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8 09:57:59So

在溫和中長遠~

珍惜會對自己有話直說的人,
雖然當時心臟的承受力要強大,
但卻是讓自己成長的方向。

佛教裡最初的懺悔,
是修行者在所有同修們面前,
說出自己的不對,
或其他同修指出他需修改處;
後來,轉成只在一位信任的同修面前,
最後,變成在佛像面前。

聽到這樣的歷史,我被嚇到了,
想到自己的面子問題。
越愛面子,就越聽不到真話,
如果要讓自己成長,
就是要放下面子問題


面對別人,我們則要顧全別人的面子:
學會如何直接又婉轉表明,
但又能讓對方接受的表達方式。
1.觀察對方想聽真話的心。
2.觀察對方能聽直接的話,強度有多少。
3.觀察對方聽得懂哪種表達方式。
而不是因為「我就是這樣直接坦白的人」,
依自己原本的性格說話。
因為,不合適對方的方式,
即使說了有益他的話,也浪費了,
一來對方無法接受消化,
二來友誼就淡了,甚至製造了敵人。


心靈佛法

1.不犯四相:「原則中求圓融。」

(1)磨練自己:不管是誰,任何方式、口氣表達的話都能聽進心裡。
(2)善待他人:同一個建議,能依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讓他明白。
為何不磨練他人?
因為佛法是要求自己,
除非他自願;或者在團體制度的規定。
依理、依禮來處理問題,
把傷害降至最低,利益提到最高,就是圓融。

圓融是一種溫和的情感。

2.正語:是正確,含著善意、鼓勵性的話。

很喜歡、受用的一段話:
「重視情感容易犯錯,
重視義氣容易失去理智,
重視道理容易流於剛硬。
三者之間的尺度要拿捏好,三者皆不可違背佛法,
佛法第一,道理、正義次之,
情感留下溫和就好,太多就容易為情所困~ 」

說話時不因情感的衝動,
不因相挺的情份,
不因自己正確有理就直接說出口了,
想想未來的發展,
感受對方的感受:他能明白我的善意和鼓勵嗎?
別急著達到目的,害怕眼前的損失,
時時提醒自己──溫和的方式,才能長遠~


閱讀好文:
謝謝你願意站在我身邊_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