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眠讀詩,隨手記〉61~65
61
〈達蘭薩拉下雨的時候〉
丹真宗智/詩
朱瑞/翻譯
達蘭薩拉下雨的時候
帶著拳擊手套的雨滴
成千上萬地
降落
捶打著我的房間
在鐵皮屋頂的下面
我的房間
哭了
我的床濕了
還有我的那些稿子
機靈的雨
有時從我房間的背後抄襲
不可信賴的牆壁抬起
允許一股細流
從牆根湧入
坐在我島國的床上
觀看著我的國家被淹沒
包括為了自由而寫的紙條
對監獄日子的回憶
來自學院朋友們的書信
麵包的細屑
蓬勃地鼓漲著浮在表層的速食麵
像是所有忘卻的記憶
突然復原了
受盡折磨的三個月
針業松在雨中的季節
喜馬拉雅被洗得純淨
落日閃亮
直到雨鎮靜下來
停止捶打我的房間
我才去安慰
我的那個
自英國殖民時期
就履行義務的鐵皮屋頂
房頂之下
從那時起
就成了許多無家人的
避難所
現在除了被鵝、鼠、蜥蜴和蜘蛛
佔領以外
還有一部份被我租下了
一個租來的家
簡陋的生存
我的喀什米爾女房東
八十歲了,無法歸依故鄉
我們常常爭論
喀什米爾和西藏
哪個更美
每一個黃昏
回到我租來的房間
我都在想,我不能就這樣死去
必須有一個出路
我不能像我的房間一樣
哭泣
我已經哭得太多了
在監獄裡
還有一個又一個短暫的絕望
這裡必須有一個出路
我不能哭
我的房間已經太濕了
沈眠讀詩:《達蘭薩拉下雨的時候》。我在這裡的讀詩隨記通常不願意選太正確的詩,所謂的太正確係指詩人的代表性風格,即詩人所建構與呈現的明確意圖狀態。我喜歡凝視以外的東西,找出相對來說會比較少被關注、也有點脫逸詩人心願的詩。不過丹真宗智全全然把詩當作武器,他是一個以行動寫詩的行動家,同時也是個在詩裡實踐行動的詩人。在這本詩文集裡所收錄的三十幾首,幾乎每一首都緊密地扣緊他的自由鬥爭與圖博命運,所以只能從我喜歡的幾首挑出與詩集同名的〈達蘭薩拉下雨的時候〉。丹真宗智的詩歌有很多直接如刀鋒劃過赤裸軀體所產生的深度顫慄,那些顫慄源自行動,且由於他直接簡白的詞語操作,更顯得無有遮掩而凜冽(使用自己本有語言外的語言書寫是否都會產生某種裸而有力的感覺呢,譬如Milan Kundrea使用法文,Vladimir Nabokov、哈金和美語的關係,還有波蘭語言對林蔚昀的運動作用),如一片又一片的巨大陰影籠罩心頭,〈背叛〉、〈我是一個恐怖份子〉、〈流亡者〉、〈這個博巴在孟買〉、〈尋找我的洋蔥〉、〈廢墟上的蓓蕾〉、〈硬幣的第三面〉、〈裸枝〉等等都有這樣猛烈、深邃的效果,幾乎讓人與他進入同樣的靈魂頻率裡去感受那些羞恥、黑暗與絕望。〈達蘭薩拉下雨的時候〉,從雨的瘋狂墜落場景前進到鐵皮屋底下異鄉人們的生存面目,且最後以哭泣的房間(破爛不堪的鐵皮屋裡雨水如淚垂降)為主要意象,並收尾在必須有出路,不能祇是號泣的強力訴說,這裡面確實有著一種意志,一種決計不屈服,始終凝視與面對自身種族之悲慘處境的心心念念。
62
〈線條(2)〉
邁克˙帕爾瑪(Michael Palmer)/詩
黃運特/譯
戀愛中的人,他們的責任是焚書。
黑夜裡,在棕櫚園,他們放火燒書
借著火光閱讀。
音節,玻璃碎片,他們在黑暗中來回傳遞。
他倆,隱形──透明──在書裡,
聲音被書壓抑。
戀愛中的人,他們的責任是扮演書的角色,
那字跡模糊的書,
隨著書頁的翻動而變化,
有時兩體合一,有時從彼此四肢上挖取果子,
有時交織纏繞,有時撕破彼此的喉嚨與血管,
一會兒是八字腳,一會兒插翅高飛,一會兒化為灰燼,
當書的音樂,
在棕櫚樹間窸窣作響,
諄諄教誨。
