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7 20:41:02撲嚕嚕

莎翁圓桌論壇

兩天的陰陰雨雨,難得今天的好天氣,卻硬生生給研討會弄的焦躁不安。



冷伯曾抱怨過課上的小朋友們報告總不得要領,從頭到尾照的講稿唸唸唸的唸到黃河裡面去了,沒有eye contact,沒有語氣高低起伏,聽的人完完全全被當成大西瓜,機械式的唸白滴滴答答教人聽了很難不昏昏欲睡。冷伯,這不是我們小朋友的標籤阿,連身經百戰的老師們今天也來這一套,只是你沒聽到罷了。



我很好奇,這些為人師表的,平常怎麼要求學生的,怎麼輪到自己上場時,各各也都頓時登上時光機成了青澀的小朋友。明明大家手中都各有白紙黑字的論文及一本,為什麼還要照著上面一個字一個字唸呢?一場研討會六位老師兩位學生共計八篇論文發表中,竟有四位是按本照唸,還有一位是啥子都沒準備的來會上瀟灑開講,這可不是全民大悶鍋阿!



今天倒是相當意外聽到 楊 老師痛心疾首的肺腑之言。萬萬沒有想到之前在城市舞台的<羅茱>會讓他那麼心灰意冷。看著他匆匆離去的背影,其實真的很想告訴他Don’t take it personal。其實,<羅茱>的舞台簡潔而華美,燈光飽滿鮮麗,導演blocking拉的漂亮,群戲調度畫面完美,這些都在在展現了導演深厚的功力。然而遺憾的是,演員們卻撑不起劇中人物,說不出莎劇充滿詩意與韻律的唸白。如果說後者牽涉到翻譯時跨越兩種語言本質上的差異,使演員們未能展現莎劇最重要的口白特色,則前者的疏失卻是責無旁貸的。就拿卡普列家族與蒙泰古家族在街上鬥毆的一景來說吧。導演在這景中充分利用了雙層舞台的空間,製造出市井街頭畫面:來往的行人,買菜的歐巴桑,樓上看熱鬧的阿伯等。然而這應該相當熱鬧的畫面卻流露著一股詭異的冷調:當兩個家族的人馬拔劍相向時,路上的行人與看熱鬧的阿伯對於漫天飛舞的刀光劍影似乎非常有信心,相信這些街頭小混混不會在殺紅眼的情況下打傷無辜的第三者。姊姊,人家劍已經敲在妳頭上了,稍微閃一下好不好?我在台下看,為台上路人甲乙丙丁的安危擔心不已,心驚肉跳,台上的看倌們卻氣定神閒,優遊自在。



類似這樣的情形在上半場中層出不窮,演員不但無法成為場上的焦點,還將導演辛苦營造出來的氛圍大打折扣。而樓臺會一段茱麗葉與羅密歐的對白也教人聽不出內心澎湃的情愫,少了那份誠意 (哥哥,在歌頌茱麗葉的眼睛時好歹看著你愛人的眼睛吧?天花板沒有東西阿……)。看到中場,我難過的走了。我看到精采的鬥劍,卻感受不到緊張的氣氛;我聽到譯成中文的莎劇台詞,卻聽不到文詞中的詩意與情感。



看著楊老師將悶在心裡的話攤開來說著說著,臉也跟著越脹越紅。研討會的上半場就在一片尷尬的沉默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