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8 14:47:23老鼠人
得到平靜與和諧《生活之藝術》
關於圖片:我家恰北北小妞
文章出處:http://www.udaya.dhamma.org/ 台灣內觀中心
生活之藝術 -- 葛印卡老師講於瑞士伯恩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平靜與和諧,因為我們的生活中缺乏了平靜與和諧。我們每個人都時常會經驗到情緒上的動盪,刺激,不和諧,與痛苦;當一個人因此而受苦時,他的痛苦不會僅限於自身,他也會把痛苦傳給其他人。受苦的人四周都瀰漫著激動的氣氛。每個接觸到他的人,也會受到刺激,變得激動。當然這不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
我們應該與自己達成平靜,也與其他人達成平靜。畢竟,人類是群居的動物。我們都必須生活在社會中─與其他人相處。我們要如何平靜地生活呢?我們要如何與自己和諧相處,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讓其他人也能過著平靜與和諧的生活?
當我們情緒激動時,為了能脫離這種激動,我們必須知道它的基本原因,這種受苦的起因。如果我們探究這個問題,就會清楚知道,每當我們開始在心中產生任何負面的不淨雜染時,我們就會變得激動。心中的負面念頭是無法與平靜和諧共處的。
我們是如何產生負面念頭呢?再次經過探究,就越來越清楚,當有人的行為是我不喜歡時,當我看到我不喜歡的事情時,我就會不快樂。不想要的事情發生了,我就在內心產生了緊張。想要的事情沒有發生,碰到了阻礙,我也會在內心產生緊張;我開始在內心打結。終其一生,不想要的事情一直發生,想要的事情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這種打結的過程與反應非常難解,使整個心理與身體都變得如此緊張,如此充滿了負面情緒,生命變得非常痛苦。
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問題,那就是讓生命中沒有任何不想要的事情會發生,而所有事情都如我的期望般發生。我一定要發展出這種力量,或某人有這種力量,只要我懇求,就會來幫助我,讓不想要的事情不會發生,而我想要的一切事情都會發生。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一輩子事事稱心如意,而不會碰上任何不想要的事情。一直會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所以問題來了,面對這些我不喜歡的事情,我要如何才能不盲目地反應?如何才能不產生壓力?如何才能保持平靜和諧?
在印度與其他國家,過去都有聰明而神聖的人研究這個問題─人類受苦的問題─因而發現了一個對策:如果發生了不如意的事情,我們因而開始反應,產生憤怒,恐懼或任何負面雜染,那麼我們就要立刻轉移注意力到其他的事情上面。例如,站起來,喝杯水─你的憤怒就不會增加,你就可以擺脫憤怒。或開始計算數字:一,二,三,四。或開始覆誦一個字,或一句話,或某些咒語,也許是一個神明的名字,或你信仰的某個聖人;於是你的心就被轉移了,在某種程度,你就可以擺脫負面雜染,擺脫憤怒。
這個對策很有幫助,很有效。到現在都還是有效。照著練習,你的心就不再激動。但是,事實上,這個對策只對於意識層面有效。事實上,靠著轉移注意力,我們是把負面雜染更深入壓抑到潛意識之中,而在潛意識的層面,我們會繼續產生與增加同樣的負面雜染。在表面上,有一層平靜與和諧,但是在心的深層,有一個充滿負面壓抑雜染的沈睡火山,遲早會猛烈爆發出來。
