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6 19:37:40Duke - 渡客

[要堅勇求正覺] 金剛經:廣營眾務不如受持一四句偈

還有一樁重要的事情,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眾務」,這個過失很大。

 

「眾務」是什麼?喜歡做事,喜歡經營許許多的事業,佛說這是過失,佛在經上曾講到,他舉了一個例子,「若有菩薩」,這菩薩是沒有智慧的菩薩,愚癡的菩薩,經營許多的事業,我舉個例子,譬如造寶塔,這和建道場的意思差不多,古人常講造塔供佛、福報無邊;佛說此人修福,縱然造七寶塔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世尊說:「我看到這位菩薩不會生歡喜心,他也不是真的供養我,也不是恭敬於我。」。

 

我們看這段經文,就會聯想到梁武帝那個時代,菩提達摩到中國來,他就是中國禪宗的祖師,梁武帝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菩薩,他就喜歡幹這個事情,到處蓋廟,共蓋了四百八十座廟,都是很有規糢的寺廟,南朝有四百八十座寺廟。他也喜歡勸人出家,他說度出家人共數十萬人,他以帝王之尊及財富來建廟及供養出家人。

 

達摩來了和他見了面,梁武帝感到值得驕傲,值得誇耀,就向達摩祖師說他做了這麼多事情,「我的功德大不大呢?」,達摩祖師是個老實人,正是經上講的「清淨心為眾生說法」,說了一句老實話:「並無功德。」,梁武帝聽了這句話很不高興,這一盆冷水澆到頭上,算了,不護他的法了,搞得菩提達摩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等到慧可,傳法給他。

 

假如當年達摩祖師要是能隨順人情,「你老人家功德很大很大。」,那梁武帝不就變成他的護法了嗎?但是一個真正修道人絕對不為名聞利養而說非法之法,他說的是正法,所以梁武帝建四百八十座道場並無功德。佛在經上講,你建七寶塔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也沒有功德。

 

道理在那裡?就是前面講的「非真實利益」,這個不是真實利益,不如法,不能了生死,也不能證涅槃,與這個不相干啊!這些事情說得好聽點是福報,六道眾生有漏的福報,與功德毫不相干。所以世尊教誡菩薩一定要與波羅蜜相應之法,「乃至受持四句偈」,這是《金剛經》上常講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他所得的功德,前面所說造七寶塔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與他不能比,《金剛經》上這樣的比喻太多了。

 

《無量壽經》上說得更好,「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小乘聖人是阿羅漢,大乘聖人是地上菩薩、等覺菩薩、諸佛如來,你供養這些人如恆河沙數那麼多,佛說不如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因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的利益,永恆的利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你一生就成佛。

 

不要說成佛了,就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作菩薩時,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了,你就有智慧、有神通、有能力度盡虛空遍法界有緣的眾生,你就能幫得上忙了,你承侍供養恆沙聖眾,只是修一點福而已,你的智慧德能不能現前,你不但不能度眾生,自己也度不了,此話六祖大師說得很好,「生死大事,福不能救。」,再大的福報也不能幫你了生死,你還是出不了輪迴。

 

了生死出輪迴要修積功德才行,功德裡第一殊勝的無過於念佛求生淨土,所以我們殊勝的願心發不出來,為什麼發不出來?煩惱習氣還是這麼重,還是斷不了,心還是靜不下來,這就是我們自己無始劫以來的業障習氣太重了,它在障礙我們啊。

 

我們很想心清淨,很想與佛相應,但是就做不到,做不到為什麼又遇到這個法門?為什麼又遇到這部經典?換句話說,我們能遇到這個法門,能遇到這部經典,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已經成熟了。遇到之後,想做而做不到,這是自己業障深重,雖然在這邊緣上,但還有一點障礙,只要把這點障礙拿掉,我們就成功了。

 

用什麼方法把這障礙去掉呢?讀誦。如果有幾個志向道合的同修在一起,常常研究討論,一定不要怕難為情,把自己的過失說出來,發露懺悔。二三好友,彼此認真來檢討有那些毛病,大家要研究討論把這些煩惱習氣克服。

 

我們這一生的善根福德因緣真的是恰好成熟,就這一點障礙作祟,把它拿掉,我們就成功了,關鍵哪!所以要牢牢記住佛的三句話,「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個功德不曉得要比梁武帝一生建四百八十座寺廟要大多少,佛在經上講若有個人造七寶塔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他也不如你啊。

 

佛說的話句句都是真實的,我們希望包括我自己本人也是如此,也是一身毛病,也是習氣很重,想改卻改不了。我的好處是天天和大家講經,反省的機會多。如果不為人演說,你反省的機會少,常常勸別人,當然也就勸自己,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希望大家循著這個方向,這個目標,認真努力,那我們這三天的聚會就非常有意義,幫助我們消除眼前許許多多的障緣,知道應該怎樣去修學才是真實功德,才是佛對我們真實的教誨。

 

錄自<淨宗入門>

http://book.bfnn.org/books/0261.htm#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