曾在法國受教育,現為大學教師,育有11女。但已移居台中縣大里市。

 

而光復新村信義路25號,一直到2001年之後成為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的籌備處,用來做為921地震教育園區的籌備處所。

 

現況是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於設立之初園區的籌備辦公室,且至今仍在使用,現今的狀況為儲物間,放置沒有規劃好的地震相關紀念物,等待放置入地震教育園區。

 

你以前住過信義路25號嗎-吳延晃老師的訪談大綱

 

1.     詢問研究員在此工作站住多久?

2.     問是否記得921的相關事件?

 

3.     信義路25號牆壁上的插畫是誰畫的?

4.     因為什麼原因來到這?

 

5.     看到毀壞的建築物的第一個想法?

6.     對於信義路25號的使用是?

 

7.     對於此地是否有特別情感?

8.     這地方有屬於什麼單位?或者是由誰管理的?

 

9.     簡述在此工作心得?

10. 在此辦過的活動有哪些?

 

一連串的問題,隨著學期末的逼近,我與延晃老師一直沒能順利聯絡好,所以一些問題並沒有得到解答。

 

與受訪問者的交流心得

 

由於孫老師給我們閱讀的文章作者,剛好是曾經住在信義路25號的工作人員,藉此訪談對象,讓我更了解在信義路25號的故事,第一次於613撥打電話給吳延晃老師,由於事先知道他是小學老師,所以選擇了晚上9點多打。

 

第一次的談話其實並沒有很久,因為他似乎很忙,我在這頭依稀聽到吵雜的聲音,我想他應該是在外頭,所以我只好在打個招呼,自報姓名來意之後,就直接切入重點,詢問他是否曾在此地方留下足跡,一聽到他是之後,就一直想問一些事先準備好的問題,由於他不能馬上做出回應,於是他給我了他的信箱,他說想要先了解這門課的內容,為什麼會去訪問他,於是我就把我想問的問題,以及課程的資料一併寄給了他。

 

後來在17日時收到他的回信,信上的內容大概是說,關於我的問題,他希望能夠直接做個線上交流,但是由於使用的即時通不一樣,所以後來沒有做進一步的交流。

 

由於我想到,沒有這些問題的答案,我無法做完作業,所以我就當下寄了一簡訊給他,請他能在電子信件中回答,但是後來卻都無聲無息了,在過了幾天之後,孫老師說他有寄一封信給他了,而且他對於我問他問題,只是想交作業顯然的很不愉悅;老實說要是我,我也可能會做這樣的回應,因為真的是有點莫名其妙,忽然打去就要問問題,但是實在是也沒辦法,我也不可能跑去台南,直接跟他做訪談,所以這次的訪談,真的是很失敗,雖然並非是真的只是為了交報告,但卻給人這種不真誠的感覺,真的是很愧疚。

 

遭遇的困難

 

這次整體而言遇到幾個重大困難點,第一個是到信義路25號時,想找人訪問,結果又沒有人在,而又不可能一直去那邊等候;第二個是好不容易有訪問對象,卻因為要趕報告,而把整個訪談弄糟糕了,讓別人覺得只是作業上的需要,這樣的結果,真的不是人之所願;第三個就是由於想要找到,曾經到過的受訪者,真的是很難,就算找到了,也很難有很好的時間慢慢會談;最後一個,是關於課的要求,把時間壓縮,使原本的行程打亂,也是很令人苦惱。

 

921震災の憶            

 

蔡旻珊(心理三A)、連志誠(心理二A)

 

-台灣最大的地震紀念物「921地震教育園區」

 

凌晨一點四十七分

 

1999921凌晨147分,台灣南投、臺中縣一帶發生芮氏規模七.三的強烈地震,造成2,321人死亡及8000多人受傷,財物損失估計約新臺幣三千億元,為臺灣百年來最大的地震災難,為提醒政府及民眾反省重視防震及救災措施,各界有興建地震博物館、紀念館或紀念碑之議。

 

