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6 12:33:20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93-2霧峰學期末報告(霧峰菇類博物館)

 .成員介紹:

 

林○○  (社工二A) 92412050

李○○    (社工二A) 92412060

黃○○    (社工二A) 92412037

黃○○    (應外一B) 93471084

黃○○    (應外一B) 93471069

郭○○    (應外一B) 93471068

楊○○    (應外一B)

 

2.簡介

 

當初想做菇類為霧峰學報告的主題,是因為霧峰鄉本來就是生產菇類為大宗,而且霧峰鄉菇類博物館,是全台唯一展出各種菇類的博物館,但對於同樣是菇類,一定在特定某一段時間是生產這種菇類,而是怎麼興起和沒落,還有菇類生產環境影響生產量,以及加入WTO對菇類產業的影響又是如何,是我們這次報告想去探討的問題,問題由淺到深,問題如下:

 

1.養菇需要的成本、材料和利潤

2.太空包裡的成分木屑有哪些和最高使用年限以及怎麼處理

3.養菇的環境、濕度及溫度

4.多久收成一次以及近年的產量

5.現在這片土地的使用者

6. 除了種菇類之外,還有栽種什麼農作物嗎或者從事任何職業?

7.對於養菇的產業要變成觀光採菇園,贊不贊成這種想法?

8.加入WTO之後,對香菇的產業也是否有影響?

 

二、深入探討

 

題目:霧峰菇類產業變化

 

1.計畫主題

 

(1)菇類哇哇叫剖析菇類

(2)霧峰菇類大宗種類

(3)早起到近期種植技術

(4)側面訪談

 

2.探討緣由

 

(1)為什麼霧峰這個地方要種植菇類,分三期

  I.30~50

  II.60~80

  III.80~90

 

(2)從什麼時候開始

 

(3)為什麼霧峰的菇類不如「新社」和「埔里」來的興盛,可是卻有台灣第一座 

  菇博館

 

3.對象

 

(1)霧峰鄉南北柳、南北勢、丁台的菇農

(2)霧峰鄉農會

 

4.進行步驟

 

(1)田野調查(林秉辰)

(2)again(林秉辰+郭帝余+楊凱文)

(3)農會(李貞儀+黃佳怡+黃冠銘)

(4)整合(林秉辰+黃郁為)

(5)報告

 

1.計畫主題

(1)菇類哇哇叫剖析菇類

 

 

 

 

 

種植菇類需要的太空包:

(1)需要的的材料有木屑、碳酸鈣、石灰

(2)基本成本是6塊錢一個太空包

(3) 一個太空包使用期為3個月,而所用的木屑大多源自於雜木或相思木

(4)通常使用完後大都在利用或回收,依據農委會的輔導使用方式,如下圖

 

 

 

 

 

幾種菇類介紹:

 

1.金針菇簡介:

 

松茸亞科食用擔子菌蔬菜類。

別稱:榎菇、金絲菇、金菇。

學名:Flammulina velutipes(Curt Karst)

英文名字:Golden Mushroom

日名:

 

品種:白王1、白王2、白王33種。

 

用途及料理:鮮菇適用於炒食、煮湯、勾芡、製成罐頭供內、外銷。

 

選購要領:菇柄長度未滿15公分、菇傘直徑1公分以內,菇體白色或乳白色,

無腐酸味,新鮮清潔,買後以2天內食用完畢為佳。

 

原產於我國北方,古有「秋葷」美名的金針菇,因形似金針而得名,簡稱「金菇」。

 

是野生金針菇為黃褐色的綠故。如此滋味鮮美的金色蔬菜,在原野森林中只能一年一收;現在經人選育馴化,如今在冷氣菇舍內栽培,不僅顏色變白,潔淨美觀,而且可以周年生產。

 

2. 木耳簡介:

 

異擔子菌類木耳科木耳屬的食用菌類。

別稱:黑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木菌、木檽、木樅、木蛾、樹雞。

學名: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 Sacc.

