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4 21:06:35書生

柯金源、葉怡君的「我們的島」

真是一本好書,想向兩位作者及出版的「玉山社」致敬。

每個島嶼主題有基本概況、人文歷史、自然生態、參考書目及如何來去的介紹之外,還有一篇作者寫的長文。

「蘭嶼的許多公共工程,都沒有配合原有的文化、自然景觀,即使族人參加政府說明會,意見也不被重視,計畫一發表,還是跟原來的沒兩樣。以前島嶼的發展是由長老們集思廣益,現在則都由官方一手包辦,這對蘭嶼是不公平的。」(p.329)

「我在綠島潛水10幾年,這麼美的地方,放1個雞籠子在這裡,這是沒辦法想像的!這是誰的決策?事情要做好,不是隨便交代就算了,從規畫、投放、到驗收單位,是不是都有問題?而且鋼鐵礁還不是投1座,是投3座!破壞這個美景就是斷送綠島的前途。如果他們沒來過這裡,做規畫時應該來看一看,不能用這種非常無知、殘暴、野蠻的方式來對待海洋。」(p.358)

「這些美景是海洋花了千百萬年生成的,一個人能欣賞的時間也不過幾10年,然後一夕之間,就這樣毀了,我覺得很心痛。」(p.359)

這幾段話引起我的注意,是因為最近看到樂生療養院和改建後的圓環建築後,開始想知道公共工程的規劃是透過什麼樣的機制決定的?規劃時能把文化景觀等的因素考慮進去的話,就不會出現工程進行到一半,才說變更會造成工期延宕、成本增加之類的話,或是蓋好的建築物被閒置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