921地震教育園區位於台灣臺中縣霧峰鄉光復新村, 原本是光復國民中學。因車籠埔斷層通過,921地震造成操場部分隆起,也造成光復國中校舍及校園毀壞,一線之隔,光復國小卻全然無損,經許多專家評估後,決定以光復國中做為地震博物館,保存震後地震遺址及蒐集相關文物、圖像、圖書等資料作為認識、暸解及體驗大自然力量的活教材,展示內容包括地震科學、地震體驗與防災教育,做為以後專家研究跟教學使用及幫助一般大眾建立正確的地震防災觀念。

 

921地震發生後,地質學者專家前往震央地帶勘查後,建設於台中縣霧峰鄉光復國中斷層隆起災區現址規劃改建為「地震紀念博物館」,以保存地震原址,紀錄地震史實,提供社會大眾及學校有關地震教育之活教材。後經教育部於2001213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議,訂名為「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以彰顯其紀念及教育意義。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設置的始末

 

921地震的五週年,921地震教育園區在2004921起對外開放參觀,成為隸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一個展館。首先推出的是「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和更新後的「影像館」。

 

1999921凌晨147分,台灣中部發生芮氏規模7.3的強烈地震。921地震造成的創傷,大家仍記憶猶新。為了紀念在這次災難中死傷的同胞,並提醒政府與民眾反省、重視地震災害的預防及救災措施,於是有了這個地震園區。

 

當年,教育部、行政院921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與地方政府邀集相關學者專家,前往各個受災地區勘查後,認為霧峰鄉光復國中基地中的斷層錯動、校舍倒塌、河床隆起等地貌,在幾個候選地點中條件最好。於是建議於光復國中現址,規劃改建為地震紀念館,以保存地震原址、記錄地震史實,並提供社會大眾及學校有關地震教育之活教材。

 

這個計畫獲得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的響應,向教育部提出協助地震紀念館興建之意願;後雙方同意由基金會,所收到社會各界的921震災捐款中,提出15千萬元,作為日後地震紀念館設置之部分經費,並共同參與地震博物館之規劃籌設工作。

 

之後,教育部為彰顯「紀念及教育」之設置目的,正式定名為「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並決定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負責籌建及營運管理。

 

依據教育部專案小組之規劃,「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之主要目標包括:(一)普及地球科學及地震知識,(二)保存地震共同記憶,(三)喚起國人注重防震救災的意識,(四)協助推廣我國地震研究成果等四個面向。

 

針對這四個目標,園區的規劃基於現址博物館的理念,包含了斷層保存館、影像館、毀壞教室保存與利用、防震建築展示及防災教育等部分。即將開幕的斷層保存館以介紹車籠埔斷層為核心,造型新穎突出,象徵以針線修補921地震的傷口。

 

斷層館內有和地震相關的地球科學展示,希望觀眾能夠對地震發生的原因有更多的了解。影像館是光復國中體育館的再利用,以震災紀念和人文關懷為主要內容,更新後的內容將減輕原先悲傷的氣氛,強調台灣走出震災的陰霾,重新出發。

 

地震園區後續的工程還有北棟教室與西翼走廊原址保存、南棟教室則規劃防震工程的展示及防災教的教室、專科教室保留一棟加固作為建築與結構破壞展示室。另外,司令台和校長宿舍將轉為服務性功能,以滿足服務觀眾的需要。這些部分將在2005年陸續完成。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將藉由光復國中運動場車籠埔斷層、毀壞教室等921地震遺址的保存,並透過自然科學、防災、人文三個面向的展示和教育活動,希望觀眾在踏進教育園區時,能從認識地震的自然現象開始,進而瞭解地震與人類社會的關係,加強地震防災的觀念,並且記取這個教訓。

 

921地震的驚心動魄,或許已經在大家心中漸漸沈澱,但大地的驚歎,豈能忘記?這座因921地震而誕生的教育園區,讓我們一起再認識這個伴隨在我們生活中的嚴酷環境因子-地震及紀念永遠難忘的1999.9.21.1:47

