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3 12:19:49So

苦,你從哪裡走來?

以前寫網誌、發報是為了抒發心情,

沒想到越寫,心越靜,

因為,

把佛法與心的關係不斷的連結,

了解了自己起伏不定的情緒是怎麼來,

而且,有法掌握住心情;

以前認為是問題的人事物,

開始不再如此認為~

 

少了煩惱的感覺

真的很開心~^^

 

感謝朋友與長輩們

陪著我走~

-------

苦的來源

當自己不如意,心裡會覺得苦的時候,
把戒律拿出來對照,
會發現一定是犯到了戒律,才會如此不如意…
在不如意時,
(如:失戀)
容易說了不該說的話,
(口出惡言)
做了不該做的事,
(不滿分手產生報復之心.而作出傷害對方的事)
而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難處理,
(無法挽回感情.還要面對法律的責任)
也讓自己更不好受。 (承受苦的果報)

深入了解佛法,
會知道戒律讓我們知道苦是如何產生的,
(因為無法接受分手的事實而來)
而自己苦的根源有哪些?
(戒律中的悲哀)
就需要靠自己深入去思考,
並與戒律對照會了解更多,
(由悲哀延伸:歡喜、愛有、惡劣、執意、妄行、瞋恨、痴迷、傲慢,
而做了不該做的事)
也會了解戒律不只是戒律,
(因為人會覺得苦、覺得不如意,其來源都在戒律裡)
深入了解它,是我們解決人生不如意和滅苦的方向。
(若是能在一開始就理性、理智(正思惟)的處理自己的情緒,不過度悲哀,
就不會在延伸出其他的問題,而惹禍上身)
而解決不如意(滅掉惡根)的方法,就要靠自己深入佛法去思悟.

思悟的原則如下:
1.以不犯戒律為主
2.將傷害降到最低
3.盡量降低結惡緣

心情低落或是做事情前都要先想想看,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是否有違犯到戒律,所以才會覺得心情低落、人生不如意,若是能好好反省、處理自己的情緒,以不犯戒律為主,也就能做到第2-3點,找出應對的方法。


「方法」:並非一成不變,也不是一次就能成功,而是在做的同時,不斷的修正自己的觀念、行為,「方法」也會隨之不斷的更新,直到滅掉了惡根。
<文_by妙琪>

 

-----

基本戒律:


五戒: 戒除「殺、盜、淫、妄、酒」的習慣


五毒:貪、瞋、癡、慢、疑
要去心的五毒


五濁:五種「看不清」()的狀況。
(
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劫濁)
要去看清楚、明白原因,並不再陷入其中。

「見濁」:不知道見解和觀念有錯、盲目的跟從。

七情:情緒化的行為,歸納為七種。
(
喜、怒、哀、懼、愛、惡、意
)
(私人歡喜、憤怒、悲哀、懼怕、愛有、惡劣、執意
)
轉念,去化去情緒,修正行為。


不犯四相:不論身份是什麼,都能依理來思考、處事。
「相」:身份、立場、經驗。
「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人相」:別人的身份。

「壽者」:年齡的不同。

(So
是這樣練習的,很好用喔~與你分享)


 相關文章:

1.學佛要領

2.認識自己

(悄悄話) 2011-02-13 23:43:19
(悄悄話) 2011-02-05 12: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