英名:Jew's Ear

日名:

 

品種:依顏色分黑、白、紅3種;本省栽培品種分柴耳、水耳、川耳等3品系。

 

簡介 : 木耳為真菌類的擔子菌綱植物,廣布於世界各地。常生於枯木上,因形體如人之耳朵而得名。

 

菌體直徑約二至十二公分,呈耳狀、皿狀或傘狀,外形頗富變化。常聚集生長,很少單生。子實體全體肉質性,凹面的內側光滑,表面的外側略有毛茸,含水量甚高,是一種營養價值甚高的美味食品。

 

木耳有五個兄弟姐妹:黑木耳、白木耳、斤耳、紅耳、雪耳等,"黑木耳"最受歡迎,滋補養顏,"白木耳"是養生保健珍貴的補品。

 

主要成份 : 含有維生素B2、維生素C、鈣質、鐵質(比肉類高100倍)、卵磷脂、腦磷脂、蛋白質、醣(主要為D-甘露醣)類、固醇類及其他稀有成份。

 

用途及料理:適合炒食、煮湯、涼拌。

 

選購要領:買鮮品者,以肉厚體大、新鮮不腐爛、置於掌心愈重者為佳;

買乾品者,以大朵、肉厚、無雜質、完整不破損為佳。

 

食療:由於是膠質菇類,經奈米技術研磨極細,進入胃腸蠕動膨脹之後,

 

逐漸平貼在絨毛細胞表面,可吸附油脂及刺激胃腸蠕動,對宿便者具良好促進排便效果。

可以清除血管內的低密度血膽固醇(LDL),亦可以降低血脂濃度。

 

自古以來黑木耳即在中醫上以活血止血稱著,而近代的科學研究,證實其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功效:

 

排宿便:所含食用纖維吸水性及保濕性高,使排便軟且順暢。

活化血管:酸性多醣可降低血粘度,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

 

3. 秀珍菇簡介:

 

屬擔子菌類、傘菌目、口蘑科、鮑魚菇屬。

別稱:蠔菇。

學名:Pleurotus ostreatus

英文俗名:Oyster mushroom

 

簡介 : 是極容易在溫帶地區栽培的一種食用菇,在其他國家是利用麥桿或稻草堆肥,裝袋或利用菇床覆蓋塑膠布挖洞出菇栽培。引進台灣後,以台灣著名的太空包栽培技術栽培出菇,產量大大提昇。

 

用途及料理:由於秀珍菇菇體較嬌小,保鮮時間較短,宜趁新鮮儘快煮食,也由於菌絲生長迅速,故子實體保存期間易在菇傘表面及菇柄處長出白白毛毛的菌絲,此係自體菌絲從子實體長出來,非受到微生物污染所致,唯仍應趁早食用為宜。

 

市面上也有利用真空油炸技術將秀珍菇等食用菇製成即食食品,而且還有各種口味,如原味、胡椒、芥茉、辣味…等。

 

(2)霧峰菇類大宗種類

 

基本上以時期來分

 

1.          30~50年代是以洋菇為最大宗

2.          60~70年代是以杏鮑菇為大宗

3.          80~90年代是一金珍菇為最大宗

 

(3)早起到近期種植技術

 

1.          50年代的土角厝

2.          60~70年代的菇寮

3.          80~90年代的真空冷凍空調養菌室

 

(4)側面訪談

 

訪談問題Q&A

 

1.養菇需要的成本、材料和利潤:

 

 A:成本一包太空包是6塊錢,太空包的材料是木屑、石灰、碳酸鈣,平均一個太空包使用期限為三個月,一過三個月的太空包利及淘汰,所產的利潤必須看當時的天氣、氣溫、溼度、週遭環境才有可能產出較多料的菇類。

 

2.太空包裡的成分木屑有哪些和最高使用年限以及怎麼處理?

