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7 20:15:58原點

20131207 三峽老街

天還沒亮我就前往小七和隊友會合,今天要前往熊空休閒農場,我今年已經去了二次,每次經過三峽,都想到三峽老街看看,但都事與願違,今天,我告訴隊友,我好想去三峽老街。

北高認證回來後,感冒了,到今天都沒有完全康復,爬老莊路竟騎到路邊喘氣,小鄧過來問我狀況,我請老鄧先行往上爬,則在路邊休息,等氣息平穩後,繼續爬坡,上到日東茶廠,隊友都在等我,我揮手示意繼續前騎。
來到龍潭大池,看見池內的水都快乾了,不過二個星期而已,心中不襟起疑-怎麼可能?池中有一小群水鳥在覓食,我順手拿起手機給拍下來,效果很差。不久建男和從竹東來會合的容春也到了,於是一群人興緻沖沖的前往大溪。

速度很快加上逆風,我陷入跟不上的窘境,還好紅綠燈很多,讓我能夠暫時舒緩,以常態來說,我不致於會跟的如此辛苦,但今天~累了嗎?
出大溪後、往三峽的路上,我脫隊脫的很嚴重,先是老黃回頭來關心我的狀況,我請他轉告隊友,我只到三峽,不用為了我擔誤到行程。
進入三峽前,我看到子柱慢慢的騎,感覺好像在等我,我勉強追了上去,跟他說,我今天只騎到三峽老街,不上熊空,不久遇到小鄧,於是子拄和小鄧加速追前面的隊友。

一早的三峽老街沒什麼人,一個人牽車,慢慢欣賞老街風光,老街只是老街而已,相較湖口老街,這裏就是少了古早味,多少覺得有些可惜。

三峽老街長約二百公尺,其建築從民國初年留存至今,相連不斷的紅磚拱廊、充滿古意的建築,令人升起一股念舊情懷。

依山傍水的三峽老街,是台灣北部最長的老街之一,百餘座不同風格的街屋塑造了其獨有的特色。

祖師廟創建於清乾隆卅四(1769)年,在道光13(1833)年時因地震損毀而重建。到1895年時又慘遭日軍焚毀,四年後(1899)在地方士紳籌畫下二度重建。第三次則在台灣光復後,由藝術家李梅樹先生主導設計規劃,他主張祖師廟該成為一座融合中國歷史、文化和寺廟藝術的廟宇,同時因其本身的西畫素養,使祖師廟又加入了西洋美術的色彩。
祖師本名陳昭應,為北宋開封府人,因功受封並在福建省安溪縣清水巖建立祠堂,並隱居於清水巖,故稱清水祖師,安溪人則稱其祠為「祖師廟」。
由於清水祖師顯赫靈驗,多年來祖師廟一直是三峽信仰與社會活動的重心,其在建築、雕刻、繪畫上的表 現,是台灣廟宇中的經典之作。

回程,有感於身體感覺不怎麼舒適,雙腳不聽使喚,隱隱作痛,是向我細訴什麼?於是我的腳步放的更慢,邊騎邊休息。

爬了一個緩坡,看到四面佛三個字,心𥚃正猶豫是不是要進去看看,結果過了頭,於是下車,牽著車走進去,原來這是福山亭四面佛。

四面佛有四面的原因,因為四面佛公正不阿,具有慈、悲、喜、捨之四梵心,無論求事業、祈愛情、求財富、保平安,皆能照顧東南西北四方世人及生靈,為此皆尊稱為四面佛。
四面佛座騎大象,裝飾加持過的花環;佛像的週圍, 掛滿了信眾的祈願牌與花束。

向前眺望,山谷美景盡收眼底。沉浸在一片綠意盎然的竹林之間,享受山風吹撫的玄音,也享受這一片禪意。
禪與綠意、寬大舒適的空間,很適合假日優閒的時光,身入其間就有一股莫名的喜悅及怡然自得的感覺,在溫暖的日光與芬多精的包圍下,愜意變得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