還有其他探究內在實相的人,更進一步地探索下去;藉著體驗他們自己內在身心實相,他們發現轉移注意力只是在逃避問題。逃避不是答案;我們必須面對問題。每當我們心中產生負面雜染時,只要去觀察它,面對它。當我們開始觀察心的任何負面雜染時,它就開始失去力量,慢慢萎縮,最後被根除。
這是一個好的對策,能夠避免極端的壓抑或放任。如果讓負面情緒保存在潛意識之中,並不能根除掉它;如果以言語或行動表達出來,只會造成更多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只是去觀察,雜染就會消退,我們就可以根除這些負面雜染,得到解脫。
聽起來很棒,但是真的這麼實際嗎?對於一個平凡人而言,面對不淨雜染有這麼容易嗎?當憤怒生起時,它很快就會征服我們,我們甚至都沒有注意到。被憤怒控制住之後,我們就會在言行上做出對自己有害,對他人有害的事情。當憤怒過去之後,我們開始哭泣懺悔,懇求他人或神明原諒:「喔,我犯了錯,請原諒我!」但是下次當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又開始同樣的反應。一切懺悔都沒有任何幫助。
困難的是,我沒有覺察到不淨雜染的生起。它是開始於潛意識的深層,當它到達了潛意識的表層時,已經具有了很強的力量,才會征服我,讓我無法觀察它。
所以我必須自己找一個私人秘書跟在身邊,每當憤怒開始時,他就說,「請注意,老闆,憤怒開始了!」由於我無法知道憤怒何時開始,我必須找三個私人秘書,全天二十四小時分成三班!如果我請得起他們,當憤怒開始生起時,我的秘書就會告訴我,「喔,老闆,看,憤怒生起了!」我的第一個反應大概會是打他一巴掌罵他,「你這個笨蛋!你以為我請你來當我老師嗎?」我被憤怒完全控制住了,任何忠告都沒有幫助。
就算是智慧佔了上風,我沒有打他巴掌,而是說,「謝謝你,現在我要坐下來觀察我的憤怒。」這樣可能嗎?當我一閉上眼睛想要觀察憤怒,憤怒的對象就會立刻浮現在我腦海─那個惹我生氣的人或事。然後我就不是在觀察憤怒本身了。我只是在觀察那個情緒的外來刺激。這樣只會助長憤怒;這不是辦法。要想抽離於外在導致刺激的對象,來觀察任何抽象的不淨雜染,抽象的情緒是非常困難的。
然而,有一個人探究到了最終的實相,他找到了一個真正的解答。他發現每當心中生起任何不淨雜染時,在身體的層面也會發生兩種現象。第一是呼吸會失去平常的節奏。每當心中出現負面雜染時,我們就會開始加重呼吸。這種現象很容易觀察到。在更細微的層面,身體內部也會生起某種生理化學的反應─ 生起了某種感受。每一個負面雜染都會在身體內部某個地方引發某種感受。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解答。平常人難以觀察到心中抽象的負面雜染─抽象的恐懼,憤怒或貪愛。但是經過適當的訓練與練習,我們很容易可以觀察到呼吸與身體感受─兩者都直接與心理負面雜染有關。
呼吸與感受在兩方面對我們很有幫助。首先,它們就像我們的私人秘書。每當我心中生起不淨雜染時,我的呼吸就會不再正常;呼吸會開始警告,「喂,出問題了!」我無法打我的呼吸巴掌;我必須接受這個警告。同樣的,感受也告訴我有事情不對勁了。我收到這些警告,就開始觀察我的呼吸,我的感受,於是我發現,不淨雜染很快就會消退。
這種身心現象就像銅板一樣有兩面。一面是心中生起的各種思想與情緒。另一面是呼吸與身體的感受。任何思想或情緒,任何心理上的不淨雜染,都會在當時的呼吸與感受上呈現出來。因此,藉著觀察呼吸與感受,事實上就是在觀察心理的不淨雜染。我沒有逃避問題,而是面對了實相。然後我會發現不淨雜染失去了力量;它不在能夠像以前一樣控制我。如果我繼續觀察下去,不淨雜染最後會完全消失,於是我就保持了平靜與快樂。
如此一來,自我觀察的方法讓我們看到了實相的兩種層面,內在與外在。先前,我們只是靠著肉眼觀看,而錯失了內在的實相。我總是從外在尋找不快樂的原因;我總是怪罪外在的現實,想要改變外在的現實。而對內在的實相一無所知,我從來都不知道,受苦的原因是內在的,就存在於我自己對於愉悅或不愉悅感受的盲目反應中。