 

紀念建築的設計成為台灣重要的歷史記憶

 

  

 

台中縣霧峰921地震教育園區結合台灣、日本建築界菁英,所設計的車籠埔斷層保存館,由八十四片、每片重十一噸的PC板及玻璃組成,未使用一根樑柱,創台灣近代建築史首例。

 

負責園區設計的建築師邱文傑指出,酷似貝殼外型的斷層保存館,透過一根根兩公分粗的鋼索,拉起參觀廊道和車籠埔斷層,鋼索象徵縫合撕裂的大地,表達傷痛不再。

 

提出這個構想的建築師邱文傑,結合日本設計關西機場的結構設計師渡邊邦夫,在保存原貌理念下,讓遊客透過玻璃廊道觀看斷層,就像水族館般具臨場感。

 

邱文傑指出,從廊道的玻璃看出去,就是車籠埔斷層,斷層上方有一層如雨傘般的大型薄膜,透過鋼索串起薄膜和廊道,鋼索代表針線,透過針線縫合地震的傷口,象徵新生。

 

邱文傑強調,這項設計讓世世代代的子民透過保存館,感受西元一九九九年九月廿一日,那場地震的威力,進而思索、回憶與反省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依據邱文傑與莊學能建築師,所提出設計理念中,基於原址保存和社會大眾,對地震展示功能的需求最為迫切,因此第一期工程,將以斷層遺址現址保存館和地震影像館為建設重點。

 

為凸顯斷層帶經過,所造成的地景與校舍毀壞的事實,建築設計上企圖整合斷層展示館與毀損校舍,合而為一,期更一致性表達斷層線上,地層變動所造成的影響。用建築的針,隱藏於大地的線,將此地震裂縫縫合。如斷層與既有跑道結合成為斷層展示館,斷層與圍牆連結形成博物館區入口藝廊,再如以錯動的斷層線界定觀察面,企圖將不同的使用場域,還原到最原始的斷層核心質變後的邏輯,順勢推展。

 

 

當然,這些創意必須融合於安全考量之前提下,而觀察廊實際上與車籠埔斷層展示館連成一體,以一氣呵成之勢將全區串聯,行走於觀察廊中,時有影像、聲音、文字說明與館外景致相互輝映;而斷層展示館內空間其實是一核心質變過程,企圖以斷層斜坡為觀察重點,利用視覺角度求取相對高層,並依斷層落差值求取安全退縮距離,進行質變過程,而此變化原則隨斷層線走,再依地形地貌調整,自然形成一管狀空間,容極大於極小之中,企圖形塑異質空間,賦予另一向度的空間體驗,追本溯源引入主題性的想像範疇。

 

展望本園區建築,希望不但可以達成功能性的要求,同時可以成為一重要的地標,與921震災、車籠埔斷層共同成為關懷臺灣的重要記憶。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設計說明》邱文傑建築師 提供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設計說明》邱文傑建築師 提供

 

地震教育園區設施的介紹

 

 

斷層館

 

展示理念保存地震遺址的景觀,連結現址與過去的共同記憶,過真實地貌及互動式展示,讓民眾認識地震科學知識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設施及展示:

 

l          地震為什麼會發生

l          目擊車籠埔斷層

l          台灣的斷層

l          認識地震--地震研究工作站

l          摧枯拉朽--車籠埔斷層所經之處

l          光復國中現址斷層分析

l          與地震共處

 

影像館

 

主要集結了昔日921地震的種種圖像以及影音資料,以人文社會與歷史紀錄的角度,真實地呈現921地震在人們心中所留下的記憶。透過有系統的展示,觀眾可以瀏覽九二一災變發生後到處斷垣殘壁、救難人員救災、各界送溫暖、重建施工,以及重建重生後等等情景。來到影像館,曾親身經歷921地震的民眾,將再度喚起昔日的記憶及感覺,而未經歷過的民眾,亦可感受到地震所帶來的震撼,儘管人們已經逐漸走出921地震的陰霾,但來此一遭心中的憾動將依舊存在。

