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8 23:03:20ken

學習與求學

學生銳減1500人  空大爆4000萬財務缺口

〔記者賴筱桐、林曉雲/綜合報導〕

 

國立空中大學招生人數逐年下滑,今年較去年減少一千五百多人,在學雜費收入大幅縮減下,預算出現赤字,缺口達四千萬元,傳出校內逾半約聘雇行政人員恐遭裁撤或發不出薪水。

緊縮預算 行政人員擔心被裁

據空大校內人士透露,空中大學體制雖為國立,但大部分經費需仰賴校方自行籌措,收入來自學生學雜費,學生數驟減,連帶影響財務狀況,為補齊資金缺口,校方已展開一連串「緊縮政策」,除刪減各單位預算,原本校內停車場為開放式空間,現正加裝出入口柵欄,以收取停車費方式開源,儘管如此,還是搞得校內人員人心惶惶。

另外,爆料者指出,空大各學期考試,原本是外聘監考人員,如今經費縮減,已發出公文要求內部員工協助監考,監考一小時可補休一個半小時,達節流之效。

校方擬定多項開源節流策略

校長張繼昊坦承,學生數確有逐年下滑趨勢。一百年上學期空大加上空專學生人數為一萬六千兩百一十七人,一○一年上學期學生數為一萬四千六百六十六人,比去年同期減少一千五百多人,學雜費收入減少四千萬元,的確造成財務衝擊,但目前仍有五億元校務基金可運用,已擬定多項開源節流政策,盼達收支平衡;另全校兩百二十位行政人員,不論正式或約聘雇,絕不任意裁撤,而以「遇缺不補」或「內部調整職缺」等方式替代,開課、修課、師資及教學品質則不受影響。

校長:不會任意裁員 但遇缺不補

張繼昊表示,教育部每年補助空大兩億多元,用以支付編制內的人事費、師資費及教材製作費用,其中,人事成本佔總預算五十%,雖然收入短少四千萬元,但絕無外界所說「財務危機」,畢竟年底才進行財政盈餘結算,現在還談不上「赤字」,接下來三個月內,將陸續有其他經費進帳,實施緊縮的目的,是提前為明年預算做好準備。

張繼昊說,校內停車場加裝柵欄,目的是減少管理員人事成本支出;另外,監考人員由外聘改為內部徵選,是經由同仁建議並開會討論的決定。在開源方面,校方將設法提高招生人數,並鼓勵師生接案、申請學術研究計畫,預計十一月下旬舉辦校友募款活動。

教部將協助調整經營策略

教育部社教司科長賈美琳表示,空大招生受到少子化及景氣不佳的影響,生源減少使收入減少,空大會計近來預警今年可能會有赤字,教育部已提醒校方開源節流,不能發生短絀一事,但整體來說並不會影響空大的營運情況。

面對少子化,政府又積極開放一般大學推廣教育、成人免試升大學等措施,變相搶空大學生,耗費經費龐大的空大是否需轉型或存廢?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表示,空大是終身學習重要管道,從補校、進修學校到空大,提供失學者或各種有需要學習的成人「第三條教育國道」,因此有繼續存在的必要,教育部將協助空大調整經營策略。

國立空中大學本學期招生人數比去年同期減少1500人,學雜費收入減少4000萬元收入,遭外界質疑有財務危機。(記者賴筱桐攝)
校方表示,校內停車場加裝出入口柵欄,盼減少管理員的人事成本。(記者賴筱桐攝)

國立空中大學97年-101年註冊選課學生人數一覽表

 

 

前空大校長莊淇銘:/階段任務已達成 該想下一步

〔記者陳怡靜、賴筱桐/台北報導〕

 

國立空中大學最盛時期曾有超過十萬名學生同時在學,如今學生人數卻逐年減少。曾任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校長的莊淇銘教授坦言,空大的階段性任務已達成,教育部確實該開始思考空大的下一步。

莊淇銘指出,過去因為大學少,很多人沒有大學學歷,因此有龐大的「補學歷」市場,空大應運而生,最盛時期曾有超過十萬名學生同時在學。空大畢業生愈來愈多後,也推動教育部、立法院承認空大學歷,除了每個月返校面授上課、還有嚴謹的考試,讓空大畢業生可取得大學學歷。

