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6 16:02:10陳小花
第5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得主名單出爐
第5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得主名單出爐
2012-12-26 23:10:20
由教育部主辦「第5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選拔,自101年8月起,經由嚴謹公正的初審、複審及決審遴選機制,由各公私大專校院所推薦的70位教師當中,評選產生4位得獎人,分別是國立臺灣大學莊榮輝特聘教授、國立陽明大學劉瑞琪副教授、元智大學梁家祺副教授,以及亞東技術學院林智莉助理教授 (以上名單依姓名筆劃排序)。頒獎典禮訂於今(101)年12月26日在教育部5樓大禮堂舉行,頒發得獎教師獎狀、獎座及獎金新臺幣30萬元,以表揚並肯定他們在通識教育教學上卓越的貢獻。
為落實「通識教育為大學教育基礎」的理念,使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均衡發展並能有效連結,以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及培養核心能力,教育部於96年創辦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建立獎勵機制,使長期默默努力耕耘的通識教師,因教學表現傑出而能得到肯定及鼓舞,並激勵其他優秀的教師願意投入通識教學。由於這個獎項是授予教師個人教學獎勵的最高榮譽,具有高度的指標性意義,教育部希望藉由標舉典範,逐漸引起各大專校院對通識教育發展的重視,願意投注資源在校內推動通識課程教學相關革新措施,為學生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同時,得獎教師應邀至各校進行通識教育課程活動推廣,通識教育的理念可獲得更多教師的認同與支持,凝聚向心力,為提升教學品質及成效而共同努力。
第5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選拔,由教育部遴聘11位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組成評選小組,依據「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遴選及獎勵要點」及實施計畫辦理。4位得獎教師能一致獲得評選委員極力推薦,所擁有的共同特質均是對於通識教育懷抱高度的理想與熱忱,能將正確清晰的理念充分體現於課程中,並且對自己的教學歷程進行深切反思,積極研發創意教學方法,提供生動豐富的教材,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教學成效卓著,足為楷模。
莊榮輝老師專長生化研究,原以教授專業科目課程為主,但他認為要讓其他學科的學生也知道生命的現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都是生物,從生物學的角度去理解人類,當吸收的知識及獲得的觀念越清晰時,就越有助於認識自己並了解自己。基於這樣的信念,莊老師從十多年前就開始開設通識課程,教材內容生活化且多元,除有圖片、照片之外,還有許多選自NHK、Discovery,甚至Youtube的影片,常令學生眼睛發亮。此外,課程設計並連結生活、社會相關議題,也鼓勵同學發問。莊老師覺得臺灣的學生並非不會問問題,只要上課的內容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會引發他們主動提問,但老師不能只灌輸實用性的知識,而必須引導學生更深入的思考。
劉瑞琪老師自1999年回國後,先後在成大、清大及目前的陽明大學任教,13年來一直致力於專業課程與通識課程並進的教學,除了藝術史與視覺文化的專業研究之外,同時也是一名女性主義學者,開設與性別相關議題的通識課程,都會將多元性別意識融入教學內容,帶領同學賞析作品時,也一定會納入性別面向的討論。劉老師在陽明大學陸續開設「近代視覺文化」、「攝影與近代文明」、「性別與影像的歷史」、「西洋繪畫史」等通識課程,認為學生可藉由選修各種通識課程來訓練自己,以了解這個社會及世界,不論在就學階段,或是畢業後踏入社會,都能夠展現生命力,成為一個「精彩的人」,而不是讓自己的生活重心只圍繞著專業工作。
梁家祺老師這幾年所開設通識課程的內容含括自然文學、環境倫理、物種起源演化、藝術、科學家的探索歷程,以及腦部發展與認知科學等,她認為通識教育是提供學生看見世界圖像、認識生命全貌,不可或缺的養分,非常強調通識課程要有一定的知識乘載度及知識歷程的脈絡,並且鼓勵學生繼續挖掘自己有興趣的議題,將知識與生活接軌,進一步行動體驗,甚至實踐公民參與。通識教師必須以不同的視野來引導學生擴展知識廣度,提升思考高度,激發多元閱讀的興趣,才能充實心靈,並且體悟生命的價值,而不會讓生活限縮在既定的框架中。「試著拓展學生生命的寬度與視野,陪著學生一起成長」是她始終如一的通識教育理念,並且能具體落實於教學中。
林智莉老師在從事通識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面對的是習慣實作學習方式的技職體系學生,她認為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教學方式不同,老師不能單方面決定「該教甚麼」或定義「學生該學甚麼」,而是要思考「學生需要什麼」,因此經過不斷自我調整,以及參與各種教學研習,逐漸領略到「以學生為中心」的真諦,並且認真思考文學在通識教育可以扮演的角色。由於文學作品闡明的大多是個人、或是個人與群體間的關係,無論是感情、家庭、社會或人生困境,都可以藉由深層的討論及反思來面對自身遭遇的問題。因此,通識教師絕不能只是在課堂上生硬地教學生閱讀文本,而要採取漸進和緩的方式,將作者想要傳達的意象、思想或精神傳達給學生,同時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將文學作品中的概念與生命彼此連結。
本獎項相關訊息可自網站http:// www.ccu.edu.tw/fineofge/index.html查閱。
