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6 11:26:12marco
停下腳步,傾聽 》文/費若本
停下腳步,傾聽 》文/費若本
誠意,這種感覺很微妙,往往一個未必恰當的小動作,所有「爭取認同」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而且,換來的是讓人不愉快的反應,甚至是反彈。
這道理很簡單,國民黨黨主席馬英九,卻似乎沒體會。
七月二十九日,在台北市二二八公園中,有一場紀念台灣名曲〈雨夜花〉、〈望春風〉作者鄧雨賢先生百年紀念音樂會。主辦單位表示,整個籌備過程中,馬英九幫的忙最多,當時,正是國民黨中央進行中常委改選的時間,但再怎樣忙,馬英九給經費,幫忙行政工作,還承諾一定到場,向鄧雨賢以及奉獻畢生心力,為本土藝術與音樂打拚的文化先進致意。
當天,馬英九專注地坐在台下,傾聽一首又一首的台灣名曲,看到這個「外省 仔」對本土音樂如此熱心,現場兩百多位本土文化界人士,不住地出聲讚賞,五點多時,馬英九還上台獻唱一曲〈望春風〉,字正腔圓,掌聲如雷。誰說,省籍是馬英九的障礙。
溫暖的感覺沒維持多久,在許景淳獻唱完畢,馬英九起了身,他還有下個行程,現場祇見馬英九一一和現場來賓握手,大隊媒體和大隊市府官員,像一陣旋風般造成現場的騷動,嘈雜聲中,台上的本土樂團在唱些什麼?被干擾了。
馬英九身影消失後,現場揚起了陣陣咒罵聲:「作秀」、「傲慢」、「假仙」、「沒禮貌」、「不愛聽就嘜來」、「統治者來故作姿態」……,更值得注意的是,僅僅三十分鐘之後,音樂會就結束了。就是差了這三十分鐘,馬英九先前的「善意」和「誠意」,轉化成了一些本土文化人士的「敵意」和「輕蔑」。
重量不重質》》握愈多手,分數扣愈多
此情此景,在今年的北高市長選舉中同樣發生了。為爭取高雄鄉親認同,馬英九馬不停蹄地到處握手拜票,國民黨黨中央幕僚都受到了極大壓力。他們說,馬英九是個「重效率」的人,「祇要行程有五分鐘的空檔,馬英九就會發脾氣。」於是,選前最後幾天,就看到馬英九設定「握手數」的「目標管理」;旁邊,還有幕僚拿著計數器在計算著。
「如果,周杰倫的歌友會,也是有人在旁邊拿計數器,歌迷們心中好受嗎?」這是陳菊陣營輔選幹部的反諷。黃俊英輔選陣營的核心幹部也大搖其頭:「問題的核心是『認同感』。南部人生活步調不是這麼快,大家喜歡慢慢談,慢慢交心。馬英九這樣子的『大台北效率』,感覺好像是台北的貴族下來視察,來施捨。」大台北的馬英九陣營,以為這樣子的「拚」是在「加分」,沒想到,「減分」的效果正在發酵。
據國民黨內部民調資料顯示,原本一路在民調中領先的黃俊英,到了最後階段,願表態的民調中,黃俊英已不到五一%,陳菊已經突破四八%,更致命的是「觀望不表態的,高達三○%」,黃、陳兩人已經相差在誤差範圍內了,馬英九和台北的黨官們卻沒察覺警訊。
此刻,黃俊英其實已經不再是「穩贏」了;再加上,大台北黨官們一直不願正視的國民黨基層組織形同崩解,催票系統動員比不上民進黨,最後再加上一個「走路工疑雲」,祇要有一些立場猶豫的選民受到動搖,黃俊英就嚐了苦果。
基層已崩解》》組織戰力,落後一大截
馬英九和黃俊英應該更「強硬」嗎?是國民黨在高雄市攻扁弊端「火力」不夠嗎?還是高雄方面,國民黨操作「扁馬信任投票」不夠積極嗎?
大台北的「檢討」聲浪很多,但是,北部人的觀點,真符合南部人的看法嗎?
