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螻蟻
從廣州回港途中,買了一份報紙。
字很細,很多很密。一口氣地看完,頭微微發昏,心裡沉甸甸的。
自殺女研究生楊元元:她的路為何越走越窄
作者: 南方週末記者 葉偉民 實習生 趙一海 發自上海
2009-12-16 23:48:12
【南方週末】本文網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38831
在自縊於宿舍之前,一向以堅強示人的楊元元最後感慨:知識為什麼沒有改變她的命運?她幼年喪父,家庭貧困,考入名牌大學卻從未找到合適的工作;她30歲了還沒有一次完整的戀愛,至死與母親一起生活,且因此愧不如人。儘管她篤信“人不可以被打敗”,但在這個單一崇拜“成功”的時代裏,她是一個標準的“失敗者”。她一生奮鬥卻無法為自己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一絲容身之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楊元元之死,並非她一個人的悲劇。
30歲的上海海事大學特困生楊元元死了——她用兩條毛巾自縊於宿舍盥洗室內。此前,她想帶著生活無著的母親一起住在宿舍,但學校拒絕了這一要求。她無力另租房屋,母親因此在冰冷的學校禮堂臺階上睡了一晚。
11月24日晚,一個言辭尖刻的宿管員再一次挑戰她微薄的尊嚴——驅趕其母親並威脅讓她“拿不到畢業證”,她感到羞辱和憤怒,但奇怪地保持了沉默。
沒有人意識到這是一次警告。兩天后,這個終其一生試圖通過克制和倔強來保持內心高貴並努力改變自身命運的人,終於在長期的貧困、冷漠、無助和自責中不堪重負,以極其痛苦的坐姿自縊於宿舍的盥洗室。
她的宿舍需年繳費1300元,比走廊另一側的房間便宜 200元——因為背陰,見不到多少陽光。
種種跡象表明,進入上海海事大學攻讀研究生的兩個月,是楊元元多舛與吊詭人生的一次迴光返照。在這裏,被命運脅迫的她完成了人生僅有的兩次自決——不斷讀書以求改變命運,卻最終屈服並結束生命。
從未放棄奮鬥的自殺者
“她從未放棄過奮鬥,卻在曙光將現時謎一樣退場了。”
2009年11月26日上午,海商法研究生楊元元不選擇自殺的話,她的任務將是上午8點半在班上出演話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的女主角。
但直至近9點,同學等來了壞消息。楊元元被發現自縊於宿舍盥洗室內,場景恐怖:楊背對洗手盆呈坐姿,一條枕巾和一條毛巾首尾相接綁在洗手盆的水龍頭上,繞過她的脖子並深陷皮肉中。她的腿微屈伸著,支撐著懸空的身體。
驚慌失措的發現者們用小刀割斷了毛巾。首先趕到現場的是海大保衛科的陳亮,他把楊元元抱到地板上平躺,進行心肺復蘇。此時她已摸不到脈搏,泡沫從嘴角冒出來。兩分鐘後,陳亮用筷子把楊緊閉的牙關撬開,發現舌頭呈耷著,並且發烏。“看是救不過來了。”陳說。
一些膽小的同學哭了起來。此時,楊元元的母親望瑞玲,正被學生拉到對面房間,哭喊著女兒的名字——從女兒本科起,她們就形影不離地生活了8年,兩個月前,女兒帶著她來這裏繼續求學。
送到醫院後,楊元元的心電圖已是一條直線,隨即被宣佈死亡,時間是上午10時。
沉默寡言的楊元元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方式帶來轟動。海事大學隨即發佈了官方聲明,稱已盡了一切能力幫助楊氏母女,急救和善後工作也是規範和人道的。
但望瑞玲和親屬的描述卻截然相反,她們堅信是學校持續地、不留情面地驅趕楊母,才讓楊元元背上沉重的道德枷鎖,走上絕路。此外,校方人員救助不力也是製造悲劇的根源。