大學廣設 學生被吸走

「但現在的大學多、密度高,網路教學愈來愈方便,一般大學也能用遠距教學,有的也能拿學分,一般人多半也會去家裡附近的大學進修。」莊淇銘直言,以前要進大學是「窄門」,但現在大學紛開學分班、網路學院、推廣進修教育等,空大潛在的學生也會被吸走。

空大校長張繼昊分析,由於空大性質與一般大專院校不同,主要招生對象多半是在職人士,或退休後想再進修者,可自由選擇所需課程,修業年限不受限制,學生數難以維持穩定成長,有逐年下滑趨勢。此外,受到政府開放進修教育、大學普及化、社區大學蓬勃發展、國內外經濟不景氣等因素衝擊,影響學生選課意願。

莊淇銘認為,大學增加、生源減少、網路發達都讓空大面臨挑戰,當愈來愈多人選擇一般大學進修,空大的階段性功能也逐漸消失,「空大階段性任務已達成,補學歷需求會愈來愈低,教育部確實該思考空大的下一步該怎麼走,例如是否依照教師的專長、輔導進入其他國立大學任教。」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18/today-life1-2.htm

 

 

空中大學小檔案

 

國立空中大學創立於民國75年,是國內第一所採用視聽傳播媒體教學的大學,目前全台有13個學習指導中心、一個馬祖輔導處及桃園服務處,主要辦理成人進修及繼續教育,實踐全民終身學習理念。知名校友包括雲林縣立法委員劉建國、資深藝人白冰冰、台北市議會議長吳碧珠、前基隆市長許財利等人。

空大教學特色為多元媒體素材,教材包括教科書、錄影(音)帶、光碟片等;教學方式以遠距為主、面授為輔,透過電視、廣播、網際網路、視訊等管道播送課程內容,近年提供「網際網路即時播放系統」,可隨時收看或收聽教學節目,無修業年限限制,須修畢128學分,包含專業領域75學分,即可領取畢業證書,獲學士學位。(記者賴筱桐整理)

 

 

 

半數大學生「迷網」 對現實無感

〔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大學生真是無可救藥的「低頭族」?一份最新的「大學生網路希望感」調查發現,有二成七大學生其實是「多元希望族」,他們善用網路卻不上癮,關鍵在於和現實生活緊密連結;不過,仍有超過五成的大學生讓人憂心,其中一成七是迷戀網路的「可能成癮族」、另有三成三則是對所有事務都沒興趣的「無感族」。

逾2成熱中社團與人際互動

該份由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王智弘指導、畢業研究生鍾宇星完成的「大學生網路使用經驗與希望感研究」也發現,正當低頭族普遍存在時,竟有逾二成二的大學生屬於「現實希望族」,熱中於社團、興趣及人際互動,對網路則沒太大興趣、也不依戀。

王智弘警告,該份針對八二一位大學生進行的研究也發現,高達十七.四%是可能的成癮族,他們沉迷於網路,現實生活中的希望感則很低;且有高達三十三.三%的隱憂族,生活缺乏希望,也可能被網路吸引且更可能成癮,值得家長及相關單位重視。

透過好友協助 可脫離困境

王智弘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喜歡黏在電腦前,缺乏人際互動及娛樂休閒,甚至不希望讓家人知道自己的網路世界,就可能是網路成癮一族。

但家長別因此絕望,調查也發現,網路成癮仍有中斷的可能,透過他人協助的「情境影響」是最主要方法,包括好友邀約出去玩、其他更有吸引力的事物及成就、網路使用限制等。

王智弘並強調,家長及老師一味阻止、反對,效果很差,實務經驗上,能同理心跟孩子互動效果最佳,透過與孩子一起玩或討論,因為接納反能讓孩子願意分享,進而幫孩子走出成癮困境。

王智弘分析,對成癮者而言,網路的吸引力在於把網路當成戰場、實踐理想的地方,他們寧願在網路上交朋友、現實生活中的人際卻空白,在網路上擔任領導者,生活中卻不願參與公共事務。

國小二年級是成癮關鍵期

王智弘也引述過去彰師大台灣網路成癮輔導網研究團隊的調查,發現國小二年級是網路成癮的關鍵期,小一僅約三%成癮、小二竟一下子拉高到十六.二%,小三到小六學童則已達十八.八%;而隨著年齡遞增,國、高中的成癮比率達二十.二%、大學則為二十.三%。