一分國民黨內不公開的內部民調,透露出完全不同的訊息。
這是一分持續追蹤之民調。十一月中旬,馬英九的「特別費假發票案」剛剛爆發,台北市內「信任」馬英九的高達六成,「不信任」馬英九的約兩成五;在高雄,馬英九就不這麼被信任了,「信任」有四成七,「不信任」的有四成一。陳水扁則是「信任」為兩成,「不信任」有七成。
等到閣揆蘇貞昌為「特別費」定調後,這分民調透露的資訊,南北差距卻更大了。台北市「信任」與「不信任」的比例依然穩定,但在高雄市,已在選前最後階段了,對馬英九的「信任」不到四成,「不信任」卻超過三成,兩者差距祇有五%,觀望則有二八%。至於陳水扁,「不信任」雖然還在五四%到五五%之間,但「信任」卻超過了四成,比馬英九更「被信任」。
大台北的操盤者,卻還一直以為猛打扁會獲利。以一個「被信任」度低的人,攻擊另一個「信任度」較高的人是「貪腐」,還有說服力嗎?泛綠陣營的「回火」,已在反彈了。
國民黨更大危機是,這幾年,國民黨的基層組織在裁員和分裂中,早就已經形同崩解了;但民進黨卻挾執政之便,不斷建立起基層體系。一位國民黨內參與輔選過超過四十場大大小小選舉,此次進駐高雄輔選的選舉老手形容:「國民黨的基層組織頂多祇像是傳統雜貨店了,貨品老舊,沒有通路。民進黨雖然還不是7-ELEVEN,但至少有家樂福、中日超商的規模」。
大台北的國民黨卻不願正視這種在組織戰力上,「柑仔店」對上「連鎖店」的差距,還一廂情願認為,國民黨的「組織戰力」比較強。
判斷太樂觀》》差距拉近,卻指揮不動
結果就是,在最後的拚場中,民進黨五路大遊行,浩浩蕩蕩;國民黨則是除了馬英九領軍的那一路有人氣,其他都稀稀落落。最後催票時,還有「走路工疑雲」的攻防戰中,陳菊陣營的簡訊、「柴契爾夫人部隊」〈菜市場耳語部隊〉攻勢綿綿不絕,催票、散布訊息深入各角落;國民黨陣營則不但危機處理慢半拍,而且,訊息還無法有效發布到基層去。
更致命的是,國民黨形同瓦解的基層組織,還被「私有化」了。選舉末期,台北的黨中央,終於理解到第一線回報的訊息,「情況不如台北看的這麼好」。據指出,包含副主席關中這些輔選老手,一直向黨中央強調:「黃俊英如果民調沒有超越陳菊九%以上,危險!」但黨中央這些相信民調的「專家」們,卻一味自信「形勢一片大好」,會議上還譏諷關中系統「杞人憂天」。
等到內部民調黃、菊拉近了,台北才急了,由組發會主委廖風德調南部縣市黨部主委進駐高雄,想要挽回組織動員不祇是「無力」,簡直是「不存在」的困局。但廖風德直接提調高雄樁腳後,許多高雄的小樁腳馬上接到南部地方派系的立委、市議員等民代電話,痛斥「你們翅膀長硬了嗎?想要另投山頭了嗎?」國民黨在高雄的組織當然因此氣若游絲;因為,卡在中間的「經銷商」,根本不願意讓馬英九和黨中央,能夠直接指揮基層組織。
大台北觀點》》祇重媒體,不關心地方
馬英九的「效率」讓選民有「不被尊重」之感、迷信台北的「民調」、不願客觀正視高雄不同「民情」的傲慢心理,還有名存實亡的「基層組織」,「高雄」這一課,透露了正是馬英九和國民黨,想要邁向二○○八年,想要跨越濁水溪的真正罩門。
這個「罩門」就是,「台北中心」的傾向,並沒有在尊重「本土化」中得到緩解,反而台北錯認,連台北以外的地方,都愈來愈受「台北興趣」的左右。
他們誤以為,台灣其他各縣市,跟台北形成了「依賴關係」,也就製造了「依賴關係」中的扭曲。就算是地方選舉,可是參與在選舉中的人,不該用「地方思考」來打選戰。
大台北核心的參與者念茲在茲的,是媒體曝光多麼重要,因台北掌控了媒體。
