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黃金之門》- 我們在相信什麼?
踏入2010年後,有關「2012」的討論不絕,雖然其流傳模式與上一次的「1999年末世預言」相似,同樣羅列預言者的輝煌往績,如何精準,同樣不少學者出來考證,同樣有不少人早有準備,散盡金錢等待,然而「2012」傳說卻比之前的更無遠弗屆,在電視、電影、書籍、雜誌、音樂、視藝、劇場、網上等廣泛被佈道。資訊猶如海嘯襲來的澎湃,而當我們接收這些訊息時,同樣地,也在建構一個更完整的「末世」。《2012黃金之門》正以「2012」為題,乃「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第三套以此預言作創作基點的劇作。梁菲倚透過教學及排演G.I.Gurdjieff的「神聖舞蹈」,讓一班集合中學生及來自不同介別的學員成就出這個結合舞蹈、表演及鼓樂於一身的演出。
在短短兩個月不定期的排練裡,學員既要排舞又要打鼓,確實不容易,然而演出卻出色得令人咋舌。誠然,始終不少學員不是專業舞者或音樂人,他們的動作有時會生硬,有些學員要耗盡力氣才能跟上節拍,與音樂搏鬥,未能放輕鬆地舞動。然而,當眾學員齊聲提起鼓棍,打上一下又一下的樂聲時,他們那份無比的集中力與團結,可以媲美專業 。學員在短時間中調整呼吸,使眾人化成一體,其所散發出來的氣勢,果真令人感動 。
然而,正因為學員的「神聖舞蹈」及鼓撃很專業,深具重量,比較之下,演出中有關「2012」的解說及演員就此題目作演繹的部分,看起來便頗鬆散,失去一致的凝聚力,令演出整體節奏不大平衡,使舞蹈及鼓撃,從解說、儀式及戲劇部分抽離出來,感覺是割裂的。但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員僅在短時間內的排練,而有如現在不大合拍的戲劇演繹,是可以諒解的,只是其舞蹈及音樂部分太出色而已。另外,因為部分學員未有太豐富的戲劇技巧,尤其當中的中學生,只以純真的演繹方式述說對末世的感受,更在以曾文通為主的祭祀儀式襯托下,原本是學員分享感受的段落,感覺上卻似是深信「2012」的教徒舉行佈道會。幸有加插其中的「神聖舞蹈」打破了宗教味濃的氣氛,不然整個演出的方向便有所偏離。
演出中對「2012」的反思,總能令觀眾有所共鳴。學員一句︰「如果2012是末日,你想離開嗎?」或「你還會買樓嗎?」着實觸動了觀眾的神經,令人大笑,也深思。只是,演出以大量的數據證明「2012末日」的真確性, 當演員以誠懇的態度解說一系列科學實驗,讓我們知道心靈如何改變物質層時,便使我困惑。科學構築一個可以利用理性解剖的世界,以邏輯作底蘊,建構準確性、真實性與因果關係。然而,厝法、星相學說、心靈宗教等,卻是以感性的、先驗的方式為傳播方式。演出對「2012」的解說,正猶如神秘學或「Newage」一樣,無所不用其極地將理性與虔誠並置(不是融合),一邊以科學的角度分析,一邊以心靈支援信仰,導引觀眾「相信」。
聞說一些宗教人士對此劇嗤之以鼻,直斥為異端邪說。但當我看過演出後,卻發現演出並不是對信仰的追求,而僅在問我們在相信什麼?因為頭腦清明的觀眾,自然會看出演出滲透了不少刻意造假的資訊,這似乎藉以在質疑當資訊發達得過份的世界,最終我們究竟能把握住什麼,和這個世界溝通?情況例如在綜合知識上,我們已不再僅依靠學院派的學術權力,而是相信集合大眾力量的「維基」知識的真確性;或我們相信某報章在毫無任何學術基礎支持下述說參宿四爆炸將令黑夜變成白晝。當我發現今天西醫竟然借分析中藥成份,以營養學角度解釋「衡氣活血」時,便覺得是次演出以科學角度解釋「2012」,其實也如出一轍。只是我們以為「2012」不及西醫可信,只因當中缺少了經濟/消費價值而已。
最終所謂的「黃金之門」,在我們能相信什麼的命題上,演出藉着神聖舞蹈及鼓擊,指向追求個人心靈層次。最後演出沒有證明「2012」的真實性,或解決信仰的問題,而是繞了個圈,皈依靈性修養,利用集體運動,化團體歸一,超越個人的煩惱思念,也超越了對「2012」的迷信/迷思,那正是具體化的淨化與澄明。如同場刊所說,演出者相信天地人合一,相信人的「在」。這讓我想及一套震撼電影界的日本動畫《Ghost in the Shell》,電影說在科學發展到盡頭,當肉體與機械已失去明顯界線的世界,人能夠把握住自我,能夠肯定自己仍算是一個人的理由,是相信「靈魂」(Ghost)的存在。然而,該動畫的續集《Innocence》起首卻引用了神秘學家及詩人利拉丹的說話︰「如果我們的神和希望,只是科學上的產物,那麼是否不得不說我們的愛,也是科學的產物?」我相信,當有一天如演出中說連快樂、不安、愛也能準確地被測量時,或許那才是末日了罷。
觀賞日期︰2011年5月28日晚上8時,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