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到參考書目
參考資料:
因為有人問參考書,所以就記憶所及先整理一部分出來。
......看看最後成書時要不要附,還是我直接網上列就好了。
書籍:
Dora Chen著,《尋味日耳曼:德國四季美食地圖》,臺北:布克文化,
小羅借我看的書,很輕鬆的小品。
Jorge Rosado、克里斯.畢修普(Chris Bishop)著,卡米柚子譯,《閃擊先鋒-納粹帝國裝甲擲彈兵師》,楓書坊,
Jorge Rosado、克里斯.畢修普(Chris Bishop)著,卡米柚子譯,《鐵甲兵團-納粹帝國裝甲師》,楓書坊,
克里斯.畢修普(Chris Bishop)著,卡米柚子譯,《黑色閃電-納粹帝國武裝黨衛軍》,楓書坊,
這三本是圖鑑,除介紹之外還有一些佚事。裡頭分年代敘述,細心一點的話可以感受到德國戰爭時期在軍事上和社會上的改變。
Joseph E. Persico著,劉巍等譯,《紐倫堡大審》,臺北:麥田,
頗厚,詳細,人物超多,很需要耐心,可以直接跳審判開始的部分看,看答辯中所呈現的觀念。如果對四國法官明爭暗鬥有興趣,就得看審判前的準備了,不過很無聊。(網上可以找簡體版看)
MORINAGA Yoh著,張詠翔譯,《世界戰車博物館圖鑑》,楓書坊,
小羅借我看的書,輕鬆有趣的圖鑑。
弗列德利希.邁涅克(von Friedrich Meinecke)著,黃福得譯,《德意志的復興時代》,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經典小書。主論普魯士為何敗給法國,如何調整自己的情況,最後在萊比錫擊敗法軍。內容包含社會政治經濟,是作者的經典代表作。短,不好肯,資料很多。但是了解這部份情況的最快入門書。
立駿、許昌鵬,《隆美爾與非洲軍》,武漢大學出版社,
小羅借我的書,圖片多。可以輕鬆看。
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著,林錚顗譯,《罪惡的代價:德國與日本的戰爭記憶》,臺北:博雅書屋,
大部分是作者調查紀錄。比較特別的是後半部,新一代的德國人如何面對上一代的虧欠及對歷史重新演繹,還有德國到現在不得不收斂愛國主義的沉重意識,都有很多觀察。這書就是現象描述,沒有太多解釋。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鄭明萱譯,《極端的年代1914-1991》(上、下),臺北:麥田,
冷戰史通論書。作者雖然是著名史家,但是這套並不可愛!不好念。就是通論。
沈志華主編,《冷戰時期蘇聯與東歐的關係》,北京大學出版社,
為了冷戰時期東歐史買的書。論文集,以事件分篇論蘇聯和東歐各國關係,集中在冷戰早期,之後主論東歐與蘇聯的經濟關係,對東歐變天部份原因沒有什麼論述。但非常推薦其中經濟關係的論述,看看伊凡如何照顧他的大家族。
邢來順著,《德國貴族文化史》,人民出版社,
小羅借我的書。通論書。可能是之前我有歷史基礎了,這本我看得拖拖拉拉有一搭沒一搭,很多都是之前看過重複的資料。不過沒有歷史背景的小羅說,就了解德意志地區中世紀文化生活情況,是很好用的書。
周思成著,《1945德蘇柯尼斯堡戰役》,沙岡月刊雜誌社。
戰史紀錄,描述整個柯尼斯堡撤退傷亡,阿普的粉絲會看得很心痛,書中大多是一般不熟悉的人物,讀起來會辛苦。如果不想看戰史,推薦前言的柯尼斯堡簡史,非常有用。結論部分形容柯尼斯堡為[第三帝國的陪葬]也非常的貼切。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劉森堯譯,《威瑪文化-一則短而燦爛的文化傳奇》,臺北:立緒文化,
據說是經典作品,可是我看完沒啥感覺。基本上是文化社會史,政治只是背景。如果想知道威瑪時期藝文圈和風尚,可以看這本。
威廉.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著,董樂山譯,《第三帝國興亡史 卷一:希特勒的崛起、勝利與鞏固》,臺北:左岸文化,