所以,在沒有地方媒體的大環境中,祇有「台北媒體」的思考,結果就逼著產生一種「迷思」,所有選舉的中心是台北,就算是地方參選人,也祇能繞道大台北,符合大台北的口味,才能廣泛接觸自己縣市中的選民。
要怎樣讓「台北媒體」感興趣?當然,泛藍的主流思考,就會變成是必須提出「台北思考」,而非「地方思考」的議題了。
套用中南美洲「依賴理論」的概念和術語——在台北霸權思考籠罩下,其他縣市都失去了「自主性」,他們無法自主地決定什麼是對地方最關鍵最重要的事。他們必須迎合台北媒體價值,炒作對台北媒體主管有興趣的話題,這些話題透過媒體回到地方,讓地方人士進而「依賴」地誤以為這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地方產業的困境?對不起,台北不會有興趣。焚化爐跟垃圾製造的問題?對不起,台北不會有興趣。港口逐漸喪失轉運競爭力、漁業沒有了可以作業的漁場?對不起,台北不會有興趣。老人與幼童被棄置鄉間與外籍新娘為伍?對不起,台北也不會有興趣。
一味講效率》》不懂交心,讓地方灰心
台北有興趣的,是政黨鬥來鬥去、是弊案、是候選人的公私八卦。台北有興趣的,是像「美國人阿公」這樣莫名其妙無厘頭的鬧劇。這些台北人才有機會敲邊鼓說風涼話,才有可能產生一點「參與感」。更一定要「拉高層級」,考慮統獨、思考「板塊」,才會有票房。
真是如此嗎?幾位黃俊英陣營輔選幹部的實務經驗不是如此看。他們指出,在地人在乎的是「尊重」。譬如,在大台北,步調一向快速,「約見一個人,是五分鐘、五分鐘地在排時間的」;但是在非都會區,大家喜歡的卻是呼朋引伴。和一個人見面,過了一陣子,他想到約哪一個朋友過來,這個朋友又約一個人過來,一下子,擴張到兩桌、三桌,這樣才是「給面子」,吃頓飯花整晚更是常事。
陳水扁和民進黨就比馬英九和國民黨體會這種「交陪」的文化。阿扁下鄉,一天,頂多是一、兩場握手會,大部分的精力都是和人喝茶、聊天。馬英九和國民黨卻是連連趕場,以一天趕了一、二十場的「效率」沾沾自喜,累死自己,博的感情卻未必多。而且,總是要由地方政客「安排」場子,動員群眾到某一現場,這樣子的「誠意」,怎麼會讓人感到窩心。
黃俊英幹部們更指出,「地方上對國民黨的認同度,並沒有改善太多。」最具體的事例就是,「國務機要費」和「市長特別費」,數據清清楚楚,台北人的觀點和南部人顯著不同;但台北不察覺這差異,愈打弊,結果卻是馬英九和陳水扁的「被信任度」變成不相上下,更引起非藍選民的反感。
意識型態也不見得是非都市人在乎的焦點。黃俊英在高雄這場選舉中,有一個被大台北忽略的突破,就是在高雄,「兩岸論述」也可以有賣點。
三通找出路》》兩岸議題,曾讓黃領先
二○○○年總統大選,連戰拋了「邦聯論」,宋楚瑜拋了「一中屋頂」,結果在南台灣被痛擊。二○○四年,連宋碰都不敢碰這議題。
但是,黃俊英卻以為高雄民生找出路為由,這次選舉積極推銷「直航」與「三通」,一度被羅志明和陳菊陣營痛打是「中國英」。依台北霸權觀點應是不贊同黃俊英的策略,但翻看黃俊英內部的民調紀錄,當羅、陳痛打黃俊英是「中國英」時,卻是黃俊英和陳菊民調差距最大時;而當打扁聲浪高漲,卻是馬英九的不信任度攀高,黃俊英和陳菊的差距愈來愈小。
原因何在?黃俊英總部分析,因黃俊英生活在高雄,比陳菊和羅志明都久,鄉親對他有認同感,黃俊英對「紅帽子」有免疫力,打擊黃俊英會「賣台」,未必能說服高雄鄉親。