 

  

▓921地震教育園區新增展示區

 

1.      影像館及地震體驗區:重新改建後,2樓增設有容納25人模擬體驗地震經驗的地震劇場。

 

2.      地震工程教育館及保存之毀壞教室:介紹住家之安全結構觀念及減震、避震之防護措施,並有校舍推垮實驗,土壤液化的影片,讓民眾更了解結構破壞的原因為何;戶外保留毀損的專科教室及南北棟教室,可從結構物破壞來了解補強的原理,在南棟教室設有「中央氣象局地震測站」,讓民眾了解當地震發生,如何計錄地  震資料。

 

3.      北棟毀損教室:藉由展示毀損教室的結構破壞,來讓民眾了解結構物補強的方法。

 

4.      未來防災教育館:介紹自然的災害及台灣造山與生物多樣化,在「防災成果」一站,更模擬震災現場不同之受災狀況及救護情況,還設有許多互動展品體驗區,來測驗民眾的逃生體能指數。

 

5.      九二一地震震災重建紀錄館:展示有震災及重建的數據,加深民眾對震災的總體印象。在「生活重建」一區敘述災民生活、生計與心靈的復原工程,最後可寫下對重建意見及感恩。

 

 

▓921地震教育園區聯外橋樑完工

 

台中縣政府三日表示,921地震教育園區聯外橋樑工程日前已完工,預定五日完成驗收,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會勘移交後即可開放行人通行使用,聯外橋樑連接地震教育園區與停車場,橋樑完成後可提供遊客穿越乾溪步行至園區以及休憩景觀等功能。

 

工務局表示,該橋樑採鋼構橫跨乾溪架設,連接921地震教育園區與乾溪南側停車場,長一百五十五公尺、寬六點二公尺,總經費三千七百七十六萬,工程期一百八十個日曆天。因園區附近停車位不足,大型停車場和園區位置分別在乾溪兩側,該橋樑完工後可望紓解遊客停車問題,尤其是提供搭載團體遊客的大型巴士充分的停車空間,遊客可步行經聯外橋樑穿越乾溪至園區。

 

工務局說明,除了做為聯絡橋樑外,該橋樑特殊的設計也提供遊客休憩景觀等功能橋面上有二幅大型的921地震震波圖,民眾踏上橋面即可看見;在橋面兩側設有花台,橋上設置空間桁架可種植綠色攀爬植物,未來善加規劃種植可形成綠色隧道花廊。橋樑中處設有中央觀景台,該處橋面加寬並繪有台灣地圖。另外,鄰近的乾溪北側堤設有健康步道,前往地震園區的民眾也可就近休閒使用。

 

台灣建築設計的驕傲

 

 

921地震教育園區」斷層保存館外觀新穎又富人文創意,不但曾在2004年獲得台灣建築首獎,日前更榮獲北京世界建築雜誌「第三屆WA中國建築獎」優勝獎,這是台灣建築師,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的華人建築獎項中,獲得首獎的肯定,已成為台灣中部的重要地景標誌。

 

除原有的斷層保存館和影像館之外,「921地震教育園區」目前完成新增展示區包括地震工程館、防災館和重建成果展示廳,內容更加豐富和多元,是見證921地震與防災教育的最佳場域。今年暑假,適逢地震教育園區新增展示區全區開放,將成為國人認識地球科學與地震教育必到之處,亟需有服務精神與學習熱忱的民眾,加入博物館的義工行列,一起為莘莘學子和觀眾服務。

 

921地震教育園區」義工服務內容,包括地震教育園區的營運和解說服務、台中館區之觀眾服務、展場導覽解說與活動、植物標本、人類學數位影像和資料蒐集等;義工服務之時段涵蓋平日和假日。凡是參加科博館義工行列,都將受邀參加義工基礎教育訓練和專長訓練,並於受訓後發給「志願服務紀錄冊」與「志願服務證」。

