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6 12:23:14米娃娃

「中國製造」的恐慌

1997年,「香港製造」是一齣好看的電影,說的是香港的青少年。
2007年,「中國製造」是報上聳動的標題,說的是中國的出口商品。
在這十年間,無論你走到哪一個國家,購買哪一種產品甚至服務,大多數都是「中國製造」。
然後意大利種蕃茄的走出來抗議,說中國的蕃茄又是基因又是農藥,但缺乏監管,所以價錢便宜,與其比較起來更健康的意大利蕃茄,當然無法贏得減價戰。
馬來西亞的婦女向政府一再重申,不得輸入妙齡的中國幫傭,原因比蕃茄簡單,因為她們怕搶不回老公。
美國繼玩具後,中國製造的寶寶用品因含鉛超標,所以新聞大標題寫著:「中國製造的恐慌」

當然,中國製造對內銷市場帶來的衝擊比外銷更為巨大,假蛋死雞瘟豬毒菜爛棉被,你數得出來,就有那麼多種花樣。

該怎麼辦呢? 所向無敵的價廉,似乎無法帶來真正的物美。
然而一面倒的指責中國出產,又是不是正確呢?
比方說,當已發展國家用盡世界成本,破壞盡大自然平衡後,對一個發展中的龐大國家要求環保和有機產作物重於一切,這是否公平呢?
當美國高居世界個人碳排放平均值,反觀中國目前每戶每年2.4噸的碳排放量,以及各國把發展中國家當作是世界垃圾桶,把大量美國電子廢物堆積在中國家門口,我懷疑如果破壞環境和危及人性命有元兇,那會是誰呢?

中國製造的恐慌,其實不單純是恐慌而已,裡面有很多事值得人深思。
產業的道德,來自人文的道德,如果社會有著笑貧不笑娼的亂象,又怎能要求由許多人所組成的企業有著高度自律的精神?
人文的道德,來自教育,在現成的資本社會教育中,笑貧不笑娼似乎變成了王道,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理念,不正是許多社會學者說資本主義: 把人的價值與物的價值劃等號,這廣受西方社會主流所認同的價值觀,如果太急太快地被發展中國家囫圇吞棗,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觀察一個社會,就像看著萬花筒。
在兩岸三地,我覺得最容易理解的莫過於香港,在最騷動的時刻,香港的本質就像堅硬的花崗岩一樣一動也不動。
但我不認為西方接受西化已深的香港,就代表這是最佳的結果。以西方的一套去擁抱西方,代表著殖民的歷史,要逆轉這個導向,就要有個強大的東方。
英國以海盜立國,美國已霸道成習,他們所帶給世界的,也是一種包裝過的恐慌。
不過,恐慌的理由,如果不是會毒死人或讓人家破人亡之類的詛咒,大概會比較好吧?
也就是說中國製造若是能讓人放心的話,中國才會製造出更具威力的恐慌。
2007-10-26 12:29:10

敬請轉載喔!^^

Lupin 2007-10-26 01:17:09

哈哈!Lupin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大家忘記了(MADE IN TAIWAN)的恐慌?英國?美國?風水在轉,中國該強了!不過都得付出代價,我十分贊成米娃娃(中國製造若是能讓人放心的話,才會製造出更具威力的恐慌)哈哈!好娃娃,請求轉載...

dian 2007-08-21 12:00:21

嗯,我只是抓住一點一角有感而發.當然每個人都很不一樣的,異大於同吧.讀者正如作者都有不同的風格.而喜不喜歡哪個也看著眼點.

每個人都會釀出一種屬於自己的酒吧.

不過講咁多,其實我呢讀得書少,鍾意圖畫多過字,伊家見到字就暈添.高行健仲未看過,只係看過渠既畫,好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