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16 14:34:55Quintina

The Last Samurai (末代武士)

影評一句話讓人砰然心動。湯姆克魯斯不再問為什麼而戰,為誰而戰,而是為了全人類可以活下去而必戰。不是不怕死,而是為了全體的利益而展現出螢幕大愛。
雖然有點宿命有點盲目,不問為什麼而戰卻是活下去的權宜之計。既然已經身在戰場,就得找出最好的戰姿。這種宿命造成一種悲劇英雄的氛圍,若又頂著民族人類的大愛煞煞而來,就讓人落淚了。
冷酷一點理智一點來看,這剛好和馬克思說的false consciousness(false ideology)背道而馳。用一個假的遠方的模糊的理想催眠正在受苦的自己,就是錯誤的意識型態。相信自己這輩子是為了還債,而忍受一些也許可以避開的痛苦;認為勞動最高尚而努力為資本家賺錢的勞工階級等均屬此類。
同樣的尼采唾棄這所謂的胃病文化。有節制的快樂與悲傷是他最不齒的人生態度,尼采要超人,腎上腺素要用噴的,這樣的堅持終於造就他的瘋狂。瘋狂正是沒有節制,潑灑出去的圖案。
但是這樣冷酷理智就少了悲劇的美麗。悲劇常常是錯誤的,但美麗的可能性卻大。悲劇是很多壓抑很多認命,一種對快樂追求的節制,尼采那樣,大口吃肉喝酒,盡情歌舞就不美了。
奇怪的是,馬克思是從什麼樣的觀點來說別人的意識型態是錯的?如果受苦就不對,「受虐狂」顯然不能運用在這個說法內。不准逆來順受,隨時發動革命,之後就有正確的意識型態到來嗎?革命是一個進程,被誤當成目的,而造成永久的瘋狂狀態,就是尼采要的那種極端的爽。
我的論調很不清楚,我知道,但是我想去看那部電影。說正格的,我只是想說,我並不是尼采的追隨者。我喜歡有節制的快樂,我比較儒家。我認為妥協是必然,而且是個很中性的字眼。妥協之後的好與不好,都不是妥協本身該負的責任。前府後仰到了極至,都一樣會觸到生命最底層,什麼都不是,無色無味的空。如果還沒準備好出家,有節制的活著算是權宜中的權宜。
另外我還想說,how 比why容易。人會有堅持找出why的衝動,找不到,就停止不動,拒絕進行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to go on your life happily…)。事實是,不動的話,why是不會出現的。Why是貓永遠抓不到的自己的尾巴。然而重心先轉到how之後,why會慢慢出現。要等到你累積足夠的how之後,才有一定的悟性可能可以領悟到一個一個不同的呈現跟面目。更重要的是how讓你位移,你的目光轉動,你的詮釋慢慢的tailored to a suitable dress for you. Why是你生命的窗戶,窗外的風景,how是位移你到另一處風景的電動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