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權佳文分享~~
雅芝和振鵬結婚不久,她變得很愛抱怨,小倆口聊沒幾句,話題就會扯上振鵬的媽媽,從洗衣、打掃、到生小孩,每件事都有雅芝的委屈。
即使婆媳沒有同住在一個屋簷下,摩擦還是無法避免地持續發生。振鵬變得很怕接聽媽媽的電話,因為話筒傳來的都是喋碟不休的抱怨。媽媽講話像連珠砲似的,振鵬完全沒有任何插嘴的餘地。偶有出現半拍的休止符,媽媽馬上接著講:「聽我講話,你不耐煩,是不是?都沒有任何回應!」好不容易振鵬說出自己的看法,媽媽立刻搶話:「對啦,你們都有道理,就是我不好,這樣可以吧!」氣得振鵬想撞牆。
同理同情雙管齊下
碰到這麼棘手的問題,需要「化解抱怨的酵素」,讓情緒的頑垢可以立刻清除,不會附著在「心情垃圾桶」上。「化解抱怨的酵素」最主要成分是:包容與悲憫。傾聽者必須有足夠的高度,慈悲看待抱怨者的苦惱,就像「心情垃圾桶」必須有足夠深度,才能裝得下情緒的廢棄物。
另外必備的成分是:同理與同情。倘若只有說理,容易流於辯論;如果只有感情,容易失之客觀。同理與同情,雙管齊下,才能夠真正理解對方的處境。
最後的關鍵成分是:陪伴與支持。不要給予任何評論,只需陪伴與支持,讓對方覺得他並不寂寞。
每一個愛抱怨的人,或許心中的不滿與委屈大異其趣,卻有共同的特點就是空虛寂寞。他們想藉由抱怨引起別人注意,進而得到更多關懷。抱怨者,其實並不期待別人幫他解決問題,也不需要評斷是非,只希望得到關愛。傾聽者必須看清楚這個核心價值,才不會掉入情緒的陷阱,和對方作困獸之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