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左岸】古典戲曲創作與上臺搬演
Sub:戲曲創作與搬演
明朝遺民之後於清初降生者,孔尚任、洪昇皆是;李玉則約為明代萬曆年間出生。姑且不論仕途如何,其另外的身份則為劇作家。以「遺民(家國)意識」或說內憂外患相關之時政元素入劇的作品,有:李玉《清忠譜》,該劇作是頭一部以真實歷史事件為主的戲曲作品,其對於之後《桃花扇》等史劇可謂具有一定程度之影響。接之是洪昇《長生殿》,以及孔尚任《桃花扇》。洪昇與孔尚任兩部劇作是清初兩頁光華燦爛的扉頁,其受觀眾歡迎程度是其他戲曲作品所無法望其項背的,而李玉之作雖亦十分出彩,然相形之下則要落寞許多。《長生殿》與《桃花扇》將於本章第二、第三節有較為詳細的探討,此處所簡介劇作一是李玉《清忠譜》;二則為曹寅《虎口餘生》。除《長生殿》以外,其餘三作之故事背景皆為明朝末年。
1.《清忠譜》
該作為李玉所作之傳奇劇本,主要內容乃敘述發生於天啟六年東林黨人與蘇州市民反抗閹黨的歷史事件。文震孟因彈劾魏忠賢而被罷斥,周順昌則是觸怒閹黨而被捕入獄。身陷囹圄的周順昌遭受錦衣衛所施加於其身上的各種酷刑,卻仍毫無低頭示輭態勢。蘇州市民為解救周順昌,顏佩韋義憤之故挺身而出,聚集市民以請願,最後卻被處死。周順昌等人則因酷刑加身,最後慘死獄中。直到崇禎繼位,才終於鏟除閹黨主要勢力,而後蘇州市民隨之拆除魏忠賢生祠,以其頭像祭奠周順昌、顏佩韋等人在天之靈 。
由以上情節可瞭解到,「黨爭」於政局乃至於對人民的傷害而言其實是非常大的,該情節不僅反映明末閹黨與東林黨爭,事實上亦呼應有黨爭事件的歷朝歷代,只要出現黨爭,國家前途與民間福祉幾乎因對峙的兩黨而被犧牲。尤以魏忠賢擅權專政,個人利益凌駕於國家之上。由於君主不問政事的結果導致其權力的不斷擴張,甚至為圖私利從而殘害許多忠義之士性命,如此不僅是國家損失,亦是人民生活與生命極大威脅。因此,「宦官專政」乃明朝末年政治敗壞,甚至是國家走向覆滅一個很大原因之一。藉由戲曲情節呈現,如《清忠譜》之忠臣戲特能引起受眾之強烈情感共鳴,勢必能引發一定程度之檢視與省思。
2.《虎口餘生》
該劇為曹雪芹祖父曹寅所作之傳奇劇本,學界亦有「作者另有他人」之主張,但普遍仍暫以曹寅為該劇作者來定論。其另有一劇名是為《表忠記》。主要內容乃敘述李自成崛起以後所向披靡,絲毫不願歸順朝廷,自立為闖王的態勢。他無費兵卒而得保安,於是趁勝攻克北京,是為甲申之變,此民變致使崇禎帝於煤山自縊殉國,其后妃亦陸續自盡同殉。另外,由於李自成聞邊大綬曾掘其祖墳,震怒異常,因而命人前去逮捕。邊大綬擔心連累家人因而投案自首,當被押解至半路時正遇清兵入關,於是李自成退出北京城向陝西一帶落荒出逃。邊大綬落入了清兵之手以後,本欲趁隙潛逃,卻復為清兵所擄獲。清兵統領十分賞識邊大綬才華,其因而被清廷任命為山西巡撫 。
該劇所描述者為崇禎末年甲申之變的歷史事件,此事件中雖因流寇李自成起義,攻克北京導致君主殉國,然而真正起因乃在於朝廷許多政策致使人民生活愈加艱困,是以激發民怨終致生叛生變。如崇禎二年,朝廷下令欲裁撤驛站,正好銀川驛被裁而導致李自成失業,此時適逢飢荒產生,他迫不得已情形下才會領頭造反 。又如晚明的民變於陝西爆發,所參與人員的身份大抵是:響馬 、難民、飢民、驛卒、逃卒、叛卒。再者,明末田賦加派,按畝分攤,就陝西而言土地已是十分貧瘠,民眾可說根本無力負荷,又遇連年災荒百姓飢寒交迫,官府卻閉眼吸髓刮膏,官逼民反乃是意料之中的一件事情 。因此戲曲中所呈現甲申之變悲劇,更能引領受眾去反思何以明末會形成流寇群起與朝廷對立的局面。大明曾是泱泱大國,幾百年所積累的實力非一朝一夕能夠迫害,亦非大清一時半刻即能攻滅,而是積蔽已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積弱國勢為導因,因此南明小朝廷短暫的歡歌悅舞僅是最後壓垮所有一切的一根稻草。
由以上兩部戲曲作品來看,可知其皆為內憂以加速國家的敗亡,《清忠譜》所表現的是黨爭與宦官專政;《虎口餘生》則為流寇李自成之亂,這些內憂皆帶出了朝廷輭弱無能的實況,更引發許多節義之士被誅戮、生靈塗炭可歌可泣的慟人情節。明朝末年除了內憂以外,尚有大清一大外夷入侵,於前章政治集團對峙的段落已略有探討,於此不再贅述。是以可知,遺民劇作家於傳奇劇本創作方面如為史劇的話,則多潛藏有亡國滅族的悲傷記憶與覆滅原因的各種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