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1-28 18:43:07惜別會
嘆息裡的紅樓
要論喜愛的中文書籍或短文,真的有很多。除白先勇的《寂寞的十七歲》、《芝加哥之死》、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張愛玲的《半生緣》/《十八春》、《五四憾事》、甚或是瓊瑤的《窗外》、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小思的《夜讀閃念》、小嫻的《麵包樹上的女人》及深雪的《月日、別消失》等等外…… 倒不如談談舊有典籍。
我欣賞過曹雪芹的《紅樓夢》、又名《石頭記》三遍。真是愛不釋手。
第一次是十五歲。我借了姐姐的《紅樓夢》看。花了一個暑假、斷斷續續的才勉強完成此等偉舉。坦白說,在文言的古文、細細的字模、及沒有精美的排版下……我的感覺只是頭昏眼花、糊里糊塗。最後,換來是姐姐的劣評一句:「妳這個不知好歹的小無知,白白浪費了這本經世之作。」
二十歲那年的冬天,我閱讀第二次。在大學裡,我修讀了一個中文寫作課程,為增強自己的創作力及文學修養,我覺得是時候再「重溫」…?還是「重新」的看這本「古典愛情小說」。於是,我在圖書館力拼…(很難借的)…借了數冊白話《紅樓夢》看,不容有失。結果不孚所望 – 自己對自己的期望矣,我用著兩星期的時間,寒窗苦讀下,再度看畢。感覺?很震撼呢﹗一來,我終於看罷中國四大文學中的兩本名著 (從前以為蒲松齡的《聊齋》也是,還未閱及「西遊記」、「三國志」及「水滸傳」);二來,我終於看得明白、知道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三來,我知道賈寶玉、林黛玉及薜寶釵的三角戀關係,都被後世人扭曲了,因為我認為薜才是受害者(後釋)。假若要認真的評鑑自己讀後所得,五字記之曰:「仍是白費了…」因為,年紀尚少的我,始未能窺探箇中含義,祗視它為愛情巨獻。
第三次,又巧合的事隔了五年。在那千多天的日子裡,我畢業了、當過老師、亦轉而投身商界工作。長大了、見到更多的事情後,方知不同時候看《紅樓夢》,果是別有一翻滋味在心頭。我在商務書店裡,購買了一套《紅樓夢》,用了一個月時間,在車上及床上完成。閱後,我有三種強烈感受,第一,我了解《紅樓夢》不是愛情小說;第二,我為過去的無知而婉惜;第三,我有前所未有的傷感。我,文學水平膚淺,不敢在此評論此驚世之作,只分享一些心緒所受。首先,我最喜愛的人物是薜寶釵。她美麗嫻雅、知識淵博、心高氣宏、不嬌憨、不矯揉虛作、處事大方圓滑,是古代才女。她,在俗世裡打轉,往往被小家的黛玉誤解、想反抗又不可以…我敢情說她是不愛賈寶玉的﹗她,無辜的被拖進賈林相戀裡,還要下嫁不愛自己、自己又不愛的懦弱男子﹗最後,一個智勇雙全的人,落得成為癡癡待夫的可憐女子……悲悲悲。其實,金陵十二釵內、或甚至所有女角中,又數那個有好終結?王熙鳳枉有滿腔霸焰,最後還不是慘死…、香稜悽愴一生、晴雯的傲氣又不容於世、妙玉身世可憐卻孤高被辱……,我也不是不同情黛玉的。總的說,莫論賈家原是多富貴權高,也是被抄家了,最後竟不及貧戶劉姥姥的兒孫滿堂﹗我的讀後感是 - 「 」- 無言慨嘆﹗
隨後,我亦看了兩次不同的「紅樓夢」影碟。一套是國內拍攝,另一套是台灣製作。單憑數十集的劇本,完全欠缺著原文的精萃,只是看到個個不附書中角色形象的演員、走東摸西的…比起我十五歲那年的了解好像還更淺。我終於明白,要再欣賞真正的《紅樓夢》,還是乖乖的埋首字堆中吧。
