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4 11:19:33♂城市中の隱匿者ξ★
中台山74期月刊2
真正的幸福
佛法教導人知道「萬法唯心造」之理,令人捨卻外在,藉清淨持戒、修定、修慧,磨除習氣;透過不斷反照自心,薰習磨鍊,使心恢復本來面目,為自己開闢一條光明自在的人生大道。
世間人為了擁有幸福的人生,在物質界上汲汲營營,追到的只是一場夢;修行人放下俗世的一切,回歸原點,便能發現:原來幸福並不來自別人的肯定,心得解脫自在,才是真正的幸福。
虛妄不淨的色身
到了墳場,田主人發現那裏到處散著屍體骨骸,皆已發脹臭爛,且有鳥獸正在食噉這些屍體。比丘指著這些鳥獸對田主人說:「這些鳥獸就是我的證人!」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 見鈴法師
從前有一位比丘,每日皆會到城外曠野的墳場。而比丘在到達墳場的路途當中,必須穿越一塊田地。田主人見到那位比丘老是穿越他的田地,禁不住地起了瞋心。一日,田主人終於忍不住,便將比丘攔下問道:「你是打那兒來的乞士,每天在我的田中縱橫往來,田地都被你走出痕跡來了!」比丘回答道:「我目前在興訟當中,急須有人為我作證,為了尋找證人,所以必須經過你的田地。」比丘說完便又走了。這位田主心生好奇,因此便跟在比丘後頭,看他到底去什麼地方。
到了墳場,田主人發現那裏到處散著屍體骨骸,皆已發脹臭爛,且有鳥獸正在食噉這些屍體。比丘指著這些鳥獸對田主人說:「這些鳥獸就是我的證人!」田主人覺得很疑惑,便問道:「為什麼這些鳥獸就是你的證人?你身為一位出家眾,又能夠和誰有爭訟?」比丘回答道:「我的心鎮日追逐著虛幻不實的色聲香味細滑之五欲境界,有許多煩惱、惡念。為了使心中的煩惱賊從命,因此每天都到曠野當中,觀察這些骨骸臭穢不堪,再轉而觀察自己的這個色身,從頭到腳沒有一處與那些死屍相異的,教這念心要作惡露不淨之觀想,並提醒自己:『這念心是如此的生滅變異,無常變遷迅速,錯亂不定,今日應懺悔改過,不要再造作惡業。』而這些每日食噉屍體的鳥獸,正是色身不淨的證人啊!」
這時田主人聽聞比丘對自心所說之教誨,便以手揮淚,哽咽難言。原來這位田主人過去生於迦葉佛住世時,一萬年的時間當中,皆修不淨觀,觀想三十六物不淨。因而當田主人聽聞比丘所言,當下即與比丘皆開悟證得須陀洹果。
欲解脫煩惱的束縛,脫離三界,當如公案當中的比丘與田主人一般。若不發勇猛精進心,持續在法上用功,如何能破除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能開悟證果非一蹴可幾,乃由於其無始劫以來的精進用功累積而來的深厚善根,因緣時節一到自然能一念相應,有所契悟。是故吾等,當勤精進!
美麗的昇華
追尋身心靈的真善美,是生命得以昇華的契機。唯有認清美麗的真相,方能不為虛妄的假相所迷障,進而照破纏縛自心的一切執念。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莊法師
認清美麗的真相
喜愛美麗的事物,是人性的一種自然傾向。然而,「美」的真相是什麼呢?