 

一般一個太空包使用期為3個月,而所用的木屑大多源自於雜木或相思木,不過依菇農一志認為相思木是最好的材料,目些經過三個月後,通常是拿給別人或自己當作肥料在使用。

 

3.養菇的環境、濕度及溫度不同的菇類有不一樣的生長環境,舉三個菇類來講,木耳、蠔菇、杏鮑菇就有不同的生長環境穆爾和杏鮑菇的生產地都是在比較寒冷的地區,而蠔菇則是生長在比較熱的地區,所以木耳在冬天的產量比夏天多;蠔菇在夏天的產量比冬天多。

 

4.多久收成一次以及近年的產量

 

一般菇類的收成是3個月左右,會依照太空包的使用年限來判定是否還要植入菌種,至於近年來的產量是要看一些栽種方式、生產技術、培育技術,才能判定生產量的多寡。

 

5.現在這片土地的使用者

 

通常種植菇類都是自己的土地較多,很少有人跟別人借土地來栽種菇類。

 

6.加入WTO之後,對香菇的產業也是否有影響?

 

當然會有影響,一些台灣的菇類銷售到國外會因為和當地的菇類加格有很大的差距,於是叫銷售不出去,而且經過一層又一層買賣,自然到別的國家價格就貴多了。除非當地沒有栽培或不好栽種,例如杏鮑菇,日本需委託我們栽種然後運輸去日本。

 

7.對於養菇的產業要變成觀光採菇園,贊不贊成這種想法?

 

霧峰這裡有個例子,瑞峰菇類農場就是一個例子,一般來講需配合政府教學以及補助,菇園也漸漸朝向果園方式下去經營,但是經營菇園必須場地夠大,有停車場和綠化公園,所以霧峰很難有這麼大的場地來規劃菇園。

 

8.除了種菇類之外,還有栽種什麼農作物嗎或者從事任何職業?

一般菇農除了種植菇類之外,還外加桑椹或者是稻米蔬菜之類,或者是鐵工廠要不然就是開貨車到處去到處送貨。

 

2.探討緣由

 

(1)為什麼霧峰這個地方要種植菇類,分三期

 

  I.50~60

  II.60~70

  III.80~90

 

(2)從什麼時候開始

 

1952年胡開仁先生脫同仁張天定先生赴美攻讀博士時,代為夠取洋菇原種二試管,隨後即依把所學的病理學常識來增值栽培菌種,1953年研發出第一個在台灣的洋菇,1959年再配合農復會(現農委會)陸之琳先生自每引進洋菇菌種,從這個時候就開始開啟霧峰鄉種植菇類史。

 

(3)為什麼霧峰的菇類不如「新社」和「埔里」來的興盛,可是卻有台灣第一座菇類博物館

因為新社的菇是以生產商業方式產出去,而種歸源頭來講,霧峰鄉市各種菇類培育的最初地方,能夠使新社鄉能夠成為一個菇鄉,也是因為從霧峰鄉的人帶菌種過去栽培,然後以商業的方式行銷,然而埔里也是同樣的情況,因此如果要追索源頭的話,菇類博物館社在霧峰實在是最適合不過了。

 

三、每個人的心得

 

○○

 

「菇類」在霧峰來說算是個頗為有名氣的產品,這次我們來到了霧峰農會,一進入農會映入眼簾的是政府機關公事公辦的氣氛,在接待人的介紹下我們開始了訪問,在訪問過程中我發現農會對於菇農並無任何積極的幫助,只是消極的幫助推動霧峰的菇類,這個結果令我有些訝異,一直以來我總認為農會對於農人們是最大的支持者也是幫助者,但想不到霧峰農會對於菇農們卻沒有實質上的動作,農會說:「因為霧峰的菇農們都有一個穩定的銷路,不需要農會在做任何促銷的管道,只是在過度盛產的時候農會會一併收購;或偶而開個推廣班或產銷班之類的。」這個答案真令我意外,想想其實農會或許真的無法為菇農們做些什麼。

 