整體而言,高雄這一課,馬英九和國民黨,該學的,不是再用台北霸權觀點來思考。多到地方去,不要搞排場,不要忙趕場,放慢腳步,傾聽一下鄉親們真正的心聲,體會一下不同於台北的生活步調,這一課,馬英九才可能補考過關。
【新新聞周報第1032】
誠意,這種感覺很微妙,往往一個未必恰當的小動作,所有「爭取認同」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而且,換來的是讓人不愉快的反應,甚至是反彈。
這道理很簡單,國民黨黨主席馬英九,卻似乎沒體會。
七月二十九日,在台北市二二八公園中,有一場紀念台灣名曲〈雨夜花〉、〈望春風〉作者鄧雨賢先生百年紀念音樂會。主辦單位表示,整個籌備過程中,馬英九幫的忙最多,當時,正是國民黨中央進行中常委改選的時間,但再怎樣忙,馬英九給經費,幫忙行政工作,還承諾一定到場,向鄧雨賢以及奉獻畢生心力,為本土藝術與音樂打拚的文化先進致意。
當天,馬英九專注地坐在台下,傾聽一首又一首的台灣名曲,看到這個「外省 仔」對本土音樂如此熱心,現場兩百多位本土文化界人士,不住地出聲讚賞,五點多時,馬英九還上台獻唱一曲〈望春風〉,字正腔圓,掌聲如雷。誰說,省籍是馬英九的障礙。
溫暖的感覺沒維持多久,在許景淳獻唱完畢,馬英九起了身,他還有下個行程,現場祇見馬英九一一和現場來賓握手,大隊媒體和大隊市府官員,像一陣旋風般造成現場的騷動,嘈雜聲中,台上的本土樂團在唱些什麼?被干擾了。
馬英九身影消失後,現場揚起了陣陣咒罵聲:「作秀」、「傲慢」、「假仙」、「沒禮貌」、「不愛聽就嘜來」、「統治者來故作姿態」……,更值得注意的是,僅僅三十分鐘之後,音樂會就結束了。就是差了這三十分鐘,馬英九先前的「善意」和「誠意」,轉化成了一些本土文化人士的「敵意」和「輕蔑」。
重量不重質》》握愈多手,分數扣愈多
此情此景,在今年的北高市長選舉中同樣發生了。為爭取高雄鄉親認同,馬英九馬不停蹄地到處握手拜票,國民黨黨中央幕僚都受到了極大壓力。他們說,馬英九是個「重效率」的人,「祇要行程有五分鐘的空檔,馬英九就會發脾氣。」於是,選前最後幾天,就看到馬英九設定「握手數」的「目標管理」;旁邊,還有幕僚拿著計數器在計算著。
「如果,周杰倫的歌友會,也是有人在旁邊拿計數器,歌迷們心中好受嗎?」這是陳菊陣營輔選幹部的反諷。黃俊英輔選陣營的核心幹部也大搖其頭:「問題的核心是『認同感』。南部人生活步調不是這麼快,大家喜歡慢慢談,慢慢交心。馬英九這樣子的『大台北效率』,感覺好像是台北的貴族下來視察,來施捨。」大台北的馬英九陣營,以為這樣子的「拚」是在「加分」,沒想到,「減分」的效果正在發酵。
據國民黨內部民調資料顯示,原本一路在民調中領先的黃俊英,到了最後階段,願表態的民調中,黃俊英已不到五一%,陳菊已經突破四八%,更致命的是「觀望不表態的,高達三○%」,黃、陳兩人已經相差在誤差範圍內了,馬英九和台北的黨官們卻沒察覺警訊。
此刻,黃俊英其實已經不再是「穩贏」了;再加上,大台北黨官們一直不願正視的國民黨基層組織形同崩解,催票系統動員比不上民進黨,最後再加上一個「走路工疑雲」,祇要有一些立場猶豫的選民受到動搖,黃俊英就嚐了苦果。
基層已崩解》》組織戰力,落後一大截
馬英九和黃俊英應該更「強硬」嗎?是國民黨在高雄市攻扁弊端「火力」不夠嗎?還是高雄方面,國民黨操作「扁馬信任投票」不夠積極嗎?
大台北的「檢討」聲浪很多,但是,北部人的觀點,真符合南部人的看法嗎?
