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7 15:41:35郭嘉

棋經十三篇

《棋經十三篇》原序
《傳》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
桓譚新論曰: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
上者;遠其疏張,置以會圍,因而成得道之勝。
中者;則務相絕遮,要比爭便求利,故勝負狐疑,須計數以定。
下者;則守邊隅,趨作罫,以自生於小地。春秋以下代有其人。則弈棋之道,從來尚矣。
今取勝之要,分為十三篇,有與兵法合者,亦附於中云爾。

論局篇第一

夫萬物之數,從一而起。
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
一者,生數之主,據其極而運四方也。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數。
分而為四,以象四時。
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
外周七二路,以象其候。
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陰陽。
局之線道,謂之枰。
線道之間,謂之罫。
局方而靜,棋圓而動。
自古及今,弈者無同局。

《傳》曰:
日日新。
故宜用意深而存慮精,以求其勝負之由,則至其所未至矣。
論局篇是對棋盤進行了解釋。


得算篇第二

棋者,以正合其勢,以權制其敵。
故計定於內而勢成於外。
戰未合而算勝者,得算多也。
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戰已合而不知勝負者,無算也。

《孫子》曰: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由此觀之,勝負見矣。
得算篇則強調計算關係決定一局的勝敗,因此要心中有數。


權輿篇第三

權輿者,弈棋布置,務守綱格。
先於四隅分定勢子,然後拆二斜飛,下勢子一等。
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與勢子相望可以拆五。
近不必比,遠不必乖。
此皆古人之論,後學之規,舍此改作,未之或知。

《詩》曰: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權與篇談的是佈局,指出了佈局的重要性和原則。


合戰篇第四

博弈之道,貴乎謹嚴。
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

法曰:
寧輸數子,勿失一先。
有先而後,有後而先。
擊左則視右,攻後則瞻前。
兩生勿斷,皆活勿連。
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
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子而取勢,與其無事而強行,不若因之而自補。
彼眾我寡,先謀其生。
我眾彼寡,務張其勢。
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
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
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
必也,四顧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備。
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襲之意也。
棄小而不就者,有圖大之心也。
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也。
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也。

《詩》云:
惴惴小心,如臨于谷。
合戰篇則全面周密地提出了實戰中的各種問題,這是全書最重要的篇章之一。


虛實篇第五

夫弈棋,緒多則勢分,勢分則難救。
投棋勿逼,逼則使彼實而我虛。
虛則易攻,實則難破。
臨時變通,宜勿執一。

《傳》曰: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虛實篇主要探討戰術進攻的原則。


自知篇第六

夫智者見於未萌,愚者暗於成事。
故知己之害而圖彼之利者,勝。
知可以戰不可以戰者,勝。
識眾寡之用者,勝。
以虞待不虞者,勝。
以逸待勞者,勝。
不戰而屈人者,勝。

《老子》曰:
自知者明。
自知篇把有無自知之明提到了勝敗的高度加以闡述。


審局篇第七

夫弈棋佈勢,務相接連。
自始至終,著著求先。
臨局離爭,雌雄未決,毫厘不可以差焉。
局勢已贏,專精求生。
局勢已弱,銳意侵綽。
沿邊而走,雖得其生者,敗。
弱而不伏者,愈屈。
躁而求勝者,多敗。
兩勢相違,先蹙其外。
勢孤援寡,則勿走。
機危陣潰,則勿下。
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
誤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
能審局者多勝。

《易》曰: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審局篇要人們特別重視棋局形勢的變化,做到胸有成竹。


度情篇第八

人生而靜,其情難見;感物而動,然後可辨。
推之於棋,勝敗可得而先驗。
持重而廉者多得,輕易而貪者多喪。
不爭而自保者多勝,務殺而不顧者多敗。
因敗而思者,其勢進;戰勝而驕者,其勢退。
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
攻其敵而不知敵之攻己者,損。
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慮散。
行遠而正者吉,機淺而詐者凶。
能畏敵者強,謂人莫己若者亡。
意旁通者高,心執一者卑。
語默有常,使敵難量。動靜無度,招人所惡。

《詩》云:
他人之心,予時度之。
度情篇從各個方面討論了心態問題。

斜正篇第九

或曰:棋以變詐為務,劫殺為名,豈非詭道耶?
予曰:不然。
《易》云:
師出以律,否藏凶。

兵本不尚詐,謀言詭行者,乃戰國縱橫之說。
棋雖小道,實與兵合。
故棋之品甚繁,而弈之者不一。
得品之下者,舉無思慮,動則變詐。
或用手以影其勢,或發言以泄其機。
得品之上者,則異於是。
皆沉思而遠慮,因形而用權。
神游局內,意在子先。
圖勝於無朕,滅行於未然。
豈假言辭喋喋,手勢翩翩者哉?