一次法會當中,人潮蜂湧之際見到了一對身著海青的母女。在陽光下所展現的妍麗神采,令往來的人群為之再三回首,然而,旁立於她們身側的老奶奶,卻已然預演了她們數十年之後的模樣。所謂青春永駐,是一則不可能實現的神話。因此,「美」的真相是:永遠無法抗拒的歲月侵蝕。
日復一日,我們試圖使用各種方法美化自己,然而,層層的彩妝、衣著或是香水都只是一種遮掩。事實上,無論外表的裝飾造作或是深層的肌膚美白,都不能改變身體不淨的真相。日日夜夜,我們身上的九處孔穴猶如爛瘡,常流不淨。因此,「美」的真相是:永遠禁不起本質的探究。
盛唐之時,體態豐盈的楊貴妃能夠得到帝王的寵愛,然而,唐朝的美人若是生於當今之世,恐怕要為了減重而滿腹憂愁。不同時代、種族和文化對於美醜的介別有著不同的審美觀,在不同的因和緣當中,「美」的覺受是因為分別比較而產生。其實,美、醜、胖、瘦只是相對的存在,所謂環肥燕瘦,各擅其美。因此,「美」的真相是:永遠沒有一定的標準。
人們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和心力以雕塑自己的容貌和儀表,日日尋思著如何完美地展現「我」的存在。然而──美麗是脆弱的暫現,禁不起些微的撞擊和病纏,更遑論韶光似箭催人老。美麗是膚淺的假相,薄薄一層皮膚當中所包裹的是不淨的血肉和屎溺。美麗是虛妄的覺受,時尚是商場行銷的策略,流行是徒勞無益的追尋。
雕琢出來的美麗是短暫而虛妄的。雖然美的本身並非罪過,卻因人們的分別與執著而成為滋長貪欲的因由。正如《大寶積經》當中的開示:「身臭如死尸,九孔流不淨,如廁蟲樂糞,愚貪身無異。憶想妄分別,則是五欲本,智者不分別,五欲則斷滅。邪念生貪著,貪著生煩惱,正念無貪著,餘煩惱亦盡。」不淨,是我們身體的真實相貌;美麗,僅是虛妄短暫的假相。
從根本尋求真善美
對於美的追尋是人性的一種本能,然而人們只是在果報上竭力營求,卻不知道要從因地上播種耕耘,殊不知身相莊嚴或是形儀醜惡,端視過去生中的因行是善是惡。外相的美是易逝的,唯有發自於內心的美才是真正的青春之泉;因為,本著這一份良知良能,人生將會豐足而美好。春日播種,必有秋獲之時;明了佛法中的因果定則,就如同掌握了通向十法界的地圖,不再盲目地沈浮於生死大海。
依循因果定律,我們可以從根本上尋求身心靈的真善美。
茹素是莊嚴身心的初步。素食者不僅可以避免在體內累積致病的毒素,更能夠長養自心的慈悲和柔軟。《楞嚴經》云:「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一切眾生皆具佛性,並且是我們生生世世的六親眷屬,面對至親的血肉,何忍下嚥?
受持三皈五戒,得保人身是修行的根本。透過修行能讓心靈淨化,皈依佛、法、僧三寶,成為三寶弟子,進而受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戒,即可獲得善神的護祐,並且於未來世中免除墮地獄、畜生、餓鬼的苦報。今生淨守五戒,常保三業清淨,即能由戒生定,進而因定發慧,戒定慧三無漏學成就,是解脫生死之苦的要因。
廣修六度萬行,莊嚴無上菩提;心靈的淨化是最真實的美麗。菩薩修持六度萬行,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般若度愚癡。「度」即是度脫生死煩惱,將心念依靠在六度萬行,就能轉化一切煩惱。直至六波羅蜜互融互攝,圓滿無缺,即能由生死的此岸,度煩惱中流,到達涅槃的彼岸。
永恆不變的美
只要尚未斷除煩惱,生命就會一再的循環,在六道當中,不斷地改頭換面;短暫生命旅程中曾經擁有的一切,只是一場又一場的夢。經中云:「從無量劫往返生死,設積身骨過須彌山,其髓塗地可遍天下。」長劫的生死洪流中,我們受過無量的苦楚,一思及此,如何能夠為這如同鏡花水月的皮相而繼續蹉跎生命呢?
