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03 21:28:30sya

再看陰陽師

第一次接觸是從漫畫。晴明和博雅,如此迥異的個性卻能在動靜間譜成這樣引人入迷的和諧調子,再加上岡野老師的畫風──鬼魅橫流的時代,一股靜謐流水般的氛圍靜靜流淌其中──我很喜歡這個韻味,就這樣,我對陰陽師上了癮。

想想我那時還沒裝網路呢。我是個不稱職的粉絲,我並沒有刻意去找相關的資料,只是呆呆地希望東立趕快出版續集,望呀望的,望成了絕望。後來在NHK看到電視版,反正也沒得比較自然就不挑剔,但隱隱覺得稻垣吾郎先生演的有點僵,少了那股行雲流水般的瀟灑吧,可是對只看過五本漫畫的我來說,偷笑都來不及了,還嫌?!

後來讀了夢枕獏老師的小說,我對晴明和博雅的認識感覺更立體了,不自主地根據原著所給予的線索對他倆投射出我的觀感,也因此在看了兩集電影後,對那些眾多人評論為曖昧的劇情有了另一種思維。

博雅是一個擁有純樸心性的成年人,也許這就是矛盾所在吧。純真似乎很難見容於成年人,人一長大好像很多單純的東西會不得不變不見,而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可惜的是就算看見了,在早已矇上異色的眼裡,它不叫誠摯,它的另一個名字叫曖昧。這種異色倒也無關好壞,只是讓人少了一種視野。

每次看博雅,彷彿看到一個擁有真善美的人,總是盡情無礙地表露自己的喜怒哀樂,而看淡世事的晴明,遇上了一個總是對他赤誠以待的人,也會禁不住回以同樣的心意吧。人生哪,有幸遇到一個不用戴面具來相處的人,真是件幸福的事。

老實說就算晴明和博雅發展成為戀人,我也不會訝異和排斥。流於俗套有何難?但我很捨不得,這部作品最吸引我的就是因為它保留了這份想像空間。在我的想法裡,友情有一種親情愛情都無法比擬的一點,它不靠血源也不靠獨佔,它是一種可以不含目的的交流,是一種可以體現人與人之間純粹的互惜互愛。

我們所處的社會早已充斥著太多的分別心了,就算是我自以為是吧,在他倆身上我看到了跨越性別,只是單純的人對人,所表露的情感。言語從來無法曖昧,曖昧的是投射的心。

打開書本,撥放影片,每一次的交集,就像趕赴和老朋友重聚一般,心裡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