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5 07:00:00菟米

抱樹蕨-伏石蕨

台灣是我們生活的寶島,也蕨類植物的寶庫.

書上說,因為地理位置特殊,在全世界約有一萬兩千種的蕨類中,

台灣有六百五十多種,竟在這小小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是森林讓蕨類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不過,這種蕨類,很親人,常常在牆壁或石頭,或樹幹上,就可以看見!

有時在市區陰暗的角落,也很容易發現它的~


而且常常長成一片,覺得這綠色緩和了(圖為孢子曩)

灰色水泥建築物的孤寂感~

關於伏石蕨,資料來源連結:

http://ltrc.tnc.edu.tw/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4&bdsn=525

學名:Lemmaphullum microphullum Presl
科名:水龍骨科 (Polypodiaceae)
俗名:瓜子金、抱樹蕨、飛蓮草、地連錢、抱樹連。
莖:細長根莖披覆鱗片橫走於附著物體表面。
葉:狹線形、披針形、卵形、卵圓形、橢圓形、帶形、舌形,葉端鈍近圓形,葉
基楔形,葉緣全緣,肉質葉片,葉脈不明顯。
孢子囊:孢子囊群圓形或長線形,沿孢子葉中肋兩側生長。
鑑定特徵:1.小型著生性蕨類,葉二形,少數為同形葉,孢子葉比營養葉窄、長。
2.孢子囊群排列呈圓形或長線形,沿中肋兩側生長。
3.葉為厚肉質有二形,營養葉卵圓形,1~2cm長,1~1.5cm寬。
4.孢子葉細長,6cm長,0.2~0.5cm寬,孢子囊位於中肋兩側各一排連續排列。
分佈:1.蘭嶼及全台海拔0~1800m地區的平野、山區及森林地帶。
2.本縣分佈於各鄉鎮市的造林地、溪谷等少人為汙染的地區。

    伏石蕨是多年生蕨類,廣泛分佈於中國、日本、韓國等地。在臺灣海拔1800公尺以下地區,時常在樹幹、水溝及岩壁上,見到伏石蕨的身影。
    嬌小的伏石蕨,是著生蕨類,與瓦葦、石葦、崖薑蕨同是水龍骨科兄弟,都喜歡附著在樹幹、岩壁上生長。細長根莖披覆鱗片,橫走於附著物體表面,葉片有兩型,營養葉長約1至2公分,寬1至1.5公分,卵圓形。孢子葉倒披針形或線形長約4至6公分,葉柄長0.8至1公分,孢子囊在孢子葉背面沿中肋著生排成兩列。

伏石蕨和捲瓣蘭、豆蘭容易使人搞混,伏石蕨葉片和這些迷你蘭花葉片在5公尺遠的高處,用望遠鏡看起來都差不多,而且蘭花和伏石蕨總是長相左右,除非掉落地面才能清楚辨別誰是蘭花?誰是伏石蕨?事實上,伏石蕨的嫩葉具有蕨類幼芽特有的捲曲,就像小提琴把手;蘭花則有肥大的假球莖及氣根,要混淆只能怪距離產生隔閡或是自己功力不夠。

伏石蕨小巧可愛,除了當作觀賞植物外,味甘淡性微涼,更可以治療風火牙痛、淋病、瘡癤、風濕疼痛、火燙傷等,全年都能採集,全株都能使用。所以不能小看這種身材迷你的植物。

想把伏石蕨請回家當客人,必須具有通風良好的栽培介質,樹幹、樹皮、蛇木板、蛇木屑都是不錯的選擇。在人工瀑布旁栽種伏石蕨,也能讓它欣欣向榮,不過,在栽培初期要注意濕度控制,等到伏石蕨開始生根攀爬後,就成為一處引人注目的景觀了。

而蕨類是用孢子繁殖的,而伏石蕨具有較進化的構造,所以可以看見兩種葉型,較瘦長的孢子葉和較圓胖的營養葉.

營養葉負責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給自己和孢子葉使用.

長瘦型的孢子葉,有兩排的孢子囊,成熟時會打開,讓風吹送孢子去別的地方繁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8IS91lSWE維也納森林的故事 約翰史特勞斯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川川 2015-02-27 07:05:22

蕨類生命力旺盛,讓大地充滿綠意
但是...但阿彰一樣,我也常動手整理><"
山上,無論是什麼蕨類總是長得...影響其他植物的生存
我只好,當個快刀斬亂麻的俠客了
蕨類,對不起

版主回應
川川
沒問題的,蕨類已經存活著,這麼久.
整理環境,沒法度!它們很厲害得,
自己會找合適的環境^^

早安,愉快:)
2015-02-27 09:20:57
悲觀主義的花朵 2015-02-26 12:04:13

恐怖恐怖≥≤看起來好恐佈的吶~~~~~~

版主回應
不會啦~是陰森~
我換一張就是!
花花午安
吃飯了!
2015-02-26 12:21:40
藍色幻想 2015-02-25 23:24:30

那孢子囊好特別喔

兔兔
我想在辦公室種小盆花
生命力較強的,你可否推薦
最近想種,最好是有圖片喔
然後又便宜可以買到的

版主回應
小藍,辦公室嘛~我覺得
那種3-5盆100或30-50元一盆的都不錯,(繁殖容易,又便宜)

如果要有花,就一定要有日照~

那重瓣的長壽花不錯喔~有很多種顏色,不用常澆水(1周1-2次)
記得周五下班時,放到可以照到太陽的地方,
等花開過後,摘去殘花枝,繼續照太陽和澆水,會再開花^^
http://mypaper.pchome.com.tw/sfwang52/post/1334871838
2015-02-26 1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