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8 17:28:00蔚藍海岸

Comparison

        似乎從懂事開始,我們就不停與人比較。記得小時候去祖母家,見到一群堂表兄弟姐妹,聊天聊到沒話題,索性開始「吹牛」。你一句「我的家比你家大」、我一句「我們家比你們家大兩倍」,接下來比陽台、比床、比車、連學校大小大可以拿出來比。誰也不知道對方說的是真是假,但是就因著不想輸的倔強,我們這群小孩子繼續進行著無止盡的比較。上小學後,開始跟同學比誰身高高、誰跑得快、誰跳繩跳最多下、誰轉單槓比較多圈、誰鞦韆盪得高、連誰收集的貼紙、漫畫或電玩人物塑膠玩具種類多樣也可以比,贏了就沾沾自喜,輸了就悻悻然。上國中及高中後,開始面臨升學壓力,考試成績成了六年來唯一在乎的事,也是無時都在比較的項目。在升學班中,男女生把外表擺一邊、分數放中間,每次考試就是一次廝殺,大家總為了一、兩分爭個你死我活,八十九分跟九十分迥然不同、九十四分跟九十五分就是不一樣。拿到考卷永遠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大家也習慣考不好時就趕快拿鉛筆盒或書遮住右上角的分數,就怕被鄰座同學看見自己的成績,多一份「在傷口灑鹽」的痛楚。我還記得高中數學老師喜歡從第一排第一個學生開始大聲唸出成績,那真是最折磨的凌遲。聽到別人考九十幾分,自己卻拿個七十幾分時,當下深感人生絕望至極。出了社會,到了職場上,我們還是在比較業績。工作之外,我們就比收入、婚姻、連孩子的發展好壞都可以拿來暗自比較。似乎我們的一生,都沒有辦法脫離比較的心態。如同動物互相比較力氣、頭上的角的大小與身上鬃毛的茂密度,人類也隨時都在打量著彼此的斤兩。

        我們不停與人比較,或許是為了確認自己的定位吧?我們擁有思考能力,終其一生都在詢問「我是誰?」靠著與他人比較,知道自己在不同領域屬於上、中、下三等級中哪一群,對自己有一些初步認識,知道自己的強項與弱項各是什麼。知道自己的定位後,有人就會想以比自己好的人為目標努力精進自己。奧運的紀錄激勵選手以打破紀錄為目標更拚命、學生以第一名學生為假想敵孜孜矻矻、上班族以表現佳的同仁為榜樣自我期許。這樣的比較可以激發自己的潛力。然而看見比自己好的人,也會使我們產生自卑感,於是我們又學著看比自己差的人以找回一點自信。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正是這種自我安慰的心態。跳舞拍子對不準,就去看那個同手同腳的人;覺得自己工作辛苦,就去想其他行業更身不由己的職員。藉由比較,我們會覺得自己沒那麼差,少一些負面情緒、多一點知足感恩的心。靠著內心的天平以及外在的標準,我們確定自己的立足點,以超越比自己出色的人為目標拚命、看比自己遜色的人做為自我安慰的方式。

靜下心想,從小比到大,我們常常不是為了生存而比較、競爭,而是為了虛榮而比。從成績比到業績以及生活條件與狀況,當中傷了多少和氣、失去了多少友誼、毀壞了多少信任,說穿了只是我們不能承認自己的不足、也不甘被人比下去。坦白說,比贏了又如何?只是因為贏過身邊幾個人而雀躍,我們眼界真的小得可憐;就算是跟全世界的人比我們是頂尖,我們仍舊只是滄海一粟,又有什麼好驕傲的?把自己的快樂與價值建築在跟別人比較出的高低,真的傻得可以。今天贏了,明天也可能會輸,沒有永遠的贏家與輸家,我們到底為了這沒有絕對的勝負在計較什麼呢?況且,每個人各有所長,比較又有何意義呢?想清楚這一點後,我學習對「比較」坦然以對。若真要比較,我寧願跟自己競爭。讓今年的自己比去年更好,看見自己有所成長,這才是值得驕傲的事情。至於別人要怎麼看待我,我也漸漸釋懷。要把我當假想敵超越,我會覺得對方標準太低,要把我當作是提高他/她自信心的對象,我也無所謂,能夠因此帶給別人自信又何嘗不是一件功德呢?當我了解與他人比較是因為自信不足,我學著接受自己、肯定自己是獨特的,對於旁人說的「優秀」或「不足」,我也慢慢無動於衷。不要再將別人為我貼的標籤誤認為是自我的定義,就是我逐漸明白的道理以及想要實踐的信念。超脫了無謂的比較,自己才能隨之找到真正的心靈平靜,以及那份單純的快樂吧!

上一篇:Value Added

下一篇:Farewell, My Dear 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