 

 

加入園區的義工家族

 

館自民國七十五年第一期開放以來,即大量運用社會人力資源協助館務推展,科教活動與觀眾服務尤然。二、三、四期館相繼於民國七十七年、八十二年開放,規模宏大,館區遼闊,業務更加龐雜,目前運用的義工約有九七三人次,支援各類工作的進行。

 

本館義工制度設置的宗旨,當時即明白揭示︰「運用社會人力資源,有效推動各項科教活動,培養國民熱心公益,奉獻智慧的社會風氣;擴大民眾參與層面,激發國民深切認識、瞭解、關懷並支援博物館的教育、展示、蒐藏、研究、觀眾服務等各項活動;滿足各階層社會人士之學習、成就、回饋等動機,以豐富其人生,造福社會。」

 

故整個制度一直隨著博物館分期建設的完成,不斷的茁壯成熟。目前,本館運用的義工有以下不同的類型︰個人義工、高中義工、專案義工、大專見習生、團體義工(彰化師大推廣教育服務社、中山醫學院社會醫療服務隊)等。

 

義工制度辦理情形

 

.業務現況

 

u        本館義工配屬於觀眾服務、教育輔導、導覽解說、行政支援、標本蒐藏等

 

l          規劃並建立多元運用社會人力的管道,除徵募個別身份之一般義工,如學生、家庭主婦、退休人員和上班族。另有彰化師大推廣教育服務社、中山醫學院社會醫療服務隊、高中義工等支援現場服務,以及協助參觀活動單設計之專案義工,還有大專見習生。

l          建立終身學習與社會服務兼具的環境,如解說訓練、常態成長活動、義工幹部成長營,更為觀眾服務品質與個人持續成長的需求,規劃並建立義工見習制度。

l          設計義工凝聚力與激勵的機制,如建立義工自治組織,自行遴選幹部;擬定聯誼補助辦法,促進義工聯繫與交流;訂定表揚辦法,獎勵績優義工;實施考核制度,藉以規範義工並淘汰平日不適任者。

 

.實務運作流程--徵募步驟

 

l          瞭解需要:首先調查館內各區域義工之功能、工作內容、條件、人力需求、回饋資源、負責同仁,然後編定義工年度人力需求表,據以辦理徵募作業。 

l          義工徵募:印製簡章、媒體宣傳、受理報名、面談甄選等工作。一年一期,每年十一月徵募,五月下旬補充。

 

l          安置:根據面談所得,依應徵者的時間、條件、興趣和本館的需求安排義工的值勤區域。工作情形分為定點服務和假日、活動的機動支援。 

l          義工訓練:職前訓練--實施方式分兩階段實施,間隔期間兩個月為試用期,經考核合格始為正式義工。課程為通識性,內容含博物館任務使命、功能、服務設施和項目、義工角色與合宜的服務態度、義工值勤規定、志願服務基礎訓練課程。

 

l          在職訓練--方式和課程內容依區域而有不同,目前以導覽訓練和植物公園訓練、全體義工成長活動為主,各區域類的工作檢討會為輔,建立工作上的默契與共識。

l          見習制度--依照各工作區點的特性和需要,每位義工自由申請見習,由資深義工指導,節省訓練費用並能提高工作品質,增強義工靈活運用之彈性。

 

l          勤前訓練-- 因應特展或特殊活動之需,說明值勤細節或技巧。

l          輔導管理:試用合格後頒證(義工證),平日依值勤規定到館服勤,如有缺勤即寄發催勤通知,以聯誼鼓勵義工彼此交流,並回饋各項福利,組織義工幹部協助工作推動。

 

