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3 22:04:01蔚藍海岸

Trip to Austria─【Vienna】(Part II)

離開了貝維帝爾宮,我們又驅車回到了早上曾短暫停留的國立美術館及自然史博物館廣場。如果這天不是週日,我想領隊應該會帶整團去市中心購物。但是這天正巧就是全市「大淨空」的日子﹝週末週日商店都不會開,因為大家都出城歡度假日了﹞,於是領隊提供兩項選擇:去露天咖啡座品嚐維也納咖啡、蛋糕,或者去美術館內觀展。我想了想,前者通常只是為了體驗「氣氛」,維也納的咖啡與蛋糕跟其他的地方又會有多不一樣呢?我在台灣不也常做這種事了嗎?再者,在露天咖啡座悠閒坐著喝咖啡這事,在法國巴黎時我也已嚐試過,那時在香榭麗舍大道旁、前頭就是凱旋門,這樣的經驗有一次我就很滿足了,不需要到每個地方都重複一次。考量之後,我決定進入美術館參觀,因為這也是我到國外旅遊很少做的事。其實每次到國外短暫旅遊,我都不會選擇去美術館或博物館參觀。自助旅行可能可以,但是如果跟團,在短暫的自由活動時間根本不可能有時間悠閒地參觀整座美術館,再者一個下午如果都花在一座美術館裡也有些不值得。但這次比較特別。我們下午有三個小時可以自由活動,既然都已經在這兒,而且離市中心也遠,自己又不能到處亂跑,索性來逛美術館。美術館外觀是新文藝復興風格:柱狀式、方體、八角圓頂。館內跟外觀一樣宏偉,共分三層樓,分別展示雕像、繪畫與錢幣,都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時期囊括的歐洲珍品。從大廳正中央一排長長的階梯上去第一眼就可以看到一組雕像,再往上走就通往繪畫館。一進去就有迷路的感覺,因為走道非常長,通往不同的畫室,每一間畫室都很大,收藏大大小小的畫作,畫室的兩側還有通道通往另一處較小的畫室,收藏不同畫家的作品。繞來繞去,有時會忘了方向,不知入口與出口何在。每一幅畫旁都有德語與英語的說明。一堆畫家的名字我並不熟知,而且每一幅畫光是讀完英文說明就需要時間消化,之後再重新看這幅畫一次才更能體會其意境,這樣繞完一個畫室少說也要三十分鐘。廣大的畫室走走停停,一下子腳就痠了。但是整間畫廊非常安靜、觀賞的人群都是靜靜地欣賞畫作,走累了的人也可以坐在畫室中間的沙發區休息,看著自己喜愛的畫或者閉目養神,都不會有人干擾。這樣高檔、舒適的觀賞品質,是我第一次感受的經驗。在台灣幾乎不會有這種的氣氛。因為空間小,人一多,大家就擠在一起,更別提如果不懂得保持安靜,整個景象就如同黃昏市場。之前到了法國羅浮宮因為訪客眾多,也很難有這般高級的享受,這次到了維也納這座豪華的博物館,終於能體會什麼叫做觀賞藝術應有的氣氛。其中我比較有印象的是一名畫家Pieter Bruegel的兩幅作品〝The Tower of Babel〞以及〝The Peasant Wedding〞。前者畫出巴別塔,讓人想起那段有名的故事:以前的人們是講同一種語言,有次大家合力想造出一座高塔來親近天神,顯示自己的能力,此舉觸怒了天神,決定懲罰人類,讓高塔倒下,人類散落在不同的地方,從此以後人類開始講不同的語言,不能彼此溝通,也就不會再一起建造另一座巴別塔了。﹝那現在的台北101其實就是現代的巴別塔囉?﹞畫家將巴別塔畫得建構不穩,暗示著巴別塔其實不是上天弄塌的,而是它本身就已經不甚穩固。這是否也暗喻人類其實是自取滅亡的呢?他的另一幅作品〝The Peasant Wedding〞描繪農家婚宴的景象:一群人擠在穀倉裡,宴客的東西不是大魚大肉,只是一碟小盤子裝的湯與麵包,湯盤還是放在門板上運送著,但是大家還是盡興地享用,旁邊有一個小男孩吃不過癮還舔著盤子。熱鬧、但是也透露著清苦。我在繪畫廳就花了快兩個小時半,離開了繪畫廳已經感覺有些暈眩,沒想到還有上面兩層樓,我拖著稍微痠痛的雙腿,到了希臘羅馬館參觀裡頭的瑪瑙、貝殼展示品,以及三樓的錢幣展示廳,看看大大小小的錢幣的演進史。因為在二樓花的時間太長,因此希臘羅馬館及錢幣展示廳裡我只能走馬看花地看完。走回長廊,往窗外望去,四周每一格壁窗上皆有一座小型人物浮雕。從兩點半到五點半,這一趟藝術的饗宴讓我視覺飽足。下了階梯時再次仰望那拱型的天頂,結束了這一下午的行程。

