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7 20:58:03撲嚕嚕

《世紀回眸.宋美齡》

在二○○六年的最後一個晚上,我走進充滿歷史與塵螨的國父紀念館,欣賞大風劇場《世紀回眸.宋美齡》的演出。



說「演出」,是因為我實在不曉得該怎麼描述。《世紀回眸.宋美齡》的劇本野心太大,想把軍閥割據的紊亂、國共相爭的紛擾、以及世界大戰的亂局這三條線兜在一塊兒,同時還不忘對宋美齡外柔內剛的人格特質歌功頌德一番,到最後只得落個四分五裂、破碎凌亂的敘事架構。比方說,在這標題名為《宋美齡》的演出裡,宋美齡理所當然地應為故事的主人翁,但她在故事之中的份量卻不見得特別明顯特出。她在婚禮之後就彷彿消失了一個世紀之久,劇本此時忙著描繪西安事變的亂局與張學良內心的激動與矛盾,舞台上也正忙著呈現瀰漫雄性荷爾蒙的軍機密謀,卻徹底忽略了主角宋美齡此時的處境與思維,因此觀眾看不到宋美齡如何從一個嬌生慣養的千 金 小姐變成一個勇闖山西的委員長夫人——然而西安事變正是證明宋美齡之不同於一般女子的關鍵印證。劇本所呈現的,是一筆筆記載於歷史課本中的事件,而這些事件卻始終搔不到人物內心的癢處。我看不見宋美齡的心路歷程,我只看見點綴她生命的驛站。



這是歷史劇的侷限嗎?是不是戲劇真的還是得服膺於三一律的鐵則呢?我想不是的。要把這一段光是看歷史課本就足以教人頭皮發麻的世代撚成一條秩序井然的敘事線,應該要有一道或是貫串首尾(例如環環事件都緊扣著宋美齡)、或是超脫的主軸(例如以老宋美齡的回憶作為敘事觀點)。《如夢之夢》裡敘述的除了五號病人漫長的人生故事之外還加上顧香蘭的前世今生,但劇本無論在時間感、歷史感、或是空間感上皆有條不紊,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依我的拙見)就是劇本有相當清楚的敘事出發點。而這正是《世紀回眸.宋美齡》在蔣中正、宋美齡、蔣經國、孫中山、宋慶齡、宋靄齡等人物之中迷失的。



或許是為了因應時空變換與龐雜的人物關係(當然,經費考量也一定是個重要的因素),舞台走向簡潔的寫意風格。白白淨淨的空台上懸掛著由白色細絲的所結成的幾片「布幕」,雖然一方面可以滿足投影時充當螢幕的要求,一方面又可以靈活移動構成各時空中的牆面,但這樣的舞台設計簡直整慘了燈光與演員。白白的舞台吃不進什麼顏色的燈光,淨淨的場景做不了什麼氛圍,為了讓畫面不至於太過單調,燈光只能在演員唱歌的時候尷尬的打並不太具意義的彩色旋轉電腦燈,說穿了還真有一點點卡拉OK的調調。而只有空台可以玩的演員,也只好玩玩身上服裝的小配件,或是勇敢的隻身站在舞台上昂然接受台下近千隻閃亮亮眼睛的注視。



我沒有批評演員動作設計不佳的意思(空台耶……你能怎樣?)。相反的,演員的表現好極了。如果撇除了「戲」的成分不談(因為劇本裡「戲」的成分真的很薄弱阿……),冉天豪的音樂好聽得到教人內心激盪萬千,他筆下的音符透過這批演員優美的嗓音,更是將音樂的效果發揮到了極致,讓坐在台下的觀眾們感動的渾身起雞皮疙瘩。《我將再起》、《抉擇》、《道別》三發催淚樂讓台下啜泣聲此起彼落,連我這老是刻意疏離的不合作觀眾都抵擋不住那排山倒海的感染力。以「音樂」劇而言,真的是夠值回票價的了。



謝幕時,好多觀眾巍巍的起立鼓掌。他們不甚矯捷的身手,以及佈滿淚跡的皺紋,皆隱隱透露他們內心激盪的原因。我很幸運的屬於未經戰亂的世代,對我而言當晚台上的演出只是歷史課本的畫面重現。然而,對於台下老兵們而言,那晚舞台上所扮演的卻是他們生命場景的重播。那是一段不堪回首、卻又不忍卸下的沉重記憶。

上一篇:《白水》

下一篇:《人間條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