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抑制?機車政策講清楚
鼓勵?抑制?機車政策講清楚
【聯合報╱李克聰/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系副教授(台中市)】
2014.10.13 02:02 am
報載「一周三點五位大學生因機車車禍消失」,點出機車嚴重的交通安全問題。上月新北市永和地區騎樓機車遭縱火,造成一死廿六傷,機車衍生的公共安全問題也引起廣泛討論。
反觀交通部近日宣布,最快明年新型三輪機車開放上路,同時為加速電動機車普及率,經濟部、環保署及交通部繼續提供電動機車之購車及租車補助。可預見未來會有更多元的機車需求,究竟政府機車政策是鼓勵或抑制?機車的交安及公安問題之對策為何?政府應說明。
長久來機車被視為過渡型運具,短、中、長期的機車政策不明,因此相關的運輸規畫及交通工程設計並不完善,常因車道規畫設計無法滿足其過大需求,造成車流混亂,既無效率且不安全。停車空間供給不足也造成機車隨處停車,不但影響交通而且有公共安全之顧慮。
政府不思如何正視其高需求而提高其交通設施供給,或管控抑制其需求,反而推行鼓勵三輪機車及電動機車等更多元車種,當然機車安全及減少汙染十分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如缺乏「以車換車」之完整配套策略,只會增加更多不同種類機車需求,在未提高交通設施供給下,車流更多元混合,問題會更加嚴重。
建議將台灣地區分成大眾運輸完整、大眾運輸正建設尚未完整,及大眾運輸不完整三種型態,並據以制定不同的機車政策。
以大台北都會區為例,因大眾運輸路網完整,應逐漸將機車轉型為短程接駁運具,以抑制其需求。在所有連接台北市及新北市的橋梁下方運用現有高灘地,規畫機車轉乘免費停車場,並提供免費捷運接駁公車,讓大部分機車不過橋在此轉乘。停車管理方面,建議實施交通管理社區化,透過社區管理,提供更多更彈性有規範的停車資源,減少騎樓停車、去除霸占車位及到處亂停影響消防救災之不合理現象。
至於大眾運輸正建設尚未完整的都市,如高雄市及台中市等,首先應以大眾運輸發展時程之情境,進行短、中、長期的機車供需分析,並針對其行車及停車供給不足區域立刻改善,運用工程設計及交通管理,盡量將相容性低運具如機車與大型車輛分流。
而大眾運輸不完整區域如苗栗縣及雲林縣等,因無適當替代大眾運具,就更應正視機車為主要運具之事實,以供需平衡之原則盡快增加機車之交通設施規畫設計。
學生機車事故嚴重,主因在於使用成本低廉且十分便利,造成機車需求居高不下,但由於道路並未針對機車使用特性規畫設計,尤其是道路鋪面及各式施工孔蓋之不平整,加上雨天時鋪面及各式標線的磨擦力不夠,常造成打滑摔倒。而機車考照容易,許多學生還未學會駕駛的安全觀念及應變方法,就倉促上路以生命作為經驗學習代價。
建議政府應從改善機車安全的「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之交通工程著手,並輔以駕訓班、學校甚至各式社區加強機車駕駛的道安宣導教育。最後在學校周遭易肇事地點,加強機車違規執法,定能改善學生機車安全。
【2014/10/13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