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8 21:20:47小眼

「危險心靈」之現在的我

公視最近播放的連續劇「危險心靈」收視不俗,引起廣大的迴響,其中牽涉到教改、補習、體罰等議題,更是牽動了許許多多觀眾的心。

只要是生長在台灣的孩子,很少人能不對這個話題動容,因為那是我們成長的必經之路,充滿的是慘痛記憶或扭曲的人際關係,真的,我很少聽到有人說自己的聯考/學測歲月過得快樂無比的例子。

無論「危險心靈」所引起的是怎樣的討論,觀眾是站在小傑的角色出發,或是撻伐教改政策,體諒詹老師有自己不得不的立場,甚至於說原著媚俗等,但每每讓我回想最多的是自己在國中階段發生過什麼事情呢?那時候的我又是怎麼想的?用怎樣的心情度過的呢?

國中時被編在所謂的好段班,我們的導師不但是全校英語教學的第一把交椅,更以嚴格掌控出名,這點從其他老師的子女全被編排在我們班便可瞭解到,導師是多麼地受到全校老師與家長的信賴。的確,就教學方面,導師是位很負責的老師,花了非常多心思在同學身上,當時所奠定的英語文法基礎到長大後都還受用,導師也不斷地想辦法斷絕學生們所有無助於學習的事情,例如按照成績排梅花座。有些作法雖然過於嚴厲與武斷,但當時所造成的傷害沒有那麼大,獨獨對於兩件事情,讓我一直無法釋懷。

第一件事情是建立告密制度,利用每週班會的時間發白紙,讓大家寫下某人沒有被老師抓到的過錯。或許有人說可以不要寫啊,沒錯,但導師早就預防到這一點,所以採取的是記名制,除了舉發某某人在某天某時段做了什麼外,還要寫下自己的姓名,以示負責。導師收集完大家的紙條後,會在班上立即唸出來,一一點名被告發的人,這個舉動不僅建立了導師的尊嚴,他希望讓我們瞭解的就是不可以在背後搞小動作,因為我們逃不出他的監控。次要目的是破壞班上同學的和諧,因為只要被告發,十多歲的孩子一定會想知道是誰告發自己,然後互相猜測、破壞互信,這樣同學就不會有聯合反抗的行為。

第二件事情是假日電話遙控,導師不僅關心我們的在校行為,為了預防大家回家後的自我管理不好,在假日時還會採取隨機抽號的方式,打電話給同學們表達關心。談的話題不出於「某某某,你今天在做什麼啊?有沒有在唸書?你念了哪一科的哪一段?念給我聽聽。我怎麼聽到你家很吵呢,你該不會在玩吧?你父母在嗎,我想和他們談談。」被抽中的同學覺得自己倒楣透頂,連回到家都不得安寧,但父母們對於導師的用心萬分感激,大力地讚許。只是做到這種程度的行為掌控,嚴重侵害個人權利,提高學生對於導師的怨恨指數,培養師生間玩諜對諜遊戲的能力。

對於這樣的成長方式,我無力對抗,也無心與大環境過不去,只是這種痛苦帶給當時的我什麼感受呢?對日後又造成什麼影響呢?我真正想要的生活又到底是什麼呢?如果說現在的我是由過去所累積而成,不管快樂、怨恨或無奈的情緒,都能坦然接受現在的我的面貌、想法與判斷力,那麼,我認為至少那些慘綠歲月有些許的價值了。
阿福 2007-08-11 17:40:28

剛看完這本書.
很棒的感覺.
我的童年.亦是如此.

絶種壞男人 2007-05-31 11:50:46

那老師真絕
或許他個人是為學生好
不過ˇ
他的方式在一個開放且自由的時代
已經有可能為害到學生身心發展問題
這問題有待深思

沒有事實是一定對 or 一定錯
時代的變遷
種族的思想
傳統的習俗
深深影響一切事務

vs:好像我野蠻愛說教的ㄨD
   初次來訪! 嘿!喲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