一分國民黨內不公開的內部民調,透露出完全不同的訊息。
這是一分持續追蹤之民調。十一月中旬,馬英九的「特別費假發票案」剛剛爆發,台北市內「信任」馬英九的高達六成,「不信任」馬英九的約兩成五;在高雄,馬英九就不這麼被信任了,「信任」有四成七,「不信任」的有四成一。陳水扁則是「信任」為兩成,「不信任」有七成。
等到閣揆蘇貞昌為「特別費」定調後,這分民調透露的資訊,南北差距卻更大了。台北市「信任」與「不信任」的比例依然穩定,但在高雄市,已在選前最後階段了,對馬英九的「信任」不到四成,「不信任」卻超過三成,兩者差距祇有五%,觀望則有二八%。至於陳水扁,「不信任」雖然還在五四%到五五%之間,但「信任」卻超過了四成,比馬英九更「被信任」。
大台北的操盤者,卻還一直以為猛打扁會獲利。以一個「被信任」度低的人,攻擊另一個「信任度」較高的人是「貪腐」,還有說服力嗎?泛綠陣營的「回火」,已在反彈了。
國民黨更大危機是,這幾年,國民黨的基層組織在裁員和分裂中,早就已經形同崩解了;但民進黨卻挾執政之便,不斷建立起基層體系。一位國民黨內參與輔選過超過四十場大大小小選舉,此次進駐高雄輔選的選舉老手形容:「國民黨的基層組織頂多祇像是傳統雜貨店了,貨品老舊,沒有通路。民進黨雖然還不是7-ELEVEN,但至少有家樂福、中日超商的規模」。
大台北的國民黨卻不願正視這種在組織戰力上,「柑仔店」對上「連鎖店」的差距,還一廂情願認為,國民黨的「組織戰力」比較強。
判斷太樂觀》》差距拉近,卻指揮不動
結果就是,在最後的拚場中,民進黨五路大遊行,浩浩蕩蕩;國民黨則是除了馬英九領軍的那一路有人氣,其他都稀稀落落。最後催票時,還有「走路工疑雲」的攻防戰中,陳菊陣營的簡訊、「柴契爾夫人部隊」〈菜市場耳語部隊〉攻勢綿綿不絕,催票、散布訊息深入各角落;國民黨陣營則不但危機處理慢半拍,而且,訊息還無法有效發布到基層去。
更致命的是,國民黨形同瓦解的基層組織,還被「私有化」了。選舉末期,台北的黨中央,終於理解到第一線回報的訊息,「情況不如台北看的這麼好」。據指出,包含副主席關中這些輔選老手,一直向黨中央強調:「黃俊英如果民調沒有超越陳菊九%以上,危險!」但黨中央這些相信民調的「專家」們,卻一味自信「形勢一片大好」,會議上還譏諷關中系統「杞人憂天」。
等到內部民調黃、菊拉近了,台北才急了,由組發會主委廖風德調南部縣市黨部主委進駐高雄,想要挽回組織動員不祇是「無力」,簡直是「不存在」的困局。但廖風德直接提調高雄樁腳後,許多高雄的小樁腳馬上接到南部地方派系的立委、市議員等民代電話,痛斥「你們翅膀長硬了嗎?想要另投山頭了嗎?」國民黨在高雄的組織當然因此氣若游絲;因為,卡在中間的「經銷商」,根本不願意讓馬英九和黨中央,能夠直接指揮基層組織。
大台北觀點》》祇重媒體,不關心地方
馬英九的「效率」讓選民有「不被尊重」之感、迷信台北的「民調」、不願客觀正視高雄不同「民情」的傲慢心理,還有名存實亡的「基層組織」,「高雄」這一課,透露了正是馬英九和國民黨,想要邁向二○○八年,想要跨越濁水溪的真正罩門。
這個「罩門」就是,「台北中心」的傾向,並沒有在尊重「本土化」中得到緩解,反而台北錯認,連台北以外的地方,都愈來愈受「台北興趣」的左右。
他們誤以為,台灣其他各縣市,跟台北形成了「依賴關係」,也就製造了「依賴關係」中的扭曲。就算是地方選舉,可是參與在選舉中的人,不該用「地方思考」來打選戰。
大台北核心的參與者念茲在茲的,是媒體曝光多麼重要,因台北掌控了媒體。
所以,在沒有地方媒體的大環境中,祇有「台北媒體」的思考,結果就逼著產生一種「迷思」,所有選舉的中心是台北,就算是地方參選人,也祇能繞道大台北,符合大台北的口味,才能廣泛接觸自己縣市中的選民。
