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講座】阿含經概說
講座日期:2005.7.7
講座地點:高雄文殊講堂
很殊勝的阿含經概說,慧律法師幽默風趣又莊嚴的講經,以及豐富的內容。
直接指出許多人心中仍存有的模糊地帶,可以說是實用的佛法。
簡單/清晰/沒有模糊地帶
幽默/風趣/莊嚴又平實
之前還不太敢聽整部的講經
現在一路聽下來,覺得還蠻輕鬆愉快
有空再一一將其中體解要義摘錄在回應欄備忘及學習
這次是一邊工作一邊聽經,所以遺漏可以返回在聽。
這次是聽到第(19)後,再返回重聽第二遍
--------------------------------------
找圖時找到的網路資料:
●長阿含經卷十八-二十二第四分 世記經(嘗試圖解)
◎如有相關資料,陸續補充網址連結,有興趣的人,可以點網址進入,
文章中還有很多蒐集的數據。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2/shlyh/9/130650935065/)
圖解02.jpg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2/shlyh/9/130650941296/)
古淡
慧律法師,講解的首楞嚴經,也有世界最初成由 .
地輪水輪火輪風輪空輪再加一個識 .. 這六大是深奧 , 佛法確實甚深 , 很高興能來造訪此站
版主回應
是的,能夠透過網路聽線上講經,真的是福氣。
原來佛法如此無限寬廣,與宇宙接軌。
很高興能夠認識你,願同修共進。
無非
(24)業是有情身心活動的遺痕
雖不離有情的色心
但又不是有情色心的潛能
如果是潛能存在,我就不能轉動業就是固定了。
固定將不能轉動業,所以我們還能自轉因緣。
業,不能說是一種固定的潛能
《誠實論》 慧律法師最讚嘆(對業下的定義)
一是俱舍,一是成實
業者,非色非心,說不出所以然,他就是存在。
膚淺的意識,大家都可以看的到。
業,如沉在大海最深的底部的微塵。
深層意識還是意識,業也不能說是(深層意識)
我們必須要從看的到的下手。
看的到的就是(相),無所住
慢慢培養一個清靜自性的潛能開發
以無所住心,行於世間
悟入畢竟空
看起來,所有表現都存在
所有的表現都無所住
一天、兩天、....一直培養
最後灌入(業識裡面)
重複薰息
(23)
(63)頁 死後相續義
業力,牢固的生死繩
與眾生談話,一定得退讓
業感就緣起,緣起就如幻,如幻就畢竟空,
畢竟空就不
不見一物,名為見道
緣起無自性
無非
(63)頁 死後相續義
業力,牢固的生死繩
與眾生談話,一定得退讓
業感就緣起,緣起就如幻,如幻就畢竟空
不見一物,名為見道
(17)有情無情同圓種智
初期緣起觀,僅止於(識),從(識)開始講
識食:是佛陀經過深刻的觀察,所揭示出來
1.一團食:屬於肉體的要素
2.觸食:精神食糧
3.意思食:精神食糧
4.識食:精神食糧
有情有賴於四食,延續一期的生命
並為發展當來的新生命的主體
是故,人類的生存與未來生命的延續,都有賴
(意思食)與(有取識)(即執取識)的再創
意思食:懷著希望
有取識:執取這個身心,維持身心的存在
人類有生存的欲望
版主回應
《楞伽經》佛喻大慧菩薩
一切講經說法都需要用語言嗎?