追尋身心靈的真善美,是生命得以昇華的契機。唯有認清美麗的真相,方能不為虛妄的假相所迷障,進而照破纏縛自心的一切執念。心靈澄定,塵念淨盡之後,美,不求自得。這種澄澈自心之後所顯露的莊嚴,是本具的,只因蒙塵而隱翳在眾生心當中。
所謂「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即是以六度萬行淨滌塵垢的菩薩行。因此,菩薩的莊嚴非獨是外相的眾寶嚴飾,更是自性的光明圓滿。諸佛菩薩的慈悲容顏,所展現的是內外一如而且清淨自在的萬德莊嚴,這種超越世情的至真、至善、至美,方是永恆而不變的美麗。
命由己作 福自己求
所謂「心淨則國土淨」,倘身口意清淨,於因地上常起慈悲心、柔軟心,必能感得快樂、清淨的果報。
文/普親精舍高級禪修班學員 邱玉蓮(傳晏)
為善最樂
記得年幼時,家鄉雖地處偏遠,但依山傍水,風景宜人。由於遠離塵囂及人煙稀少,全村僅住十餘戶人家。大人們平日忙於農務,孩子們天真的歡笑聲則常迴盪在山谷、溪流間……。這幅恬靜怡人的農村景緻,一直是孩提時光中最美好的回憶。
就在這小小的農村裏有一位大善人,他是村中的鄰長,印象中,他的身子健朗,講話中氣十足,雖然個兒不高,卻有滿懷的古道熱腸。平日雖然家中農事繁重,但總是心繫鄉里事務,只見他戴著斗笠的身影,穿梭在炎陽下、村民中,舉凡造橋鋪路、設燈照明及調解紛爭等,都是事必親躬,未有微詞。
即使是風災來襲的夜晚,鄰長也會徹夜未眠,不畏危險帶人街頭巷尾到處巡視。有次由於大雨滂沱,強風肆虐,土石崩坍,他見情況危急,連夜叩門叫醒熟睡中的村民,並帶著大家攜老扶幼撤離到山丘上。當由高處往下俯瞰,目睹辛苦建立的家園被大水沖毀時,村民們個個都淚眼婆娑,對挽救村民性命的鄰長更懷著深深的感恩之意。
鄰長除了為村民服務不遺餘力,加上平日爽朗熟悉的笑聲,輝映在黑黝及祥和慈善的臉龐,其慈善之心與作為就如菩薩為眾生般的顯露無遺。亦因其善心好念,自然流露著平易近人的可掬笑容,即便是與他幾句簡單的寒暄或一聲輕輕的問候,都會給人好似冬陽的感受,溫暖著人們的身心。所以在這裏,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只要遠遠地看見他,都會親切叫他一聲:「鄰長伯好!」而這景象實非講求功利的現在社會容易見到的。
從小到大這些年來,看到鄰長伯一直家庭和睦、子媳賢孝、兒孫聰穎、歡樂滿堂,不禁想起所謂「布施者得褔,為善者銷惡。」從這道理來看,這不就是由於鄰長伯平常服務鄉里,為善布施,所招感的福澤嗎?走筆至此,不禁讚歎佛法是如此的平實,凡事都可從生活中去觀察體驗。
福禍無門 唯人自召
善惡福禍總在心念間。同樣的,在村子裏也住了一對中年夫妻,印象中,他們經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村裏的人們早就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雖然個性不合,但是卻有一個共同嗜好,就是好食狗肉。
為滿足口腹之慾,這對夫妻常常尋找附近野狗下手捕捉。由於這對夫妻心中所想就是如何加害狗兒,時日一久,面露兇相,在村子裏更是橫結惡緣。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左鄰右舍飼養的家犬,只要遠遠地見到這對夫妻,就怒目相視,狂吠不已,尤其是在夜裏,一見到他們的身影,便視之如寇仇,成群結隊的狗兒齊聲狂嗥著,似乎為牠們死去的同伴鳴冤叫屈。
古語有云:「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福禍無門,唯人自召。」這對夫妻生活並不愉快,陸續經歷了親人意外喪生,兒孫相繼殘疾,臥病在床數十載之苦。記得在去年探望這位女主人時,她已經有好些年都未曾下過病床了,蜷縮著瘦骨嶙峋的身子,除了單薄的衣物外,就只剩氧氣罩、鼻胃管、導尿管等纏繞在身,空氣中則瀰漫著一股苦藥味。看著她茫然若失的眼神,痛苦扭曲般的臉孔,記憶中一隻隻無辜被烹殺狗兒的絕望神情,一幕幕的浮現,此情此景,令人一陣鼻酸,不勝唏噓。過去的殘暴霸氣,早已在病痛的折磨中煙消雲散,但是,殺業呵!卻像影子隨形般緊緊地跟隨著。
開展光明的人生
《華嚴經》曰:「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世間一切相狀、種種境界,無非是心的作用。當心起貪瞋癡,就易造諸多惡業,招致惡果。相反的,所謂「心淨則國土淨」,倘身口意清淨,於因地上常起慈悲心、柔軟心,必能感得快樂、清淨的果報。是故「命由己作,福自己求」,了解禍福命運皆掌握在自己手上,更應行善止惡,「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持之以恆,不令廢失,開啟人生的光明面。若世間大部分的人都能了解這些道理,並實踐這些道理,人間就是淨土,何需於外相上執著而求?