要怎樣讓「台北媒體」感興趣?當然,泛藍的主流思考,就會變成是必須提出「台北思考」,而非「地方思考」的議題了。
套用中南美洲「依賴理論」的概念和術語——在台北霸權思考籠罩下,其他縣市都失去了「自主性」,他們無法自主地決定什麼是對地方最關鍵最重要的事。他們必須迎合台北媒體價值,炒作對台北媒體主管有興趣的話題,這些話題透過媒體回到地方,讓地方人士進而「依賴」地誤以為這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地方產業的困境?對不起,台北不會有興趣。焚化爐跟垃圾製造的問題?對不起,台北不會有興趣。港口逐漸喪失轉運競爭力、漁業沒有了可以作業的漁場?對不起,台北不會有興趣。老人與幼童被棄置鄉間與外籍新娘為伍?對不起,台北也不會有興趣。
一味講效率》》不懂交心,讓地方灰心
台北有興趣的,是政黨鬥來鬥去、是弊案、是候選人的公私八卦。台北有興趣的,是像「美國人阿公」這樣莫名其妙無厘頭的鬧劇。這些台北人才有機會敲邊鼓說風涼話,才有可能產生一點「參與感」。更一定要「拉高層級」,考慮統獨、思考「板塊」,才會有票房。
真是如此嗎?幾位黃俊英陣營輔選幹部的實務經驗不是如此看。他們指出,在地人在乎的是「尊重」。譬如,在大台北,步調一向快速,「約見一個人,是五分鐘、五分鐘地在排時間的」;但是在非都會區,大家喜歡的卻是呼朋引伴。和一個人見面,過了一陣子,他想到約哪一個朋友過來,這個朋友又約一個人過來,一下子,擴張到兩桌、三桌,這樣才是「給面子」,吃頓飯花整晚更是常事。
陳水扁和民進黨就比馬英九和國民黨體會這種「交陪」的文化。阿扁下鄉,一天,頂多是一、兩場握手會,大部分的精力都是和人喝茶、聊天。馬英九和國民黨卻是連連趕場,以一天趕了一、二十場的「效率」沾沾自喜,累死自己,博的感情卻未必多。而且,總是要由地方政客「安排」場子,動員群眾到某一現場,這樣子的「誠意」,怎麼會讓人感到窩心。
黃俊英幹部們更指出,「地方上對國民黨的認同度,並沒有改善太多。」最具體的事例就是,「國務機要費」和「市長特別費」,數據清清楚楚,台北人的觀點和南部人顯著不同;但台北不察覺這差異,愈打弊,結果卻是馬英九和陳水扁的「被信任度」變成不相上下,更引起非藍選民的反感。
意識型態也不見得是非都市人在乎的焦點。黃俊英在高雄這場選舉中,有一個被大台北忽略的突破,就是在高雄,「兩岸論述」也可以有賣點。
三通找出路》》兩岸議題,曾讓黃領先
二○○○年總統大選,連戰拋了「邦聯論」,宋楚瑜拋了「一中屋頂」,結果在南台灣被痛擊。二○○四年,連宋碰都不敢碰這議題。
但是,黃俊英卻以為高雄民生找出路為由,這次選舉積極推銷「直航」與「三通」,一度被羅志明和陳菊陣營痛打是「中國英」。依台北霸權觀點應是不贊同黃俊英的策略,但翻看黃俊英內部的民調紀錄,當羅、陳痛打黃俊英是「中國英」時,卻是黃俊英和陳菊民調差距最大時;而當打扁聲浪高漲,卻是馬英九的不信任度攀高,黃俊英和陳菊的差距愈來愈小。
原因何在?黃俊英總部分析,因黃俊英生活在高雄,比陳菊和羅志明都久,鄉親對他有認同感,黃俊英對「紅帽子」有免疫力,打擊黃俊英會「賣台」,未必能說服高雄鄉親。
整體而言,高雄這一課,馬英九和國民黨,該學的,不是再用台北霸權觀點來思考。多到地方去,不要搞排場,不要忙趕場,放慢腳步,傾聽一下鄉親們真正的心聲,體會一下不同於台北的生活步調,這一課,馬英九才可能補考過關。
【新新聞周報第1032】
上一篇:台灣柔術隊出征 國旗飄揚哈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