現在,經過訓練,我可以看到銅板的另一面。我可以覺察到我的呼吸,還有我內在的變化。不管是什麼,呼吸或感受,我都學會了只是去觀察它,不失去心的平衡。我不再起反應,不再累積我的痛苦。相反的,我讓不淨雜染現身,然後消逝而去。
只要我們勤加練習這個方法,我們就越快能夠脫離負面雜染。心逐漸擺脫了不淨雜染;成為純淨。一個純淨的心總是充滿了愛─對於眾生無私的愛;對於其他苦難眾生充滿了慈悲;對於其他人的成就與快樂充滿了歡愉;在任何情況下都充滿了平等心。
當一個人達到如此的境地時,他的整個生活模式都開始改變。他不會在言行上做出任何擾亂其他人平靜快樂的事情。相反的,平衡的心不僅為自己帶來平靜,也能幫助他人得到平靜。這個人四周的氣氛將充滿了平靜與和諧,因此也會影響到其他人。
學習面對內在的一切感受而能保持平衡,就能夠對外在環境的變化也保持超然。不過,這種超然不是逃避世上的問題或冷漠以對。一位內觀禪修者會對其他人的痛苦更敏銳,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來減輕他人的痛苦─不會帶著衝動,而是在心中充滿了愛,慈悲與平等心。他學會了神聖的冷靜─能夠完全致力於幫助他人,同時又保持著心的平衡。他平靜又快樂,同時也為其他人的平靜與快樂而努力。
這就是佛陀所教導的生活之藝術。他從來沒有成立或傳授任何宗教,任何主義。他從來沒有要他的學生練習任何儀式或典禮,任何盲目空虛的表面形式。相反的,他教導學生只要觀察自然的實相,觀察內在的實相。由於無明,我們不斷做出對自己有害,對他人有害的習性反應。但是當智慧生起時─觀察本來實相的智慧─我們就會脫離這種習性反應。當我們不再盲目地反應,當我們能夠展開真實的行動─基於一個平衡的心,一個能夠看見與瞭解實相的心,這種行動必然是正面的,有創意的,能夠幫助自己與他人。
我們需要的,就是去「瞭解自己」─這是所有智者都會提供的建議。我們不僅要在智性的層面瞭解自己,在觀念與理論的層面瞭解自己。我們也不僅要在情緒或意願的層面瞭解自己,不是盲目地接受人云亦云的說法。這種知識並不足夠。我們必須瞭解現實本來的實相。我們必須在身心現象中直接體驗到實相。這樣就能夠幫助我們擺脫不淨雜染,擺脫痛苦。
直接體驗到自己的實相,這種觀察自己的方法,就是被稱為「Vipassana內觀禪修」。在古印度佛陀當時的語言,passana的意思是睜開眼睛看,而Vipassana的意思是看到事物的實相,不僅是外表的模樣。我們必須穿透表相,直到觸及整個身心結構的最終實相。當我們體驗到了這個實相後,我們才會停止盲目的反應,停止創造不淨雜染─於是舊有的不淨雜染就會逐漸被根除。我們就能脫離一切的痛苦,體驗到真正的快樂。
內觀禪修課程中有三個訓練的步驟。首先,我們要在言行上杜絕任何會擾亂他人平靜和諧的舉動。我們如果在言行上繼續那些增生不淨雜染的行為,就無法擺脫心中的不淨雜染而得到解脫。因此,在第一階段的練習中,道德規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持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使用毒品的戒律。杜絕了這些行為,我們的心才會靜下來,才能夠繼續進行接下來的步驟。
下一步就是要練習控制自己狂野的心,訓練自己的心專注於一個目標:呼吸。我們要盡可能保持注意力於自己的呼吸上。這不是呼吸練習;我們不要調整呼吸。我們只是觀察自然的呼吸,觀察它吸進來,觀察它呼出去。如此一來,我們的心就會更為安靜,不再被激烈的負面雜染所控制。同時,我們也使心越來越專注,越來越敏銳,才能開始觀察自己。
頭兩個步驟: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與控制自己的心,本身就非常有幫助;但是如果不進行第三步驟,它們可能會導致自我壓抑。第三步驟就是要觀察自己本來的實相,來淨化心中的雜染。這就是內觀,體驗自己內在的實相,藉著有系統而冷靜地觀察不斷改變的身心現象,以身體感受呈現於內在。這就是佛陀教誨的精華:以自我觀察來自我淨化。