沈眠讀詩:《瘋子與掃把》。我相當喜歡這個詩人對詩歌的深刻思索,他在詩裡對字母、詞語與聲音結構、詩歌象限進行高密度的鑽探、挖掘和思維運動,如〈博物館的建造〉:「那些字喧嘩不已/書寫自己」,〈越過山坡〉:「到那裡,時間坐在/它午時的相似裡/或尋常的黑暗時光中/像字母」、「這裡,埃及作為/一套字母活著」,〈瘋子與掃把〉:「他的吶喊也僅僅//是一些詞語和半詞語/將被沉重的空氣吞沒」,〈回音湖札記之四〉:「那叫會講話的歌嗎//那是一首橢圓形的詩嗎//詩歌曾經是目的嗎」,〈顧城〉:「誰會翻開/那本書,那本不可讀的書」等等,意象不但凶猛,而且對詞語的拆解和組合也都有紮實的工夫,讓人信服其認識和推論。至於在詩歌裡思考詩歌(不僅僅是針對詩人本身,而是詩的發動、延續與飛行)這件事,更有著強悍的、對決的意志,恰恰如與本詩集同名的第一首詩所描寫的一樣:詩人確實是拿著掃把要趕走「現實主義的烏鴉」但終究祇是徒勞(鴉群還是會回來的)的瘋子啊。如此的癲狂,卻教我亢奮不已,正見得詩人之異端與超越的根底。這首〈線條(2)〉,一行就是一段,跟著就空行,另一段又開始,原來英文格式就是這樣的,很像是一條又一條的線條。而裡頭對戀人的呈述,幾乎是一種迅速而精準的素描,一方面說及戀人焚燒以閱讀,傳遞著音節,一方面又令戀人被包含在書中,且聲音被壓抑著,還扮演起書中的角色,而後延展為各種奇妙的變化──撕破喉嚨血管到變成灰燼的,關於愛情的命運進行曲──這不就是現代人對愛情文本模擬與演練的進程嗎?
63
〈痕跡38〉
游政穎
38.01
滿懷希望撕開包裝
許願貓餅乾的內文已被刪除
請重新輸入
跑了十家大潤發才買到另一包
許完喘吁吁的願
忘了
車爆胎在地下室
38.02
要的話
有一本集所有怨念寫成
教人打發那些
太過幸福時間的書
也有人習慣用幾根煙消磨
那些不存在的苦悶時光
後來東加西減算出
實際年齡
大家都短命得很
有時貪心從失修的時間隧道
偷走一塊磚瓦
巨大的崩坍於是降臨
38.03
詩總是危險
愛恨被付印
白紙黑字
大量複製、傳聞、記誦
38.04
經歷了此般的猖狂
再也無法從容凝視
每個眼神
都是野蠻的暗語
沈眠讀詩:《遠方的綠光。》,書名加了個句點,也許是完結,也許是圓滿的指涉吧。永和小小書房成立的小寫出版的第一彈,怎麼也都得買來支持一下。獨立書店和獨立出版一樣都處境困難,不挺一挺,整個市場就被那些無聊又無料的一次書與財大氣粗、品味統一的出版集團淹沒了──閱讀的價值如果都標準化了,我們也差不多全都活該被做成罐頭出售。唯這本詩集裡面有大量的詩採用了重複堆疊和意圖延展的語詞運用(譬如「是不是……/是不是……」或「那日……/那日……」),看多了,要想不乏味都有點困難,不過這也許是我個人偏好的問題:游政穎的字語選擇很可能屬於我難以愛好的那一類。每輯以〈純粹〉系列開頭(〈純粹之一〉、〈純粹之二〉、……),收尾在〈植物〉系列(〈植物之一〉、〈植物之二〉、……),中間座落了為數不少的〈痕跡〉數字系列,這樣的目次編排蠻有趣,使得六個輯在分列之中有隱隱統攝的意味,且又扣合「遠方」之旅途的行進、「綠光」之薄暮般的希望,使得該詩集的主旨明確地浮現,我倒是喜歡的。這一首〈痕跡38〉是多篇〈痕跡〉數字系列之一,38.02第二段大家都短命得很的感懷,以及38.04最後兩句的展露與犀利,都不壞,但最好的部分我以為是38.03,關於藏在字裡行間的愛恨情事,那些私人痕跡的公共化,乾脆、簡單但又讓人再三逗留──詩確實是危險的,如果我們都夠誠實地寫的話。
64
〈生死戀〉
楊鍵
一個人死後的生活
是活人對他的回憶……
當他死去很久以後,
他用過的鏡子開口說話了,
他坐過的椅子喃喃低語了,
連小路也在回想著他的腳步。
在窗外
緩緩的落日
是他慣用的語調。
一個活人的生活,
是對死人的回憶……
在過了很久以後,
活人的語調,動作,
跟死去的人一樣了。
