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9 00:49:58釋然

沒有童真的電影

20060614 (三)

穿插於普通話堂的課文與課文之間, 有時老師會播放一些片子讓我們看. 大家有想看的片子都可以提出來, 首要條件是必須要有普通話配音.

原先提出的有<吾妻十六歲>和<我的野蠻女友>這兩部韓國電影, 但後來發現都沒有普通話版本, 所以最後從教員室裡隨便挑了張大陸出品的<看上去很美>(自己中國的電影本來就是講普通話了的嘛).

<看上去很美>是一部以小孩子視線作出發點的電影, 背境是發生在一所全托幼兒園的日常生活片段. 雖然故事主角是小孩子, 但反映的其實是大人們的種種不是, 和整個教兒園教育的失敗.

和妹妹的觀點相同, 一致認為那種傳統死板, 一成不變的教育制度不能塑造出一個完整的人格. 一種完整的人格是必須包含相當的創造力. 這也是中國教育與美國教育最大差異的地方.

看碟的一個半小時內, 我的思緒一直跟隨著影碟逐格播放, 慢慢走回我童年時在幼稚園的記憶.

剛滿三歲, 父母把我送進了離家非常近的幼稚園 --瑪大肋納小學. 我是父母的第一個女兒, 他倆首次為人父母, 第一天送女兒去上學的心情是興奮的(之前我未去過托兒所, 去幼稚園上課是我第一次離開父母身邊). 他們形容到學校接我放學時, 在成群看上去穿著一模一樣藍白小格裙子的天使娃娃中, 喜悅又充滿期待地尋覓我的身影...

這是一所給我很多回憶的幼稚園和小學, 我對它的懷念比中學和大學都多很多. 儘管有些回憶並不美, 尤其是莫名被老師受罰的時候.

之所以說莫名, 是因為當時年紀實在太小, 我都不是很清楚自己犯了甚麼錯, 便給以聲色俱厲地喝止, 打手板, 甚至關進黑房等等. 我只知道自己絕對不是一個淘氣的孩子, 我只記得獨自一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房內哭得聲嘶力歇, 因害怕而大力拍門拍得小手腫痛起來... 情景一如方槍槍被班主任扔進黑房, 在裡面看見很多「鬼」而嚇壞了腦瓜那般.

從小孩子的內心和思想出發, 這說明了這種懲罰教育的不可取. 孩子長大後仍然會記得當天受罰的深刻烙印, 可是由始至終都不曾明白自己錯的是甚麼.

聖經裡都有說, 一個人要改過, 必先要認罪, 才能得到救贖. 道理跟教育小孩子很相像.

罰的反面是賞. 賞包括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 前者是伸手接收的?品, 後者是正面的評價. 兩者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一個人常常都覺得自己不夠好, 是因為別人對他甚少有正面的評價. 如果這種感覺自小便產生, 累積起來便一定會造成自卑. 這種自卑是日後無論如何努力都難以消除的. 中國人慣於譴責自己的孩子, 傷害孩子們的自尊心, 這種教育方法一早就應該扔棄啦! 很欣賞美國社會中, 大人常常有意無意都會對孩子說: ’I love you.’ ’I am proud of you.’ ’You did a good job.’...etc. 反觀中國社會沒有多少父母會對子女說些甚麼激勵的話.

沒有人會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看法. 我做人很矛盾, 因為我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