這個方法是所有人都可以練習的。所有人都面對著痛苦。痛苦是宇宙共通的疾病,因此需要宇宙共通的解藥─沒有派別之分。當我們因為憤怒而受苦時,這不是佛教徒的憤怒,印度教徒的憤怒,或基督徒的憤怒。憤怒就是憤怒。當我們被這種憤怒刺激而變得激動時,這種激動不是基督徒,或印度教徒,或佛教徒的激動。這種病況是宇宙共通的。因此解藥也必須是宇宙共通的。
內觀就是這種解藥。沒有人會反對道德的生活,尊重他人平靜和諧的生活。沒有人會反對發展對於心的控制。沒有人會反對觀察自己的實相,來排除心的負面雜染。內觀是一條宇宙共通的道路。
以觀察內在的實相來觀察現實─這是在實際與實證的層面來瞭解自己。我們練習這個方法,就能夠開始擺脫不淨雜染的痛苦。從外在粗重明顯的表象,我們穿透到身與心的最終實相。然後我們再超越,體驗到超越身心,超越時空,超越相對領域的實相:完全解脫於一切不淨雜染,一切的痛苦。如何稱呼這種最終的實相並不重要;這是所有人的最終目標。願你們都體驗到最終的實相,願所有人能解脫不淨雜染與痛苦。願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和平,與真正的和諧。
願一切眾生快樂
文章出處:http://www.udaya.dhamma.org/ 台灣內觀中心
生活之藝術 -- 葛印卡老師講於瑞士伯恩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平靜與和諧,因為我們的生活中缺乏了平靜與和諧。我們每個人都時常會經驗到情緒上的動盪,刺激,不和諧,與痛苦;當一個人因此而受苦時,他的痛苦不會僅限於自身,他也會把痛苦傳給其他人。受苦的人四周都瀰漫著激動的氣氛。每個接觸到他的人,也會受到刺激,變得激動。當然這不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
我們應該與自己達成平靜,也與其他人達成平靜。畢竟,人類是群居的動物。我們都必須生活在社會中─與其他人相處。我們要如何平靜地生活呢?我們要如何與自己和諧相處,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讓其他人也能過著平靜與和諧的生活?
當我們情緒激動時,為了能脫離這種激動,我們必須知道它的基本原因,這種受苦的起因。如果我們探究這個問題,就會清楚知道,每當我們開始在心中產生任何負面的不淨雜染時,我們就會變得激動。心中的負面念頭是無法與平靜和諧共處的。
我們是如何產生負面念頭呢?再次經過探究,就越來越清楚,當有人的行為是我不喜歡時,當我看到我不喜歡的事情時,我就會不快樂。不想要的事情發生了,我就在內心產生了緊張。想要的事情沒有發生,碰到了阻礙,我也會在內心產生緊張;我開始在內心打結。終其一生,不想要的事情一直發生,想要的事情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這種打結的過程與反應非常難解,使整個心理與身體都變得如此緊張,如此充滿了負面情緒,生命變得非常痛苦。
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問題,那就是讓生命中沒有任何不想要的事情會發生,而所有事情都如我的期望般發生。我一定要發展出這種力量,或某人有這種力量,只要我懇求,就會來幫助我,讓不想要的事情不會發生,而我想要的一切事情都會發生。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一輩子事事稱心如意,而不會碰上任何不想要的事情。一直會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所以問題來了,面對這些我不喜歡的事情,我要如何才能不盲目地反應?如何才能不產生壓力?如何才能保持平靜和諧?