佛法教導人知道「萬法唯心造」之理,令人捨卻外在,藉清淨持戒、修定、修慧,磨除習氣;透過不斷反照自心,薰習磨鍊,使心恢復本來面目,為自己開闢一條光明自在的人生大道。
世間人為了擁有幸福的人生,在物質界上汲汲營營,追到的只是一場夢;修行人放下俗世的一切,回歸原點,便能發現:原來幸福並不來自別人的肯定,心得解脫自在,才是真正的幸福。
虛妄不淨的色身
到了墳場,田主人發現那裏到處散著屍體骨骸,皆已發脹臭爛,且有鳥獸正在食噉這些屍體。比丘指著這些鳥獸對田主人說:「這些鳥獸就是我的證人!」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 見鈴法師
從前有一位比丘,每日皆會到城外曠野的墳場。而比丘在到達墳場的路途當中,必須穿越一塊田地。田主人見到那位比丘老是穿越他的田地,禁不住地起了瞋心。一日,田主人終於忍不住,便將比丘攔下問道:「你是打那兒來的乞士,每天在我的田中縱橫往來,田地都被你走出痕跡來了!」比丘回答道:「我目前在興訟當中,急須有人為我作證,為了尋找證人,所以必須經過你的田地。」比丘說完便又走了。這位田主心生好奇,因此便跟在比丘後頭,看他到底去什麼地方。
到了墳場,田主人發現那裏到處散著屍體骨骸,皆已發脹臭爛,且有鳥獸正在食噉這些屍體。比丘指著這些鳥獸對田主人說:「這些鳥獸就是我的證人!」田主人覺得很疑惑,便問道:「為什麼這些鳥獸就是你的證人?你身為一位出家眾,又能夠和誰有爭訟?」比丘回答道:「我的心鎮日追逐著虛幻不實的色聲香味細滑之五欲境界,有許多煩惱、惡念。為了使心中的煩惱賊從命,因此每天都到曠野當中,觀察這些骨骸臭穢不堪,再轉而觀察自己的這個色身,從頭到腳沒有一處與那些死屍相異的,教這念心要作惡露不淨之觀想,並提醒自己:『這念心是如此的生滅變異,無常變遷迅速,錯亂不定,今日應懺悔改過,不要再造作惡業。』而這些每日食噉屍體的鳥獸,正是色身不淨的證人啊!」
這時田主人聽聞比丘對自心所說之教誨,便以手揮淚,哽咽難言。原來這位田主人過去生於迦葉佛住世時,一萬年的時間當中,皆修不淨觀,觀想三十六物不淨。因而當田主人聽聞比丘所言,當下即與比丘皆開悟證得須陀洹果。
欲解脫煩惱的束縛,脫離三界,當如公案當中的比丘與田主人一般。若不發勇猛精進心,持續在法上用功,如何能破除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能開悟證果非一蹴可幾,乃由於其無始劫以來的精進用功累積而來的深厚善根,因緣時節一到自然能一念相應,有所契悟。是故吾等,當勤精進!
美麗的昇華
追尋身心靈的真善美,是生命得以昇華的契機。唯有認清美麗的真相,方能不為虛妄的假相所迷障,進而照破纏縛自心的一切執念。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莊法師
認清美麗的真相
喜愛美麗的事物,是人性的一種自然傾向。然而,「美」的真相是什麼呢?
