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9 12:13:15蘇彩惠

2014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Fundamentals(原理、本源)

《建築的元素Elements of Architecture》場館

Rem Koolhaas宣佈2014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本源

被委任為2014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策展人的Rem Koolhaas公佈了2014年建築雙年展的主題:Fundamentals(原理、本源),將從2014671123舉行。

13屆威尼斯雙年展於去年底結束後,主辦單位近日公佈第14屆策展人委由荷蘭建築巨擘OMA事務所負責人Rem Koolhaas擔任。

庫哈斯曾於2000年獲得普立茲克獎、2010年獲得威尼斯雙年展終身成就獎,也為台灣設計位於士林的臺北藝術中心。

Koolhaas以建築專業,跨足領域包括政治、出版、社會學、媒體、時尚等等,也因而向來是備受國際名牌擁護的建築明星。威尼斯雙年展主辦單位指出,Koolhaas之所以雀屏中選,是因認同這位建築名人即使在獲得這麼多的建築獎項之後,仍始終積極實踐在建築設計之上的執著與研究,因而寄望他能一秉既有精神,讓建築雙年展當作另一項研究來進行重新思考。

Koolhaas則回應,期許自己領導的團隊,能夠以嶄新的角度,審視全球各類型之建築核心元素,並期盼得以從中發掘建築新意。

 

 

有別於最近幾屆展會聚焦於當代作品的主題思想,Rem Koolhaas想要的以「原理、本源」為題的雙年展,是一屆關於「建築」而非「建築師」的展會,他強調這種差異性:「在幾個歌頌當代的雙年展後,本屆將以歷史為焦點,探討所有建築師使用的各種必要建築元素如門、地板、天花等,以及民族建築在過去百年的進化。我們將以三個互補的表現形式追本溯源:儘管建築的基本元素的多樣性如今似乎已被耗盡,這次回顧卻能為此帶來嶄新的理解。」

 

他希望能夠探索上個世紀國家建築的演變過程,即從過去談及「中國建築」或「瑞士建築」到現在本土化成為可交換和全球性的特點。

 

Rem Koolhaas表示,在Google無所不能的時代,文化記憶正在萎縮,而未來的建築應該重新振興那些最基本的特質。同時他將與展館負責人聯繫,希望能消除各國的國家特徵,而是以單一的類型表現出單一的現代建築語言。

 

籌備了近兩年時間,由Rem Koolhaas擔任總策展人的2014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於64正式開幕。此次參展國家共65個,是歷屆雙年展中規模最大,影響力最深遠的一次。與往年曆屆雙年展展望未來的基調截然相反,向來以標新立異著稱的Koolhaas再次呈現了他的一貫風格。

 

當初Koolhaas答應策展的條件之一,是他需要兩年的時間來策展(一般的策展人通常只有一年時間準備)。而另一個條件則是「沒有當代建築」。

 

有批評家曾認為,2012年由David Chipperfield策劃的雙年展太過於重視「明星建築師」,而忽略了「建築」本身,加上他認為「建築雙年展正越來越和藝術雙年展趨同,兩者之間的關係變得曖昧而模糊」,所以在本屆雙年展中,他以Fundamentals(原理、本源)為主題,想要切斷和當代建築的關係,著力於建築現代化的回溯與歷史研究。他希望探索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內國家建築的演變,曾經有強烈地域特色的建築是如何變成了趨同的全球性建築。他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建築的本質,如果不是被拋棄了的話,是否已經崩塌?

 

一個世紀以前,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之間建築的區別極為顯著,而現在,隨著戰爭、政治、社會的變遷,加上身處在Google無所不能的網路時代,建築的民族特色以及文化記憶正逐漸被現代化浪潮所淹沒,Koolhaas邀請所有國家館都圍繞這個主題,以各自的方式,共同敘述這個變遷的過程與其間的細節以及那些應該重新振興的基本特質。

 

「我說的吸收現代性並不是指對一種不同風格感恩式的接受,而是像一個拳擊手吃了對手一拳的那種感覺,是一個強制的過程。」​​Koolhaas這樣解釋。但Koolhaas也指出,這個展覽並不是關於「現代主義」,而是挖掘「現代性」的可能。「現代主義是很久之前的一場美學運動,我們之中的有些人也許對其表示認同,但卻沒有人真正參與。現代性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存在,而現代主義則是一時的存在。」

