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6 15:26:21雪登
自毀長城
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與國間大規模衝突的時代。各國國君相繼僭越稱王,互相爭戰,直到秦國獨霸,逐步消滅群雄而統一中國。在當時,其餘六國並非毫無機會,但「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六國各自為政,聽信張儀及范雎美麗的謊言,最後被秦各個擊破。(豈止被各個擊破,六國彼此間還會落井下石)。不然,信陵君魏無忌曾兩度率領六國聯軍,先救趙,再救魏,打得秦軍大敗而歸,證明了六國合縱政策確實是六國的救命仙丹。不過話說回來,秦國的強盛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商鞅變法的成功,秦國在秦孝公之後的歷任國君表現均中規中矩也是主因。
另一方面,北方的趙國在趙雍的胡服騎射政策下也一躍成為僅次於秦國的軍事強國,而且文臣有藺相如,武將有廉頗,也有能文能武的趙奢,但最終趙國被秦國消滅了,為何呢?主因就是國君沒有識人之明。話說長平之戰,秦軍坑殺四十萬趙軍,使得趙國元氣大傷。此役,趙國接受上黨郡錯在先,以趙奢之子趙括代替廉頗錯在後。接受原為韓國領地而被秦軍圍攻的上黨郡內附為趙國領土,使得趙國大軍被迫捲入秦國與韓國的戰火之中。趙王聽信秦國的謠言,撤換趙軍統率廉頗,以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入替,更直接葬送了四十萬趙國士兵的性命。
如果以為趙國國王只犯下這個錯誤,那還真是錯了。爾後,秦國開始發動消滅六國的戰爭,原本趙國尚有李牧及司馬尚兩位將軍在太行山的井徑關英勇的阻擋秦軍攻勢。但這時的趙王又聽信秦國的謠言,將李牧和司馬尚撤換。最後的結局當然可想而知,就是趙國滅國,一個在戰國時代唯一可與秦國相抗衡的國家竟落得亡國結局,歷任趙王愚昧自是主因。
這又不禁讓人想到南朝的南宋帝國,因為派系傾軋,竟把鎮守北方疆界的將領澶道濟處死。後果就是南宋及北魏之間爆發數次的南北大戰,南宋幾乎都是落居下風,導致兩國的邊界一路從黃河被往南推到淮河。澶道濟臨死前慨嘆:你們竟然自毀萬里長城。
現在的台灣,國勢大不如前,如果不思進步,卻又一天到晚竟搞些自毀長城的決策。澶道濟再世,又豈只是一聲長嘆而已。
另一方面,北方的趙國在趙雍的胡服騎射政策下也一躍成為僅次於秦國的軍事強國,而且文臣有藺相如,武將有廉頗,也有能文能武的趙奢,但最終趙國被秦國消滅了,為何呢?主因就是國君沒有識人之明。話說長平之戰,秦軍坑殺四十萬趙軍,使得趙國元氣大傷。此役,趙國接受上黨郡錯在先,以趙奢之子趙括代替廉頗錯在後。接受原為韓國領地而被秦軍圍攻的上黨郡內附為趙國領土,使得趙國大軍被迫捲入秦國與韓國的戰火之中。趙王聽信秦國的謠言,撤換趙軍統率廉頗,以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入替,更直接葬送了四十萬趙國士兵的性命。
如果以為趙國國王只犯下這個錯誤,那還真是錯了。爾後,秦國開始發動消滅六國的戰爭,原本趙國尚有李牧及司馬尚兩位將軍在太行山的井徑關英勇的阻擋秦軍攻勢。但這時的趙王又聽信秦國的謠言,將李牧和司馬尚撤換。最後的結局當然可想而知,就是趙國滅國,一個在戰國時代唯一可與秦國相抗衡的國家竟落得亡國結局,歷任趙王愚昧自是主因。
這又不禁讓人想到南朝的南宋帝國,因為派系傾軋,竟把鎮守北方疆界的將領澶道濟處死。後果就是南宋及北魏之間爆發數次的南北大戰,南宋幾乎都是落居下風,導致兩國的邊界一路從黃河被往南推到淮河。澶道濟臨死前慨嘆:你們竟然自毀萬里長城。
現在的台灣,國勢大不如前,如果不思進步,卻又一天到晚竟搞些自毀長城的決策。澶道濟再世,又豈只是一聲長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