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4 07:02:51marco

事業目的必須跟生活目的一致

事業目的必須跟生活目的一致

你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精神,有靈魂的人,你會思考,感覺自己的存在。

如果你只有事業的目的,最後會發現你整體的價值、幸福、與意義都被掏空,感到一切都是空虛的。工作狂每天辛勤工作,外表成功,內心卻空虛無比。

我們的知識與情感離開精神就無法存在,如果這三個面向只有一或二個面向得到滿足,獨缺第三個面向,那我們的人生也不平衡。

生活目的要優於工作。工作並非決定人為什麼生活在這世上的重要因素。人活在世上的原因,比工作要素來得更深入與基本。事業目的,雖然對物質與情緒有很大影響,卻不是生活最美好的東西。要探索存在的最深刻理由,必須思考「我是誰」,以及我最重要的目的為何。

如果我生活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他人尋求最高福利,那麼我生活中要如何去實現這目的?這就是所謂的「至善」(summum bonum)嗎?這是我們每天可以做到最崇高的行動嗎?這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嗎?

上述問題導引出:如果我們做到為他人尋求最高福利的美德,也會做到其他適當的社會美德嗎?這個價值觀能引導並保證我們與他人達到成功嗎?這能保證自己的成功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需要我們有意或無意地做出抉擇。我們會直接行動或是不去理會,但是我們都會有答案。

我寫這本顧客服務的書,不是要告訴各位應該如何抉擇,而是鼓勵大家問自己這些問題。除非你先回答你的生活目的為何,並且讓目標與目的一致,否則暫時性的目標實際上是無法支持你的。

華理克(Rick Warren)在暢銷書《標竿人生》(The Purpose-Driven Life),提出一個簡單要點:「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就永遠無法發現我們的生活目的。」將自己放在追尋的中心,無法發現生活的目的。以自我為中心,會阻擋我們崇高目的的追尋,然而崇高的目的應該耗費終生去尋求。

目的是你做決策與選擇時的過濾器

有了定義良好的目的,在做決策、抉擇或是設定目標時,將會有清楚的方向。如果你的目的是對的,並且選擇與目的一致,你就擁有個人的力量。

這種互動有助於理解你的個性,也就是「你是怎樣的人」。內心有了和諧感,你就會做得很好。你會有自信、能量、以及感到舒坦。最後,你的生活環境成為你內心狀況的結果。詹姆士‧艾倫在《美好的思考》提出這樣的觀點:「人都想改善他們的環境,但是不願意改善他們自己,因此到頭來還是一樣。」

百年前的智慧名言,至今還是顛撲不破;也許到了今天,這個道理比以前更顯得重要。

要讓內心一致,往往會迫使你做出困難的選擇。為了領先,很容易這裡委屈一下,那裡調整一點。我們的選擇總是會有報償,也許很快,也許需要一點時間。這可能從外或是從內影響你,但是最初的選擇與行動已經決定最終結果。

最近有位擔任企業顧問的朋友告訴我,他做了一個很困難的決定。他被請去協助一家企業做策略規劃,這家企業執行長的價值觀和企業本身的價值觀不一致。在評估企業的狀況與目標後,他訪問企業內許多人,他們都告訴他,執行長的價值觀跟企業的價值觀不一致,也跟他們的價值觀不同。

我的朋友向這位執行長挑戰他的作風,告訴執行長除非他改變行動、政策、與獨裁的作風,否則整個規劃案不可能奏效。他得到的答覆是「我已經在這工作很久了,習慣我的方式,現在無法改變。」

我的朋友告訴他:「好吧!那我無法協助你,你給我的酬勞都將是浪費。」

我的朋友就這樣拒絕幾百萬美元的合約。

我問:「你覺得如何?」

他開玩笑說:「更窮了,但是我做的是對的事情,我這樣做是對的。」

你或許不會每天都做這樣重大的決定,但任何決定若是跟你的價值觀與目的一致,那就是對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