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錯誤、接受教誨,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勇氣和肚量。
然而,承認錯誤、接受教誨原本對自己好的事,為甚麼很多人卻不敢去面對?尤其,當你費了很大心力想糾正他人的錯失,甚至用生氣損害自己身心的方式,來斥責以求影響他人,而對方卻逃之夭夭,甚至還心生不滿與對抗的心理,不但沒有達到你所預期的結果,還損害了你們之間的關係,這期待與事實之間差異不可以道理計。然而,要問的是,兩者之間的差異從何而來?逃之夭夭與不滿對抗的心是如何產生的?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被譽為最會栽培人才的經營者,但同時也是以斥責部屬而聞名。但是根據曾經當了松下22年機要秘書的江口克彥先生說,被松下斥責的部屬,不僅沒有恨意還會心生感激之情,更激勵了工作的動力,也增進了老闆與部屬之間的情誼。松下先生的秘訣是甚麼?心生感動是如何產生的?
禪師說法,也許會給我們更空靈的思維空間。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禪師,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潔的夜光下,他突然開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悅的走回住處,眼見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找不到任何財物的小偷,要離開的時候才在門口遇見了禪師。原來禪師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脫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見禪師,正感到錯愕的時候,禪師說:「你既然遠道而來,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夜涼了,你就帶著這件衣服走吧!」說著,就把這件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走過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中,不禁感慨的說:「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
第二天,在溫暖的陽光照拂下,禪師從極深的禪定中睜開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的疊好,放在門口。禪師喜悅的道:「我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
一般人如你我,在看到自己家遭小偷時,又會有甚麼情緒?意外吃驚?憤怒?想打小偷?還是把對方消滅了,才算結束?
然而,當禪師發現自己的茅屋遭小偷了,他有甚麼情緒?怕驚動小偷,而一直站在門口的禪師,又有著甚麼的心情?當禪師主動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時,禪師想的是甚麼?禪師的心是接納的開放,還是批判的緊縮?禪師的這些舉動,對你有甚麼意義?
而小偷在碰到禪師的這些舉動的時,他會有甚麼心情?他把禪師披在自己身上的外衣整齊的疊好,放在門口時,又有甚麼感受?這心情與感受從何而來?是因為被諒解?是因為被主動關懷?是因為被接納?是被給予自我省思的空間?……
禪師說,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是指甚麼意思?甚麼是禪師所說的一輪明月?是指小偷把衣服還回來了?還是小偷還回衣服的舉動?或者是由衣服的摺疊整齊,看出醒悟的心?還是……?禪師是如何送他一輪明月的?
在你的人際關係中,曾經經過甚麼情形就像是「自己住家遭小偷」?承諾意外的變卦?被背叛?未經允許的越權?錯誤的信賴關係?面對這樣的人際衝突時候,你如何處理你自己的情緒?你如何處理你對當事人的情緒?是善了,還是不善罷甘休?你的處理方式,帶給你與對方甚麼後果?
如果從新面對所有的人際衝突,你會有哪些新的想法與做法?甚麼因素是讓你與對方,都能感受到承認錯誤、接受教誨善性循環的動力?你要如何送對方「一輪明月」?
然而,承認錯誤、接受教誨原本對自己好的事,為甚麼很多人卻不敢去面對?尤其,當你費了很大心力想糾正他人的錯失,甚至用生氣損害自己身心的方式,來斥責以求影響他人,而對方卻逃之夭夭,甚至還心生不滿與對抗的心理,不但沒有達到你所預期的結果,還損害了你們之間的關係,這期待與事實之間差異不可以道理計。然而,要問的是,兩者之間的差異從何而來?逃之夭夭與不滿對抗的心是如何產生的?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被譽為最會栽培人才的經營者,但同時也是以斥責部屬而聞名。但是根據曾經當了松下22年機要秘書的江口克彥先生說,被松下斥責的部屬,不僅沒有恨意還會心生感激之情,更激勵了工作的動力,也增進了老闆與部屬之間的情誼。松下先生的秘訣是甚麼?心生感動是如何產生的?
禪師說法,也許會給我們更空靈的思維空間。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禪師,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潔的夜光下,他突然開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悅的走回住處,眼見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找不到任何財物的小偷,要離開的時候才在門口遇見了禪師。原來禪師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脫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見禪師,正感到錯愕的時候,禪師說:「你既然遠道而來,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夜涼了,你就帶著這件衣服走吧!」說著,就把這件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走過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中,不禁感慨的說:「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
第二天,在溫暖的陽光照拂下,禪師從極深的禪定中睜開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的疊好,放在門口。禪師喜悅的道:「我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
一般人如你我,在看到自己家遭小偷時,又會有甚麼情緒?意外吃驚?憤怒?想打小偷?還是把對方消滅了,才算結束?
然而,當禪師發現自己的茅屋遭小偷了,他有甚麼情緒?怕驚動小偷,而一直站在門口的禪師,又有著甚麼的心情?當禪師主動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時,禪師想的是甚麼?禪師的心是接納的開放,還是批判的緊縮?禪師的這些舉動,對你有甚麼意義?
而小偷在碰到禪師的這些舉動的時,他會有甚麼心情?他把禪師披在自己身上的外衣整齊的疊好,放在門口時,又有甚麼感受?這心情與感受從何而來?是因為被諒解?是因為被主動關懷?是因為被接納?是被給予自我省思的空間?……
禪師說,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是指甚麼意思?甚麼是禪師所說的一輪明月?是指小偷把衣服還回來了?還是小偷還回衣服的舉動?或者是由衣服的摺疊整齊,看出醒悟的心?還是……?禪師是如何送他一輪明月的?
在你的人際關係中,曾經經過甚麼情形就像是「自己住家遭小偷」?承諾意外的變卦?被背叛?未經允許的越權?錯誤的信賴關係?面對這樣的人際衝突時候,你如何處理你自己的情緒?你如何處理你對當事人的情緒?是善了,還是不善罷甘休?你的處理方式,帶給你與對方甚麼後果?
如果從新面對所有的人際衝突,你會有哪些新的想法與做法?甚麼因素是讓你與對方,都能感受到承認錯誤、接受教誨善性循環的動力?你要如何送對方「一輪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