這絕不是命運和這個女子開的唯一一次玩笑。在短暫的30年時間裏,楊元元在現實的夾縫中所表現出的“堅強”和“要強”同樣突出——成長于單親家庭, 自立完成學業,4次考研失敗,度過了長達8年毫無成就感的不堪歲月,沉重的家負,帶著母親走到一個尷尬的年齡,甚至在自殺的前一天,她還擔心茱麗葉演得丟 人現眼,排練到深夜。“她從未放棄過奮鬥,卻在曙光將現時謎一樣退場了。”一位生前好友這樣總結楊元元的一生。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在大學過去將近一半的時候,她對當初的理想念念不忘,便開始自學法律課程,並醞釀考法學研究生。
湖北枝江,一個封閉的小縣城。楊元元在這裏度過了不算愉快的童年——父親早逝,一家三口靠母親為工廠看大門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
但生前為化工工程師的父親還是給楊元元姐弟留下財富——有趣的故事和讀書的理想。還在幼稚園時,楊元元就喜歡提著一個塑膠袋扮小學生。
父親離世後,只有小學文化的望瑞玲帶著姐弟倆擠進一個暗無天日的斗室,望瑞玲對那段時間最深刻的回憶是:牆壁整天掉泥。
有一天,楊元元回家告訴母親,她日後要念法律,“為窮人作主”——某個當地領導的孩子通過關係,奪走了原本屬於她的“市三好學生”榮譽。但1998年高考填志願時,望瑞玲拒絕了女兒到大連學海商法的請求,理由是考武漢的大學可以省些路費。
“元元當時都快求我了。”望瑞玲有點後悔當年的固執己見。最終楊元元屈從,報考了武漢大學經濟學專業。但從此耿耿於懷,在寫給弟弟的一封信裏,她這樣開頭:“你以後不要聽媽的……”
家裏多一個大學生,望瑞玲二百多元的月薪日漸變得捉襟見肘,要靠助學貸款和親戚資助勉強支撐。
對楊元元的投資按理是值得的。只是在楊元元進入大學的次年,以拉動內需為主旨的中國大學擴招和教育產業化熱潮掀起,“精英教育”走下神壇,但這場改革同時帶來節節高攀的學費,還有每況愈下的就業前景。
擴招引發的困局仍需數年才顯現結果。貧困生楊元元當下最關心的是生存問題,由於不忍向家裏要錢,她開始超負荷地接家教和兼職,還常常為省路費而步行往返。不少當年的同學對她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常常夜晚在飯堂擦桌椅,或者把垃圾掃起來並從中揀出衛生筷。
生活階層的落差以及私人時間的稀缺,楊元元變得不怎麼引人注目。來自城市的同學衣著新潮,而她的衣服大多是親戚所贈,且單調陳舊。大多時候她對此並不介意,只是一次看完文藝表演,極其少有地在日記裏表達了對那些漂亮彩妝的羡慕。
在大學過去將近一半的時候,她對當初的理想念念不忘,便開始自學法律課程,並醞釀考法學研究生。
2001年家裏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弟弟楊平平考上武大,二是原來居住的軍工廠要搬遷,母親失去住處,一夜間變得無家可歸。
母親拎著家什出現在楊元元的大學寢室。床太窄,母女就側身而臥。楊元元上課的時候,望瑞玲就弄些茶葉蛋和豆腐乾到教師樓前賣。數月後,望托一個老師的關係,住進了一間只有一張桌子的閒置房,學校也持默認態度。
很多跡象表明,大學後期楊元元的心情變得越發鬱悶,除了來源於越發排斥的本專業外,更來源於變得現實而具體的家庭壓力。她的生活如鐘擺般精准而機械:上課,家教,幫母親擺攤……她幾乎沒有朋友,連親友都羞於走動,她把兼職的所有收入悉數交與母親代管和支持弟弟求學,直至畢業後5年才償還貸款,贖回 畢業證和學位證。
情況在2002年畢業那年繼續變壞。一是她的校園愛情無疾而終;二是成績第一的她卻被擠掉了保研名額——據信是被人做了手腳;最後她在委屈和憤怒中參加考研,又失敗了。
路越走越窄
她開始在《紅樓夢》裏尋找自身悲劇的影子。“她說她像晴雯。”表妹望妍說,“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糟糕的現實開始危及生存,楊元元需要一份工作。
