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7 06:53:57marco
全球化的浪潮中 淪為富國的窮民?
全球化的浪潮中 淪為富國的窮民?
「全球化趨勢」為近幾十年來最受全世界關注的議題之一,從1970年代中期,經濟全球化受資訊科技進步、交通工具速度大幅躍進及自由貿易盛行等因素影響,多國籍企業、跨國企業橫掃全球,帶動經濟成長,提高國民所得,開發中國家歡欣鼓舞,莫不卯足勁施行各項配合政策,以吸引跨國企業的青睞,冀望提高國內就業率及經濟成長率,改善國民生活水準。典型的例子為全世界最大的兩個國家,中國及印度迅速崛起,在製造業和服務業方面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造就一群財力優渥的新資產階級,經濟實力帶來的政治實力,使中國與印度在國際政治舞台影響力大增,有目共睹。
反全球化抗議擴大 逐漸流於暴力衝突
然全球化的弊端亦隨時間及其發展逐漸浮現,導致各種民間團體抗議浪潮不斷,如1999年世界貿易組織(WTO)在西雅圖舉行的部長級會議,場外環保團體和勞工團體達十萬人規模的反全球化抗議,首次震驚世界,隨後每逢WTO、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舉行世界性會議時,皆有規模越來越大的示威活動,且逐漸流於暴力衝突。反全球化運動係源於社會正義及保障人權,其抗議議題含蓋:1.重視環保;2.免除第三世界國家債務;3.禁用童工;4.無政府主義;5.反資本主義及反多國籍企業等,甚至反對強權國家及其多國籍企業的文化侵略,且已逐漸結合成全球性的規模。全球化下的贏家,如已開發國家和多國籍企業,如何對待全球化下的輸家,包括開發中國家、競爭力衰退的企業、低技術勞工等,已不只是社會公義問題而是政治現實問題。
全球化效益 未平均分配
全球化發展特色所帶來的負面衝擊已清楚顯現,但初期世人被全球化可帶來的經濟效益所迷惑,忽略了該經濟實益並不必然可平均分配於各國間,或可平均分配於國內的各階層。近年來反全球化聲勢越趨強大,實因其產生眾多輸家(失業勞工和白領階級、關閉的工廠、被破壞的生態環境等),只有極少數贏家(跨國企業家、特定產業員工及部分先進國家),過去大家沉醉於全球化將增進全人類福祉的理念,而忽略了積極採取改善下列負面影響之措施︰
1.先進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國民所得差距擴大:
根據聯合國對全球化的社會層面調查報告指出,過去四十年來,世界最窮國家的平均國民所得幾乎沒有提高,世界最貧窮二十國的平均國民所得在1962年為212美元,在2002年為267美元;反觀世界最富有二十國的平均國民所得在1962年為11,417美元,在2002年為美元32,339美元,因此該報告強調全球化的潛在利益雖十分龐大,但遠不可及,而其弊端確已如此真實地存在。
2.先進工業化國家內不公平擴大:
以全球化最大受益國、經濟實力最強勁、典型資本主義的美國來看,美國近年來雖經濟復甦,經濟成長率上揚,但從眾多研究報告顯示,奢侈品豪宅銷售大增,而工資停滯,中產階級租稅負擔沉重,醫療保險、教育、能源費用上漲,近幾次布希政府的減稅措施更讓租稅負擔由富有階層轉移到中產階層,而全球化下的產業外移,使得無(低)技術工人受創最深,貧富差距擴大。
3.各國被迫採行與強國相同的體制:
長久以來經濟強國與弱國之間搭建不對等的交換關係,強國輸出科技水準高、價位高的產品,弱國則輸出低科技水平、價位低的產品,形成不平等的分工。反全球化團體即攻擊全球化為強國經濟,全球化主要是為有足夠金錢的富人參與市場服務的,跨國企業仍以核心國家的企業為主,從半世紀來的跨國投資數量分析,美國、西歐及日本是主要的國家,說明在全球化資本主義下,這些國家的重要經濟實力高乎其他地區,近年來越演越烈的跨國併購皆造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如跨國的殼牌石油(Shell)及微軟(Microsoft)更被認為是勢力超越國家之企業。
