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9 01:08:34憂天

馬英九的去中國化改革

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與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以美國為代表)在意識型態上有著根本的差異。

資本主義意識型態的基本假設是認為人性是自私自利的,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藉由保障私有財產,使每個人能後自由追求個人的私利,社會全體的福利是每一個人私利的總和,所以保障私有財產與個人自由就是資本主義的根本原則。資本主義民主的意識型態也是建立在相同的假設上面,因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所以人們會組織成追求私利的利益團體,利益團體在國家機器中角逐權力,國家權利是根據利益團體勢力的平衡點來分配。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認為政治人物都是自私自利的,所以人民必須嚴格的監督政府,避免政府損害人民的利益。

在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裡,國家領導人跟人民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契約關係,正如同商業上用競標的方式選擇交易的對象,資產階級民主也用競選的方式選擇政治領導人。如果國家治理的不好,人民就有權力結束這樣的契約關係,所以可以換人做做看。因為治國的契約與個人私生活無關,所以選擇政治領袖,重視的是政策理念,而比較不重視個人的品德修養與人情練達。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重視個人自由與人權保障,任為國家不可以侵犯個人的自由與人權。

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倫理道德的觀念之上。君臣的關係跟父子關係一樣,都屬五倫之一,是一種倫理關係,而不是契約關係。即使父親做得不好,兒子還是一樣要盡孝道。不論父親做得再不稱職,作兒子的也沒有把爸爸換掉的道理。如果國君表現不好,臣民們可以忠言進諫,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死諫,但是換掉國君或是自己取而代之則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中國傳統思想認為人性本善,相信國家的領導人基本上都是心存黎民百姓的,即使有時做得不好,人民也要體諒他。中國的政治傳統重視集體而不重視個人,所以孫中山主張要限制個人自由以謀求國家的自由。

由於中國的政治制度是一種倫理關係而不是契約關係,所以在選擇政治領導人的時候,講究的是個人的品德修養與倫常輩份,而不是政策主張或理念口號。因為競爭容易造成人際關係上的裂痕,所以中國傳統不用競爭的方式選擇領導人,而是由黨國大老們磋商產生。政治人物要發揮影響力,就要從日常生活的格物、至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做起,而不是高談一些政策或理念。在中國的政治傳統中,只有年高德劭人情練達的政治人物才足以擔任領袖的職位。

民主進步黨承襲的是資本主義民主的意識型態,所以黨內領導人物幾乎都是由競爭性的選舉產生,民進黨在選舉策略上一向重視宣傳戰,而比較不重視組織戰。民進黨員不重視輩份觀念,所以陳水扁才能夠輕易的跳過許多大老,而成為最高的領導人。民進黨員反對領取身份證要蓋指紋的作法,也是資本主義民主精神的表現,因為個人的自由至上,國家意圖建立可以監控每個國民的指紋資料庫,就是侵犯個人自由。

中國國民黨承襲中國悠久的傳統,所以一向對於黨國大老十分尊重,即使他們已經不再掌握實際的權位,也還是很重視他們的意見。而國民黨的領導人,就像黨員的大家長一樣,蔣中正帶領國民黨輸掉整個中國大陸,沒有人責怪他。連戰輸掉兩次總統大選,大家還跪求他續任黨主席。而國民黨的選舉策略,一向著重組織戰,重視人情票,在文宣上則遠遜於民進黨。國民黨更是重視輩份倫理,像是馬英九在連戰還沒正式表態不續任之前,就急急宣布參選,這樣違背倫常的舉動,就深受很多人的責難。馬英九的輩份資歷都低於王金平,卻公然跟王金平競爭。國民黨內大老們(甚至包括許\多外省籍的大老)在選前紛紛站出來支持王金平,背後一點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馬英九違背了中國傳統的政治倫理。

中國共產黨也是承襲中國政治傳統的政黨,所以共產黨強調他們的政治制度是多黨合作制,而不允許\成立反對黨,因為中國的政治傳統強調要合作,不要競爭。胡錦濤更是典型的中國政治領導人,他之所以能夠繼承大位,既是鄧小平欽訂,也是共產黨大老協商後的抉擇。胡錦濤所努力塑造的親民形象,更是延襲中國傳統仁君的觀念。根據這樣的傳統,凡是不忠於君王的人,像是那些民運人士,當然就是亂臣賊子。馬英九一向與中國民運人士有密切的交往,也就是不但在台灣挑戰中國的政治倫理,還支持中國大陸的民運人士也去挑戰中國的政治倫理。

未來如果馬英九繼續依照他的理念推動黨務改革,勢必造成中國國民黨脫離中國的政治傳統,也會跟中國共產黨漸行漸遠,國共合作的前景將幻滅。馬英九的去中國化影響程度比民進黨的去中國化更為深遠,因為民進黨的支持群眾原本就不認同中國的政治傳統,去中國化只是更堅定其既有的信念而已。國民黨的支持群眾是認同中國的,馬英九所主張的國民黨黨內民主改革,其實就是悄悄地將把中國的政治傳統連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