在印度與其他國家,過去都有聰明而神聖的人研究這個問題─人類受苦的問題─因而發現了一個對策:如果發生了不如意的事情,我們因而開始反應,產生憤怒,恐懼或任何負面雜染,那麼我們就要立刻轉移注意力到其他的事情上面。例如,站起來,喝杯水─你的憤怒就不會增加,你就可以擺脫憤怒。或開始計算數字:一,二,三,四。或開始覆誦一個字,或一句話,或某些咒語,也許是一個神明的名字,或你信仰的某個聖人;於是你的心就被轉移了,在某種程度,你就可以擺脫負面雜染,擺脫憤怒。
這個對策很有幫助,很有效。到現在都還是有效。照著練習,你的心就不再激動。但是,事實上,這個對策只對於意識層面有效。事實上,靠著轉移注意力,我們是把負面雜染更深入壓抑到潛意識之中,而在潛意識的層面,我們會繼續產生與增加同樣的負面雜染。在表面上,有一層平靜與和諧,但是在心的深層,有一個充滿負面壓抑雜染的沈睡火山,遲早會猛烈爆發出來。
還有其他探究內在實相的人,更進一步地探索下去;藉著體驗他們自己內在身心實相,他們發現轉移注意力只是在逃避問題。逃避不是答案;我們必須面對問題。每當我們心中產生負面雜染時,只要去觀察它,面對它。當我們開始觀察心的任何負面雜染時,它就開始失去力量,慢慢萎縮,最後被根除。
這是一個好的對策,能夠避免極端的壓抑或放任。如果讓負面情緒保存在潛意識之中,並不能根除掉它;如果以言語或行動表達出來,只會造成更多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只是去觀察,雜染就會消退,我們就可以根除這些負面雜染,得到解脫。
聽起來很棒,但是真的這麼實際嗎?對於一個平凡人而言,面對不淨雜染有這麼容易嗎?當憤怒生起時,它很快就會征服我們,我們甚至都沒有注意到。被憤怒控制住之後,我們就會在言行上做出對自己有害,對他人有害的事情。當憤怒過去之後,我們開始哭泣懺悔,懇求他人或神明原諒:「喔,我犯了錯,請原諒我!」但是下次當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又開始同樣的反應。一切懺悔都沒有任何幫助。
困難的是,我沒有覺察到不淨雜染的生起。它是開始於潛意識的深層,當它到達了潛意識的表層時,已經具有了很強的力量,才會征服我,讓我無法觀察它。
所以我必須自己找一個私人秘書跟在身邊,每當憤怒開始時,他就說,「請注意,老闆,憤怒開始了!」由於我無法知道憤怒何時開始,我必須找三個私人秘書,全天二十四小時分成三班!如果我請得起他們,當憤怒開始生起時,我的秘書就會告訴我,「喔,老闆,看,憤怒生起了!」我的第一個反應大概會是打他一巴掌罵他,「你這個笨蛋!你以為我請你來當我老師嗎?」我被憤怒完全控制住了,任何忠告都沒有幫助。
就算是智慧佔了上風,我沒有打他巴掌,而是說,「謝謝你,現在我要坐下來觀察我的憤怒。」這樣可能嗎?當我一閉上眼睛想要觀察憤怒,憤怒的對象就會立刻浮現在我腦海─那個惹我生氣的人或事。然後我就不是在觀察憤怒本身了。我只是在觀察那個情緒的外來刺激。這樣只會助長憤怒;這不是辦法。要想抽離於外在導致刺激的對象,來觀察任何抽象的不淨雜染,抽象的情緒是非常困難的。
然而,有一個人探究到了最終的實相,他找到了一個真正的解答。他發現每當心中生起任何不淨雜染時,在身體的層面也會發生兩種現象。第一是呼吸會失去平常的節奏。每當心中出現負面雜染時,我們就會開始加重呼吸。這種現象很容易觀察到。在更細微的層面,身體內部也會生起某種生理化學的反應─ 生起了某種感受。每一個負面雜染都會在身體內部某個地方引發某種感受。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解答。平常人難以觀察到心中抽象的負面雜染─抽象的恐懼,憤怒或貪愛。但是經過適當的訓練與練習,我們很容易可以觀察到呼吸與身體感受─兩者都直接與心理負面雜染有關。