威廉.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著,董樂山譯,《第三帝國興亡史 卷二:邁向戰爭之路》,臺北:左岸文化,
這套是經典,整套四大本,內容很詳細,資料豐富(作者關注的部份很豐富),是經典作,作者耍嘴皮子碎嘴的程度也是經典到會想巴死作者的地步。一整個就是阿爾弗雷德的英雄看法(一直線式的美國民主反抗觀點)充斥其中,而且只看他自己想看的。如果可忍受作者碎嘴,不失一本了解希特勒崛起毀滅的詳細讀本。
引自小羅的形容:「這是一位美國記者花了超過一千兩百頁的文字,說明希特勒是笨蛋、德國人是白痴的考據故事。」
洪丁福著,《德國的分裂與統一:從俾斯麥到柯爾》,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3月初版二刷。
通論書,提綱挈領地分段敘述德國各時期的情況。我念這本書,文章已經將近寫完,這本我只有在冷戰和科爾的部分讀的最仔細。在我看來這本很概括性。算是不錯的入門書,但德國出身的學者,文章死板板真不精采,跟營養口糧一樣,補充基礎能源,沒味道。
許仟著,《德國問題新論》,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3月。
這是我閱讀德國統一後問題的資料時,最早讀的一本論文。前三章的東西德時期的觀察和論點非常有趣:東德一直希望統一,是西德一直迴避,所以東德只好另謀出路。後半部描述是統一之後到1998年前,德國國內的經濟困難和國際地位的情況。整體說來也是挺概論性的,因為是論文集,以事件為主體,不是以時間為主軸,平時沒有看歷史相關書籍的人讀起來會有困擾。
傅寶真著,《德國軍事史1640-1918》,國防部史政編譯室史政處,
厚,不好讀,就是紮紮實實的演進描述史,從大選侯時代到一戰前,普魯士德國的軍事制度通論本。為什麼普魯士是個軍國主義國家,為什麼普魯士的軍隊在國家內的地位和其他國家不同,這本書提供了長期演變的解釋。如果想要在統一戰爭部分玩出新題材者,這本書這部分提到軍方、政府和國王之間的拉鋸戰,很值得一看來挖題材。
提歐.蘇默(Theo Sommer)著,東吳大學德國文化學系譯,《生活在德國》。臺北:台灣商務,
德國一般生活觀的介紹書,有點厚度,不難讀,可以當當八卦看。想寫德國兄弟日常生活者,可以往裡頭挖題材。
斯提芬.齊德尼茨(ZeidenitzStefan)、本.巴爾考(BarkowBen)著,李彥譯,《德國人》,香港:三聯,
輕鬆小書,非常有娛樂性,想抓德國人的刻版印象從這本下手是ok的。
雷霆編著,《圖說歷史-鐵甲華冑 二戰德國國防軍裝甲兵制服圖說》,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8月一版。
軍服考據控的人看的圖鑑啦。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著,林驤華譯,《極權主義的起源》,臺北:左岸文化,
左岸文化漏了注釋的一部份,==,寫信去問了也沒回音。政治哲學經典代表作,不管贊成或是反對它,它就是一本經典!啃到會吐血的書,是整個德國史閱讀中,我看得最久最痛苦的一本,但還是讀完了。如果想要了解反猶主義、納粹和蘇維埃的極權主義緣起,為什麼極權主義興起又跟反猶主義結合,這本書提供非常多的資料,作者的看法也非常特出。(據說對岸也出了,不過一個蘇維埃國家究竟把它到底刪成什麼樣呢,真是不敢想像),如果是要寫二戰的德蘇關係,或者有關納粹德國論述,這本是絕對的厚實打底書。
瑪格麗特.謝南(Margaret Shennan)著,王瓊淑譯,《普魯士的興起》,臺北:麥田,
謝南(J. H. Shennan)著,鄭明萱譯,《十八世紀的歐洲情勢》,臺北:麥田,
露絲.海尼格(Ruth Henig)著,王鼎鈞譯,《凡爾賽和約》,臺北:麥田,
以上三本都是小小書,簡單扼要明瞭,不一定好讀,因為書小,塞進去的資料多,有時候要花不少腦筋記憶。麥田這系列的世界史都是小本專題通論,是很好的題材入門書,也提供和一些通論書不同的看法。
