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24 15:02:37沈默的意志

【轉錄】以勤補拙的謝向榮

以勤補拙的謝向榮 →出自講義雜誌

在只有無線三台的年代裡,每晚七點整,家家戶戶都準時坐在電視機前收看新聞。當時就讀高中三年級的謝向榮,每每看到新聞主播充滿自信的播報新聞時,總是打從心底興起一股羡慕之意。「那時,我的偶像是李四端、張雅琴,」謝向榮笑著說,「感覺他們很有影響力,每晚的新聞時間就像是某種重要儀式一樣,人人都不忘收看。」

也因此,謝向榮將新聞系列為自己的第一志願,後來如願考上文化新聞系。「自我介紹時,我就告訴大家,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當上主播,」謝向榮說。當時原本嘈雜的場合,一下子靜了下來,顯然謝向榮的這番自我表白,極具震憾力。

謝向榮坦言,自己從小個性內向,「只要看到陌生人出現,我的嘴巴就好像被縫起來一樣,」他不好意思地說。但是既然立定了志向,謝向榮仍想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他藉由當班代的機會,讓自己練習上台發言及溝通的工作,課業上更是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同學都很喜歡和我同一組,」他說,「因為我一個人就可以包辦攝影、剪接操作等全部過程,並且得到不錯的成績。」對於自己的喜好,謝向榮會像包工程一樣,將全部責任攬下來,徹底把握住練習的機會。

畢業後,謝向榮進入TVBS當記者,跑了將近一年的新聞後,TVBS-N新聞台開播,成為當時國內唯一的新聞台。「所有的記者都被要求去試播,」謝向榮說,「我因此被挑入主播組。」機會突然降臨,謝向榮相當緊張,「那時候還沒有讀稿機,我幾乎整個人趴在桌上念稿,觀眾從螢幕上只看得到我的頭頂,看不見我長什麼樣子,」謝向榮回憶往事不禁哈哈大笑,「我逐字逐句念稿,心想,只要不要出錯就好,壓根兒沒想到注重台風的事。」

雖然受過四年的大傳訓練及一年跑新聞的經歷,但真正坐上主播台,是一件太不同的事。謝向榮不敢懈怠,每天,他都將自己播的新聞錄下一段來,反覆播放,審視自己當天的表現是否得宜,至今,家中已堆滿上千卷的錄影帶。「我媽是我最忠實的觀眾,也是我最嚴格的地下總監,」他笑著說,「她每天都會在電話裡告訴我今天表現得如何,哪個字講得不清楚,哪個詞用得不恰當,有時還會做筆記呢。」

經過如此嚴格的挑剔,半年後,謝向榮漸漸散發出成熟主播的氣度,一些媒體開始注意到他,還有人主動幫他成立網站以表支持。然而,謝向榮很清楚,國內主播的汰換率極高,觀眾喜歡年輕貌美的新面孔,並以高標準來審視主播所說的每一句話。自認資質有些駑頓的謝向榮,篤信《中庸》的一話:「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簡單地說,就是勤能補拙。用西方語言來說,就是「I Think I Can.」我認為我做得到。「我以這幾句話為座右銘來勉勵自己,」他說,「一方面給自己加油打氣,認為自己可以做得到。另一方面鞭策自己更勤快一點,付出更多,才能有更多收穫。」

「我了解自己的毛病和缺點在什麼地方,」謝向榮說,「我的反應可能不如別人敏捷,我就以勤奮來補強。」在播報新聞前,謝向榮會提早兩個小時到辦公室,用比別人加倍的時間將要播的新聞通盤了解。「別人也許只需半小時的時間就能應付,」謝向榮說,「但我不行,我要做足功課,讓一切都在掌握中,才能展現主播自信、臨危不亂的一面。」七年來,他一直維持這樣的態度。

即使準備充份,但在主播台上,仍會有些意外發生,謝向榮最難忘自己的一樁糗事。那是陽明山花季,馬英九搭著花季公車高興地上山賞花的新聞。「那天我不知道怎麼回事,舌頭硬是轉不過來,」謝向榮苦笑地說,「我說,馬英九搭著公祭花車…。公祭花車是死人搭的呀,我硬生生將喜事講成喪事,到了第三次才講對。」當時,謝向榮糗得想找個地洞鑽下去。

天天播報新聞,也讓謝向榮有種極深的焦慮感。「即使放假在家,我也一定收看新聞;開車在外,也一定收聽廣播,」他說,「我要泡在新聞裡,感覺和世界的脈動連結在一起,才不會有焦慮感。」這大約是新聞人的宿命吧。

雖然如此,謝向榮仍然喜愛自己的工作,「想想看,每天可以講四、五百個和世界相關的故事,是多麼有趣的事,」謝向榮說,「我覺得我很幸運,因為我可以比別人早知道這麼多消息,並且豐富大家的生活,這個工作真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