    將近六點,我們再度回到維也納市中心,途中似乎又再次經過分離派會館、中央市場,好像也有經過貝多芬曾住過的家。經過貝多芬的家乍聽好像很稀奇,但是據說貝多芬因為脾氣不好常跟人吵架,在維也納就搬過幾十次的家,這樣一聽,就會不禁想走到維也納各個地方搞不好都會有貝多芬住過的地方吧?這樣好像就沒什麼稀奇了喔?我們在市區附近下車,走到了聖史蒂芬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德語:Stephansdom﹞。它的哥德式尖塔造型、高達136公尺的主塔、屋頂的馬賽克裝飾,那種雄偉氣派,光是從照片是感受不出的,非得親臨教堂外仰望著它,才能體會它的真實。那座高高的尖塔,把脖子伸到筆直都無法完全看清它的全貌。由於是古蹟,跟熊布朗皇宮、貝維帝爾宮一樣,它的外部也在整修中。我靠近欣賞它的外觀,照了幾張相,順便觀看一下在教堂廣場上有人表演把水倒進報紙後水卻不見蹤影的魔術,之後與團員集合準備用晚餐。 

    晚餐一樣是湯、主餐、甜點。主餐這次是兩大塊豬肋排。看到那兩大串豬肋排時我就已經飽了。在台灣三餐都不曾這樣吃,也不吃豬肋排的我,每次旅行都覺得自己好像中元普渡前的大豬公,每餐都被餵得飽飽的。不知是因為餐廳位於地下室,燈光昏暗、加上空氣不流通的緣故,還是大家累了一天終於無法再抵擋時差的影響,或是豬肋排真的太大塊,眾人這餐吃得非常安靜,這種沉默卻也隱含著「痛苦」的心情。大家臉上都寫著:「讓我早點回飯店睡覺吧!」我對於那兩塊豬肋排的解決方式就是咬得下就吃進去,嚼不動的就不要勉強自己,於是我的豬肋排一塊塊都還看得出來有肉剩下,頗為浪費。但是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力量,總比全部不吃要來得好吧?我們「無奈」地解決了晚餐後,就步行到車上準備返回飯店。車子剛好停在國家歌劇院對面,我藉機趕緊照一張相留念﹝回家查維基百科才知道,這歌劇院落成後首演的劇目是莫札特的Don Givonni﹞。已經是晚上,整個城市的感覺卻彷彿還在下午兩、三點的感覺。天暗得慢,四周明亮,身體就還能繼續被「欺騙」,以為還是白天,不過我隱隱約約可以感覺它透露的訊息:「今天怎麼好像特別長啊?」

    回到了飯店,領回行李、拿了房間鑰匙要坐電梯上去。電梯意外地窄小,大改只能容納四~五人,加個行李頂多只能三人,而且電梯的大廳樓層號碼是0,並不是1Gground﹞呢!進了房間,打算拿出我的充電器跟轉接頭為我的MP3播放器充電,沒想到這時才發現我買的轉接頭巨大的方塊身體,根本擠不進飯店裡的圓形插座。原來轉接頭要買小一點的啊?這又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的例子。非得要把東西帶到了這兒才會知道它是不能用的。我只好祈禱我的數位相機可以撐過未來這幾天。接著我出去飯店,到對面機場的超商買大罐的礦泉水。雖然說奧地利的水可以生飲,但是身為外地人,總是怕水土不服,所以還是買個兩大罐較保險。一大罐0.95歐元,算是很便宜的﹝接著下來幾天行程裡,都再也找不到這麼便宜的價錢﹞。超商很大,產品種類多樣,但是沒有一樣吸引我的。超商的收銀員臉色面無表情,彷若一台機器,在櫃檯旁邊有環保塑膠袋供取用,但是材質相當薄,無法承受太重的重量。我提著兩大罐水回到飯店,接著梳洗一番,那時才晚上十點,窗外的天空才剛暗,我的雙眼、身體就跟著關機了:「終於天黑了嗎?」等於整整兩天沒有好好休息的身子,終於等到了夜幕低垂,立即就沉沉入睡了。 

 

﹝國立美術館內﹞ 

 

 

﹝聖史蒂芬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