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6 23:36:19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94-1霧峰學,謝○○,期中報告

班級:心理二A

學號:93404033

主題:霧峰學,學霧峰-社區深度之旅

 

  

本課程的校外教學的確是吸引人,一聽到要到校外教學心情就雀躍不已,這次的校外教學地點是霧峰的桐林村,位於霧峰群山北方的河谷,以前曾有一大片的梧桐樹林,所以舊名[北溝坑][青桐林]

 

我們從學校出發,經過一長條灣彎曲區的道路,之後來到桐林村,此地的居民主要是以龍眼、荔枝、香蕉為主要的經濟作物,此地鄉村風味濃厚,到處可見當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居民人口數不多,但卻擁有了許多大自然的寶藏。

 

諸如:九九峰一帶的一線天、還有斷層、以及許許多多的生物,諸如:有許多的鳥類(大卷尾、紅鳩、五色鳥、領角鴞、紅尾伯勞等)、蛙類(黑眶蟾蜍、日本樹蛙、莫氏樹蛙、貢德氏赤蛙等)、昆蟲(獨角仙、紅紋鳳蝶、薄翅蜻蜓、椿象、鍬形蟲等)這更是具有相當的自然教學意義,也是最好的自然的教材。桐林村也有個觀光果園,桐林觀光農園位在民生路的桐林村入口處,園內設施多樣化,有採果區、露營區、烤肉區、兒童戲水區、親子遊樂設施、釣魚池,同時也提供聚餐鄉土料理、農業體驗區、鄉土教學、泡茶、民宿等服務。

 

園區夏季盛產荔枝、芒果、蓮霧、龍眼、榴槤、蘋婆,時歲入秋,由楊桃接力上場,春、秋兩季更有玉蘭花怡人的清香。釣魚池是桐林觀光農園的一大特色,清潭綠柳相映成趣,不是釣魚老手也不必擔心,這裡釣竿、釣餌全都一應俱全,不需要高超的技術,魚兒很容易上鉤,池邊經常聽得到驚喜聲此起彼落,除了採果之外,還可享受垂釣、戲水捉泥鰍的樂趣。

 

 

 

 

以上就是桐林村的大概簡介,校外參觀的第一天,我們來到了「桐林創意工彷」,創意工彷裡面主要以呈現一些桐林的生態面及創意作品,一走進工彷就看見滿是創意作品陳列在前,有陶做的風玲、木雕、木藝、陶藝等的藝術作品。

 

雖然常看人家用廢棄物來做成藝術品,但大多數還是有經過加工,這是第一次看見用很單純的材料,做成這樣好的藝術品,用了龍眼籽、龍眼殼、木塊、葉子、椰子來呈現一幅畫,毫無加工過,且畫的內容還與社區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呈現出社區的生活風貌,以及早期社區務農的情景,用這樣的方式來凝結社區意識著實也是一種特色,也是同時能讓社區居民,更能夠了解自己的社區,整個社區就是一個大家共同學習的自然教室。

 

在這邊也有許多的社區居民投入社區工作,像是:社區老師等的這方面的角色,不僅是提供社區居民的學習,也是為外地者提供了一個講解員的角色,讓整個社區不只內在更團結,更向外推展了社區的多元風貌,整體包含了經濟面、教育環境面、資源回收再利用、社區美學。

 

校外參觀的第二天,我們造訪了霧峰鄉果樹產銷班」,產銷班是當地作物的販賣加工地點,在產銷班我們看到了龍眼的烘培機,它主要是把龍眼透過烘培的過程變成龍眼乾,龍眼乾是當地的特產之一,我們在這次的課堂討論時,社區老師也不吝嗇的,拿了一大盤的龍眼乾與我們品嘗,這的確是美味,在配上冬瓜茶,就在這樣滿足的心情下,進行我們的課程討論。

 

首先我們四處環繞一下,了解這附近的生態樣貌,在蔗糖課我們瞭解到荔枝與龍眼樹的不同,還看到了許多的生物,有白頭翁、山棕、紫蘇、壓腳木、七里香等的自然景觀,看完了四週的景觀,我們坐在椅子上開始討論,如何規劃一日遊的行程?若你是遊客你想怎麼玩桐林?讓我們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想法、建議與討論。

 

校外參觀的第三天來到了「謙鳳生態農場」,這裡可說是世外桃源,幽靜的景觀與美麗的自然融成一體,在這裡我們看見了樹蛙,社區老師還為我們我解說,這時我才了解到,原來蝌蚪變成青蛙,會有這麼浩大的工程。

 

他要由鰓呼吸變成肺呼吸,是因為它的前腳,是從鰓長出來的,因而堵住了呼吸,所以要開始轉換成肺呼吸,而蝌蚪再變成青蛙的過程,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無法進食,而他的能量來源,居然是他那條可愛的尾巴,真是讓人吃驚啊!社區老師還教我們,如何去分辨樹上的窩是蟻窩還是蜂窩,原來整個窩包住樹枝的是蟻窩,而懸吊的是蜂窩,有了這樣的認識後,就在也不會搞不清楚而驚慌失措了。

 

聽社區老師說,在山上還有一種蕈類會自己發光,這是最近科學上的發現,台灣目前稱做螢光菇(螢光蕈),這種蕈類會在下雨過後發出螢光,而當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就沒前去觀看了,是有點可惜。

 

到了校外參觀的最後一天,這次是「田園陶藝軒」,顧名思義這邊都是陶作品,一走進前庭就聽見悅耳的風鈴聲,抬頭一看,滿是風玲掛在頂樓的鐵板屋上,眾多的風玲隨風歌唱,真是令人心情愉快,走入屋內可看見風玲的半成品、陶杯、陶盤的半成品,感覺好有藝術氣息,而這次的課程是要我們畫風玲,讓我們在風玲上畫出社區的生態,等待我們畫完之後,老師幫我們上亮光漆,在沒上亮光漆之前,風玲是平淡無奇的,上完亮光漆之後,風玲頓時變成了一個漂亮的藝術品,不管畫的好或不好,他就是這樣漂亮的呈現出來,感動由心深處湧了出來,回到工彷之後,我們將各自的風玲掛在路邊,讓他每天隨風歌唱,也見證著我們曾到此一遊。

 

在這次的社區深度之旅中,學到了許多的知識,也有了全新的體驗,試想,如果這樣的社區模式發揚到每個社區中,我想每個社區都會有他獨一無二的一面,這樣在整個台灣,處處都會是個值得旅遊的觀光景點了,而社區在也不會有髒亂產生,同時也做到了自然保育及生態維護的功能,更能讓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觀念徹底的實行,如此一來台灣就會是個更美麗的寶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