本文出處: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5990
新聞來源:教育部
2012-12-26 23:10:20
由教育部主辦「第5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選拔,自101年8月起,經由嚴謹公正的初審、複審及決審遴選機制,由各公私大專校院所推薦的70位教師當中,評選產生4位得獎人,分別是國立臺灣大學莊榮輝特聘教授、國立陽明大學劉瑞琪副教授、元智大學梁家祺副教授,以及亞東技術學院林智莉助理教授 (以上名單依姓名筆劃排序)。頒獎典禮訂於今(101)年12月26日在教育部5樓大禮堂舉行,頒發得獎教師獎狀、獎座及獎金新臺幣30萬元,以表揚並肯定他們在通識教育教學上卓越的貢獻。
為落實「通識教育為大學教育基礎」的理念,使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均衡發展並能有效連結,以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及培養核心能力,教育部於96年創辦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建立獎勵機制,使長期默默努力耕耘的通識教師,因教學表現傑出而能得到肯定及鼓舞,並激勵其他優秀的教師願意投入通識教學。由於這個獎項是授予教師個人教學獎勵的最高榮譽,具有高度的指標性意義,教育部希望藉由標舉典範,逐漸引起各大專校院對通識教育發展的重視,願意投注資源在校內推動通識課程教學相關革新措施,為學生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同時,得獎教師應邀至各校進行通識教育課程活動推廣,通識教育的理念可獲得更多教師的認同與支持,凝聚向心力,為提升教學品質及成效而共同努力。
第5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選拔,由教育部遴聘11位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組成評選小組,依據「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遴選及獎勵要點」及實施計畫辦理。4位得獎教師能一致獲得評選委員極力推薦,所擁有的共同特質均是對於通識教育懷抱高度的理想與熱忱,能將正確清晰的理念充分體現於課程中,並且對自己的教學歷程進行深切反思,積極研發創意教學方法,提供生動豐富的教材,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教學成效卓著,足為楷模。
莊榮輝老師專長生化研究,原以教授專業科目課程為主,但他認為要讓其他學科的學生也知道生命的現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都是生物,從生物學的角度去理解人類,當吸收的知識及獲得的觀念越清晰時,就越有助於認識自己並了解自己。基於這樣的信念,莊老師從十多年前就開始開設通識課程,教材內容生活化且多元,除有圖片、照片之外,還有許多選自NHK、Discovery,甚至Youtube的影片,常令學生眼睛發亮。此外,課程設計並連結生活、社會相關議題,也鼓勵同學發問。莊老師覺得臺灣的學生並非不會問問題,只要上課的內容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會引發他們主動提問,但老師不能只灌輸實用性的知識,而必須引導學生更深入的思考。
劉瑞琪老師自1999年回國後,先後在成大、清大及目前的陽明大學任教,13年來一直致力於專業課程與通識課程並進的教學,除了藝術史與視覺文化的專業研究之外,同時也是一名女性主義學者,開設與性別相關議題的通識課程,都會將多元性別意識融入教學內容,帶領同學賞析作品時,也一定會納入性別面向的討論。劉老師在陽明大學陸續開設「近代視覺文化」、「攝影與近代文明」、「性別與影像的歷史」、「西洋繪畫史」等通識課程,認為學生可藉由選修各種通識課程來訓練自己,以了解這個社會及世界,不論在就學階段,或是畢業後踏入社會,都能夠展現生命力,成為一個「精彩的人」,而不是讓自己的生活重心只圍繞著專業工作。
梁家祺老師這幾年所開設通識課程的內容含括自然文學、環境倫理、物種起源演化、藝術、科學家的探索歷程,以及腦部發展與認知科學等,她認為通識教育是提供學生看見世界圖像、認識生命全貌,不可或缺的養分,非常強調通識課程要有一定的知識乘載度及知識歷程的脈絡,並且鼓勵學生繼續挖掘自己有興趣的議題,將知識與生活接軌,進一步行動體驗,甚至實踐公民參與。通識教師必須以不同的視野來引導學生擴展知識廣度,提升思考高度,激發多元閱讀的興趣,才能充實心靈,並且體悟生命的價值,而不會讓生活限縮在既定的框架中。「試著拓展學生生命的寬度與視野,陪著學生一起成長」是她始終如一的通識教育理念,並且能具體落實於教學中。
林智莉老師在從事通識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面對的是習慣實作學習方式的技職體系學生,她認為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教學方式不同,老師不能單方面決定「該教甚麼」或定義「學生該學甚麼」,而是要思考「學生需要什麼」,因此經過不斷自我調整,以及參與各種教學研習,逐漸領略到「以學生為中心」的真諦,並且認真思考文學在通識教育可以扮演的角色。由於文學作品闡明的大多是個人、或是個人與群體間的關係,無論是感情、家庭、社會或人生困境,都可以藉由深層的討論及反思來面對自身遭遇的問題。因此,通識教師絕不能只是在課堂上生硬地教學生閱讀文本,而要採取漸進和緩的方式,將作者想要傳達的意象、思想或精神傳達給學生,同時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將文學作品中的概念與生命彼此連結。
本獎項相關訊息可自網站http:// www.ccu.edu.tw/fineofge/index.html查閱。
本文出處: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5990
新聞來源: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