但在2002年夏天,抱有同樣想法的大學應屆生直逼150萬,他們充斥著各地招聘場所,拿著再不熠熠生輝的大學文憑,不斷調整期望值。但縱然如此,當年仍有大量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數目龐大的“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由此催生,現在,他們被稱為“蟻族”。
在相當長時間裏,優秀畢業生楊元元很不幸也成為了其中一員。望瑞玲陪女兒投遞簡歷吃驚於她的表現。“她大概有些清高,放下簡歷就走,也不和人家說話。”後來母女倆找了一個月租300元的老房子,消耗著微薄的積蓄。
對於一個經濟學專業畢業生來說那一年可能並不友好,2002年正是“熊市”當道,全球經濟頹勢初現。楊元元連一份湊合的本專業工作都找不到。無所事事了幾個月後,她進入一家培訓中心當英語老師,教幼兒英語,月薪800元,每天兩個小時地來回武昌和漢口。
武漢理工大學背後的一個跳蚤市場是小販熱衷光顧之地,一到晚上,楊元元就去接望瑞玲的班,她從不吆喝,坐下來就看書,思考文學和法學,中途休息的時候又非常市井地記下一天的消費,事無巨細,精確到分。
房東李峰見過幾次這對母女,他感覺“她們生活很封閉,而且不太懂人情世故”。“有一次樓下反映廁所漏水,有些生氣,我說由我出錢修一修,但她們拒絕了,說嫌麻煩。”李說。
兼職做家教的時候,一位學生家長想和楊元元拉拉家常。楊顯得不太樂意,搪塞了一下就走了。“我感覺她有些自卑。”
這種自卑像一扇屏障裹住楊元元。畢業很長時間裏,她都沒有配手機,幾乎與所有同學都失去聯繫。“她該如何開口介紹近況呢?”弟弟楊平平說,“說還在做家教嗎?”
挫折感,焦慮感,封閉傾向,成為無數個像楊元元一樣的“蟻族”標籤。他們眷戀大城市,憧憬好工作,都在等待創造傳奇,但越發激烈的城市化,人口結構轉變,勞動力市場轉型等因素又抵消著他們的努力。這個已逐漸具備社會化意義的階層,讓一代人的青春在夾縫中漸漸失衡。
楊元元認可這種等待的一個例證是,她曾考取了兩個外省小城市的公務員,但最終決定放棄,一是距離遠,二又不是“北京上海”,而後者正是母親從小教育 的真正值得落腳的地方。20歲的時候,望隨單位調動在上海工作了5年,她喜歡這個洋氣十足的大都市,幾句蹩腳的上海話仍讓她保持著不錯的優越感。
為實現大城市夢,楊元元也嘗試過打破困局。畢業後她連續三年考研,均無果。她開始在《紅樓夢》裏尋找自身悲劇的影子。“她說她像晴雯。”表妹望妍說,“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2004年,楊元元陰差陽錯地接了一份保險推銷員的工作,但幫親戚辦了幾份之後就賣不動了。她的業績如此糟糕,以至於現在已沒有同事能記得起她。
事業上最後一絲激情消耗於2005年。由於受轟轟烈烈的大學生創業潮觸動,楊元元傾盡積蓄,與人合夥辦一份文藝雜誌。一開始信心十足,還租了個像樣的辦公室,但僅堅持了半年,由於辦刊思維的不合時宜,雜誌基本滯銷。“連我也不看。”望瑞玲說。
賤賣一屋桌椅後,楊元元也懶得慨歎命運。她開始像上了年紀的人一樣把未竟的願望嫁接他人。弟弟楊平平成了這樣的寄託者。本科臨畢業時,一向溫順、保 守的弟弟打算留本校讀研究生即可。楊元元不同意,像母親當年安排她的未來一樣,她為弟弟樹立了不容分說的目標——上北大研究生。她親自搜資料,問內情,遞表格,連專業也為弟弟選好。
楊平平後來保北大直博成功。或許一同感染了喜悅,2007年開始,楊元元第四次醞釀考研。次年,她接到了上海海事大學海商法研究生入學通知。
外面的世界
入學之初就她問輔導員能否將母親安置在校內,對方建議寫封申請書,楊元元照辦,但寫著寫著就哭了起來。
已是而立之年的楊元元非常高興人生第一次真正把握了自己的命運。而望瑞玲理所當然地認為“要跟著女兒去”。楊的舅舅提醒姐姐是否考慮過元元的終生大事,望的回答是“我們樓上三十好幾沒結婚的多了”。
沒有跡象表明楊元元也非常在意自己的婚姻問題。畢業之後,她再沒有發展過其他物件。“她說要等有了事業再考慮。”一位親屬說。
事實上,楊元元也的確在踐行這樣的想法。到新學校後,她勤奮和本分。“每次上課都獨自坐第一排。”同學趙偉說,“現在還有這樣的研究生嗎?”