賽巴斯提安.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著,周全譯,《從俾斯麥到希特勒:回顧德意志國》,臺北:左岸文化。
賽巴斯提安‧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著,周全譯,《一個德國人的故事》,臺北:左岸文化,
賽巴斯提安‧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著,周全譯,《破解希特勒》,臺北:左岸文化,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作者成長於威瑪時代,二戰前前往英國,之後擔任英國派駐在西德的專欄作者,對德國恨鐵不成鋼,但內心有者一點點的偏坦。從他的作品入門,雖然會點偏坦德國,不過比起一般的論文書算是有血也肉,比較好讀。最近左岸積極地引進他的作品,還有一本《不含傳說的普魯士》,現在左岸似乎在積極接洽版權中。
《從俾斯麥到希特勒:回顧德意志國》算是通論書了,可以對照著
《破解希特勒》可以對照著《第三帝國興亡史》,簡易通論版。
《一個德國人的故事》作者自傳作品,只寫到前往英國前就斷了,是遺稿收集而成。可以由作者的經歷暸解一戰後德國人對一戰的看法,以及威瑪時期風雨欲來的氛圍,可以跟《威瑪文化-一則短而燦爛的文化傳奇》對著看。
丁建弘、李霞著,《普魯士的精神和文化》,淑馨出版社,1996年08月10日。(其實這本是翻譯對岸的作品過來的。)
有不少APH德國作者非常喜歡這本書,用這本書的內容畫了不少作品和寫了小說。但我非常不喜歡這本書。
本書於博客來的介紹:「全書的主要特色在於寓精神、文化的研究於歷史研究之中……史料之翔實、豐富;評述之貼切、自然而帶有親身感受的色彩;文筆之老練、流暢,這些優點既提高了本書的學術價值,也使之宜於為一般讀者閱讀。」
這恰恰是我最討厭的部份。企圖想要做的像科普書卻寫得很碎嘴,沒有參考書目,注釋名辭也寫得不好,校稿的人大概只有繁簡互換,挑錯字完結束了。而最讓我跳腳的是念對岸書一致的通病出現在其中:就是那個正反合的黑格爾想法和大一統思想,不斷地出現而且非常嚴重。EX從腓特烈二世的部份,以後見之名要求人物,要求腓特烈二世有統一德國的思想,這等同問孔子為什麼不用電腦,腓特烈二世的死對頭瑪利亞泰麗莎的老公是神聖羅馬皇帝兼德意志國王,腓特烈二世如果有對那個德意志國王有過歪腦筋,應該叫做打敗哈布斯堡家族再搶點土地過來,什麼統一德國?要爭取"德國的利益"?
由此你可以知道我多麼不喜歡這本書了。在音樂史的部份,==,不想說了,巴哈沒那般難聽吧,有沒有聽過巴哈啊。
如果要讀,我會建議一定要併同其他書一起看。單抓這本書看實在太危險了。
影片:
Discovery,《二次大戰全彩實錄》。
National Geographic,《二戰啟示錄》。
這兩部都很推薦,《二戰啟示錄》比較全面概括,有頭有尾,也可以串到冷戰。
National Geographic,《戰爭風雲──史達林格勒之役》。
National Geographic,《戰爭風雲──坦克大對決》。
戰爭風雲系列都很值得看,一個主題一集一個小時簡單易懂上手。
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意志的勝利》(Triumph des Willens)
經典。可以體會一下納粹德國營造出來的理想社會氛圍。
本片因為是極度洗腦的納粹宣傳片,原本是禁片,現在網上可以看到。雖然不懂德文,有的版本有附英文字幕,外文看著會有點枯燥,需要跳著看。光看那浩大聲勢的遊行,萬眾一心的口號呼喊和演講,就可以明瞭為什麼那時侯德國人對希特勒這般瘋狂。
題外話,裡頭有不少群眾操縱手法,現在台灣的造勢場子和宣傳手法中,都可以看到相似的手法,連2008年總統大選馬英九的宣傳影片,也可以看到這片子的影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