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1 11:46:32ken

經濟發展與社會成長

社會因應發展 局部 一點一滴累積

形成今日的面貌

但~ 無形中 也帶來一些潛在問題

因為這些問題逐漸浮現 也在深化中

 

或許 大家都盼

有個穩定收入 / 溫暖的家 /  建全的社會發展 與 / 良好的生活 及 環境 品質 

這樣的基礎

應是健全在每人應有的認知 付出與共同的努力上

應不是 只在所見的數字 獲的收入 與 經濟成長上

 

我覺得~

裡面有些點與其潛存的問題

可能需被理解 被打開

 

社會的步調太快.....

應不是在反映拼經濟  反映一些現象 

而是背後

應有需 被調整的空間

 

 

資本主義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3%87%E6%9C%AC%E4%B8%BB%E7%BE%A9

 

台灣經濟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7%B6%93%E6%BF%9F

全球化下的台灣經濟

http://web.bp.ntu.edu.tw/WebUsers/taishe/books/book11.htm

 

資本主義發展與西方的危機

http://big5.qstheory.cn/lg/xszh/201203/t20120313_145141.htm

http://tw.myblog.yahoo.com/jw!_4qwYw6ZGQQ0SgBMthp8sw--/article?mid=2

 

 

請問經濟成長率與人民的感受度?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1053001062#ooa_hash

 

台灣經濟現象的原因與對策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3692

 

 

附加

社會企業觀點檢視

http://nsysu.ezrun.com.tw/pages/papers/5G3.pdf

Google優渥福利背後的陰謀

http://college.itri.org.tw/HCMarticle.aspx?id=324&cid=4&type=artl

因應產業轉型,發展人才資本尋求解套

http://college.itri.org.tw/HCMarticle.aspx?id=287&cid=4&type=artl

 

 

 

2013.07.18 修正

人在東京大地震 【聯合報╱胡晴舫】

2011.03.14 07:23 pm

文明不祇是蓋幾座歌劇院、滿城美食咖啡館,也不祇是炫耀異國經驗,.......,地球無情提醒了人類,你手上那點所謂的文明根本不算什麼,隨時眨眼就消滅殆盡,管它巨大如羅馬帝國,或先進如核子反應爐。最終,文明其實關乎人的終極質地,展現在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如何對待彼此的方式,以及他為了維護生命價值而個別採取的集體行為。

甚至,文明即將大規模毀滅的那一刻,真正的文明才以一個「人」的形象顯現。

http://www.douban.com/note/140013635/

 

透過上述的報導

我在想~

何謂人的價值 及生存/ 生活的意義

 

現代化的好處與影響  就是帶來文明 便利 光明 生活

但....有時

看看我們四周與自身  在生活的四周與自己所處的環境

是否可以感到一絲的平靜 及永恆的擁有ㄋ

是你我現在 可以觸摸 感覺到 及可以擁有在身旁的@@

那~

沒有的 又是哪些ㄋ

 

可能 一下子

思索 獲的得到的答案是 

我缺什麼..

我要什麼

我沒有什麼...

 

那@@

這樣的產生及想法

應是在現有架構 條件下 說的 

應該可以說

你我 是建在一定的基礎(安全架構)上

才可以去想到  去闡述 及訴說 

 

若對比

一無所有及連基本身體生理的需求都沒有的人來說

其實@@

這是種幸福 不是嗎???  

 

故人的基本需求  應是建立在生理上

生理有了 應該是健康了

但~

現在人  好像不是..

有很多是隱藏 反映在心理上的問題  

(雖感覺 吃飽飯足 卻潛藏病痛及問題  )

所呈現出來的外在的狀況  應不是準確的

 

因為 背地裡/看不到的

是 過多的 壓力 及需求 及 追求

所以身心不一致 

所以 生心理 互相影響 也互相不健康

 

故古時候的人

遵照萬事的條理 萬物的節奏

日出而做 日落而息

每日規律的生活 耕種 工作

因為基本的需求

每日 都照顧到

也沒有心思想別的 煩惱別的!!

看照 照顧的 依賴的 生存的

全都環繞在自己的四周

 

生活平淡卻有規律

 

四書裡 論語裡 有很多這樣的對話

節錄如下

1.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2.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無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3.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熟敢不正。」

4.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子之不欲,雖賞之竊!」

5.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

6.子曰:“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7.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8.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措諸枉,則民服;舉枉措諸直,則民不服。”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11.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12.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3.“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14.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也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15.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16.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後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悅。”

17.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18.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http://www.taiwanus.net/E/E_4/E_4_20.htm

http://web2.tcssh.tc.edu.tw/school/guowenke/books/new_page_442.htm

http://ctext.org/analects/zh

http://www.dfg.cn/big5/chtwh/ssjz.htm

 

 

 2.道德經

第十八章
1 大道廢,有仁義。
2 智慧出,有大偽。
3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第十九章
1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2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
3 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第二十六章
1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2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3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4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第二十九章
1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2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3 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4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1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2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3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4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5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第四十六章
1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2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八章
1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2 無為而無不為。
3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1 聖人無常心10,以百姓心為心。
2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3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 聖人在天下,歙歙焉11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
1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 三12
2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3 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 其刃。
4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第五十二章
1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2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3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4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5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6 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第五十三章
1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2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3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1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2 子孫以祭祀不輟。
3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 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4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 此。

第五十七章
1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2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 有。
3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第五十八章
1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2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3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1 治人事天,莫若嗇。
2 夫為嗇,是謂早服。
3 早服,謂之重積德。
4 重積德,則無不克。
5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6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7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8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第六十章
1 治大國,若烹小鮮。
2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3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4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5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第六十一章
1 大國者若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2 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3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
過欲兼蓄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第六十五章
1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2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3 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4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第六十六章
1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2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3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4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八十章
1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 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2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 老死不相往來。

http://web2.tcssh.tc.edu.tw/school/guowenke/books/new_page_1.htm

 

 

 3.莊子 天下篇

 http://tc.wangchao.net.cn/zhidao/detail_4014479.html

 

 

 殊途而同歸:先秦儒道民生思想之比較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14477967.html

富民為本––儒家民生思想

http://www.mzb.com.cn/html/Home/report/175223-2.htm

 

 

若孔子所說的仁義道德 是有為的

那老子所說的世界 是否是無為ㄋ

以孔子論語來說

滿足人的基本需求 照顧人民應是 富足和平的象徵

故國家與一國之主(國君) 應是要  照顧不被關注及弱勢的份子 

家家戶戶得以建全

所有的人 在穩定的條件與環境下 生活

自然  紛爭與問題也就  越來越少了

於是禮法與制度  慢慢深入人心

不需刻意去遵守與責罰

人們的心裡已經有了依規與條理

我想 這就是從有為  到  無為吧!!

 

古時 變法成功的案子很多  商鞅及管仲...都是

他們帶領的國家一一走向成功富強

但~ 時間卻無法長久

為政者(支持者)  往往 過了一代或換人 變法者依然存在或不在

但 富強的體制即慢慢走向下坡

(因為人是依法!!)

 

 

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貨 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http://teacher-m-97classroom-1.blogspot.tw/2008/12/http203.html

 

上一篇:學習與求學

下一篇:擁有心靈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