最近,我無意看到一篇文章,談及《紅樓夢》內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姊妹,實是作者含意為「原應嘆息」……不理是否屬實(也無法考證),這四字真的很貼切,完全概括我對此作的感覺。
不過,話到底,人生又是否 - 原應嘆息?﹗
我欣賞過曹雪芹的《紅樓夢》、又名《石頭記》三遍。真是愛不釋手。
第一次是十五歲。我借了姐姐的《紅樓夢》看。花了一個暑假、斷斷續續的才勉強完成此等偉舉。坦白說,在文言的古文、細細的字模、及沒有精美的排版下……我的感覺只是頭昏眼花、糊里糊塗。最後,換來是姐姐的劣評一句:「妳這個不知好歹的小無知,白白浪費了這本經世之作。」
二十歲那年的冬天,我閱讀第二次。在大學裡,我修讀了一個中文寫作課程,為增強自己的創作力及文學修養,我覺得是時候再「重溫」…?還是「重新」的看這本「古典愛情小說」。於是,我在圖書館力拼…(很難借的)…借了數冊白話《紅樓夢》看,不容有失。結果不孚所望 – 自己對自己的期望矣,我用著兩星期的時間,寒窗苦讀下,再度看畢。感覺?很震撼呢﹗一來,我終於看罷中國四大文學中的兩本名著 (從前以為蒲松齡的《聊齋》也是,還未閱及「西遊記」、「三國志」及「水滸傳」);二來,我終於看得明白、知道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三來,我知道賈寶玉、林黛玉及薜寶釵的三角戀關係,都被後世人扭曲了,因為我認為薜才是受害者(後釋)。假若要認真的評鑑自己讀後所得,五字記之曰:「仍是白費了…」因為,年紀尚少的我,始未能窺探箇中含義,祗視它為愛情巨獻。
第三次,又巧合的事隔了五年。在那千多天的日子裡,我畢業了、當過老師、亦轉而投身商界工作。長大了、見到更多的事情後,方知不同時候看《紅樓夢》,果是別有一翻滋味在心頭。我在商務書店裡,購買了一套《紅樓夢》,用了一個月時間,在車上及床上完成。閱後,我有三種強烈感受,第一,我了解《紅樓夢》不是愛情小說;第二,我為過去的無知而婉惜;第三,我有前所未有的傷感。我,文學水平膚淺,不敢在此評論此驚世之作,只分享一些心緒所受。首先,我最喜愛的人物是薜寶釵。她美麗嫻雅、知識淵博、心高氣宏、不嬌憨、不矯揉虛作、處事大方圓滑,是古代才女。她,在俗世裡打轉,往往被小家的黛玉誤解、想反抗又不可以…我敢情說她是不愛賈寶玉的﹗她,無辜的被拖進賈林相戀裡,還要下嫁不愛自己、自己又不愛的懦弱男子﹗最後,一個智勇雙全的人,落得成為癡癡待夫的可憐女子……悲悲悲。其實,金陵十二釵內、或甚至所有女角中,又數那個有好終結?王熙鳳枉有滿腔霸焰,最後還不是慘死…、香稜悽愴一生、晴雯的傲氣又不容於世、妙玉身世可憐卻孤高被辱……,我也不是不同情黛玉的。總的說,莫論賈家原是多富貴權高,也是被抄家了,最後竟不及貧戶劉姥姥的兒孫滿堂﹗我的讀後感是 - 「 」- 無言慨嘆﹗
隨後,我亦看了兩次不同的「紅樓夢」影碟。一套是國內拍攝,另一套是台灣製作。單憑數十集的劇本,完全欠缺著原文的精萃,只是看到個個不附書中角色形象的演員、走東摸西的…比起我十五歲那年的了解好像還更淺。我終於明白,要再欣賞真正的《紅樓夢》,還是乖乖的埋首字堆中吧。
最近,我無意看到一篇文章,談及《紅樓夢》內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姊妹,實是作者含意為「原應嘆息」……不理是否屬實(也無法考證),這四字真的很貼切,完全概括我對此作的感覺。
不過,話到底,人生又是否 - 原應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