呼吸與感受在兩方面對我們很有幫助。首先,它們就像我們的私人秘書。每當我心中生起不淨雜染時,我的呼吸就會不再正常;呼吸會開始警告,「喂,出問題了!」我無法打我的呼吸巴掌;我必須接受這個警告。同樣的,感受也告訴我有事情不對勁了。我收到這些警告,就開始觀察我的呼吸,我的感受,於是我發現,不淨雜染很快就會消退。
這種身心現象就像銅板一樣有兩面。一面是心中生起的各種思想與情緒。另一面是呼吸與身體的感受。任何思想或情緒,任何心理上的不淨雜染,都會在當時的呼吸與感受上呈現出來。因此,藉著觀察呼吸與感受,事實上就是在觀察心理的不淨雜染。我沒有逃避問題,而是面對了實相。然後我會發現不淨雜染失去了力量;它不在能夠像以前一樣控制我。如果我繼續觀察下去,不淨雜染最後會完全消失,於是我就保持了平靜與快樂。
如此一來,自我觀察的方法讓我們看到了實相的兩種層面,內在與外在。先前,我們只是靠著肉眼觀看,而錯失了內在的實相。我總是從外在尋找不快樂的原因;我總是怪罪外在的現實,想要改變外在的現實。而對內在的實相一無所知,我從來都不知道,受苦的原因是內在的,就存在於我自己對於愉悅或不愉悅感受的盲目反應中。
現在,經過訓練,我可以看到銅板的另一面。我可以覺察到我的呼吸,還有我內在的變化。不管是什麼,呼吸或感受,我都學會了只是去觀察它,不失去心的平衡。我不再起反應,不再累積我的痛苦。相反的,我讓不淨雜染現身,然後消逝而去。
只要我們勤加練習這個方法,我們就越快能夠脫離負面雜染。心逐漸擺脫了不淨雜染;成為純淨。一個純淨的心總是充滿了愛─對於眾生無私的愛;對於其他苦難眾生充滿了慈悲;對於其他人的成就與快樂充滿了歡愉;在任何情況下都充滿了平等心。
當一個人達到如此的境地時,他的整個生活模式都開始改變。他不會在言行上做出任何擾亂其他人平靜快樂的事情。相反的,平衡的心不僅為自己帶來平靜,也能幫助他人得到平靜。這個人四周的氣氛將充滿了平靜與和諧,因此也會影響到其他人。
學習面對內在的一切感受而能保持平衡,就能夠對外在環境的變化也保持超然。不過,這種超然不是逃避世上的問題或冷漠以對。一位內觀禪修者會對其他人的痛苦更敏銳,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來減輕他人的痛苦─不會帶著衝動,而是在心中充滿了愛,慈悲與平等心。他學會了神聖的冷靜─能夠完全致力於幫助他人,同時又保持著心的平衡。他平靜又快樂,同時也為其他人的平靜與快樂而努力。
這就是佛陀所教導的生活之藝術。他從來沒有成立或傳授任何宗教,任何主義。他從來沒有要他的學生練習任何儀式或典禮,任何盲目空虛的表面形式。相反的,他教導學生只要觀察自然的實相,觀察內在的實相。由於無明,我們不斷做出對自己有害,對他人有害的習性反應。但是當智慧生起時─觀察本來實相的智慧─我們就會脫離這種習性反應。當我們不再盲目地反應,當我們能夠展開真實的行動─基於一個平衡的心,一個能夠看見與瞭解實相的心,這種行動必然是正面的,有創意的,能夠幫助自己與他人。