一次法會當中,人潮蜂湧之際見到了一對身著海青的母女。在陽光下所展現的妍麗神采,令往來的人群為之再三回首,然而,旁立於她們身側的老奶奶,卻已然預演了她們數十年之後的模樣。所謂青春永駐,是一則不可能實現的神話。因此,「美」的真相是:永遠無法抗拒的歲月侵蝕。
日復一日,我們試圖使用各種方法美化自己,然而,層層的彩妝、衣著或是香水都只是一種遮掩。事實上,無論外表的裝飾造作或是深層的肌膚美白,都不能改變身體不淨的真相。日日夜夜,我們身上的九處孔穴猶如爛瘡,常流不淨。因此,「美」的真相是:永遠禁不起本質的探究。
盛唐之時,體態豐盈的楊貴妃能夠得到帝王的寵愛,然而,唐朝的美人若是生於當今之世,恐怕要為了減重而滿腹憂愁。不同時代、種族和文化對於美醜的介別有著不同的審美觀,在不同的因和緣當中,「美」的覺受是因為分別比較而產生。其實,美、醜、胖、瘦只是相對的存在,所謂環肥燕瘦,各擅其美。因此,「美」的真相是:永遠沒有一定的標準。
人們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和心力以雕塑自己的容貌和儀表,日日尋思著如何完美地展現「我」的存在。然而──美麗是脆弱的暫現,禁不起些微的撞擊和病纏,更遑論韶光似箭催人老。美麗是膚淺的假相,薄薄一層皮膚當中所包裹的是不淨的血肉和屎溺。美麗是虛妄的覺受,時尚是商場行銷的策略,流行是徒勞無益的追尋。
雕琢出來的美麗是短暫而虛妄的。雖然美的本身並非罪過,卻因人們的分別與執著而成為滋長貪欲的因由。正如《大寶積經》當中的開示:「身臭如死尸,九孔流不淨,如廁蟲樂糞,愚貪身無異。憶想妄分別,則是五欲本,智者不分別,五欲則斷滅。邪念生貪著,貪著生煩惱,正念無貪著,餘煩惱亦盡。」不淨,是我們身體的真實相貌;美麗,僅是虛妄短暫的假相。
從根本尋求真善美
對於美的追尋是人性的一種本能,然而人們只是在果報上竭力營求,卻不知道要從因地上播種耕耘,殊不知身相莊嚴或是形儀醜惡,端視過去生中的因行是善是惡。外相的美是易逝的,唯有發自於內心的美才是真正的青春之泉;因為,本著這一份良知良能,人生將會豐足而美好。春日播種,必有秋獲之時;明了佛法中的因果定則,就如同掌握了通向十法界的地圖,不再盲目地沈浮於生死大海。
依循因果定律,我們可以從根本上尋求身心靈的真善美。
茹素是莊嚴身心的初步。素食者不僅可以避免在體內累積致病的毒素,更能夠長養自心的慈悲和柔軟。《楞嚴經》云:「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一切眾生皆具佛性,並且是我們生生世世的六親眷屬,面對至親的血肉,何忍下嚥?
受持三皈五戒,得保人身是修行的根本。透過修行能讓心靈淨化,皈依佛、法、僧三寶,成為三寶弟子,進而受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戒,即可獲得善神的護祐,並且於未來世中免除墮地獄、畜生、餓鬼的苦報。今生淨守五戒,常保三業清淨,即能由戒生定,進而因定發慧,戒定慧三無漏學成就,是解脫生死之苦的要因。
廣修六度萬行,莊嚴無上菩提;心靈的淨化是最真實的美麗。菩薩修持六度萬行,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般若度愚癡。「度」即是度脫生死煩惱,將心念依靠在六度萬行,就能轉化一切煩惱。直至六波羅蜜互融互攝,圓滿無缺,即能由生死的此岸,度煩惱中流,到達涅槃的彼岸。
永恆不變的美
只要尚未斷除煩惱,生命就會一再的循環,在六道當中,不斷地改頭換面;短暫生命旅程中曾經擁有的一切,只是一場又一場的夢。經中云:「從無量劫往返生死,設積身骨過須彌山,其髓塗地可遍天下。」長劫的生死洪流中,我們受過無量的苦楚,一思及此,如何能夠為這如同鏡花水月的皮相而繼續蹉跎生命呢?