 

整個雙年展將由三個相互獨立又彼此關聯的展覽組成:《建築的元素Elements of Architecture》、《吸收現代性1914-2014Absorbing Modernity》和《Monditalia義大利的宏遠圖景》。

 

 

在展廳頂部是百年之前的藝術穹頂,Koolhaas特地在一塊區域用典型的現代吊頂空間將空氣處理管道都曝露在外,相隔百年這種強烈對比,暗示著今天的建築是如何不可避免地受到機械的主導,而建築師幾乎少有插手的餘地。

 

《建築的元素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我們要對建築的基本元素呈現出新貌,看看能否在建築中發現新的東西。」位於的綠園城堡(Gardin di Castello)中最大的中央展廳,Koolhaas淡化建築師和建築的存在,展示了由15個基本的建築構件如何組合成一棟建築,包括樓梯、天花板、電梯和廁所等。展覽的每間展廳都回顧了一種不同的建築元素,並強調當下的建築僅關乎組裝預製構建而已。

 

展覽探索了每一種建築元素的歷史,在一些案例中也預測了在未來科技的發展中將如何變化。比如,隨著智慧溫度控制器的引入,壁爐將會呈現出非常現代化的狀態。

 

《吸收現代性1914-2014Absorbing Modernity

 

他與各國展館負責人聯繫,一改往年讓國家館自主的規則,Koolhaas要求每一個國家選擇一個在其歷史上「現代化進程最突出」的時刻,消除各國國家館的「國家」特徵,以單一的類型表現出單一的現代建築語言。這就是所有國家館的主題《吸收現代性1914-2014》,Koolhaas以這一命題回應世界建築的百年歷史。

 

Monditalia義大利的宏大圖景》

 

第三部分展覽為《Monditalia》(指義大利的宏大圖景)坐落於軍械庫(Arsenale),並不只關於建築。 Koolhaas將其他的雙年展內容諸如舞蹈、戲劇、音樂和電影組合起來,用一種更廣博的藝術形式來描繪義大利圖景,展示這個國家現有的社會和政治狀況時,也對義大利未來的建築保有希冀和啟迪。

 

「義大利在藝術淵源中佔據了關鍵性位置,我們選擇審視義大利,同時也因為這個國家正處在巨大潛力和政治困境之中。」Koolhaas強調,「這不是在批判義大利,事實上,這是很多其他國家都具有的普遍現狀。」

 

對於這次別於以往的展覽,來自評論家的言論褒貶不一。有些評論家盛讚Koolhaas「打破了傳統」,尤其是在《建築的元素Elements of Architecture》場館,這是一個神奇的「見不到任何建築的建築展」。

 

中國國家館策展人薑珺燉對於Koolhaas提出的題目非常讚賞,他說,「建築的元素」是不變的東西,「吸收現代性」是變的東西。中國人講以不變應萬變,實際上是以建築的元素來應對現代性,或者說是以建築的元素來吸收現代性。

 

但也有人質疑這種零碎的部件讓人「無法和當代建築相聯繫」。英國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V&A博物館)的資深策展人Kieran Long就顯得十分尖刻,「我對這種用建築元素進行陳列的方法有疑問,時間序列根本算不上是一種有效的策展方式。當你走進一個滿是廁所的展廳,你知道Koolhaas只是在走極端而已。」但不管評論怎樣,Koolhaas挑戰一種全新概念的建築雙年展,仍是值得一看。展覽將持續到1123,本屆新加入的國家包括:阿聯酋、土耳其、亞塞拜然、摩洛哥和印尼。 

 

 

「洗手間」展示了亞歷山大·基拉(Alexander Kira1976年著作中,關於人體工學的一項突破性研究,展廳中展示了一系列歷史上的各種盥洗設備,從羅馬式廁所到最新的日式抽水馬桶。

 

 

Koolhaas與施華洛世奇合作的燈光裝置,作為Monditalia場館主入口。共使用15公斤施華洛世奇的水晶石,還使用了成千上萬的彩色玻璃燈泡。這些材料安裝在一個木製構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