沈眠讀詩:《慚愧》。楊鍵說他寧可是樹,而「寫作是我的第二次恥辱,//第一次我是人。」多麼透徹、有力的宣告與了悟,讓我想到隱匿的「除了寫詩的羞恥,我不願忍受其他的羞恥。」、阿多諾的「奧茨維辛之後,寫詩是可恥的。」、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等等,彼此可互文,對位思考。而我非常喜歡這個詩人對苦難、自然、整個民族因進步而瘋狂的思索與關注,他站在當代中國價值的對面,企圖回到古法(師法自然),恢復他自己說的「我的痛苦/是中斷的痛苦/我沒有其他痛苦。」也就是說,從共產黨那些極權份子的毀壞性與猛烈的截斷裡迴轉過來,再度省視包含詩、自然山水與歷史乃至於整個中國文明的脈絡,如此,羞恥和慚愧便是絕對必要了,相對於那個國家絕大多數的變態與癲亂,迷信於進步(主要映現在經濟價值方面與西方文化姿態),寧可繼續遺忘原來具備的文化根脈的種種作法,楊鍵確實是清醒而不合時宜但教我喜歡、敬佩的詩人。這裡選的〈生死戀〉不長,但穿透力十足,將對死者的思慕(超越生死的幽幽之戀)具體摹寫出來,深刻、緩慢而持久連綿的畫面,從鏡子、椅子、小路和落日這樣平常的物件與風景,再現生者對亡者的難離難棄,於是最終哪活人和死人也就達到一致化,變成一樣的人。楊鍵的目光當真觸及抒情的終極,紮實地復刻戀人的同體性,且讓人覺得他不只寓意於愛情,亦能推及更深而宏偉、普遍的人性圖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慚愧》最末收錄的訪談也十分精彩,特別是涉及到如今中國大陸其實是處於一大倒退年代的論述,更是有趣而豐美。
65
〈雨,no.1〉
負離子
他們以
整桶歷史的姿勢
破碎在水泥稜角的臉上
沒有任何一聲驚呼
明天般模糊的
灰
便滲得更深了
他們在紅磚的縫隙間
趕路
那模樣,像潰散的軍隊
拔營時匆匆拋下
氤氳的夢
此刻,車潮靜止
如憤怒
他們使盡最後一點力氣敲打
計程車淌著鮮黃的血
再怎麼用力揮舞
也無法洗刷乾淨
這集體的朝生暮死
龐大如千年的信仰
仍不斷有人縱身
躍下
沈眠讀詩:《回聲之書》。文本分成九個輯,每個輯名都取自第一首詩(有些只是局部的摘用),而詩集名則與第一首詩〈深秋,在回聲裡〉(第一輯則名為「深秋」)相關,負離子自言這些詩都在他的腦內縐折撞擊出回聲,然我並不感覺到回聲之所在(除了輯六以圖像詩為主的「悔」的確很回聲以外),我反倒認為這本詩集有著不少掉落的意象寫得挺不壞,關於往下跳(或往下掉)這件事,他似乎頗能掌握,也成為此文本隱約的主體。詩集裡有為數不少的政治、社會議題詩,但由於負離子的文字偏於輕軟(像是絲質綢緞之類的),以致於寫起來並不嚴厲、冷硬如刀,反而有種娓娓談來,教人辛酸、無奈至極的語氣,在強烈批判或冷漠俯瞰的情調外形成另外一種風貌。圖像詩在《回聲之書》裡亦佔有相當份量,製作得挺有意思,〈錢〉以「金」立在中間,上下兩側站在無數的「戈」來展示錢財的「奪金」之舉,讓我聯想到陳黎的〈戰爭交響曲〉(大量排列整齊的兵最後零落為丘,黃土幾坯)。而選要貼出什麼詩時,我著實掙扎了一下,主要是在這一首寫雨水傾瀉和另外兩首〈選民〉、〈辯解〉間擺盪。〈選民〉在走出和走回間細細描摹了常民風景,最後的兩段「他們走回彼此的臉龐裡去//裂了一道口子的票匭/無聲吞嚥著/一枚枚不起眼的藥丸」,的確切入了選舉人的票終究治癒不了國家的悲慘事實。〈辯護〉則是此集裡少數散文排列的詩之一,且又有冷清之感。但終究想要符合我於此處選詩的原則(不那麼正確性、代表性)地選了〈雨,no.01〉。唯在以鮮活、精確的比喻進行時,這首詩仍有歷史、軍隊、鮮黃的血、信仰等等的關鍵詞,使得是篇漫天雨滴降落的素描,又平添了一些雄偉、苦難般的戰爭感,既是寫給雨的,又是寫給人世的。
原發佈於阿米成立之臉書社團【要歌要舞要學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