追尋身心靈的真善美,是生命得以昇華的契機。唯有認清美麗的真相,方能不為虛妄的假相所迷障,進而照破纏縛自心的一切執念。心靈澄定,塵念淨盡之後,美,不求自得。這種澄澈自心之後所顯露的莊嚴,是本具的,只因蒙塵而隱翳在眾生心當中。
所謂「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即是以六度萬行淨滌塵垢的菩薩行。因此,菩薩的莊嚴非獨是外相的眾寶嚴飾,更是自性的光明圓滿。諸佛菩薩的慈悲容顏,所展現的是內外一如而且清淨自在的萬德莊嚴,這種超越世情的至真、至善、至美,方是永恆而不變的美麗。
命由己作 福自己求
所謂「心淨則國土淨」,倘身口意清淨,於因地上常起慈悲心、柔軟心,必能感得快樂、清淨的果報。
文/普親精舍高級禪修班學員 邱玉蓮(傳晏)
為善最樂
記得年幼時,家鄉雖地處偏遠,但依山傍水,風景宜人。由於遠離塵囂及人煙稀少,全村僅住十餘戶人家。大人們平日忙於農務,孩子們天真的歡笑聲則常迴盪在山谷、溪流間……。這幅恬靜怡人的農村景緻,一直是孩提時光中最美好的回憶。
就在這小小的農村裏有一位大善人,他是村中的鄰長,印象中,他的身子健朗,講話中氣十足,雖然個兒不高,卻有滿懷的古道熱腸。平日雖然家中農事繁重,但總是心繫鄉里事務,只見他戴著斗笠的身影,穿梭在炎陽下、村民中,舉凡造橋鋪路、設燈照明及調解紛爭等,都是事必親躬,未有微詞。
即使是風災來襲的夜晚,鄰長也會徹夜未眠,不畏危險帶人街頭巷尾到處巡視。有次由於大雨滂沱,強風肆虐,土石崩坍,他見情況危急,連夜叩門叫醒熟睡中的村民,並帶著大家攜老扶幼撤離到山丘上。當由高處往下俯瞰,目睹辛苦建立的家園被大水沖毀時,村民們個個都淚眼婆娑,對挽救村民性命的鄰長更懷著深深的感恩之意。
鄰長除了為村民服務不遺餘力,加上平日爽朗熟悉的笑聲,輝映在黑黝及祥和慈善的臉龐,其慈善之心與作為就如菩薩為眾生般的顯露無遺。亦因其善心好念,自然流露著平易近人的可掬笑容,即便是與他幾句簡單的寒暄或一聲輕輕的問候,都會給人好似冬陽的感受,溫暖著人們的身心。所以在這裏,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只要遠遠地看見他,都會親切叫他一聲:「鄰長伯好!」而這景象實非講求功利的現在社會容易見到的。
從小到大這些年來,看到鄰長伯一直家庭和睦、子媳賢孝、兒孫聰穎、歡樂滿堂,不禁想起所謂「布施者得褔,為善者銷惡。」從這道理來看,這不就是由於鄰長伯平常服務鄉里,為善布施,所招感的福澤嗎?走筆至此,不禁讚歎佛法是如此的平實,凡事都可從生活中去觀察體驗。
福禍無門 唯人自召
善惡福禍總在心念間。同樣的,在村子裏也住了一對中年夫妻,印象中,他們經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村裏的人們早就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雖然個性不合,但是卻有一個共同嗜好,就是好食狗肉。
為滿足口腹之慾,這對夫妻常常尋找附近野狗下手捕捉。由於這對夫妻心中所想就是如何加害狗兒,時日一久,面露兇相,在村子裏更是橫結惡緣。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左鄰右舍飼養的家犬,只要遠遠地見到這對夫妻,就怒目相視,狂吠不已,尤其是在夜裏,一見到他們的身影,便視之如寇仇,成群結隊的狗兒齊聲狂嗥著,似乎為牠們死去的同伴鳴冤叫屈。
古語有云:「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福禍無門,唯人自召。」這對夫妻生活並不愉快,陸續經歷了親人意外喪生,兒孫相繼殘疾,臥病在床數十載之苦。記得在去年探望這位女主人時,她已經有好些年都未曾下過病床了,蜷縮著瘦骨嶙峋的身子,除了單薄的衣物外,就只剩氧氣罩、鼻胃管、導尿管等纏繞在身,空氣中則瀰漫著一股苦藥味。看著她茫然若失的眼神,痛苦扭曲般的臉孔,記憶中一隻隻無辜被烹殺狗兒的絕望神情,一幕幕的浮現,此情此景,令人一陣鼻酸,不勝唏噓。過去的殘暴霸氣,早已在病痛的折磨中煙消雲散,但是,殺業呵!卻像影子隨形般緊緊地跟隨著。
開展光明的人生
《華嚴經》曰:「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世間一切相狀、種種境界,無非是心的作用。當心起貪瞋癡,就易造諸多惡業,招致惡果。相反的,所謂「心淨則國土淨」,倘身口意清淨,於因地上常起慈悲心、柔軟心,必能感得快樂、清淨的果報。是故「命由己作,福自己求」,了解禍福命運皆掌握在自己手上,更應行善止惡,「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持之以恆,不令廢失,開啟人生的光明面。若世間大部分的人都能了解這些道理,並實踐這些道理,人間就是淨土,何需於外相上執著而求?