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蓀林場&川中島
火炬薑:真有如一把火炬。
如是端雅
陽光底下的咖啡豆亮麗閃爍!
日光稍稍傾斜了,一杯咖啡是閒情。
不假雕飾,它就出現在青草堆中,如此雍容,如此出類拔萃!
而一旁的咖啡豆彷彿珍珠項鍊,成串成串,璀璨奪目!我的眼忍不住投射了過去,正待萌發的冬日還有些什麼是我一直未發覺的!
會在老樹上砍上幾刀,讓它產生危機意識,促使結果,這兒又是一例見證!
蟻窩?
嶺上白雲多
小狗造型,汪汪歡迎賓客來到。
蜻蜓造型,也諸多美妙!
金櫻子....我第一次見到。
杜鵑花開了
楓香與落葉
防空洞
車子出蕙蓀,這北港溪在此彎成月亮模樣,也別有風貌。生活裡無處不美,只要用心發現,總是處處驚奇!
屬於原住民圖騰,防落石的隧道,也很美!
逝水如斯,不捨晝夜!
回程說想去川中島,當初日軍把反抗的原住民剩下的200多個全部從霧社遷移到國姓的川中島居住,方便管理。賽德克巴來拍片當然不會漏掉此地。現在假日有遊覽車會載客人來觀光,居民有有幾家販賣一些紀念品,或多或少改善一下生活。上面那些房子是九二一之後,政府協助新蓋的屋舍,便宜賣給屋子倒塌的居民居住。
「川中島」,即為現在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清流地區(現今泰雅渡假村之所
在),屬賽德克族群, 原本居住於霧社地區,但因不滿日本政府不惜任何代價,
對原住民達到政治統治之目的,山地族人對於日本殖民政府不滿情緒日益高漲,
遂於1930年10爆發令人震驚的霧社事件,事件後臺中洲理番為防範山胞再次起義
及降低族群間仇怨升高,造成治理上的困擾,強制將「保護蕃」之298名抗日山
胞遺族分兩批次,強制遷移至北港溪與眉原溪交會處之川中島(現今泰雅渡假村
之所在),以方便管理。隨後國民政府來台後,將其正名為清流部落。
川中島,早年對外交通僅依賴一座吊橋,在民國六十七年改建為水泥橋。
現今大部分的青年都出外謀生,在家務農以老年人居多,目前的生活型態和
平地人相同,只是在歷經歲月的洗鍊,歷史的傷痛後,他們豪爽好客的個性依然
不變,仍是一個團結樂觀的民族。
屋前有人曬咖啡豆子。
一隻貓咪慵懶地躺在屋前
這是入口處的圖騰標示
蒜香藤開得很耀眼
玫瑰花也是
我買了原住民織就的小錢包,一個150,買了兩個。
聖誕紅紅不讓
瞭望台 及舊有的吊橋,吊橋已經廢棄不用,當初宛如孤島,只要這兒把持看守,誰也出不了川中島。歷史已遠,說來仍不勝欷噓!屬於民族情結,說完全沒有是騙人!
賽德克源起
泰雅族在人口數量居台灣原住民之第二大族,總人口約
為八萬多人,依方言群體分類,分別為泰雅亞族及賽德
克亞族,就地理範圍領域的角度看來,其分佈於中央山
脈兩側,東至花蓮太魯閣,西至東勢,北到鳥來,南迄
南投縣仁鄉,這是分布最廣的原住民族。
賽德克亞族,再依其生活習慣和文化習俗,細分為三個
群體:太魯閣群、道澤群、德克達雅群。
在日本殖民統紿時期,嚴格禁止賽德克人舉行特有儀式
文化,導致一些賽德克文化漸漸被世人所淡忘。
賽德克族在日治時期的文獻記錄中稱作「紗績族」,在
2003年至2007年間,族人認為賽德克族與泰雅族語言、
文化間有顯著差異,是為獨立族群,要求正名,於是
2008年賽德克族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第十四族。
入口方便辨識,現在增加這個牌坊,之前很簡陋。
莫那·魯道(Mona Rudao)為賽德克族馬赫坡社的頭目,也是帶領山胞反抗日本警察暴政的領導人。 莫那魯道看著日本政府恣意的破壞山林、奴役山胞,無視山胞的人權與尊嚴,就這麼經過一連串不平等的待遇後,莫那魯道深知,要捍衛山胞們的基本尊嚴,暴發衝突將是無可避免的! 西元1930年十月二十七日晨,於霧社公學校運動會之日,在場為數眾多的日人前來觀禮,莫那魯道視機不可失,一聲令下,開啟霧社事件,英勇抗日的血淚史。 | |
|
現今南投縣仁愛鄉境內,設有霧 |
中部天氣應該不錯
蕙蓀農場風景比較原始
有去走青蛙石步道嗎
那步道 以前跟團體來 一群人有伴,很認真走得汗流浹背,後來九二一之後,步道毀損沒開放,這回 單獨來 就沒走那麼遠囉... 2012-01-02 20:22:19
蕙蓀林場的自然環境真美啊
夏天 更棒..海拔七百多...不高...沒有溪頭的人潮
比較安靜... 2012-01-02 20: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