經濟全球化速度 超過政治全球化
全球化弊端主要起因於,經濟性全球化速度超過政治性全球化。在全球化下各國依存度提高,需要各國互相配合,利益分享,建立更公正的社會;但目前缺少世界級機構民主地、有效率地制定方針,各國亦沒有遠見的政治家配合。全球化的進程無法停止,就像時間無法靜止不動,因此各國政府及社會皆須迅速調整,及時掌握主控權,或可使全球化發揮潛在地增進人類福祉的功能;若俟危機發生再求改變,屆時反全球化之反擊力道將十分強大,產生更激烈之動盪。
無效率與貪污待解 公平社會刻不容緩
國內各階層的不平等,惟賴個別國家有效的管理方能矯正。然近年來世界各國為提高生產效率,紛紛將國營企業私有化,在此一趨勢下,國家更須依靠國內資本家的稅收,而資本家又從屬於全球化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之下,因此國家也必須屈從於這一運作邏輯,必須提供跨國企業資本流通的便利,解除管制,通過獎勵措施讓國內企業得與外國競爭,如此是否令資本家雙贏?其既享受全球化好處,又得到國家優於弱勢團體的特別照顧。
全球化對多數世人來說,體驗最深之處在於︰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無法預測的力量的傷害,如失業、環境污染等。這股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造成經濟不穩定,社會失調,使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全球化的上層贏家對全球化下的低層弱勢漠不關心,在歐美先進國家形成嚴重的社會衝突,而民主國家無效率與貪污更令人憂心,國家領導人良好的治理,妥善計劃,特別照顧弱勢團體,如醫療問題,教育品質提昇和技能訓練上的投資,協助受全球化衝擊的人民克服困難,贏得民眾支持,建立更好更公平的社會,已是刻不容緩。
「全球化趨勢」為近幾十年來最受全世界關注的議題之一,從1970年代中期,經濟全球化受資訊科技進步、交通工具速度大幅躍進及自由貿易盛行等因素影響,多國籍企業、跨國企業橫掃全球,帶動經濟成長,提高國民所得,開發中國家歡欣鼓舞,莫不卯足勁施行各項配合政策,以吸引跨國企業的青睞,冀望提高國內就業率及經濟成長率,改善國民生活水準。典型的例子為全世界最大的兩個國家,中國及印度迅速崛起,在製造業和服務業方面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造就一群財力優渥的新資產階級,經濟實力帶來的政治實力,使中國與印度在國際政治舞台影響力大增,有目共睹。
反全球化抗議擴大 逐漸流於暴力衝突
然全球化的弊端亦隨時間及其發展逐漸浮現,導致各種民間團體抗議浪潮不斷,如1999年世界貿易組織(WTO)在西雅圖舉行的部長級會議,場外環保團體和勞工團體達十萬人規模的反全球化抗議,首次震驚世界,隨後每逢WTO、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舉行世界性會議時,皆有規模越來越大的示威活動,且逐漸流於暴力衝突。反全球化運動係源於社會正義及保障人權,其抗議議題含蓋:1.重視環保;2.免除第三世界國家債務;3.禁用童工;4.無政府主義;5.反資本主義及反多國籍企業等,甚至反對強權國家及其多國籍企業的文化侵略,且已逐漸結合成全球性的規模。全球化下的贏家,如已開發國家和多國籍企業,如何對待全球化下的輸家,包括開發中國家、競爭力衰退的企業、低技術勞工等,已不只是社會公義問題而是政治現實問題。
全球化效益 未平均分配
全球化發展特色所帶來的負面衝擊已清楚顯現,但初期世人被全球化可帶來的經濟效益所迷惑,忽略了該經濟實益並不必然可平均分配於各國間,或可平均分配於國內的各階層。近年來反全球化聲勢越趨強大,實因其產生眾多輸家(失業勞工和白領階級、關閉的工廠、被破壞的生態環境等),只有極少數贏家(跨國企業家、特定產業員工及部分先進國家),過去大家沉醉於全球化將增進全人類福祉的理念,而忽略了積極採取改善下列負面影響之措施︰