但總是希望農會可以利用菇類來融入霧峰鄉民的生活中,使菇類可以在霧峰家家戶戶成為生活的一部份,這是令我最失望的部份了,霧峰是個很棒有很多東西可以發展的地方,但為何總是遲遲發展不出什麼東西來呢!原本以為農會可以成為菇類與鄉民之間的一個橋樑,當鄉民將菇類當成是生活必須時,那鄉民就會開始以菇類為重,這樣或許就能推展菇類。

 

來霧峰也進入第二年了,一直都沒有機會認真地看看霧峰地理環境、好好地接觸霧峰的人事物,因此選擇了廖淑娟老師的「霧峰學學霧峰」,藉由這堂課程讓我可以有機會深入地認識霧峰,這個要陪伴我度過大學四年之地,在課堂裡我發現了霧峰的美、霧峰的真,經由老師的帶領,我們看了許多霧峰的特色,這令我對霧峰更加的感興趣,也更珍惜在霧峰的日子。

 

○○

 

以「菇的故鄉」聞名的台中縣霧峰鄉,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環控栽培場,透過溫度控制,創下全台金針菇產量第一的傲人成績。穿梭在霧峰鄉田間與巷弄,水泥搭建的金針菇廠房外面,堆滿一座座的木屑,我們拜訪健康附近的一處養菇人家,養菇場主人表示,木屑是栽培蠔菇的原料,將木屑、米糠以三比一比例混合,經過100度高溫殺菌以及低溫冷放過程,可進行菌種接種,過程聽似簡單,但這得花上26天的時間。而完成接種的菌絲瓶子,被放置庫房生長,這裡溫度控制在10度上下,陰暗、潮濕的環境下,正適合蠔菇生長,時間一天天過去,約一個月後,一間間緊鄰的庫房可見工人穿著厚重的衣服,進入裡面採收的忙碌景象。

 

為了保鮮,庫房裡面可說是「冷颼颼」地,但是採收工人管不了低溫,在架子爬上爬下,急著摘下成熟的蠔菇,準備分級包裝後,隔天送往市場販售,養菇場主人強調,蠔菇栽培過程完全沒使用農藥,採收後即可生吃。他說,菇農不斷摸索養菇技術,在品種改良、機械化因素影響下,從早年玻璃瓶栽培香菇,每瓶產量3060公克,迄今改以塑膠瓶栽培,每瓶產量250300公克,成熟的技術,創造霧峰鄉香菇全國產量第一的地位。黃景建驕傲地說,該鄉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養菇農場,面積4800400多間菌種培養室,透過溫控栽培,不受天候、季節影響,讓世界各地整年都品嚐得到來自台灣的新鮮香菇。

 

自從加入WTO後,霧峰鄉菇農致力思考,如何將養菇場衍生出新的利益,便出現養菇場轉型為觀光農場,不斷地改革和突破,培養出更好吃更有經濟效益的菇類,也能嚐到彈性佳、菇味十足的香菇。

 

 

○○

 

採訪那天,我們到了現場,看到了菇寮用黑色網幕照住,主要目的是擋住陽光還有保溫保濕,裁切大小相同的段木排列的很整齊方便管理和採收,具有灑水設備,因為過熱或乾燥的天氣會照成香菇的生長受損

 

採訪後知道原來香菇還分這麼多種類阿,最重要就屬於香菇了吧,香菇既是台灣原生菇類之一,其生產值及栽培數量在所有食用菇類中佔第一位,因此在市場上有其一定的地位。況且在台灣以香菇為生的相關人口眾多,對於這種重要的產業,政府機關應有保護及輔導的責任,如限量進口、打擊走私與產銷之輔導。

 

香菇過去因價格良好,因此在因此在生產者與販賣者之間較能和諧共存,後來因產量大增,而造成生產與銷售產生對立現像,而此種現像必需在各人之利益條件獲得合理分配時才得以解決。台灣香菇由段木栽培進入太空包栽培階段,衍生出較明顯的栽培上困難點,即太空包栽培已進入分工時期,而是結合菌種製造商,太空包製作場,栽培業者與販賣大盤商之一種產業,每一環節均不能有所失誤,否則大家均無利可圖,未來在各領域應力求專精,才能在生產及銷售上有所保障。