我們需要的,就是去「瞭解自己」─這是所有智者都會提供的建議。我們不僅要在智性的層面瞭解自己,在觀念與理論的層面瞭解自己。我們也不僅要在情緒或意願的層面瞭解自己,不是盲目地接受人云亦云的說法。這種知識並不足夠。我們必須瞭解現實本來的實相。我們必須在身心現象中直接體驗到實相。這樣就能夠幫助我們擺脫不淨雜染,擺脫痛苦。
直接體驗到自己的實相,這種觀察自己的方法,就是被稱為「Vipassana內觀禪修」。在古印度佛陀當時的語言,passana的意思是睜開眼睛看,而Vipassana的意思是看到事物的實相,不僅是外表的模樣。我們必須穿透表相,直到觸及整個身心結構的最終實相。當我們體驗到了這個實相後,我們才會停止盲目的反應,停止創造不淨雜染─於是舊有的不淨雜染就會逐漸被根除。我們就能脫離一切的痛苦,體驗到真正的快樂。
內觀禪修課程中有三個訓練的步驟。首先,我們要在言行上杜絕任何會擾亂他人平靜和諧的舉動。我們如果在言行上繼續那些增生不淨雜染的行為,就無法擺脫心中的不淨雜染而得到解脫。因此,在第一階段的練習中,道德規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持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使用毒品的戒律。杜絕了這些行為,我們的心才會靜下來,才能夠繼續進行接下來的步驟。
下一步就是要練習控制自己狂野的心,訓練自己的心專注於一個目標:呼吸。我們要盡可能保持注意力於自己的呼吸上。這不是呼吸練習;我們不要調整呼吸。我們只是觀察自然的呼吸,觀察它吸進來,觀察它呼出去。如此一來,我們的心就會更為安靜,不再被激烈的負面雜染所控制。同時,我們也使心越來越專注,越來越敏銳,才能開始觀察自己。
頭兩個步驟: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與控制自己的心,本身就非常有幫助;但是如果不進行第三步驟,它們可能會導致自我壓抑。第三步驟就是要觀察自己本來的實相,來淨化心中的雜染。這就是內觀,體驗自己內在的實相,藉著有系統而冷靜地觀察不斷改變的身心現象,以身體感受呈現於內在。這就是佛陀教誨的精華:以自我觀察來自我淨化。
這個方法是所有人都可以練習的。所有人都面對著痛苦。痛苦是宇宙共通的疾病,因此需要宇宙共通的解藥─沒有派別之分。當我們因為憤怒而受苦時,這不是佛教徒的憤怒,印度教徒的憤怒,或基督徒的憤怒。憤怒就是憤怒。當我們被這種憤怒刺激而變得激動時,這種激動不是基督徒,或印度教徒,或佛教徒的激動。這種病況是宇宙共通的。因此解藥也必須是宇宙共通的。
內觀就是這種解藥。沒有人會反對道德的生活,尊重他人平靜和諧的生活。沒有人會反對發展對於心的控制。沒有人會反對觀察自己的實相,來排除心的負面雜染。內觀是一條宇宙共通的道路。
以觀察內在的實相來觀察現實─這是在實際與實證的層面來瞭解自己。我們練習這個方法,就能夠開始擺脫不淨雜染的痛苦。從外在粗重明顯的表象,我們穿透到身與心的最終實相。然後我們再超越,體驗到超越身心,超越時空,超越相對領域的實相:完全解脫於一切不淨雜染,一切的痛苦。如何稱呼這種最終的實相並不重要;這是所有人的最終目標。願你們都體驗到最終的實相,願所有人能解脫不淨雜染與痛苦。願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和平,與真正的和諧。
願一切眾生快樂
上一篇:轉載《蘇格拉底和失戀者的對話》
下一篇:《轉載》假考部隊要消滅爛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