作為中國第一大城市,擁有1300多萬人口的上海龐大得超出母女倆的想像。現在還說它是“冒險家的樂園”仍沒有錯,但只相對于那些積累豐厚的上層精英。對普通人來說,生活的艱辛在這裏加倍顯現,猶如一個巨大而沉重的感嘆號。
楊元元和望瑞玲不捨得租昂貴又偏遠的出租屋,宿舍就很好,還有全天候熱水。像大學時候那樣,楊元元和母親每天擠在小床上睡覺。白天楊去上課,望就坐在田徑場邊織毛衣。她認識了一些學校家屬,也從側面領略到大城市的門戶森嚴。“找份雜活還要有關係。”她說。
大約一個月後,同宿舍的同學主動搬走了,房間成了楊元元母女專用。這個封閉的空間隔絕了她和同學間的交流。“她好像一項集體活動都沒參加過。”輔導
員吳志毅說,“每次她都沉默地跟在母親的背後,聽她母親說話。”“帶母上學”雖然引起一些小範圍的議論,但很快就被習以為常。楊元元還是覺得有些不安,入 學之初就問輔導員能否將母親安置在校內。對方建議寫封申請書,楊元元照辦,但寫著寫著就哭了起來。“她不愛把困難告訴別人。”望瑞玲說。
等了一周仍無消息,楊元元母女就去找學院領導,說家裏有困難,能否解決母親的住宿。“我和元元一直請求他,說武大當初也安排住處了。結果他說,‘沒錢,沒錢讀什麼書?’”望瑞玲說,“回去後元元很受傷,說這裏沒有溫情。”
入學後,楊元元認識了一個北京的同學,很快就當她是摯友,無話不說,但對方卻只是禮節性地應付。後來,楊請求往她宿舍放些母親的東西,對方拒絕了, 楊轉身就走,自此再也沒有說過話。“大城市來的等級觀念強,就連學校也按照原來本校還是非本校分班。”同學魏玲說,“但楊元元認為這樣侵犯了她的尊嚴。”
後來,楊元元接過輔導員的幾個電話,說最好把母親安置在校外。望瑞玲沒怎麼放心上,堅信學校一定會管。“我看到宿舍樓還有很多空房子。”
11月21日,楊元元宿舍突然來了兩個宿管,限令她在半個小時內搬走母親的所有東西,以後不許再來。望瑞玲看到女兒當時神色有些緊張,不停地賠禮道歉。隨後就冒雨帶母親出去找房子,學校地處偏僻,一天搜索無果,最後花了100元住了賓館。望說女兒心疼得睡不著。
第二天,她們找到了一處房子,但當天拿不到鑰匙。楊元元因為要排練節目,望瑞玲就叫她回去,說她能找到落腳的地方。當晚上海氣溫驟降到只有4度,望瞞著女兒在學校禮堂前坐了一夜。
天亮後,楊元元知道後非常自責,當即就坐在地上要母親趴在她身上睡。晚上,母女倆拿到了鑰匙,進去後發現是毛坯房。兩人和衣躺在地上,抱在一起取暖。
楊元元整夜都向望瑞玲道歉,說這麼大了也沒把母親安排好,明天就找學院領導商量。過了一會,楊似乎想起什麼,說“算了”。
“不可以被打敗”
她從一堆書裏抬起頭來,半是交流半是自語的說出那句:“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矛盾24號全面爆發。當天上午,望瑞玲和女兒在宿舍收拾衣物。半個小時後,一位年輕宿管看到望瑞玲的登記,跑上來指著楊元元說:“你媽要是再來,你 就拿不到畢業證和學位證,你將來什麼也沒有。”過了一會又指著望的鼻子罵:“你這個鄉下來的農村老太婆,不要把你農村的那一套拿到這裏來。”
一直忙著賠禮的楊元元聽到這裏臉色變得難看起來。在回去出租房的路上,楊元元又向母親道歉,說現在還沒讓她享清福。
