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2 15:23:07徐磊瑄

【清穿宮廷歷史】《傾國_卷一:歸迴大清》(10-1)

第十話|愛怨競情

(十九)紅

  最近沉璧出宮,代玉兒至邊境的全羊舖視察營生狀況及稽核,順便留在那兒幾日,打算幫忙舖子裡的生意。

  是日,沉璧和幾名夥計與掌櫃的在舖子裡忙的時候,忽有一名夥計上前,一臉愀然驚懼神色。

  「沉璧姑娘,有件事兒可得向妳報告一下。」

  「什麼事兒啊,瞧你神色好像很倉皇的樣子。」

  那夥計指著店舖一隅有兩名大明裝扮的男子圍坐在一張桌旁喝酒用膳,「就那兩個男人,已連續好幾日都來咱們店裡喝酒吃東西了。」

  「可有什麼不對勁兒嗎?」沉璧問。

  「目前看不出有什麼不對勁兒,他們既不吵也不鬧,可就是有點兒邪門兒。」

  沉璧往那兩名男子的方向看去,見他們的眼神逡巡,且並非光明正大,似乎是在觀察些什麼。「他們在咱們舖子裡這麼喝酒喝了幾天了?」

  「總有個三、四天了吧。」

  「可他們不鬧事兒,咱們也沒理由趕他們走。這樣吧,隨時注意他們的動靜,然後向我回報。」

  「是。」夥計允諾。

  幾日後的某天夜裡,全羊舖的小二、掌櫃與夥計們正在收拾舖子準備打烊。夥計們將桌椅都抹乾淨了疊起來,小二的在拾掇些剩餘的食材,掌櫃的則是在櫃檯處核算帳本和銀兩收入。

  忽然外頭有些窸窸窣窣的動靜,引沉璧注意。她來到窗邊往外瞧去,瞧著晦暗角落裡,好似隱隱有些騷動,連屋外的狗兒也一直狂吠個不停。

  才正覺得納悶,沒料到一群身著黑衣、戴面罩的男人全聚攏衝進全羊舖內。其中一名看似領頭的男子孔孟武喝道:「我不傷害你們,只要你們不反抗,把舖子裡的銀兩全交出來,就放你們一條生路。」

  所有舖內的夥計、小二,見了這些黑衣蒙面的殺手又是握刀又是拿劍,看似來意不善,大夥兒全嚇得趕緊一溜煙跑了。此時,店內只剩下掌櫃的與沉璧兩人。

  領頭的黑衣頭目孔孟武肅道:「銀兩在哪?」

  賞櫃的嚇得腿都發輭了。

倒是沉璧,一臉沉著,她摒住呼吸,對那孔孟武道:「在地窖。」

孔孟武來到沉璧面前,端詳她幾眼。「我知道,妳是這舖子的老闆娘。是吧?」

沉璧看著他,沉吟了一下,說道:「我上頭還有更大的老闆,想必你一定不知道他是誰。」

「是嗎?」孔孟武道:「能有什麼更大的老闆,難道還是皇帝老子不成?」

「沒錯。」沉璧回道。

孔孟武嗤之以鼻,「這舖子再怎麼說也不可能是天啟帝開的,他那昏君只知鎮日沉迷於刀鋸斧鑿與油漆等木工,啥政事也不管,所以魏忠賢那個閹賊從前總會趁他專注於木工時,拿重要的奏摺與他批閱。他皇帝老子連奏摺也不看一眼,只會說『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就交代過去,難怪魏閹逐漸專權,把持朝政,殘害忠良,真是大明不幸。」

