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8 17:33:41吳山水

深秋在高牆深壘的大坂城



【深秋在高牆深壘的大坂城】

大坂城建於桃山時代與江戶時期,曾被戰火、兵燹、雷擊而重建的天守。別號又叫金城,或錦城,是豐臣政權政治中心。日本戰國晚期大坂戰役結束,豐臣政權徹底被消滅,德川家康下令將三之丸燒毀,二之丸外壕溝掩埋。爾後德川幕府再次建設為政權統治據點。

 

大坂城現今位在大阪市中央區大坂公園內,引定川水入護河城,利用運河與京都相互聯繫是日本三大名城之一。如今所看到的大坂城,形式與構造 ,都為江戶時期的城郭,是一座輪廓式平城,護城河分外堀和内堀。石牆來至瀬戸内海的島上採集的巨石。 

大坂城外觀富麗堂皇,雄偉壯觀,傲視整個大阪公園。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觀看,其臨下踞高,傲視四野;高疊寬廓,護河深水,簡直像是一座堅固天守,真有拔天撼地之雄姿。城樓為五層建築,水泥鋼筋建構,金箔鑲崁其上,金壁燦爛;斜頂屋宇,琉璃屋瓦與白漆外牆相互襯托,風格很是別緻; 城樓之頂端置一鳳凰,形塑有一飛沖天的態勢。

 

深秋的大阪城,四周林木深幽,鬱鬱蒼蒼,看不出楓葉有要換妝的感覺;幾棵不耐性子的楓樹、銀柳樹,卻搖曳著從頭頂上飛來個親吻,聊表對新來乍到旅客一番慰問。從護河城裡緩緩行舟,繞著這廣泛的水泊,再沿著高牆石疊而過,俯仰高疊廓石同時,更讓人依稀如夢幻般飛入德川幕府歷史。往事如雲煙,堆疊的一片片的陳年故事,正一齣齣的封陳在煙雲裡。



隨筆手札/吳山水
2017.10.28











































大阪城(大阪府) 
天守 通称 金城、錦城 
城郭構造 輪廓式平城 
天守構造 複合式(豊臣期) 
獨立式(徳川期) 
築城主 豊臣秀吉 
築城年 1583 
主要改修者 徳川秀忠 
擔任過城主的家族 豊臣氏、奥平氏、徳川氏 
廃城年 1868 
遺構 現存櫓・門、石垣、堀、復元天守 

形式與構造 
現在見到的大阪城為江戸時代所建的城郭。是輪廓式平城,護城河分外堀和内堀。石牆是由瀬戸内海的島上採集巨石而來,負責的諸侯還有刻名在上面。 

豊臣大坂城 
1583
年,利用戦国時代石山本願寺的寺内町、豊臣秀吉開始築城。以1年半來完成本丸,防衛機能有巧妙的設計。淀川變成天然濠溝。城南側防御比較薄弱。豐臣秀吉自己都認為可由南邊攻打。家康在冬之陣果然也如此來做。天守閣由絵画史料觀察為外観5層、上面覆蓋華麗的金箔瓦片。在秀吉死去以後陸續完成二之丸、三之丸、総構等建設、並且用三重的壕溝與運河包圍。如此強大的城池、大友宗麟見過之後,稱讚大坂城可稱為三国無双。 

秀吉本身住在京都的聚楽第與伏見城、秀吉死後的1599年、秀吉的遺子豊臣秀頼開始住在大坂城。1614年的大坂冬之陣,徳川家康率領大軍攻打篭城戦、講和的條件為惣構・三之丸要將其破壞,二之丸的外壕溝要掩埋、大坂城剩内堀與本丸等殘留部份可稱為裸城。豊臣氏試圖再留存的和談條件,被德川方破棄之後、在冬之陣的4個月後(1615年),大坂夏之陣大坂城被攻陷燒燬、豊臣氏滅亡。 

徳川大坂城 
大坂城一開始由家康的外孫松平忠明當城主、1619年幕府編為直轄領(天領)、翌年1620年徳川秀忠再度建築、3期的工事於1629年完成。徳川氏的大坂城將豊臣氏的大坂城石牆與壕溝廢棄、用高高堆起的土堆、把豊臣大阪城的遺蹟埋在地下、現在大坂城址所見第二重的壕溝與石牆為豊臣時代的痕跡所残留下來的部份。徳川氏的大坂城和城郭廣大的豊臣時代相比、僅僅約為4分之1大。 

1665
年天守閣被落雷擊中燒燬後、以後變成沒有天守閣的城。直到1868年、鳥羽・伏見之戦以後、幕府軍從大坂城敗走。将軍徳川慶喜乘船往江戸城逃走、大坂城被新政府軍攻佔,城内的建造物被戰亂中的縱火給燒光了。 

明治以後的復興大阪城 
明治新政府時期,1928年当時的大阪市長関一提案,再次建立天守閣,他募集市民150万円,將當時占據該地的陸軍第四師団廳舎移走後,開始天守閣的建設、1931年、鋼筋水泥結構的復興天守閣完工。在徳川大坂城的天守閣石垣基礎之上、將徳川時代・豊臣時代的天守閣復元。為昭和以後、第一号復元的天守閣。 
1995
年到1997年再度進行天守閣的大規模改修工事。現址為大手門、焔硝蔵、多聞櫓、千貫櫓、乾櫓、一番櫓、六番櫓、金蔵、金明水井戸屋形、桜門均為 
日本政府登録的有形文化財與重要文化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