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3 20:02:17蘇彩惠

能悟透"我"若毫"光"嗎?


                一個真實的""是很難識透

                因往往自己都很難悟透""

 

              當自己發覺自己已若嬰兒般純

              感悟到己心清澈若水能納諸緣

              那當下的自畫像便只是幅毫光

 

                       照遍三千無你我

                       毫光融入三千界

                       緣來緣去亦自得

 

                          *蘇彩惠*題

 

據佛經上所言,人人的身上並沒有所謂的自我。現在的“我”只是蘊識色身,只不過是身和感覺等的混合狀態,我們妄執此為自我。但是,在何處?其實,如果真有一個,那麼它只會是一種稱謂、色身、或肉團心而已。而當知名稱只是空洞名詞並無實義,它只是被給予的一種稱謂,一個名稱可以給予任何人或任何事,同理所有人也都可以被命名為任何名稱;故知名稱只是名稱,它並不是真正的

其次,肉體只是由血、肉、骨頭、皮膚等組合而成者,當我們試著在色身中,由頭到腳去找尋時,將會遍尋不著。我們慣於說我的身體,當我們這樣說時,這個身體並不等同。猶如我們說我的房子時,房子並不等同於。所以當我們說我的身體我的手我的腳時,表示並不等於肉身,當是存於身體之外的其他地方。

假如你透過尋找,遍尋身體的每一個部位,裏裏外外的任何地方,你都將找不到一個稱為的東西。我們經常習慣性的說我的頭我的手我的心,你應該仔細探究這個究竟在哪里?其實,無論你如何的鑽研考論,你也無法在任何時間空間中找到這個自我真正的主人,真正的自己。

同理,也一樣,它好像節拍一樣,時時刻刻在變,你也無法真正找到它。過去心已遠,未來心尚未起,現在心則時刻在變,所起在三時中,都找不到的存在。而且,當我們說我的心時,就如同說我的房子一樣,本身並不是似乎又是不同的東西,那到底是什麼呢?又是什麼呢?值得仔細參考。

好好來探究一下,如果的存在是真實的,那就如同人的存在一樣,當該有形體。比方說若有一個人存在,試問他在哪裡?在我身體內嗎?在身體外嗎?在身體的中間嗎?或存在身體的哪一個部位?同理,如果心是真實存在,可以問它在哪里?其次,它應該有個形狀,是長得像甚麼呢?圓的或方的?還有,假使它是具體存在,就一定有顏色,那麼心是白色的?黃色的?綠色的或是藍色的呢?

其實自我並非由別人所創,它是經由自己很強烈的習性所製造出來的。要是外在的物件不復存在時,那當下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舌頭所品嘗到的,當這些東西消失時,自我便自然解消,如同夢境一般,並非真實存在。

在夢裏,我們會看見很多東西,而且當在夢中接觸到好東西時,如同真實生活一樣會感到高興,當接觸到可怕東西時,也會覺得受到驚嚇,等到自己從夢中醒來之後,才發現什麼也沒有,原來只是大夢一場。自我也相同,一旦那些物件都消失之後,主體也就跟著不見。

又是怎麼的存在著呢?透過之前層層徵尋,我們找不到心的顏色及形狀,應該不是真實的存在物,它應當只是一種“覺知”。覺知我們並沒有死亡與昏迷,我們仍清醒的活著。這種“覺知”是持續的以明覺之心持續著,一如心靈的流泉不間斷一般。從一個嬰兒到長大成人,最後歸於死亡,都永不間斷的在覺知著。它由過去生而來,然後經歷此生,又會繼續到來生,可以說這種持續不斷的明覺就是心的持性。

任何東西都有不同的特性,以區別彼此的不同,例如花的特性是常有葉子為伴,以及擁有特別的顏色、香味和形狀;它跟桌上是不同的,桌子沒有葉子為伴,桌子的顏色、味道和形狀也與花不同。同哩,心也有它的特性,心的特性就是明覺。明覺有其持續性,做錯事的心和做對事的心,都是同一個心,做任何事的心,也都是同一顆心。

現在開始來探討的明覺,它又位於何處?由何處生起?安住於何處?將往何處去?是空性,是無因的,因此它從未生起,也從未安住。依前所述,假如它有所安住,它一定是在身體之內,或身體之外,或是在這兩者的中間,且有特定的形狀,及特定的顏色。但是心並無這些現象,所以它並不是真實的存在物,或者稱之為.“,而這個的狀態,即為空性,所以空性是心的另一個特性。

心的本質為空,特質為明無法被分離,的本身是的本身是。如前所說,當我們找尋心在那裏時,遍尋不著,不在任何處,也無任何形狀與顏色,故它是空的,但是卻感覺真實有心的存在,如果沒有心,那到底是誰在做這些事?誰在經驗這些快樂或痛苦?

心的兩個特性明與空,是二而一,明而空,空而明;若從表面上看來,空性與明性似乎是矛盾的關係,明性是持續不斷,而空性似乎不存在;其實明空二者,如火與熱,我們無法將火與熱分離;火本身是熱,而熱就是火。明性與空性亦然,是二而一的存在,二者都是心的真實本性。

所以說心有三種特性:為其一,為其二,而明空不二為其三。若對於這三特性有真實瞭解,便可試著依此基礎,以非常專一明晰的心,用以觀修、及明空不二的心境;若進入此心境中時,會發現本無禪修之人,亦無禪修之事,也無禪修之法,只是空不離明、明不離空、空明不二的禪境而已。

這些都必須自己去實證體悟,若只是在理智上理解,那都只是相對層次上的事,非究竟了知心的體性。究竟面是遠離諸邊的,如存在與不存在的邊執等,這些都要加以超越,乃能進到究竟面心之體性中。



http://mypaper.pchome.com.tw/poemfactor/post/1326804586

阿飛~~碳條自畫像~~2014-01-19 04:35:00

                    

PS:煩請再参閱─簡述:『悟透"我"若毫"光"』之深義─文述

http://mypaper.pchome.com.tw/shernmm/post/1328447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