大學生「網路希望感」現況調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18/today-life3.htm

 

 

韓電玩產業夯  240萬青少年網路成癮

〔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

「台北暗殺星」在電玩世界競賽中奪冠,掀起國內電玩政策熱,不過,韓國官員和學者提出警告,韓國發展電玩產業如火如荼,已引發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嚴重後遺症,韓國政府調查發現,有二百四十萬、約三成青少年網路成癮,如今急思亡羊補牢,足為台灣借鏡及警惕。

韓國官員現身說法 值得台灣借鏡

救國團、張老師基金會昨主辦的「二○一二中韓青年網路成癮工作坊」中,韓國網路文化研究所所長閔庚培和首爾市明知IWILL網路成癮預防治療中心部長趙銀淑都指出,韓國面對國家未來主人翁網路成癮,正努力找尋亡羊補牢的方法,在韓國除已成立「網路成癮戒治學校」,政府面對年輕族群嚴重網路成癮也坦言,「國家政策造成的,國家要負責」。

台灣代表隊台北暗殺星於電玩世界競賽奪冠,教育部跟經濟部紛紛正面回應立委,將大力推動電競產業發展,包括升學輔導優惠、人才納入高普考等。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王智弘昨指出,他肯定多元教育與發展的重要,但要小心陷入「電玩冠軍」的迷思,政府更應謹慎規劃,以免缺乏配套的半吊子政策,讓台灣跟上韓國的腳步,陷入韓國大力推動網路及電玩產業的空前危機。

趙銀淑指出,韓國有遊戲產業大力金援的文化觀光部,及憂心韓國國力與未來的婦女家庭部都已體認到發展電玩及網路產業帶來的後果,兩單位磨合很久,確定網路文化已根深柢固,很難回頭,智慧型手機上市後更加重了問題的嚴重性,「就連政府呼籲青少年十點後別上網,都被學生打槍!」

趙銀淑發現,最有效的方法是邀請頂尖電玩高手及網路成癮症的過來人進入校園,進行宣導教育。至於部分有良心的電玩產業更是明白揭露了他們如何在電玩中設局,讓消費者一步步上鉤、成癮、無法自拔的真相,成癮青少年大夢初醒,才知道自己為了網路及電玩,犧牲了親情、人際及課業,很不值得。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18/today-life4.htm

 

 

世界賽奪七金 美髮師榮歸

〔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有五十五國參與競賽的二○一二OMC米蘭世界杯美髮競賽,台灣OMCPP代表團奪七金二銀二銅,六名得獎同學昨晨凱旋返國,在機場高喊:「帶著台灣驕傲,我們回來了!」

曾明豪一人包辦4金

樹德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曾明豪在這次七金中包辦了四金,包括青年組技術類「創意髮型」、「晚宴髮型」 、「混合項目」等三面個人金牌;並與同學吳兆偉及陳虹汝拿下團體組金牌。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容造型設計系陳永維則獲得青年組女子技術類團體組金牌、范曉雅獲得青年組沙龍長髮造型金牌、許家豪獲得青年組女子技術類團體組金牌。

曾明豪參賽過程比較坎坷,先是在國手選拔賽中失利,但他的實力堅強,樹德科大於是破格繼續培訓,並將他送往「百萬築夢計畫」獎補助案甄選,爭取到評審通過予以獎助,他並努力學外語,克服語言障礙。曾明豪昨天返國,對所有協助他參賽的人都逐一道謝。

這次美髮隊還特別以紅、白、藍國旗顏色設計出團隊制服,並穿上這套象徵「台灣之光」的國旗服上台領獎。樹德科大助理教授、OMC執行長陳冠伶表示,這次佳績史無前例,展現各校平時訓練成果,學生臨場鎮定和機智也是關鍵,證明台灣髮藝技術已足以站上世界舞台。

此次賽事由三名指導老師組成三十七人團隊參賽,不但獲得民間沙龍機構曼都連鎖贊助,昇宏公司更提供賽程隊旗、標語、Polo衫及髮品技術支援,並贊助上百萬元物資,提供成員訓練與競賽時使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18/today-life2.htm

 

 

國立大學繁星名額 明年須釋出10趴

〔記者林曉雲、陳怡靜/綜合報導〕

大學「繁星推薦」還要更星光燦爛,教育部長蔣偉寧明確要求明年國立大學「繁星推薦」升學管道的名額比率至少要達十%,一○六年達成上限十五%。原本要在明年削減繁星名額的台大將首當其衝,台大表示,將配合政策不刪減名額,但是否增加名額比率則要再審慎考量。