 

而由於外食人口的增加,對於鮮香菇的需求勢必增加,但應求緩慢成長及品質上有所提高,不可快速成長而忽略品質而搗壞市場。在栽培上,品種的區分也愈趨明顯,如「台農一號」專用於鮮菇市場之栽培,而其它品系如271則適合作為乾菇用,才不致有所衝突,而造成效益的降低。台灣應屬於自給自足型的栽培消費市場,栽培上已成飽和狀態,若由外地輸入太多將造成市場的混亂且品質也將隨之降低。

 

總之,香菇是台灣重要的產業,在前人的努力研究改良下已具有相當良好的基礎與經驗,未來仍需在栽培技術、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與儲存保鮮等方面加以改進,使得此種本土性的食用菇類能更加光大,消費者亦能享用最高品質的香菇。

 

○○

 

因為由於採訪的時間關係,我有其它的課,會衝堂,所以我不能去採訪.我變成打報告統整所有的資料,但這樣我還是不太了解,所以我利用假日的時候去農會查詢,這才知道台灣菇類文物館位於霧峰鄉農會大樓六樓,民國八十七年完成,佔地近三百坪,一走進台灣菇類文化館大門,映入眼簾的是比人還高的香菇模型,館內主要介紹菇類生態,以及台灣野生菇類、有毒菇類、菇的故鄉、台灣食用菇發展史、菇類與養生、食藥用菇類等。

 

館內的微空世界,舉目可見顯微鏡掃描的菇孢子,還可以一覽菇類如何「求愛」與「成親」、各個繁殖器官又是什麼模樣。這些都提供民眾休閒和生活上有關各菇類知識和相關資訊,讓民眾對於霧峰鄉本地菇類產品以及全省各地的菇類產品等都有深刻的了解。

 

還記得因為我沒有事先詢問農會人員,約定時間。結果農會人員非常熱心幫我解釋有關霧峰香菇的特色。太空包的的價錢,人力的投入 我發現霧峰對香菇真的不遺餘力,菇農們真的是用心去照顧菇菇們…

 

○○

 

「霧峰學,學霧峰」終於即將告一個段落,進入到尾聲,而各組的最後重頭戲也要一一交出來,讓人品頭論足一翻,我們這組所作的報告主題是「霧峰香菇產業」。因我們這組的組員陣容龐大,因此我們的工作是分部各自進行,大致分工為農會(政府體系)以及霧峰菇農(民間體系)兩部分,分別進行採訪,再一起統整,作最後的融會貫通。

 

因為之前淑娟老師和靖雁基金會的士育學長,有和社區以及農會裡的四健會相互配合,作一個帶領國小孩童認識霧峰香菇產業的活動計畫,而我也有參與陪同小朋友對菇作進一步的體認,那次的活動是主要是由農會的黃大哥為我們作解說,因此這次要採訪農會與菇產業的互動,自然就想到黃大哥,於是我和佳怡一組,去農會進行採訪。

 

我們的採訪內容主要著重在於菇的產業對霧峰有何影響,如何發展,以及菇農與社區是否有互動,大致的方向在於霧峰當地的菇農和公部門互動、研發狀況,但一段訪談後的結果令人錯愕!因為黃大哥說,霧峰農會實際上和菇農的互動是極為稀少的,因為霧峰的菇農通常都是自己接洽菇類市場的中盤商,本身沒有銷售的困難,因此農會是不需要為菇的行銷狀況擔心的,加上霧峰的菇農所產的菇類是偏向在高科技廠房生產的,因此無法像新社一帶發展觀光菇業,讓民眾親自體會採菇之樂,所以也無法與農會配合其相關觀光產業。

 

至於菇的菌種研發、培養也是菇農自行與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合作,提供技術的培訓,因此農會基本上在菇的產業上,大多是處於無用武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