「天下君王又不只有天啟皇帝一人。」

孔孟武呵呵朗笑,「別告訴我這舖子是皇太極開的,他們那些滿人哪懂得什麼做生意的事兒?」

孔孟武使了個眼色,幾名手下囉嘍隨即圍過來架住沉璧。

沉璧掙扎,卻力不敵眾。

孔孟武道:「帶咱們去取銀兩。」

沉璧看向一旁嚇得兩腿發輭的掌櫃的,以眼神告訴他,趕緊逃走是為上策。

掌櫃的心知肚明,待沉璧與一眾黑衣男子往地窖走去時,便逃出全羊舖。

一眾黑衣殺手見地窖裡的銀兩,高興得歡天喜地,看著亮燦燦的銀兩發笑。孔孟武以眼色唆使手下將銀兩全裝進一旁閒置的小木箱中,然後一箱箱地抬了出去。

幾名手下押著沉璧走上來,回到舖子一樓。

其中一名手下問道:「頭頭,這位姑娘要如何處置?」

孔孟武來到沉璧面前,扼住她的下巴,仔細地一瞧再瞧,微頷道。「姑娘生得眉清目秀、小家碧玉,先帶回去,或許總兵會喜歡也說不定。」

沉璧內心異常驚駭,卻只能暫且先不動聲色。

「是。」幾名手下應諾,遂將沉璧押向外頭。

沉璧被迫坐上一匹馬,由幾名黑衣人將她給帶走了。裝進箱子裡的銀兩,則一併被帶離了舖子,一行人齊向黑暗裡急馳而去,不知去向。

躲在一旁的掌櫃的,將一切看在眼裡,心下十分擔心沉璧的安危。他回到舖子,來到沉璧所住的房間一番蒐索,終於在櫃子裡找到她的包袱,裡頭有幾件衣裳,還有一汗宮大汗御賜的腰牌。

 

【註】朱由校乃明熹宗,年號天啟,為朱由檢明思宗;崇禎帝之兄。朱由校繼位後,封乳母客氏為奉聖夫人,升與客氏有私情的魏忠賢為司禮監秉筆太監。朱由校心靈手巧,極具木匠天賦,終日沉溺於木作油漆之中,不理朝政,遂將之交與魏忠賢全權處理,乃致其專權誤國。

之後大金愈發強大,明廷倍受威脅。熊廷弼、王化貞等人因廣寧失守皆被處死,後孫承宗又被罷黜,以高第為遼東經略。高第因懼於大金兵強而盡撤關內,幸由忠貞之士袁崇煥堅持死守寧遠,才令當時的努爾哈赤知難而退。

天啟七年(1627年),朱由校不慎落水以致病重,遂召見朱由檢,意將帝位傳與他。朱由校崩逝後,由朱由檢繼位,是為明思宗。

【註】大明朝崇禎帝年間正逢內憂外患,內有流寇;外有滿族大金來擾。為剿流寇崇禎帝先後啟用楊鶴、洪承疇、曹文詔、陳奇瑜、盧象昇、楊嗣昌等人。然而北方有大金國皇太極不斷侵略,以及大明、大金與蒙古相互牽制的複雜關係,使得明廷溺於制內攘外的困窘狀態,每年軍餉高達數千萬兩,缺餉狀況日趨嚴重,於是軍隊內部時有騷亂,乃使崇禎帝漸趨議和。然大明百官鑒於南宋教訓,皆以與滿清議和為恥。

 

◆◇◆◇◆

店裡唯有掌櫃的一人知全羊舖是宮裡的營生,他逃出來以後,便兼程趕路來到汗宮,欲將銀兩與沉璧被劫的事情上稟與皇太極知曉,好讓大汗能派兵前往營救,同時亦將銀兩奪回。

站在宮門外的掌櫃的,看了一眼朱色宮門後來到門前,此時有兩名侍衛正攔在他前頭。

「此處乃汗宮,閒雜人等不得入內。」侍衛肅顏道。

 

 

 

如果喜歡這故事,請留言回應讓我知道喔。

本文每週一、三、五連載,同步連載於/

1.        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selenashyu/article?f_ART_CATE=564571

2.        PC Home 部落格:http://mypaper.pchome.com.tw/selenashyu/category/22

3.        POPO 文創網:http://www.popo.tw/books/37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