台大︰配合政策不刪減名額

教育部今年五月一度宣示大學繁星在一○六年要全面達十五%、頂大每六到七名新生就有一名繁星生,由於大學招聯會有異議,教育部也做出調整。

蔣偉寧表示,許多透過繁星進入大學的學生,都有不錯表現,應維持一定比率。不過若比率太高,也可能會有公平性問題,上限以十五%最適宜,且不會因甄選(繁星和個人申請)比率增加而消滅指考,指考比率不會低於四十%。

以頂尖大學繁星名額來看,台大今年僅九.七%,原訂明年還要減三名、降為九.四%;台灣大學教務長莊榮輝昨日指出,台大會再補回三個名額,讓明年繁星名額達三百三十一名,盡力達到教育部期待的十%。

但莊榮輝也表示,未來增加與否還需審慎考量,因多少會排擠到申請入學、考試分發名額。

清華大學目前繁星名額約十四%,明年則規劃兩百二十六個名額、比率約十四.八%;交通大學明年預計釋出一百八十五個繁星名額、較今年增八名,佔整體招生名額的十四.一%。蔣偉寧身為前校長的中央大學,則已達到十五%以上,預計未來反而需要刪減繁星名額。

全國高中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秘書長黃文龍表示,繁星實施以來,數十所高中職首度有學生進入台大等頂大,對改善教育城鄉落差的確有幫助;但繁星推薦是根據學測成績和高中全校排名百分比,有些高中成績不夠透明,甚至出現造假弊端,如繁星要再擴增,須建立更完善機制。

清大與交大均指出,繁星生雖然入學時的學測成績較申請為低,但「繁星生的表現很不錯,學期成績都在全校前四十%。繁星生擔任社團幹部的比例也高於平均值,不管在學業或社團活動都很優異。」

清大明年雖較今年減少八個繁星名額,但將全挪給新增「旭日組」招生,主要招收低收入戶、偏鄉等高中生,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部分頂尖大學繁星推薦名額比較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18/today-life6.htm

 

 

1週1教案 教部推國中活化教學

〔記者林曉雲/宜蘭報導〕

十二年國教後年上路,屆時將沒有國中基測,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到宜蘭縣三星鄉憲明國小視察,九十七名學生上課內容很多元:種蔥、種稻、陶笛等,還販售農產品集資作畢旅經費。蔣偉寧表示,台灣下一代不能再是「會考試的機器」,將推動一週一範例「活化教學課程」,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學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多元能力。

蔣偉寧表示,台灣出身的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最近跟他說,台灣留學史丹佛大學的學生都是國內頂尖大學的優秀學生,但只會考試,在團隊合作、溝通表達等方面的競爭力都輸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台灣的教育內容真的需要改變。

每週推薦一位教師 分享教學範例

教育部將啟動「國中活化教學列車」,每週推薦一位教師赴教育部分享活化教學範例,由國家教研院拍成教學影片上網分享,培養孩子的多元競爭能力。

憲明國小有十四位老師,孩子不只學國英數社自等學科,配合在地文化,學生還學習舞龍舞獅、陀螺、陶笛、種蔥、種稻等多元活化課程;校內有一棵六十多年的大樹,蔣偉寧表示,任何學習都可延伸更豐富,學打陀螺可學機率,學生也可對大樹作生理和歷史調查。

蔣偉寧也訪視慈心華德福實驗中小學,十年級(高一)學生正在上主題課程「測地學」,許多學生最頭疼的三角函數整合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實地練習操作經緯儀測建物之間的角度和距離。

學生廖擎很有自信說:「我學會自己做,靠自己找出學習方法。」也有學生喜歡歷史、最愛研究武則天;學生趙子愉說,他以颱風作為九年級大報告主軸,認為台灣颱風多,雖常造成災害,但也帶來豐沛雨量,應思考如何降低損害,善用颱風的巨大能量。

學習可以很不一樣!宜蘭縣三星鄉憲明國小學童要學習種三星蔥,第一個動作是要在泥土上鋪滿稻草,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訪視憲明國小,和學童們一起學種蔥。

(記者林曉雲攝)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18/today-life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