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列奧納多•達•芬奇畫作﹞(1)
《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代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繪的麗莎·喬宮多的肖像畫。法國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盧浮宮供公眾欣賞。
﹝1‧作品欣賞﹞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產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為她的雙眼與唇部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學應用“情感識別軟體”分析出蒙娜麗莎的微笑包含的內容及比例:高興83%,厭惡9%,恐懼6%,憤怒2%。
﹝2‧微笑之謎﹞哈佛大學神經科專家瑪格麗特·
1993年,加拿大美術史家蘇珊·吉魯公佈了一項令人震驚的研究成果。她說蒙娜麗莎那傾倒無數觀賞者的口唇,是一個男子裸露的脊背。這一論斷既新鮮又荒誕,然而論證是有力的。集畫家、雕刻家、建築師、工程師及科學家等多種才藝于一身的達·芬奇,可謂是個“怪傑”。他喜歡穿粉紅色外套,在鬍鬚上毫無顧忌地塗上五顏六色,還常稱自己解剖過不下30具死屍。他還是個左撇子,習慣從右到左倒著書寫,別人要借助鏡子才能讀出他寫的東西。因此借助鏡子亦不失為欣賞者讀畫的一種方法。旋轉90度後從鏡中看蒙娜麗莎抿著的笑唇,恰好是一個背部線條分明的結實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再說,表現人體美和呼喚人性的覺醒,既是大師的人生哲學,又是他的藝術觀。
確實,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下欣賞這幅畫,人們都會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時而溫文爾雅,時而安詳嚴肅,時而略帶哀傷,時而又有幾分諷嘲與揶揄,神秘莫測的微笑顯露出人物神秘莫測的心靈活動。幾百年來,“微笑”的新解層出不窮。諸如微笑不露皓齒是因原型雖典雅美麗卻口齒不齊;原型因愛女夭折,憂鬱寡歡,難掩悽楚之態;更有甚者,把蒙娜麗莎從貴婦寶座上推落下來,把原型貶為妓女,故而微笑中帶著譏嘲和揶揄。美國馬里蘭州的約瑟夫·鮑考夫斯基博士認為:“蒙娜麗莎壓根就沒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說明她想掩飾自己沒長門牙。”
法國里昂的腦外科專家讓·雅克·
還有一種近乎無稽之談的說法:她的表情就像吃了苯氨基亞胺似的,顯得很陶醉,這是吃完巧克力後人體內產生的一種歡愉激素。這種說法很少有人相信,因為當時還沒有巧克力呢。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人類學教授辛科爾·肯瑞爾認為蒙娜麗莎有這樣的微笑是因為她把飯吃飽了,因為她嘴角的弧度和她手輕放在自己的腹部上的動作與人類在飽食一頓之後的反應完全相同。
畫中,左邊的地平線比右邊的低,蒙娜麗莎的左側看上去比右側大。歷史上左邊代表女性,體現達·芬奇崇拜女性。其實蒙娜麗莎與達·芬奇的自畫像有很多共通之處,埃及傳說中主管男性生殖器的神叫阿蒙(Amon),主管女性生殖器的神叫伊西斯(Isis)——古代文字中曾將其讀做LISA,因此Mona Lisa就是暗示AMON LISA,即蒙娜麗莎非男非女,是兩性的結合體。
﹝3‧真偽之謎﹞按照以往的說法,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收藏于巴黎的盧浮宮。但在收藏界卻有一種說法稱,掛在盧浮宮的不是《蒙娜麗莎》,真正的《蒙娜麗莎》是在倫敦一所公寓的牆上。這間寓所和這幅作品的保管者普
於是,一時懶惰的達·芬奇把《蒙娜麗莎》的臉部換成拉喬康達。畫作完成後,那個貴族拋棄了拉喬康達,因而沒有買下這幅畫。後來達·芬奇應法蘭西斯一世的邀請去法國,帶去了這幅畫。普利策說,使盧浮宮增添光輝的是拉喬康達的肖像畫。《蒙娜麗莎》後來流落到英格蘭,本世紀初被一家博物館館長、藝術鑒賞家威廉·布萊克買下,後來又為瑞士一財團收購,普利策便是其中的成員。
本世紀初,曾經有許多人大規模地複製、偽造藝術名作,有理由懷疑倫敦的那幅是贗品。但是,普
幾百年以來,不少收藏家各自聲稱他們藏有真正的《蒙娜麗莎》,數量居然達60幅之多。更有趣的是,美國緬因州伯特蘭美術館在1984年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經測定,此畫確實是當年達·芬奇的手筆,畫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餘都酷似蒙娜麗莎本人。專家由此推測,這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可能是作者同時畫的一幅底稿。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盧浮宮內收藏的《蒙娜麗莎》是一幅贗品,其依據在於1911年發生的那起盜竊案。在那起盜竊案中,《蒙娜麗莎》失竊。兩年後,它出現在義大利,但是畫面上蒙娜麗莎身後兩旁的廊柱已經被切掉了。幾年後,《蒙娜麗莎》被歸還盧浮宮。但許多專家都認為,這次失而復得只是一場煙幕,真正的《蒙娜麗莎》已經被一位富有的收藏家重金收購,掛在盧浮宮內的只是一件贗品而已。(續)
掛在盧浮宮內的《蒙娜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