1.先進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國民所得差距擴大:
根據聯合國對全球化的社會層面調查報告指出,過去四十年來,世界最窮國家的平均國民所得幾乎沒有提高,世界最貧窮二十國的平均國民所得在1962年為212美元,在2002年為267美元;反觀世界最富有二十國的平均國民所得在1962年為11,417美元,在2002年為美元32,339美元,因此該報告強調全球化的潛在利益雖十分龐大,但遠不可及,而其弊端確已如此真實地存在。
2.先進工業化國家內不公平擴大:
以全球化最大受益國、經濟實力最強勁、典型資本主義的美國來看,美國近年來雖經濟復甦,經濟成長率上揚,但從眾多研究報告顯示,奢侈品豪宅銷售大增,而工資停滯,中產階級租稅負擔沉重,醫療保險、教育、能源費用上漲,近幾次布希政府的減稅措施更讓租稅負擔由富有階層轉移到中產階層,而全球化下的產業外移,使得無(低)技術工人受創最深,貧富差距擴大。
3.各國被迫採行與強國相同的體制:
長久以來經濟強國與弱國之間搭建不對等的交換關係,強國輸出科技水準高、價位高的產品,弱國則輸出低科技水平、價位低的產品,形成不平等的分工。反全球化團體即攻擊全球化為強國經濟,全球化主要是為有足夠金錢的富人參與市場服務的,跨國企業仍以核心國家的企業為主,從半世紀來的跨國投資數量分析,美國、西歐及日本是主要的國家,說明在全球化資本主義下,這些國家的重要經濟實力高乎其他地區,近年來越演越烈的跨國併購皆造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如跨國的殼牌石油(Shell)及微軟(Microsoft)更被認為是勢力超越國家之企業。
經濟全球化速度 超過政治全球化
全球化弊端主要起因於,經濟性全球化速度超過政治性全球化。在全球化下各國依存度提高,需要各國互相配合,利益分享,建立更公正的社會;但目前缺少世界級機構民主地、有效率地制定方針,各國亦沒有遠見的政治家配合。全球化的進程無法停止,就像時間無法靜止不動,因此各國政府及社會皆須迅速調整,及時掌握主控權,或可使全球化發揮潛在地增進人類福祉的功能;若俟危機發生再求改變,屆時反全球化之反擊力道將十分強大,產生更激烈之動盪。
無效率與貪污待解 公平社會刻不容緩
國內各階層的不平等,惟賴個別國家有效的管理方能矯正。然近年來世界各國為提高生產效率,紛紛將國營企業私有化,在此一趨勢下,國家更須依靠國內資本家的稅收,而資本家又從屬於全球化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之下,因此國家也必須屈從於這一運作邏輯,必須提供跨國企業資本流通的便利,解除管制,通過獎勵措施讓國內企業得與外國競爭,如此是否令資本家雙贏?其既享受全球化好處,又得到國家優於弱勢團體的特別照顧。
全球化對多數世人來說,體驗最深之處在於︰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無法預測的力量的傷害,如失業、環境污染等。這股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造成經濟不穩定,社會失調,使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全球化的上層贏家對全球化下的低層弱勢漠不關心,在歐美先進國家形成嚴重的社會衝突,而民主國家無效率與貪污更令人憂心,國家領導人良好的治理,妥善計劃,特別照顧弱勢團體,如醫療問題,教育品質提昇和技能訓練上的投資,協助受全球化衝擊的人民克服困難,贏得民眾支持,建立更好更公平的社會,已是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