.工作內容及範圍

 

l          觀眾服務:服務臺、植物公園、劇場等的諮詢、指引、受理活動報名或前置作業支援等服務。

l          導覽解說:支援展示區之解說、演示活動。

 

l          教育輔導:自然學友之家、幼兒科學園之標本教具使用、活動輔導。

l          行政支援:支援檔案、資料整理、電腦建檔、圖書加工及行政事務或協助教育活動資料搜集、觀眾訪談、特展準備等

 

l          標本蒐藏:協助動物、植物、地質、人類學域標本資料建檔、整理、標本整理、上架等。

l          專案支援  

 

.未來展望

 

l          拓展更多元與機動的人力資源,創造有利的服務環境。 

l          舉辦各類工作相關或個人成長之活動,提昇工作的專業化水準,擴大義工參與面與深度,提高服務品質。

l          協助或提供諮詢,幫助其他機構建立完善的義工制度。

 

.自然科學博物館義工組織架構

 

科教組

 

大隊長-

  顧問

  營運服務分隊

     副大隊長

  義工行政分隊

     副大隊長

     活動組召集人

     培訓組召集人

     資料組召集人

     總務組召集人

 

觀眾服務小組太空劇場

      小組長       立體劇場

                鳥瞰、環境劇場

                服務台

                優惠卡服務台

                植物園

                921地震教育園區

 

諮詢解說小組展場導覽

      小組長       活動支援(科學演示)

                   製陶演示

                   芝麻開門

 

 教育輔導小組幼兒科學園

      小組長       自然學友之家

 

 行政支援小組出版組

      小組長       圖書室

                   義工行政

                   展品故障通報

                   研究支援

                   視聽技術班

 

 標本蒐藏小組植物學組

      小組長       植物園苗圃、藥草園苗圃

                   動物學組

                   地質學組

                   人類、典藏學組、典藏管理()

 

.義工徵募

 

   1.宗旨︰

 

     ()運用社會人力資源,有效推動各項科教活動,培養國民熱心公益,奉

    獻智慧的社會風氣。

 

     ()激發民眾深切認識、瞭解、關懷並支援博物館的教育、研究、觀眾服

    務等各項活動。

 

     ()滿足各階層社會人士之學習、成就、回饋等動機,以豐富其人生,造

    福於社會。

 

     ()配合政府人事精實政策,擴大運用義工,協助辦理教育活動。

 

   2.對象︰

 

l          年滿十八歲,儀容端正,言談清晰者。

l          具奉獻及服務熱誠,有責任心者。

l          每週能提供半天(約四小時)的服務時數,不遲到早退者。

l          喜歡接觸人群或對觀眾諮詢服務有興趣者。

l          對九二一地震有研究或有興趣解說者。

l          願意帶領活動或現場解說者。

 

.義工權利︰

 

   ()優待進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太空及立體劇場除外)

   ()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餐廳用餐,憑證享受優待。

   ()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書店、賣店購買書籍、紀念品折扣優待。

   ()參加本園區舉辦之義工訓練、聯誼和各類活動。

   ()以志工資格申請替代役。

 

.值勤內容:

   ()觀眾服務:影像館內動線指引、劇場解說、回覆觀眾問題,蓋紀念章。

   ()導覽解說:斷層館內帶團、定點,對觀眾進行導覽解說服務。

 

.義工成長課程:

 

n          93年課程名稱

n          斷層館前身及導覽

n          斷層館導覽及展品解

n          中央氣象局安排

n          科博地動驚魄劇場課程

n          科博地動驚魄劇場課程

n          志工講習基礎課程

n          94年課程名稱

n          解說技巧實務

n          地震科學與防災教育-認識海嘯

n          義工進階職前講習

n          921園區建築特色導覽

n          車龍埔斷層2Km深井鑽探參訪

n          台灣紅十字會急救訓練課程

n          園區導覽解說觀摩+義工座談

n          車籠埔斷層

n          活動解析課程

n          園區未來建築-活動義工訓練課程

n          95年課程名稱

n          地震雙年展展前介紹

n          解說技巧交流

n          影像館解說分享

n          台灣生態與生態旅遊

n          日本歷年來地震研究報告

n          地震儀的種類、功能及其原理

n          飛閱台灣~懷抱大地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