《傳》曰:
正而不譎。其是之謂歟?
斜正篇談的是棋風問題。


洞微篇第十

凡棋有益之而損者,有損之而益者。
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
有宜左投者,有宜右投者。
有先著者,有後著者。
有緊避者,有慢行者。
粘子勿前,棄子思後。
有始近而終遠者,有始少而終多者。
欲強外先攻內,欲實東先擊西。
路虛而無眼,則先覷。
無害于他棋,則做劫。
饒路則宜疏,受路則勿戰。
擇地而侵,無礙而進。
此皆棋家之幽微也,不可不知也。

《易》曰: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洞微篇以變化的觀點探討了圍棋戰術,列舉了各種戰術上一系列原則。


名數篇第十一

夫弈棋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
棋之形勢、死生、存亡,因名而可見。
有沖,
有斡,
有綽,
有約,
有飛,
有關,
有劄,
有粘,
有頂,
有尖,
有覷,
有門,
有打,
有斷,
有行,
有捺,
有立,
有點,
有聚,
有蹺,
有夾,
有拶,
有避,
有刺,
有勒,
有撲,
有征,
有劫,
有持,
有殺,
有松,
有槃。

圍棋之名,三十有二,圍棋之人,意在可周。
臨局變化,遠近縱橫,吾不得而知也。
用倖取勝,難逃此名。

《傳》曰:
必也,正名乎棋!
名數篇歸納了下子的三十二種術語。


品格篇第十二

夫圍棋之品有九。
一曰入神,
二曰坐照,
三曰具體,
四曰通幽,
五曰用智,
六曰小巧,
七曰斗力,
八曰若愚,
九曰守拙。

九品之外不可勝計,未能入格,今不復云。

《傳》曰: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學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品格篇把棋力的高低分為九段。


雜說篇第十三

夫棋邊不如角,角不如腹。
約輕于捺,捺輕於避。
夾有虛實,打有情偽。
逢綽多約,遇拶多粘。
大眼可贏小眼,斜行不如正行。
兩關對直則先覷,前途有礙則勿征。
施行未成,不可先動。
角盤曲四,局終乃亡。
直四扳六,皆是活棋,花聚透點,多無生路。
十字不可先紐,勢子在心,勿打角圖。
弈不欲數,數則怠,怠則不精。
弈不欲疏,疏則忘,忘則多失。
勝不言,敗不語。
振廉讓之風者,君子也﹔起忿怒之色者,小人也。
高者無亢,卑者無怯。
氣和而韻舒者,喜其將勝也。
心動而色變者,憂其將敗也。
赧莫赧於易,恥莫恥於盜。
妙莫妙於用松,昏莫昏於復劫。
凡棋直行三則改,方聚四則非。
勝而路多,名曰贏局﹔敗而無路,名曰輸籌。
皆籌為溢,停路為芇。
打籌不得過三,淘子不限其數。
劫有金井、轆轤,有無休之勢,有交遞之圖。弈棋者不可不知也。
凡棋有敵手,有半先,有先兩,有桃花五,有北斗七。
夫棋者有無之相生,遠近之相成,強弱之相形,利害之相傾,不可不察也。
是以安而不泰,存而不驕。安而泰則危,存而驕則亡。

《易》曰: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雜說篇則比較蕪雜,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提出了棋手的品格作風問題。

《棋訣》序
棋者;意同于用兵,故敘此四篇,粗合孫吳之法。
古人所謂:怯敵則運計乘虛,沉謀默戰於方寸之間,解難排紛於頃刻之際。
動靜迭居,莫測奇正。不以猶豫而害成功,不以小利而妨遠略。
此非淺見諛聞者能議其仿彿耳。

一曰布置
蓋布置棋之先務,如兵之先陣而待敵也。
意在疏密得中,形勢不屈,遠近足以相緩,先後可以相符。
若入他境,或於六三、三六下子,及九三、十三之著,思不執一,進退合宜。
訣曰:遠不可太疏,疏則易斷﹔近不可太促,促則勢羸。
正謂此也。善棋者不困在此,使困在彼,壯在己勢,羸在人勢,此乃為格。


二曰侵凌
夫棋路無必成,子無必殺,乘機智變,不可預圖。且布置已定,則強弱未分,形勢鼎峙,
然後侵凌之法得以行乎其間,必使應援相接,勾落相連,多方以擁逼,迤邐而侵襲。
侵襲若行,則彼路不得不促﹔擁逼漸急,則彼勢不得不羸。
俟乎忿而先動,則視敵而索其情,觀動而制乎變。此之謂善應者也。


三曰用戰
用戰之法,非棋要道也。不得已而用之,則務在廉慎以守封疆,端重而全形勢。
封疆善守,則在我者實矣﹔形勢能全,則在我者逸矣。
夫以石擊虛,以逸待勞,則攻必破,戰必克矣。
 

四曰取捨
取捨者,棋之大計。轉戰之后,孤棋隔絕,取舍不明,患將及矣

蓋施行決勝之取,棄子取勢謂之捨。

若內足以預奇謀,外足以隆形勢,縱之則莫御,守之則莫攻。

如是之棋,雖少可取而代之保之。

若內無所圖,外無所援,出之則愈窮,而徒益彼之勢;

守之則愈困,而徒壯彼之威,如是之棋,雖多可捨而委之。

上一篇:曾胡治兵語錄

下一篇:兵要望江南

春藥 2020-01-10 02:27:22

讚~~~~!


http://www.yyj.tw/

郭嘉 2008-11-27 16:00:21

《棋經十三篇》宋仁宗皇佑年間問世。
是中國古代圍棋名士張擬所撰有關圍棋理論的專著。
內容極精煉,闡述圍棋攻防戰略戰術深入淺出,
總結了以前圍棋實戰的經驗,
是歷代圍棋理論書中最權威的一部。
《棋訣》宋朝劉仲甫所著。錢塘人士,南渡時國手。
棋訣有六篇,
一序,二布置,三侵陵,四用戰,五取捨
其末篇論棋訣要雜說,
因與十三篇內容相似,故不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