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5 10:04:12肥力 felixism
《勁歌金曲》 金曲回味三十載
一開場,馬志豪,徐羨曾及譚國明扮成老人對唱,說實我對那老掉牙的以歌詞代替對白的表演不感興趣,在電視的無聊節目中已看膩了。然而,我依然很喜歡這個開場,只因觀眾確實一起樂在其中。縱然演員只不過隨便的翻跟斗,叫兩叫,大家已捧腹大笑,全因三人忠於主題,透過歌曲,牽動觀眾的回憶。是的,這是「三角關係」的拿手絕活,不必有驚天動地的舞台效果,也沒有高深莫測的內容,卻能感動在場觀眾,原因是它總能令大家產生共鳴。由《二十出頭》到今天的《勁歌金曲》也如是,不過今次再加上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讓聲音迴盪,讓彼此一同回味一些不一定是美好,卻總是窩心的時光,及關係。
故事由七十年代初到今天,訴說著這三個熱愛音樂的男人的成長,同時也見證著播放音樂的工具的轉變:起初靠收音機聽歌的時候,大家也陶醉在唱片騎師的介紹,播放,如同身邊朋友一樣,為你分享;到了卡式錄音機時代,大家便開始灌錄屬於自己的盒帶,隨身而聽,讓音樂充滿所看見的世界,令世界一時也像變得更美好;到了光碟、MD的年代,大家又不斷收集一個接一個的專輯,在家中在街上,細耳傾聽;今天,一切也電腦化,download,mp3方便之極,然而光碟依然,甚至黑膠還在,收音機仍在大氣中播放著一首首金曲。遠赴加拿大多年而回流的馬志豪在大氣中對朋友說:「喂喂,你們是不是還有聽收音機呀?」時地變,情懷卻在,橋段老套,但在場觀眾,不管哪個年齡,哪個年代,也總會在故事中的某部份找到一份共鳴,為三人以音樂織出來的友誼而會心微笑。
很喜歡機場的一幕,馬志豪準備回港,在加拿大機場遇上伴著三人成長的唱片騎師細蘇,他還走上前道謝,然而為什麼要多謝?連細蘇也不明所以然。我認為這句多謝,代表著對一段美好時光的一份回味,同時感激著由音樂而生的一切緣份。故事開始的時候,和真實的電台主持一樣,細蘇不斷把聽眾說成是「老朋友」,是如此的客套而公式化。然而當他遇過馬志豪,遇到一個一直聽他節目,還會向他道謝的聽眾後,細蘇在電台再說:「之前我遇上一位老朋友。」是何等真挈而溫暖。說實,雖然三位主角也做得不錯,但我還是較喜歡今次的細蘇,飾演那個帶磁性而溫柔的唱片騎師,既不造作,也不搶位,沒太多的動作,回應主題,單是聲音,已感動眾生。比較他從前在舞台上那些不堪入目的粗糙搞笑演技,扮鬼扮馬,我認為今次的演出更能突顯他的優點,單是坐著,站著,已發出濃厚的男人味。
我對劇中那些引人發笑的片段,如譚國明耍帥做「飛逃」中的演員,沒多感覺,對一眾小演員以稚拙的方式「扮」當今明星,甚至有點討厭。然而,因為音樂,因為看見身邊觀眾張口無聲,附和著一首又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而動容。不管是〈豆芽夢〉、〈告別校園時〉、〈再見理想〉、〈郵差〉、〈K歌之王〉還是〈飲歌〉,縱然有些歌曲因為我太年輕或太老而未聽過,但仍會跟著附和,一同以音樂享受及回味這段三十年的音樂時光,細嚼他們那幾許風雨,仍在獅子山下同舟同濟而三人行的老友記故事。
(本文已刊登於《藝訊》http://www.hkac.org.hk/ao_artlink_tc.php?id=29&page=7)
故事由七十年代初到今天,訴說著這三個熱愛音樂的男人的成長,同時也見證著播放音樂的工具的轉變:起初靠收音機聽歌的時候,大家也陶醉在唱片騎師的介紹,播放,如同身邊朋友一樣,為你分享;到了卡式錄音機時代,大家便開始灌錄屬於自己的盒帶,隨身而聽,讓音樂充滿所看見的世界,令世界一時也像變得更美好;到了光碟、MD的年代,大家又不斷收集一個接一個的專輯,在家中在街上,細耳傾聽;今天,一切也電腦化,download,mp3方便之極,然而光碟依然,甚至黑膠還在,收音機仍在大氣中播放著一首首金曲。遠赴加拿大多年而回流的馬志豪在大氣中對朋友說:「喂喂,你們是不是還有聽收音機呀?」時地變,情懷卻在,橋段老套,但在場觀眾,不管哪個年齡,哪個年代,也總會在故事中的某部份找到一份共鳴,為三人以音樂織出來的友誼而會心微笑。
很喜歡機場的一幕,馬志豪準備回港,在加拿大機場遇上伴著三人成長的唱片騎師細蘇,他還走上前道謝,然而為什麼要多謝?連細蘇也不明所以然。我認為這句多謝,代表著對一段美好時光的一份回味,同時感激著由音樂而生的一切緣份。故事開始的時候,和真實的電台主持一樣,細蘇不斷把聽眾說成是「老朋友」,是如此的客套而公式化。然而當他遇過馬志豪,遇到一個一直聽他節目,還會向他道謝的聽眾後,細蘇在電台再說:「之前我遇上一位老朋友。」是何等真挈而溫暖。說實,雖然三位主角也做得不錯,但我還是較喜歡今次的細蘇,飾演那個帶磁性而溫柔的唱片騎師,既不造作,也不搶位,沒太多的動作,回應主題,單是聲音,已感動眾生。比較他從前在舞台上那些不堪入目的粗糙搞笑演技,扮鬼扮馬,我認為今次的演出更能突顯他的優點,單是坐著,站著,已發出濃厚的男人味。
我對劇中那些引人發笑的片段,如譚國明耍帥做「飛逃」中的演員,沒多感覺,對一眾小演員以稚拙的方式「扮」當今明星,甚至有點討厭。然而,因為音樂,因為看見身邊觀眾張口無聲,附和著一首又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而動容。不管是〈豆芽夢〉、〈告別校園時〉、〈再見理想〉、〈郵差〉、〈K歌之王〉還是〈飲歌〉,縱然有些歌曲因為我太年輕或太老而未聽過,但仍會跟著附和,一同以音樂享受及回味這段三十年的音樂時光,細嚼他們那幾許風雨,仍在獅子山下同舟同濟而三人行的老友記故事。
(本文已刊登於《藝訊》http://www.hkac.org.hk/ao_artlink_tc.php?id=29&pag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