由於持續的擔心、焦慮、愧疚和疲勞,此時楊元元已嚴重缺乏睡眠。11月25日清晨,楊元元突然從被窩裏坐起來,語帶怨氣:“憑什麼不讓我們住,我要找領導。”接著她又說:“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學了那麼多知識,也沒見有什麼改變。”
望瑞玲覺得有些反常,跟女兒閒聊起來,平復她的心情。楊元元開始把從小到大的事情細細回顧了一遍,這一次她大膽地對母親說,如果當年支持她報大連海 事,現在一切都好了。楊還特意說起她做家教時一個自殺的15歲女孩,僅僅因為學業壓力從28樓跳了下來。她反復叨念著:“她出身這麼好,可惜了,可惜了。 ”
望瑞玲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楊又讓母親陪她練《羅密歐與茱麗葉》,其間楊元元有點悵然若失,說起當年一個讓人佩服的學長。然後她抱著頭,說腦袋亂了。
到下午的時候,望催女兒上課,楊元元說“不去了,沒意思”,然後她提議把租房的錢拿回來去玩。這種讓人擔心的狀態到傍晚時分終於平靜下來。晚飯後楊元元還拉著母親到宿舍洗澡洗頭。
當天晚上,楊元元跟同學排練話劇,其間她說了幾次不想演了,怕丟臉。但一出場彩排的時候,她又絲毫不差地念出臺詞,表現堪稱完美。11點,她甩著長辮子向同學們說再見,並約好明早起來再練一次,然後進了宿舍,再也沒出來。
而當晚,弟弟楊平平在深圳用QQ給姐姐留言,商討母親安置的問題。他的建議是:春節後把母親接到他那。而楊元元很可能沒有看到這些內容。“我很快就畢業了,能照顧母親了,但姐姐卻走了。”
楊元元的死震驚了學校。大批記者聞訊而至,關心著這個平日無人問津的女研究生。校方驚訝於事態擴大之迅速,關停了招待所,並派保安人員監視記者行 蹤。事件的官方說法是:學校按規定勸離楊元元母親,並從人性化角度提供房源幫助。整個搶救過程也是及時和盡責的。同時,校方還暗示楊元元有患抑鬱症的可 能。
“總之,學校在這件事情上已經仁至義盡。”上海海事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彭東愷說。
而楊元元家屬則堅持認為宿管人員態度惡劣是楊元元自殺的誘因,而且搶救當天個別人員相互推諉,延誤了時間,應負相關責任。家屬先向學校索賠35萬元,後降為16萬。
在校方要承認他們在這起事故上有責任的前提下,一位家屬說,這筆錢準備為望瑞玲在宜昌買套二手房。
12月15日,一個陰雨連連的早上,楊元元的遺體在上海南匯區殯儀館火化。對於望瑞玲來說,現在唯一能紀念女兒的是一堆法律書籍和課堂筆記。她的文化不足以閱讀它們,她也未必完全弄懂女兒多年的執著。“我對她還是瞭解太少。”
而楊元元的表妹望妍,則在這天夜裏回憶起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表姐翻著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她從一堆書裏抬起頭來,半是交流半是自語的說出那句:“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應受訪者要求,楊平平、陳亮、李峰、趙偉、魏玲、望妍為化名)
轉載自:【南方週末】http://www.infzm.com/content/3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