他方世界,聞米香、聽音樂聽聲音、皮膚的觸感...就可以証阿羅漢果
佛法用(感覺),
用(本性)去感覺(道)的存在,而不只是在語言上
情與無情,同願種智的悲願(成就)
共同圓滿成就一切種智
情的心識轉變,山河大地統統清淨自性的影現。
也就是你的生命的一份子。
所以,無情物不能成佛,是有情物的心識一轉動,平等法界自然顯現。
●楞伽經
清淨自性如一幅白底的畫,如畫布,染色後有景身。但在同一張畫布上。(四法平等,無有高下)。
無論如何,要記得過快樂的日子,不要過苦惱的日子
無論如何,言語不要去傷到眾生,要安慰、要給眾生希望、方便。
不管怎麼樣過,你總是要讓你的心情,徹底的快樂。
靈魂就昇華了,靈性就會一直的昇華。
不要怨恨、不要悲嘆。
(49)頁,倒數第一航
●有情眾生組織內容的要素:
名色(身心)的分別,了解友情生命延續的要義。
依蘊(五蘊),處(六處),界(六界)
蘊觀:蘊就是(集合)的意思。五蘊集合的內容。(心靈)
處觀:眼、耳、鼻、舌、身(色法),意處(心法)。(生理上)
界觀:地、水、火、風、空、識(就物理的分析),(界)就是區分
(17)集 對宇宙眾生有情的實相描述
紀錄:
版主回應
眾生(有情)的種類,五趣輪迴、六趣輪迴,多一個阿修羅
阿修羅不限於哪一道,天、人、畜牲、餓鬼、地獄、阿修羅是為(六道)。
神話 -- 就是人間不容易被人的領域所理解的
神靈、靈界還要藉助(形狀、形體)才能行善做功德
在五趣中,最有價值的就是(人身),人有理性、可靠後天的教育來成長,可聞佛法(天人不聞佛法),天人壽命很長,經典上有講,六道最讚歎的就是佛法,有正法的地方,都有(天龍八部)。
天人 -- 視天人的福報的差別,而仍離不開生滅
五衰:頭上的花,花就枯萎。
人可直接超出三界、直接往生淨土。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生
因業力不同,所見到的結果也不同。
(經典說:恆河故事)
奧義書:四生
胎生、濕生、卵生、種生(因種子而生,接近業力生)
濕生:從溼地而生,要有水的地方,如:蚊、蚋之類
化生:天界、地獄,都是三生以外的自然化生,幾乎沒有(中陰身),直接轉化成為各靈界(天人、天界、地獄之類)
植物,不列入輪迴
動物,業識為種(動物的種子)
佛制戒中,也有明文規定:佛說四生(在楞嚴經,有高僧大德的注解是不同的)
人道具足了四生
一念業識,投胎的那ㄧ念,即為化生
藉助母胎的(卵),與精子結合起鞭毛作用著床,這就卵生。
(卵)需要濕度,就是(濕生)
鞭毛與化學作用形成胎型之後(為胎生)
大寶積經:胎兒在母體成長的過程記錄起來(2500年前)
全世界最像人的形狀的胎型,是豬
化生 --沒有(中陰生)
餓鬼 --兩生(化生、胎生)
人道 --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生具足,是個過程
尚待現在科學來證明
緣起:虛空中有胺基酸,星球粉碎胺基酸就散發於宇宙,在與其他元素結合,就成為各種生命。
劫出,最初的生命是化生的
胺基酸仍然離不開(神識),各種元素具足,就形成生命。
性識周遍法界,業力(行為)會一直轉化。
(欲界、色界、無色界)
色界 -光(物質),神通自在,天人色身。高層次的物質領域。
(証初果阿羅漢,斷淫欲),(感情、欲望)
45頁●有情的延續,有情身心的活動,必須從生命去觀察。
有生命的延續,如燈一般必須時時添油,使光明能夠延續下去。
維持生命,一期就是(飲食)
食得住世/攝售掌養
1.粗團(段)食:色身物質層面
2.細觸食:好的環境接觸起來,包括:床、環境居住,跟環境合和起來。
3.意思食:(希望)的飲食,每天都在希望之中。
4.識食:(意識)的飲食,(執取識),執取一種東西當成慧命的飲食。●執取識:維持生命的攝取
六道 - 欲界
飲食--很重要
無非
第(17)~(19)有說到一些世人們很想了解的實境。在此紀錄一下。
慧律法師,講解的首楞嚴經,也有世界最初成由 .
地輪水輪火輪風輪空輪再加一個識 .. 這六大是深奧 , 佛法確實甚深 , 很高興能來造訪此站
原來佛法如此無限寬廣,與宇宙接軌。
很高興能夠認識你,願同修共進。 2012-06-02 19: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